?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歷史課堂教學

2018-02-24 19:01許麗丹
新課程(中學) 2018年12期
關鍵詞:學科智慧核心

許麗丹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實驗中學,江蘇 常州)

教育發展學生是要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學生全面發展、自由發展。這樣的教育理念滲透了核心理念的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要獲得系統的培養離不開課堂教學,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任務很大程度上是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完成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最理想的路徑。

某一個體在面對新穎的、充滿各種可能性的生活情境時,能夠靈活運用特定學習方式下所孕育出來的學科和跨學科的理念、探究模式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包括系統化的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內的完整的動力系統,在剖析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性品質就是學科核心素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中學生所需要具備的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強化對歷史史實的認識,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對歷史思維的培養,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活躍學生的歷史思維,幫助學生在探究奇妙浩瀚的歷史世界的過程中形成對歷史正確而又豐富的認識。當然,筆者看來,核心素養引領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更需要一線教師的教學智慧。從事教學工作的歷史教師需要具有緊隨時代步伐的先進教學理念,主動學習的意識,豐富的學科信息數據庫,擅長精心設計流暢的教學環節,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教學流程。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歷史教師只是一個引導員,其在課堂上教學內容不是只需學生死記硬背的歷史知識,而是需要學生充分調動歷史思維用心去理解、分析和感悟的歷史知識。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歷史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實踐歷史課堂教學呢?筆者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一、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構建知識結構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注重的只是知識記憶性傳授,不注意對學生進行歷史思維的發散性、創新性、靈敏性等各方面的系統訓練。接受這樣歷史教育的學生往往只是學習的機器,只會呆板地套用知識,不會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他們頭腦中接受到的歷史知識更多的是一個個散亂無序的知識碎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瑣碎的記憶只會影響他們的思維,學習的要求也在與日俱增,這樣實際的學習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其實,我們十分清楚歷史知識內在的體系性、邏輯性是非常強的,完全可以通過精妙的課堂設計將學生所學的歷史知識形成點面相融合的完整體系。著名的歷史學家邁克爾·斯坦福良好的歷史課堂中教學表現為教師掌握的歷史結構知識能順利傳遞到學生的腦海中。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獲取的知識往往是支離破碎的,這使得他們雖然學到了一些歷史知識,卻不能獨立敘述歷史故事,也不能解釋歷史現象,更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歷史知識。因此,在歷史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能夠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將散亂的史實進行搜集、整理、概括,系統歸類,梳理歷史發展線索;通過橫向、縱向的多條歷史的主線,從宏觀上把握不同時空下歷史發展總體特征,這就是所謂的“面”;橫縱交叉的面形成一段較為完整的歷史。教師幫助學生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構建多維度的歷史知識體系的過程,就是要求他們嘗試調動已學的瑣碎的歷史知識同現有的知識建立起內在的聯系。學生將學習系統的歷史,并養成高效的學科思維。

古往今來,歷史的發展從來都是漸進發展的,14到15世紀,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與此同時,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文藝復興運動追求人的自由和獨立,提倡人文主義,它從思想上吹響了發展資本主義的號角。而新航路的開辟在地理范圍內拓寬了資本主義市場。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與途徑主要是新航路開辟伴隨著的早期殖民擴張。以每一個時間節點為基點,從多個角度聯系相關歷史知識,通過繪制知識結構圖,了解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時期的概況,這樣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對史實之間關系的把握和理解。

教師學科素養提升的第一步是整理知識結構,接著是將知識結構轉變為認知結構,進而形成一種教學理念,教育教學過程中轉化成教學行為。但筆者看來,這一知識結構的形成過程,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更能幫助學生通過歷史學科知識的建構促進其自主學習的自覺性,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更加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切實提高自身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二、積聚教師教學智慧,優化課堂教學環節

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要有豐厚的歷史知識和寬闊的歷史視野。智慧的歷史課堂必定是視野開闊、分析透徹、感受深刻的課堂。歷史課堂教學要以推動學生成長為價值追求,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思維、能形成以史為鑒的思維習慣和意識。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特點,堅持情感教育、興趣教育,即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能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吸引學生的氛圍,把學生引入教材史實所描述的接近歷史現場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極大的震撼,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目的,這樣的歷史教學課堂的構成,必然要求教師要有獨特的、高超的教學藝術。

歷史課程主體實施者是教師,歷史課程實施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學科核心素養。歷史課堂需要教師過人的智慧,教師智慧的形成要求教師不局限于教材的束縛,而是能立足學科研究,淵博的專業知識,開闊的學科視野。教師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積累厚重的教學智慧,然后通過歷史課堂教學將教學智慧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利用歷史學的系統方法和核心內容,這是達成歷史課程目標的一種途徑,其核心是促進學生史學素養的發展。充滿智慧的歷史課堂教學不僅能施展教師的學科素養,也能發展學生史學素養的教育訴求。

歷史課堂教學是學生逐步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而局限于教材內容的課堂教學必然是過于簡單化,這樣的歷史課堂往往十分單調枯燥,缺乏活力和實效性。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是改變這一現象的有效途徑,教師依據歷史學科獨特的學科特點,以歷史學的認知規律為依據,以史料的呈現和解讀為手段,精心開展教學每一個環節。教師在每一個教學環節巧妙設置,觸發學生對一些史實或史論的質疑,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歷史問題、追求答案的興趣。這種立足于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必然滲透教師的教學智慧。把歷史學科自身的認知規律和方法引入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以史實、史料等為核心內容,以體驗與探究、反思與感悟為手段,最終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眱灮臍v史教學環節,獨特的教學立意,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流程。在這樣的歷史課堂中,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必然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立足核心素養培養,創設歷史情境教學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力圖通過創設一定的歷史情境,全力突破時空的局限,將某一歷史事件發生時的歷史現場“再現”在學生面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站在歷史當事人的角度感受他們所面臨的歷史情境和歷史問題,體驗歷史人物的活動和行為,感悟歷史事件的影響和對現實的借鑒。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智慧也一定程度上表現為歷史問題的設置等。一般而言,教師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所提供的歷史情景,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縮小學生對歷史的陌生感,縮小學生和教師知識間的差距,充分體現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渴求知識的心理,這將會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其次,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重現歷史情境,多媒體為教學手段,增強感性認識。在講授“南京大屠殺”時,我給學生放映了南京大屠殺紀實影片,放映了日軍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彼此相約“殺人競賽”的場景。當時,全班的學生都受到了極強的震撼和沖擊,他們更理解了令人發指的日本法西斯暴行。諸如此類的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同身受地去發現歷史、感悟歷史,這樣的教學設計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有生命力、有活力,這樣的歷史學習才更有深度和厚度。歷史教育的關鍵不僅在于讓學生記住多少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學會認識歷史的方法,養成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從而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基于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歷史課堂教學活動是充滿教學智慧的,是充滿有效性的。核心素養引領下的歷史課堂教學不僅從“教”的維度出發,也從“學”的維度考慮。這樣的歷史課堂教學努力讓學生在特定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之中,獲取學科的智慧與素養。經過一系列的實踐和探討,筆者認識到當前的歷史教學改革主要就是由對教材的復述轉化為對歷史的建構,由對通常意義上的升學的追求轉化為對素養的培養。

猜你喜歡
學科智慧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核心價值觀 要害在核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