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教學與環境教育的滲透探討

2018-02-25 07:59
新課程(下) 2018年12期
關鍵詞:課本多媒體環境

許 德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實驗中學,吉林 長春)

環境問題一般是指由于人口迅猛增長以及人類不合理生產生活而對自然生態所造成的破壞,環境教育則是以平衡人類與環境關系為核心,以提高人類環保意識和環保能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基本任務,并且以教育為主要方式而開展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1]。在如今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形勢下,環境教育也逐漸成為我國學校課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更是與環境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

1.符合國家素質教育理念的內在要求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對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高中地理課程是與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一脈相承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教學目標就是教授學生基本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培養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使學生形成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2]。因此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將環境教育與高中地理教學相結合就可以延伸和深化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使素質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實,大大增強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2.有利于加深學生對高中地理課程的認知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從提高學生的地理考試成績出發,強行地給學生灌輸地理課本知識并且布置大量的重復性作業練習,這就導致地理課堂的學習氛圍比較死板枯燥,學生缺乏明確的目標指引,很容易陷入誤區,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而環境教育是將高中地理課本與時代發展趨勢相結合的一項教學活動,通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就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傳統教育方法的禁錮,促進教師從不同維度對學生進行地理教學,從而加深學生對高中地理課程的整體認知,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地理課程的實際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具體策略

1.引入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

當今信息化時代多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幫手,在教育領域多媒體同樣也發揮著重要的教學輔助作用。因此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更好地滲透環境教育教師就要注重引入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深入挖掘地理課本中的環境教育內容,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具體而深刻的印象,提高環境教育的實際效果。比如在教學《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這一章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2012》《后天》等災難電影的片段來進行課程導入,幫助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嚴重影響,啟發學生對課本進行反思,引導學生對電影中的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等問題進行探究,從而為教師的進一步環境教育奠定基礎。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

地理是一門與學生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課程,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教師就要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將環境教育具體化,使學生能夠從小處著手發現環境問題,而后再對其進行思考和探究,降低環境教育的教學難度。比如在教學《環境污染與防治》這一章時,教師在講解完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大氣污染的有關內容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本地區的霧霾、河流水質、工業垃圾處理等問題進行討論,拉近學生與課本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注意到生活中的環境污染,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環境教育中。

3.積極開展地理課外實踐活動

地理課程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如果只局限于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就很容易使地理課堂變得僵化,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就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地理課外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有效檢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改進自身生活方式,切實踐行環保理念。比如在教學《環境管理及公眾參與》這一章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搜集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和制度信息,最終總結成《班級環保公約》并在班級張貼展示,使學生的日常行為得到規范;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垃圾處理廠或環保公司進行采訪調查活動,了解社會在環保領域所做的努力,使學生能夠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理解教師的環境教育。

三、結語

實踐證明,高中地理教學與環境教育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更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使高中地理課程與環境教育發揮合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課本多媒體環境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