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民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分析

2018-03-09 19:19薛澤海
中國經貿導刊 2017年32期
關鍵詞:民航業結構性改革供給側

摘 要:近年來,我國民航業的快速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資源有待開發與整合、機構有待優化、保障能力有待升級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趯ξ覈┙o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理解,分析當前民航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問題,提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推進民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協調政府治理與市場配置的功能,促進民航生產要素的升級與增效,推進民航業結構優化與關系整合,培育與規范新主體與新的增長點,實現精準定位基礎上的特色發展。

關鍵詞:民航業 供給側 結構性改革

2010年以來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隨著經濟體量不斷擴大,發展過度依賴于生產要素的數量積累、對外依存度高、內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也日益突出。為此,新常態下需要我們創新立國,培育新動能,優化經濟發展結構,實現發展生態性。民航業是一個涵蓋多產業部門、產業鏈長的集資本、知識、勞動等密集型特點的綜合性部門。近年來,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但是民航業發展仍然保持了強勁的勢頭?!包h的十八大以來,民航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截至2016年底,我國航空運輸規模連續12年穩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比重達到268%,比2012年提高117個百分點?!盵1]然而,民航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整個行業發展提出了重大挑戰,資源有待開發與整合、結構有待優化、保障能力有待升級、技術創新有待進步等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迫切需要在國家自上而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下積極推動民航業的實時性變革。

一、當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內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同時也面臨經濟發展的“三期疊加”和“四降一升”形勢下提出的。所謂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后轉為中高速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供需平衡的發展狀態?!叭诏B加”包括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八慕狄簧卑ń洕鏊傧陆?、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加上經濟風險發生的概率上升。[2]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蘊含了“三期疊加”與“四降一升”所體現的時期與問題,同時這些時期的度過與問題的解決也是新常態發展的應有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行將是促進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平衡需求側的重要工作,也是解碼當前經濟下滑,開拓新產業,謀求經濟增長點的應有之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就是通過不斷完善制度建設來調整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以適應和應對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急劇變化。[3]過去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采用粗放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對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消耗較多、成本較高、產品質量不理想,經濟發展伴隨著效益的低效、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以及之后的產能過剩、銀行不良資產較多、地方政府高債務、過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國家刺激內需的政策收效日益不明顯。需求管理的邊際效益逐漸遞減,及其政策的副作用也越來越大。以往靠加大對生產要素的投入、刺激個人消費需求的方式日益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的發展,亟待與需求相依存的供給來進行平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經濟上要平衡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從政治上則是要協調政府與市場在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一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二是促進生產要素及其管理的有效提高,特別是勞動力、科技、制度與管理;三是促進各方面的結構優化升級;四是培育經濟發展新主體和新的增長點;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改革。就市場與政府關系而言,政府要依據經濟發展形勢簡政放權、調整行政管制、降低稅收、減少貨幣超發、防止行業壟斷,發揮市場的配置作用和調節能力;就生產要素而言,人力資源的挖掘與培育、科技創新與發展、制度補充與完善、管理科學化四個方面的著力開發更能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增加強勁的推動力,提升我國經濟的競爭力;要素的大量投入不能代替結構的優化升級,特別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數據化、乃至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結構與系統的整合與協調將會全面推動各領域的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必然產生新主體與新的增長點,這些新主體與新增長點是未來經濟結構中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成長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需要給予科學合理的培育與管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經濟規律的指導,同時我們也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理論與做法,需要研究中國具體的經濟發展情況,實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改革?!拔覀儜摬扇〉姆结樉褪窃诜€住大局,保證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條件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切實推進改革上,盡快按照十八大以來中央的決定,在體制上消除障礙,建立能夠激勵創新和創業的經濟體系,也就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盵4]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域下我國民航業的問題分析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由高速發展轉向中高速發展,但是我國民航業的發展勢頭卻日益強勁。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民航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無疑為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注入了動力,而民航業也憑借國家整體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而獲得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民航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有與國家經濟發展面臨的同樣問題,同時也具有自己的特點。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過量的形勢下,民航投資熱度不減,其中不僅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配套設施建設,例如機場的新建、擴建、遷建與改造,臨空經濟區的規劃與建設等;我國民航機場客運量持續高位增長,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向好形勢,會持續增長,特別是國際航空客運市場也在快速增長;科教支撐能力也不斷增強;“截止2015年,我國已有25個機場邁入旅客吞吐量千萬級機場行列”[5]。

