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家傳人譚孝曾、譚正巖:“嚴”字就是家規

2018-03-10 08:17
北廣人物 2018年9期
關鍵詞:科班譚鑫培譚家

譚孝曾、譚正巖在節目現場

京劇譚派藝術是中國最早創立的京劇流派,如今譚家七代人一脈相承,從譚志道、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到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全部從事京劇行業,這在京劇史上是非常罕見的。京劇到現在二百年,譚家可以說是完全貫穿在京劇史里的,有人說譚家的歷史是一部濃縮的京劇史。近日,京劇世家——譚家傳人譚孝曾、譚正巖雙雙被邀請,走進央視《謝謝了,我的家》,講述了他們的成長故事和獨特的“家風家教”。

“小子,記住了,有屁股不愁挨打”

說起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譚孝曾提到祖父譚富英的一句話:“有屁股不愁挨打,磚頭瓦塊還有翻個兒的時候?!?/p>

當時才20歲的譚孝曾,在戲劇事業上并不很如意,甚至有些氣餒。爺爺譚富英注意到了他的變化,問他最近為什么情緒不高。譚孝曾便說,沒有什么戲唱,也沒有機會登臺,感覺學了這么些年沒有登臺的機會,心里不痛快。譚富英只對他說了一句:“小子,記住了,有屁股不愁挨打?!?/p>

戲劇舞臺容不得半點馬虎,摻不得半點假。要出成績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得“每天長在練功廳”。譚孝曾每天給自己定下規矩:早起必須要吊嗓子、必須拉戲、必須練功。他說:“我們一坐就是子午相,很少沖著觀眾坐的,這些細節慢慢就成了生活習慣?!?/p>

譚正巖說,這種狀態,在戲班里都被稱作“戲癌”,真到了“戲癌晚期”,往往都把舞臺的東西搬到生活里。譚孝曾就這樣一直記著祖父的話,不怨天尤人,時刻練習。從20歲堅持到50歲,堅持了三十年,終于憑自己的努力在京劇界闖出名堂,讓更多的觀眾認識他、了解他、喜歡他。

“打你讓你練好,是給你塞錢的”

雖說譚家是京劇世家,但七代人全都出自科班和戲校,全因著一句“不打不成戲”。干戲劇藝術這行肯定要吃苦受罪,但小孩比較缺少自覺,需要一些“懲罰性”的東西??杉议L往往心軟,下不去狠手,就出不來人才,所以要送到科班戲?!鞍ご颉?。當初譚富英進富連成的時候,學校不敢收,譚鑫培譚大王的孫子怎么對待、怎么要求都是件難事兒。譚鑫培就親自送孫子譚富英進富連成,跟富連成的人說,你們怎么要求別的孩子就怎么要求他,不但得要求他,還得比別的孩子更嚴格。譚孝曾的父親譚元壽也是如此,別人挨10板子,他得挨15板,算是特殊照顧。譚元壽曾經還回家找父親譚富英“告狀”,說手被打了、屁股被打了,結果譚富英說,你吃的這些個苦連我的三分之一都沒有。這每天練功,就跟“上刑”一樣,挨打是家常便飯,打完了還得繼續練。雖然苦,但譚孝曾和譚正巖談起科班生活,都是帶著一顆感恩的心。譚孝曾說:“老師打你,讓你練好,是給你錢的?!?/p>

學好一身本事,譚家子孫才能更好地傳承京劇藝術。沒有科班的磨煉,我們今天也聽不到他們這樣大師級藝術家的表演。在譚家這樣一個藝術和傳統結合的家庭,“嚴”字就是家規。不是令行禁止的古板,是一點一滴滲透到生活細節中去的嚴苛。不只是在家里,登臺演出也“別想得到夸獎”。有次譚正巖唱《四郎探母》一折,演完在后臺卸妝,父親譚孝曾從臺下過來對他說:“今天不錯,你爺爺特高興,一會兒過來夸你了?!苯Y果等爺爺譚元壽來了,理都沒理他,對化妝間其他的演員道了一圈辛苦,扭頭就走,給譚正巖晾那兒了。譚孝曾說父親譚元壽就是這么一個人,從不當面夸人。不只是譚正巖,譚孝曾十歲從藝到今年69歲,快六十年了,在他父親譚元壽眼里,也只是還行、不錯,僅此而已,沒有一個“好”字的夸獎。直到2015年中國電影110周年時,由譚鑫培主演的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被重新翻拍,譚孝曾和譚正巖都參演了這部電影。2017年,譚元壽看完首映后,落淚了,回家便對譚孝曾說:“孝曾,我沒有想到你的藝術有這么大的飛躍和提高,我放心了?!弊T孝曾說,“聽到這句話,覺得這輩子值了”。那天,他給父親下了兩次跪,父親哭,他也哭,那是發自內心的激動和欣慰……

猜你喜歡
科班譚鑫培譚家
劇作家(2023年3期)2023-06-12
汽車裝配線在線返修策略重組研究與實施
譚鑫培的“妙招”
民國北方京劇科班的發展流向及與“外江派”關系論衡
譚鑫培的“妙招”
她混進了“科班”情感騙子群
譚鑫培帶頭起哄
譚鑫培帶頭起哄
幾種胺類固化劑對環氧樹脂固化行為及固化物性能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