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語文素養

2018-02-24 16:41
新課程(下) 2018年2期
關鍵詞:語文課語文課堂素養

王 華

(楊凌第一實驗學校)

一、巧設“課堂三分鐘”,使語文課堂靈動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往往能積極地將一個人迎進求知的大門,從而奠定成功的基礎。作為重要交際工具的語文,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為一體,本應趣味無窮,但在實際教學中卻顯示出諸多無奈。要么熱鬧的空洞,要么單調死氣沉沉。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我認為首先應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使自己的課堂充滿情趣,讓語文課充滿活力!設法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書讀了不少,但依然不會寫;聽了無數堂課,卻仍說不出富有表現力的一段話!其原因就在于學生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灌輸,不懂得如何運用語言文字會更有表現力。因此,我們在語文課上要培養學生養成留意一切語言活動的習慣,讓他們參與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不斷提高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這樣做:我是一名農村基層教育工作者,面對的是一群來自農村的初中學生,他們大多膽小,羞澀,再加上習慣說方言,導致說起普通話來結結巴巴,詞不達意。所以在訓練時首先要引導他們自信,大膽地表達。為此,我設計了“課前三分鐘”活動,也就是每節課前抽出三分鐘時間讓學生練習說話。內容不限,有趣即可,要求講普通話,聲音洪亮、口齒清楚、表達清晰。剛開始,有膽大的學生站起來說笑話,引得滿堂大笑,立馬解除了課堂原本緊張、沉悶的氣氛,學生情緒激動,課堂氣氛活躍,趁此我借機給予鼓勵,沒想到那節課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沒想到第二天學生爭著要說,積極性很高,為了既不影響課堂教學,又不打擊學生積極性,我規定以后每節語文課都搞“課前三分鐘”活動,但要求同時也提高了一點:要求學生課后積極搜集篩選有價值的內容,包括精美的詩句、短文,并且能說出喜歡它的原因。學生有興趣,所以都在認真積極準備,連平時不愛學習語文的學生都渴望表現自己,期待每節語文課!

二、每日一讀,切實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初中階段對于學生的成長極為關鍵,而且這時正是培養閱讀能力與增進知識積累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相當的理解能力,記憶力最好,而且求知欲很強,極具可塑性。因此,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切實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豐富語言積累,進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嘗試著這樣去做:“每日一讀”,即每天布置學生課外閱讀一篇好文章,自覺積累其中的好詞佳句,然后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樣每天堅持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讓學生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而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三、每日一練,幫助學生提高書寫能力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電話、電腦的普遍應用,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人們越來越不用筆書寫,因此,很有必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我要求學生每天臨摹一張鋼筆書法字帖,一方面培養他們懂得欣賞我國漢字的優美,一方面也能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書寫水平。

四、走出“小課堂”,在生活中學習、感悟大語文

誠然,語文學科包羅萬象,課本只是“小語文”,課堂僅是小課堂。課本知識只是個別例子,社會生活才是“大語文課堂”,因此在教學中可將課本延伸到生活中,拓寬視野,幫助學生放飛思維。讓學生既能走進文本,亦能走進生活,緊密聯系生活,體驗感悟生活中的道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比如可以留心觀察身邊的廣告,商店的招牌,街道的名稱等,從中感悟語言文化浩浩湯湯幾千年之精妙,讓他們在生活中去見識那些積淀著文明印記的語言文化,感受祖國語言文化的深厚與凝重。

要造就跨時代的人才,教師就得不斷地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正如古人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苯虒W要達到“清如許”的境界,就要求我們語文老師努力做到不盲從權威,不輕信教條,不追逐流俗;博覽群書以增學養,深入思考以成己見,沉潛人生以傳經驗,獨辟蹊徑屹立風范,努力上好每堂語文課!

參考文獻:

程翔.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語文課語文課堂素養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可怕的語文課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語文課里掙分忙
語文課應該培養什么?
語文課上做游戲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