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農村民生問題亟待解決

2018-03-02 08:28覃國慈
人民論壇 2018年3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民生農村

覃國慈

【摘要】當前我國農村民生領域有五個突出問題亟待關注。一是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落后;二是教育資源布局不均;三是出現人口結構斷層,留守問題嚴峻;四是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單調;五是環境污染嚴重。只有著力解決民生領域的這些突出問題,才能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生 農村 鄉村振興戰略

【中圖分類號】C912.82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黨的十九大,給我國未來民生工作確立了新目標,即“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然而,目前我國農村民生領域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亟待關注和解決。

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落后

2005年12月29日,存續了2600年之久的農業稅被取消。農業稅被取消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于國家財政撥款、鄉鎮自籌、農民集資提留或者納稅,其中農業稅是主要來源。農業稅取消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依靠國家財政的轉移支付、“一事一議”收費、集體經濟收入和社會捐贈。但是,由于國家財政給予農村的轉移支付數量有限、“一事一議”收費在農民不富裕的情況下難度很大、農村“空殼”集體經濟較為普遍、社會捐贈較少,致使農村基礎設施改善步伐緩慢??拷鞘泻图偟霓r村,農民生活條件已經大為改善,但偏遠農村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沒有自來水的農村家庭不在少數,部分村莊雖然鋪設了自來水管道,卻因種種原因而無水可用;電壓特別低,電飯煲經常煮不熟飯、洗衣機幾乎轉不動;沒有硬化的毛坯公路,每逢雨季就變成泥巴路,村民不得不每年自費維修;通訊信號差,手機幾乎不能接聽電話,等等。

這些現象,盡管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在某些農村卻是的的確確存在的。如今,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需求愈加強烈,但由于基礎設施屬于公共產品,具有公共性且投資需求大,所以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財政支持向偏遠農村傾斜,防止產生基礎條件越好的地方越容易得到資金投入的“馬太效應”,縮小農村區域差別,進而縮小城鄉差距。

教育資源布局不均,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基礎教育擔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任,其好壞直接關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新世紀之初,為了整合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公平發展,我國一度興起了“撤點并?!钡睦顺?,一大批農村小學、教學點被撤銷,中小學布局由農村向集鎮、縣城集中。農村義務教育的布局調整,總體上改善了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辦學質量和規模效益,但過度的撤并也帶來了不少問題。一是學校服務半徑擴大,一些學生上學路途遠,交通安全隱患大。二是一些家庭不得不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教育改革的成本轉嫁給了偏遠農村的農民家庭。三是一些城鎮學校出現“大班額”現象,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四是農村低齡學生過早寄宿,父母關愛缺失,影響兒童身心健康。五是一些農村保留的教學點辦學條件差、教師老齡化、學科結構失衡,出現“一個老師跨年級帶多個班”的現象。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求“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此,要對教學點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化整合,適當保留必要的村小、教學點,使得農村低年級學生可以就近入學。同時,要加大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學點辦學條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讓學生享受優質教學。要出臺激勵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農村支教并扎根農村,優化教師的年齡結構和學科結構。

人口結構出現斷層,留守問題嚴峻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男性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我國人口結構出現斷層,農村人口由俗稱的“386199部隊”組成。據2016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數據顯示,湖北省現有農村留守兒童73.9萬余人,其中無人監護的約1.1萬余人。家庭主要成員長期缺位的結果就是家庭功能的殘缺,導致了留守問題產生。留守兒童缺少親情關愛,身心健康、學業成績和行為習慣備受影響;留守婦女獨自支撐家庭,心情抑郁、積勞成疾;留守老人體力勞動加重、老無所依。更嚴重的是,隨著村莊日趨“空心化”,原本就人口分散的農村,在沒有監控探頭、治安巡邏的情況下,一些不法分子專門針對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防御抵抗能力弱的留守人口作案,詐騙、盜竊、搶劫、拐賣等犯罪行為頻發,公共安全受到挑戰,農民生活缺少安全感。

為了給農民工營造安全的大后方,也為了農村的穩定發展,政府必須重視并大力解決留守問題。首先要以鄉鎮為單位建立農村留守人口信息庫,一戶一檔,實行動態管理。其次要制定農村留守人口關愛措施,保障留守人員權益,明確家庭監護責任,確保16歲以下兒童有父母監護、65歲以上老人有兒女照看。另外,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留守人口的保護力度,保護留守人員安全。

精神文化生活單調,社會風氣受影響

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文化建設受到重視,“文化下鄉”等活動增多,農家書屋基本普及,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然而,由于農民居住分散、受教育程度偏低等原因,農家書屋的利用率不高。同時,受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所限,“文化下鄉”等活動的頻率不高、形式單一??傮w而言,除少數村民居住在較為集中的鄉村之外,農民的業余生活基本上僅限于看電視和聊天,精神文化生活單調。正是由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貧乏,一些村民在有了一定的資本后講攀比、圖享樂、迷賭博,鄉村文化站和農家書屋門可羅雀,網吧和麻將室卻熱鬧非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诖?,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首先,要提高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的標準,并進行嚴格資金監管,確保農家書屋建設、農村電影放映、送戲下鄉等活動持續性開展。其次,要成立農村文化建設基金會,面向企事業單位、團體和個人多方募集基金,資助、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推動農村文化事業繁榮。最后,要培養農村文化骨干,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農村開展形式多樣、具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環境污染嚴重,生態保護任重道遠

隨著農藥化肥等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昔日以空氣新鮮、環境優美為傲的農村,如今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土壤鹽漬化越來越嚴重,面源污染逐步分散化、隱蔽化、擴大化,加上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建筑垃圾、醫療廢棄物等的悄然轉移,農村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嚴重影響農民的生活質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為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基層政府必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不僅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還要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多元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力爭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盡快還農民青山綠水、藍天白云。

(作者為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2017年10月27日。

責編/孫渴 美編/于珊endprint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民生農村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上海民生輪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2016年我國民生發展重點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