同時,民航業快速增長形勢下也帶來很多問題,民航很多領域都面臨資源和保障能力不足,建設的規模和進度與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囿于地緣限制和經濟發展水平,中國民航的很多領域呈現出發展不平衡的狀態,例如有些機場需要優化升級,有些機場還在解決生存問題,有些機場業務飽和,有些機場剛剛遷到新址。人員招聘方面情況也是如此,有些單位考慮如何留人,有些單位則憂心如何招到人。民航業是綜合性非常強的部門,在現階段快速發展形勢下,需要進行宏觀指導與戰略規劃布局,避免低效或無效的投資,避免盲目擴建改建。行業發展內部之間與內外部之間的有效整合還遠遠不夠。一些單位部門管理制度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企業內控體系建設與風險防范。此外,國際航空客運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提出了嚴峻挑戰,在國際航空客運市場的競爭力與占有率還不能滿足客戶需求,亟待提高。貨運物流發展與通用航空業的發展還有待規范與培育。endprint

三、我國民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的對策

我國民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態勢下,具有民航業自身的特點。民航業整體發展趨勢向好,并且增速可觀,市場需求較為旺盛。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民航業近些年來呈現發展上揚的趨勢,這與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密切相關。民航業快速發展匯集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所有針對供給側改革的措施與探索,不僅需要增量,還需要一定程度存量,不僅需要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還有結構優化升級,因此對于民航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更加豐富,措施需要更加全面。民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歸根結底是要適應國家經濟發展趨勢,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促進民航業健康持續有效的發展。

(一)協調政府治理與市場配置的功能

隨著“大交通”管理時代的到來,民航業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思考綜合立體交通樞紐中民航發展的定位與作用,積極探索與其它交通運輸方式的協同管理與融合發展問題,在政府綜合治理的前提下,積極構建一體化、優質化的綜合立體交通,打造國家一流航空樞紐。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對于民航核心資源的有效利用進行積極探索研究,放寬市場準入制,在擴充資源數量的基礎上,優化資源使用效率,參與市場競爭。增強對民航的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鼓勵多渠道融資,配合國企深化改革,逐漸改變完全依賴政府補貼運行的管理形式,發揮民航造血功能。

(二)促進民航生產要素的升級與增效

民航業在加大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需要重點關注民航人才資本的積累、科技創新的研發應用、制度的調整與完善以及管理思想與管理能力的提升。民航業既是綜合性的部門,也是服務型行業,人才發展、技術創新、制度完善、管理提升都是促進民航業有序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維度,是民航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強勁動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需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培育、激勵與使用,積極投入技術設備的創新研發以及大飛機、導航通信等核心裝備的研發,進行制度補充、修訂與完善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民航業,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學習與培訓,提升民航領導干部的思維能力與管理能力。

(三)推進民航業結構優化與關系整合

作為交通運輸部門,民航業急需統籌協調各種關系,包括各種運輸方式的關系,相關部門的關系,國內外同行業的關系。大力促進機場群建設,促進樞紐與區域、干線、支線機場的有效銜接。在綜合立體交通樞紐、臨空經濟區建設發展、地區經濟整體協調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協調與整合,發揮系統性優勢,展現民航+的組合動力優勢。特別是在互聯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下,民航發展的信息化、數據化,以及在客貨運、管理運行等方面的應用上要打開思路,積極探索,勇于嘗試。

(四)培育與規范新主體與新的增長點

在國際化與大眾化發展的背景下,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全面深化,民航業也呈現出很多新的發展。國際市場不斷打開,機遇與挑戰接踵而來。近年來,旅客平民化、機票價格廉價化較為突出。航空物流也隨著電商發展快速發展。新機場建設日益增加。國家對通用航空業給予支持,旨在推進低空空域開放,望通航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些新主體與新的增長點開始發展之際,對其培育與規范也需要同步進行。

(五)實現精準定位基礎上的特色發展

由于民航業內部個體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在經濟快速發展下,行業壟斷極易形成,因此,不僅我國民航發展,而且個體發展都需要依據客觀條件和發展情況進行精準定位,進行差異化、品牌化發展,避免盲目跟風、無序管理。我國民航業要面向世界、服務大眾,提升服務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個體發展需要在自身發展規模、發展效益、當地特色、區域定位等因素基礎上發揮個體特色優勢,增強發展的精細化、人性化、效益性,而不是貪多貪大。

參考文獻:

[1]去年我國航空運輸規模連續12年穩居世界第二[N].人民日報,2017—10—19

[2]吳敬璉,厲以寧,鄭永年等讀懂供給側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37

[3]胡鞍鋼,魯鈺峰,周紹杰,楊竺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大邏輯[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6)

[4]吳敬璉,厲以寧,鄭永年等讀懂供給側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41

[5]加速機場產業發展中國航空新聞網 [EB/OL].http://wwwcannewscomcn/2016/0517/153939shtml

〔薛澤海,中共民航局黨校(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砮ndprint

猜你喜歡
民航業結構性改革供給側
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究
現行PBN技術簡析
如何凝聚人心,確保民航業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