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圍城”中的人

2018-03-14 00:19孔舒儀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8年2期
關鍵詞:圍城

孔舒儀

摘 要:在《藤校逐夢》中,辛潔對兒女寄予“藤?!逼谕膱剔质钦麄€故事的緣起,她在小說中呈現的生活經驗與思維方式同樣也是許多中國家長的縮影。個人際遇不順、生活重擔與名校情結的糾葛、中西方文化碰撞等都是形成她處于“圍城”的矛盾形象的沖突點,其矛盾形象的剖析以及作者對教育的思考都值得探究。

關鍵詞:《藤校逐夢》 辛潔 矛盾形象

《藤校逐夢》的作者黃宗之、朱雪梅是北美華文文壇唯一一對夫妻檔寫作人,都任職于歐洲跨國生物醫藥制藥公司美國分公司,擁有豐富工作經驗與海外閱歷的夫婦二人,利用業余時間寫作,關注北美華人移民的生存狀態,這是對北美移民現實生活的剖析,也為國人了解北美華人生活打開了一扇窗。黃宗之、朱雪梅夫婦與普通家長一樣,十分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成功培養了兩位孩子,對于教育有自己獨特的考量,也將這一永恒命題寫進文學作品中,2009年成功推出長篇小說《破繭》,2017年又推出了長篇小說《藤校逐夢》。在《藤校逐夢》中,二人將寫作視角置于華人家庭的大學教育,通過塑造辛潔這一矛盾形象,借此抒懷自己對教育的見解與看法。

一、辛潔矛盾形象的外現

(一)現實家長的普適印象

《藤校逐夢》中,黃宗之、朱雪梅塑造了辛潔這一典型形象,她的出現緣于作者的生活閱歷,也得于現實催化。她存在于文本之間,也流連于現實生活中,她的故事也圍繞著教育展開。教育是亙古不變的議題,辛潔這一類人物形象集中了一個時代的縮影,經受了歷史洪流的打磨,深諳“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通過教育收獲成功。辛潔不惜與丈夫劉韜分居兩地獨自在美國照顧一對兒女,希望史蒂文與琳達前途光明;即使無法認同琳達對電影的狂熱,依舊為減輕她的負擔而承擔著數目不小的債務。辛潔的付出只是緣于一個普通母親的身份,這樣的“她”在中國社會中隨處可見。

在作者的安排下,辛潔還象征著新移民家庭的縮影,她融合了普通家庭的傳統思想與移民大軍的新潮觀念,呈現了新穎的教育現象。新世紀以來,國人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子女的教育愈加重視,國內不少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出國門接受西式教育,助推了留學潮與移民潮的興起,出現了新移民家庭,這是經濟浪潮下的產物,也是人們在種種生存壓力下的自由選擇。在辛潔的認知中,決定人命運的不只是出身、性格、欲望等內在因素,社會環境作為外在因素往往發揮著巨大的助推作用。因此,當20世紀90年代移民潮興起、留學熱盛行時,她便選擇將兒女的教育與前程裹挾于社會洪流中。

(二)“歇斯底里”的精神困境

辛潔的生命狀態呈現了“過山車”式的起伏,劉韜斯坦福畢業后在美就業無果只得回國工作;辛潔對教育的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兒子史蒂文和女兒琳達脫離了辛潔設計的人生軌道……現實生活不斷沖擊著辛潔的底線,壓迫她日益脆弱的神經。作為新移民家庭的縮影,辛潔一家人的生活與工作似乎都圍繞著她的選擇展開,辛潔的選擇象征了她對子女教育的美好憧憬,而子女與之期盼背道而馳的現實境遇也令她難以接受。當史蒂文被美國名校拒絕后,辛潔倍感遺憾,“辛潔總覺得虧了點什么、欠了點什么似的。是她欠了兒子的,還是兒子欠了她的,她自己也說不明白”,而與琳達之間的劍拔弩張成為“壓垮”她神經的最后一根稻草,將她推入精神困境。就此而言,辛潔的人生崎嶇且帶有悲劇色彩,為兒女選擇的道路求而不得令她精神壓抑。

