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CBI主題教學模式及其建構

2018-03-04 21:52游藝璇
新校園·上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摘 要:CBI主題教學模式以有意義的主題內容為依托,打破了傳統語言教學將語言知識和內容割裂開來的現象。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緒問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本論文試圖將CBI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相結合,闡述在我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CBI主題教學模式實施的可行性,提出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建構CBI主題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CBI主題教學模式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今社會對應用型外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在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初中英語課堂不僅應該為學生提供語言知識技能的輸入,讓學生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才是教育的直接目的,為學生提供輸出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體會多元文化的魅力,在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提高其語言水平。然而在實際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目的仍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教師大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應試性過強,教學過程缺乏創新性。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學習興趣。

一、基于CBI教學理念的主題教學模式

內容依托式教學(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展的“沉浸式”教學實驗。提出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一條能夠彌補學生語言能力與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之間差異的有效途徑。CBI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的限制,只需依據三個基本要素:“主題內容”“真實交際”“興趣需要”。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教學模式:主題模式、保護模式、輔助模式。其中主題教學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較其他教學模式對學生語言水平要求較低。以真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依托,為學生創設一個接近真實的使用語言的環境,使學生帶著興趣走進課堂。學生能夠通過語言實踐享受外語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和收獲。

二、建構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1985年,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輸入假說”(The Comprehensive Input Hypothesis)強調語言習得的唯一方式是借助“可理解性輸入”來完成。即語言學習應注重“有意義”的語言輸入,學習內容應略高于學習者現有水平。將可理解性輸入假說運用到外語課堂教學中,意味著低年級學生應以“有意義”的語言輸入為主,語言結構教學為輔。教師應該盡量創造條件幫助學生進行可理解性輸入。Krashen的“可理解性輸入假說”反映了CBI教學理念的實質,是CBI最主要的理論來源。

語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密不可分。2012年發布的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中進一步明確了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性?!墩n標》以描述學生“用英語做事”為主線,強調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大多數初中所選取的英語教材中,每單元內容都圍繞某一特定主題編排,且所選主題均符合初中生認知特點,所以初中生英語課程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學習主題內容來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谖覈踔杏⒄Z教學現狀及CBI主題教學模式的特點,該模式可以為我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供新思路。

三、初中英語課堂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建構路徑

1. 更新教學理念,轉變師生角色。1994年,王士先在《外語界》發表《CBI—專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向》一文,打開了國內教育者對CBI研究的大門。此后,眾多學者對CBI對人才培養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從相關研究中我們不難看出CBI主題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理念上的轉變:其一,CBI主題教學模式強調內容學習與語言學習相融合,轉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無意義的、機械的教學方法。其二,CBI教學模式是由形式教學向意義教學的轉變,從技能教學向內容教學的轉變,從單一學科向多學科支持的轉變。其三,CBI將語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融為一體,體現出“語言+內涵”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主題體驗中更貼近國外文化,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CBI主題教學模式將單向的教師—學生傳授機制轉變為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系統。教師在課堂中由主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建議者、資源提供者、評估者等。而學生的角色也深化為體驗者、研究者、問題解決者等。英語課堂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將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 創新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學以致用,所謂“啞巴”英語就是學生很少有機會用所學的外語知識去進行真正有意義的交流。CBI教學實際上是一種交際性語言教學法,在CBI主題教學模式下,主要依據“學用結合”的原則,采用以輸出為驅動的“綜合技能教學法”,輸出的形式既可以是口頭表達,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完成交際任務,盡量提供真實場景讓學生進行情景體驗,在完成交際任務的同時了解異國文化、習俗,同時獲取新知識,也可以是筆頭輸出形式,但由于筆頭輸出任務使課堂氣氛沉悶并且占用課堂時間過多,所以一般將其安排在課外進行。所以課上應以口頭輸出為主,采用小組討論、演講、辯論等方式。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情緒態度也是決定其英語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負面情緒會造成語言學習障礙,尤其初中學生正處于情緒敏感時期,因此,初中英語課堂更應積極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增加師生互動,創造一個輕松、積極、互動的氛圍,讓英語課堂活起來。

CBI主題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形式靈活多變,不固定于某一種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目標及學生實際情況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進行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意義的交際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3. 完善教學設施,豐富學習資源?;凇熬W絡+課堂”多元互動時代的英語課堂,需要有完善的硬件環境的支撐。首先,傳統課堂教學中完全以教材為指導的教學模式無法迎合學生多樣化的認知方式,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其次,教學資源的缺乏、交往互動的局限導致學生視野狹窄,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最后,匱乏的教學資源限制了教師能力發揮的空間,不利于教師對CBI主題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

四、結束語

初中英語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建構改變了傳統初中英語機械灌輸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激發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展開對新知識的探索,從而喚醒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CBI主題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初中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建構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忠.培養技能發展智能——外語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J].外語學刊,2007(6).

[2]袁平華,俞理明. 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 1) .

作者簡介:游藝璇(1994— ),女,吉林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猜你喜歡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以讀促寫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取舍有道,方為有效課堂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