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2018-03-12 08:01馮志斌
人民論壇 2018年5期
關鍵詞:本領中華文化理想信念

馮志斌

【摘要】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和源,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供精神支撐和人才支持。強文化之基固文化之本,抓住了文化自信就抓住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就能基強本固、科學發展。

【關鍵詞】文化自信 根與源 精神支撐 人才支持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識碼】A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自信的根與源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根”與“源”。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根”與“源”,孕育了道路自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內含著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國家富強的價值觀和理想,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文化相結合,傳承并踐行著這一文化價值觀,在追夢之路上接力奔跑,經過接續奮斗和不懈探索,終于找到了一條科學的圓夢之路,這就是中國道路。中國道路生成的軌跡清晰地顯示了它是中華文化孕育的結晶,是實踐中華文化價值觀的結晶,是中華文化這一“根”和“源”生成的“干”和“流”。

文化自信是理論自信的“根”與“源”。建黨9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努力實現中華文化創造性發展、創新性轉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與中華文化的理想信念相結合,大膽進行理論創造,以富有中國特色的語言表達出來,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這就誕生了中國理論。中國理論發展的歷史軌跡展示了中華文化孕育了中國理論,表明了我們黨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創造了中國理論、堅定了理論自信,沒有堅定的文化自信作為“根”與“源”,就不可能有堅定的理論自信。

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根”與“源”。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根”與“源”,孕育了制度自信,沒有文化自信筑根開源,就不可能有豎立其上的制度自信,任何制度的創建、堅持和改革,都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作為“根”與“源”,思想文化對制度的建立、運行和變革起著支撐作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黨和人民始終踐履中華文化的價值理念,并且將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就是中國制度。中華文化中固有的價值信念、理想追求受到人民擁護,代表人類利益,順應世界大勢,具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增強了黨和人民的文化自信,孕育于文化自信根基上的中國制度自然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從而堅定了黨和人民的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撐

文化自信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凝聚共識。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以嶄新姿態處于新的歷史方位。然而,它依然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面臨不少挑戰和困難,對此如何看待?這就需要以文化自信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凝聚共識,以十足的底氣講清楚“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基本國情注定了必然要走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至于我國現階段存在的問題,能夠通過改革發展、制度安排、法律規范、政策支持加以解決。進一步講,隨著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中國制度將更加成熟、優越性將更加顯現,中國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文化自信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引導輿情。文化自信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引導國內外輿情,面對中國的影響力不斷增長,國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妄圖抹黑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國際形象,這就需要我們以文化自信引導國際輿情,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改革開放、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鮮明、富有效率,但還沒有成熟定型,還會產生問題和矛盾,國內極個別人借機否定中國道路、理論、制度,錯誤引導國內輿情。只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以文化的說服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使干部群眾了解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優勢和特色,理解它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現實性,理性看待它在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就能增強堅持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信心和底氣。

文化自信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核心價值觀支撐。只有依靠核心價值觀作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根基牢固,但是,核心價值觀必須依靠豐厚文化予以滋養。中華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獨特的精神標識、共同的價值理念、最偉大的夢想和每個人的美好愿景。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源于中華文化,認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撐,就等于認定了中華文化作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撐,因而堅定文化自信,才是從根本上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人才支持

文化自信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培養有道德的人才。能否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大批有道德的人才擔當這一重任。要培養有道德的人才,必須依靠文化自信。道德之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具有基礎性意義,“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以繁榮的文化奠定以德育人的基礎,以文化蘊含的道德精髓來以德化人,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大家崇德向善、孝老愛親、忠國愛民。鞏固壯大主流道德輿論,使“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源源不斷地輸送有道德的人才。

文化自信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培養有理想信念的人才。要堅定文化自信,以中華文化固守的理想信念指引人才隊伍的人生方向,激勵人才隊伍追求偉大夢想、干成偉大事業。人才隊伍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難以肩負堅定“四個自信”的重擔。要以中華文化滋養人才隊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使人才隊伍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四個自信”,實踐“四個自信”。

文化自信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培養有本領的人才。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根本在于有本領的人才作為接班人,而要培養有本領的人才必須依靠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育人,培養人才的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以文化培養有本領的人才,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快建設人才強國。要實行更加有效的文化育人政策,把黨內外、國內外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加強文化育人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研究文化育人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抓住文化育人的關鍵環節、關鍵步驟,統籌考慮、全面論證、科學決策,在文化培養人才方面取得新突破,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大批合格人才。

(作者為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李斌、霍小光:《“改革的集結號已經吹響”——習近平總書記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紀實》,《人民日報》,2014年3月13日。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endprint

猜你喜歡
本領中華文化理想信念
走進東山學校,尋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詮釋理想信念的寫作追求
用對黨忠誠詮釋理想信念堅定
為革命視死如歸的紅色家庭(二)
誰的本領最大
兩岸青年在廈門共商中華文化傳承與青年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