作為獨立個體的人做出選擇時不僅應對自己負責,由此引發的結果乃至后果也應當一并承擔。辛潔不斷為家庭做出選擇,同時也品嘗著隨之而來的痛苦?!短傩V饓簟分谐霈F了一位頂著名校光環出現的悲劇性人物——蘇珊,求學于名校、任職高薪工作,她是辛潔羨慕的對象以及無法企及的目標,于是辛潔將追逐的步伐寄托于琳達。但蘇珊最終以悲劇收場,不僅是個體生命畫上了句號,也是對父母為其選擇人生道路的怨懟。辛潔也如走進了死胡同般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仍不愿讓步。相較而言,辛潔同樣是將蘇珊父母的做法復制于琳達,她也是在為琳達預設人生方向,當琳達繼而反抗時,沖突和矛盾則在所難免。種種壓力之下,辛潔難以走出的不只是與兒女在教育問題上的較量,更多是自我選擇設置下的生活“圍城”,環繞著難以解錮的精神困境。

二、辛潔的矛盾形象剖析

(一)優越心理與現實生活的沖突

黃宗之、朱雪梅筆下的辛潔,一向以堅強、強勢的形象出現:獨自照顧孩子的心酸、為子女教育背負沉重債務、家庭經濟拮據時的精打細算……辛潔所有的付出,不過是覺得“值得”。辛潔的同學惠萍在其影響下將兒子文森送至美國讀書,惠萍曾向辛潔打聽美國的就業情況,辛潔毫不猶豫地給予了肯定回答。作者寫道:“她潛意識里早就有了牢固的思維定式。她能如此心甘情愿地在美國待下來,不就是因為還有那么點盼頭,有那么一點優越性嗎?這種優越感在多年以來一直支撐著她堅守著,獨自為孩子們奉獻?!痹谛翝嵉恼J知當中,高投入將得到豐厚回報,如今的辛苦不過是為了將來能夠享受更加優渥的生活。更何況,移民潮與留學潮盛行的當下,她已先行帶著兒女遠赴美國接受西方教育,史蒂文和琳達比國內許多學生更有優勢進入世界頂尖名校,這既是辛潔驕傲的資本,亦是辛潔努力的動力。

然而,生活并不會因為辛潔的優越感而仁慈。辛潔經歷過失業的痛苦,兒女學業并未如她所愿的傷心,家庭沉重的債務令她感覺窒息,她一直羨慕的蘇珊只落得悲慘結局。在辛潔經歷人生低谷時,作者將生活浮流于表面的虛榮撕開,揭露了生活殘酷的一面,辛潔呈現出的心理狀態可以用“心亂如麻”來形容。上班無法集中注意力,開車走神出了車禍,不止一次提起賣掉房子幫助琳達讀書,此時她內心的優越感或已被生活磨平,其中的心酸與無奈于文字間呼之欲出。由此,辛潔的優越感逐漸成為碎片化印象,與坎坷的現實生活激發矛盾,成為辛潔百爪撓心的傷痛。

(二)兩代人觀念的碰撞

從史蒂文申請大學開始,辛潔與兒女的觀念沖突開始凸顯,尤其是琳達幾乎站在了辛潔的對立面,她直接反抗辛潔對自己的安排。琳達依照和辛潔簽訂的合約從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后,執意就讀自己感興趣的電影學院,她說過:“我們應該有選擇自己生活和未來的自由,不能因為父母親的意志而葬送掉自己的一生?!毙翝嵲趥鹘y的中式教育模式下成長,家庭觀念與教育理念已是根深蒂固,她幾乎是以俯視的姿態要求琳達聽從自己的命令。而琳達也已有了自我認知與價值判斷,且成長于西方文化語境下,固執地認為個人命運應當完全由自己掌握,母女二人的針鋒相對在所難免。

所謂“當局者迷”,辛潔疲于與琳達的周旋,卻并未看清自己與琳達作為兩代人已有了思想的隔閡,夾在辛潔與琳達之間的劉韜左右為難,但他也意識到:“那是一個已經對自我生命開始覺醒的個體,對來自傳統觀念的重負與窒息自己的壓抑所作的斗爭與反抗?!边@是當前許多家庭都面臨的困境,正如辛潔與琳達表現出的代際關系已擺脫了以往的順從模式,保持耐心、相互尊重、有效溝通正成為家庭生活中的普遍法則。作者以琳達的成功為線索最終緩和了兩代人之間的矛盾,這固然是完美結局,然而在《藤校逐夢》之外,如何面對因代際差異引發的矛盾,作者給予了美好祝愿,亦留下了思考。

