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教學應用學案導學的問題與解決建議研究

2018-02-24 19:01吳長根
新課程(中學) 2018年12期
關鍵詞:導學學案教學效果

吳長根

(江蘇省泰州實驗中學,江蘇 泰州)

一般而言,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學生可在教師所制定的學案指導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從而根據這一學案要求展開自主學習,最終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自主發表個人的想法,在得到教師的適當點撥之后繼續探索知識。因此,學生占據著學習的主動權。但是教師要保證這一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還需解決其中存在的障礙。

一、學案導學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

學案導學實際上屬于高效的學習方法,既可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又可增強其地理學習能力,鍛煉其邏輯思維,使其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全面的知識及技能。只是新時期的地理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地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識圖、繪圖、知識梳理與綜合應用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學案導學教學中,容易出現以下一些問題:首先,在預習方面,一般而言這個階段的自主學習多數都靠學生的自覺性,但是學生在缺乏教師監督的這個學習期間,容易出現互相抄襲的問題,又或者敷衍了事。還有一些學生因為筆頭作業比較多,所以缺乏相應的學習意識。因此,長期下來,很難保證學生能夠持續做到高效的自主預習。而預習效果卻會影響學案導學的效果,這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其次,學生要把握學案材料中蘊含的重點與難點,這具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因為學案材料往往是概括總結性的內容,而以精煉版的形式呈現出來,容易讓學生以為這些內容都是重點,反而不能把握其中的核心知識,影響其學習效率。這些問題的存在,都阻礙著學案導學教學法的實際運用效果,要求地理教師能夠積極采取有效對策予以解決。

二、學案導學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預習階段的教學應用

在學案導學教學法的實際運用中,針對學生在預習階段興趣不足且主動性缺乏的問題,教師應該注意在趣味性原則的基礎上設計導學案,讓學生能夠對學案中的地理知識產生好奇心。蘇霍姆斯基認為好奇心與求知欲就是一個人永恒不變的特性,也是一個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條件。尤其是對于地理這門復雜的學科而言,教師要善于將抽象難懂的地理知識轉變成為學生可以理解的探究性內容,讓導學學案充滿趣味性與創新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去預習。比如在“大規模的海水運動”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這樣設計:“眾所周知,橡皮鴨子沒有腿,但是實際上曾經卻有近萬只這樣的橡皮鴨子從我國啟程,漂洋過海,十一年的時間里,從三大洋到了歐美,那么這一壯舉是通過怎樣的方法來完成的?”這一趣味化的故事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其自主地展開預習。

(二)在課堂教學階段的教學應用

針對當前學生難以抓住學案核心知識的問題,教師應該改善自身的導學學案,發揮學案應有的指引性作用。因此,教師可考慮設計出具有合理梯度的內容,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學習。這要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然后教師結合學生在預習時具有爭議性的內容進行學案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并在交流與互動的過程中掃清學習障礙,提高其對地理知識的感性與理性認識。比如在“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這部分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具有梯度性的內容:其一,松嫩平原與長江三角洲年平均氣溫存在差異,請探究其主要原因。其二,二者的年降水量分布規律各自是怎樣的?其三,二者的河網密度存在差異,而這些差異又會對農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是采用了逐層遞進的方式進行設計的學案內容,能夠讓學生先回憶舊知識,結合實際區域而分析其氣候差異,再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地理環境對區域農業產生的影響。這種導學學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差異性,可以很好地保證教學效果。

(三)在課后階段,讓學生自主實踐

學案導學教學法貫穿在預習、課中和課后等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后自主做一些實踐性的操作,加深其印象,有效鞏固新知識。比如在“地球的結構”這一課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就可以布置課后任務:觀察一個半熟雞蛋的圈層結構,然后類比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加深自己對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有效理解與記憶。同時,學生也能夠感到自主記憶與學習知識的樂趣。

綜上,學案導學教學法是一種具有較大教學價值的教學方法,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有效改善現有的學案導學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地理教學,促進地理教學效果獲得質的發展。

猜你喜歡
導學學案教學效果
三角函數考點導學
“概率”導學
鄉愁導學案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閹割課堂”,本不是“學案導學”的錯
“比例尺(一)”導學案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導學案不能淪落為“習題單”:以“中位數和眾數”的導學案為例
學案“三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