(三)傳統教育理念與西方文化的激蕩

以辛潔為代表的新移民家庭,呈現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夾雜于傳統教育與西方教育之間,互相融合卻又彼此掙扎,進而呈現矛盾、沖突的教育生態圈。子女教育在中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古時“孟母三遷”的故事流傳至今,中國家長為孩子的成長亦付出了極大心血。辛潔展示了典型的傳統教育理念,執意插手史蒂文申請大學的學校與專業,試圖強迫琳達放棄電影夢想,固執地將名校、專業與個人前程幸福掛鉤,即使家人與自己的內心已疲憊不堪,辛潔也很少動搖自己的信念。如許多家長一樣,辛潔認為自己所有的辛勞與付出都是為了兒女能夠擁有幸福的生活,她堅信她的教育經歷和生活閱歷會為史蒂文和琳達選擇最成功的道路。在中國傳統教育理念浸染的大環境下,辛潔這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并沒有錯,但在西方世界中,這樣的觀念是否同樣適行則待推敲。

回歸新移民家庭本身,接受傳統中華文化成長的華人移居海外后也難以改變根深蒂固的觀念,包括自古流傳的教育理念,中西方文化具有包容性的同時,文化差異的碰撞與矛盾也會凸顯出來。西方教育自由開放,通過中學時期的課程發掘學生的興趣與特長,繼而幫助學生確定日后的學習方向,這與中國教育的擇校與專業選擇是不同的模式?!拔幕且环N有意義的生命內核,一種社會存在方式”。辛潔雖深諳西方高校的教育理念,但仍無法轉變長久以來的傳統教育理念的窠臼,她表現出一系列“歇斯底里”的行為,是中西方文化摩擦的具象表現,正暗示了中西方文化中難以調和亟待緩和的矛盾,同樣也是西方氛圍中中國傳統教育模式面臨的挑戰。

三、從辛潔的矛盾形象到教育的指征

辛潔這個在“圍城”中左沖右突的矛盾形象游走于教育、家庭、工作、生活之間,時而呈現窒息、敏感、虛脫之感。于此,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擺脫精神的枷鎖,黃宗之和朱雪梅也做了回答。小說的最后部分,劉韜在美國找了一份建筑領班的工作,相較于他之前體面的工作,這份工作十分辛苦,但是他收獲了成就感。作者的筆觸借由劉韜感慨:“最重要的還是在你追求自己熱愛的工作里,你有幸福的感受,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活得有意義和對社會有價值?!比缃?,人才的衡量標準更加多元化,具有人情味的人才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國內的素質教育以及國外鼓勵學生參與課外實踐,都是為了培養全方位發展的人才,這是進入大學的考量之一,同樣是塑造學生人格的必要環節。如辛潔一般的家長不在少數,留學大潮中,許多家長本末倒置,模糊了送孩子出國學習的初衷,以進入世界頂尖名校為唯一目標,將這視為孩子人生中的必由之路。作者告誡家長和學生們,接受名校教育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但并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自我價值的實現遠勝于追求虛名與滿足物欲生活。

總而言之,辛潔這一矛盾形象給我們展示了人生不僅在于計較得失,還在于價值的體現。工作、成就固然是普通人為之奮斗的目標,但與人為善、甘于付出是日益累積的善意。以成績論英雄的觀念在時下已并不流行,人性關懷成了衡量全方位發展的尺量。無論是新移民家庭的未來發展,還是有意赴海外求學、發展的年輕人都應深思熟慮,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尋求最合適的道路與方向,這也是黃宗之、朱雪梅夫婦通過《藤校逐夢》給予的啟示。

猜你喜歡
圍城
追憶黃蜀芹:敢拍《圍城》,盡情綻放
“圍城”始于內心,亦終于內心
圍城猶存,不必糾結進退 希望仍在,人生始終精彩
社交電商的“圍城”
霧霾
看《圍城》的那些年
《圍城》70周年首推電子版
圍城之圍城
讀《圍城》有感
圍城之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