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在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2018-03-20 06:17鄧偉勝樓云龍蘇中振
中國實用醫藥 2018年7期
關鍵詞:影像學帕金森病研究組

鄧偉勝 樓云龍 蘇中振

【摘要】 目的 探討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在帕金森?。≒D)患者早期診斷中的影像學特征。方法 選取25例原發性早期PD患者作為研究組, 另選取除外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同期檢查者25例作為對照組, 兩組均采用PET檢查進行掃描診斷, 觀察比較兩組雙側尾狀核和前后殼核

11C-CFT攝取值。結果 研究組雙側尾狀核11C-CFT攝取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87, P>0.05);前殼核和后殼核11C-CFT攝取值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8.007、32.998, P<0.05)。研究組發病同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對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同側與研究組發病對側雙側尾狀核11C-CFT攝取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359、1.359、0, P>0.05);研究組發病同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對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同側與研究組發病對側前殼核11C-CFT攝取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525、26.226、5.528, P<0.05);研究組發病同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對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同側與研究組發病對側后殼核11C-CFT攝取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3.122、38.422、6.633, P<0.05)。結論 PET顯像技術能夠早期分辨出雙側尾狀核和前后殼核中多巴胺(DA)轉運體的不同分布, 可幫助提高早期PD患者診斷的準確性。

【關鍵詞】 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帕金森病;早期診斷;應用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PD). Methods There were 25 primary early PD patients as research group, and concurrent 25 examiner without nervous system-related diseases as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scanned by PET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11C-CFT uptake value of the bilateral caudate nucleus and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utamen.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lateral caudate nucleus 11C-CFT uptake value (t=1.387, P>0.05), and obviously lower uptake value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utamen 11C-CF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8.007, 32.998,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bilateral caudate nucleus 11C-CFT uptake value between ipsilateral of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alateral of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of research group (t=1.359, 1.359, 0,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ptake value of anterior putamen between ipsilateral of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alateral of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of research group (t=20.525, 26.226, 5.528,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11C-CFT uptake value of posterior putamen between ipsilateral of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alateral of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of research group (t=33.122, 38.422, 6.633, P<0.05). Conclusion PET imaging technique can identify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dopamine (DA) transporters in bilateral caudate nucleus and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utamen,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arly diagnosis of PD patients.

【Key words】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arkinsons disease; Early diagnosis; Application value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 PD)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PD好發于60歲左右的老年人, 據相關數據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PD發病率高達1.7%, 而40歲以下的中青年PD患者臨床較為罕見[1]。PD的核心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DA能神經元的退行性病變, 進而引起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遞質系統的缺失。當前臨床普遍認為診斷PD的

金標準是在獲得黑質組織基礎上的神經病理學診斷, 但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較難獲取活體條件下的腦黑質組織[2]。隨著近年來影像學技術特別是分子影像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使得在活體上顯示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遞質系統的缺失成為可

能[3]。其中的PET顯像技術能夠在活體上檢測與神經系統病變發生、發展過程相關的某些標志物, 進而可以用于臨床難以診斷的某些神經系統病變的早期診斷[4]。從目前國內外研究情況來看, 已經有PET顯像技術在臨床腫瘤、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疾病診斷及療效評估等中成功應用的案例[5]。

為了探討PET在PD患者早期診斷的影像學特征, 選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9月收治的原發性早期PD患者25例作為研究組, 另選除外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同期檢查者25例

作為對照組進行研究, 以11C-CFT作為示蹤劑行PET/CT掃描進行DA轉運體顯像, 具體研究內容及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9月接收的原發性早期PD患者25例(Hoehn&Yahr 1~2級)作為研究組, 所有患者均由PD??崎T診按照英國PD協會腦庫診斷標準作出早期PD診斷, 且行PET檢查前停用抗帕金森藥物至少12 h。另選除外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同期檢查者25例作為對照組。研究組中, 男14例, 女11例, 年齡44~81歲, 平均年齡(57.3±9.5)歲, 其中22例為早期偏側PD患者;對照組中, 男15例, 女10例, 年齡40~76歲, 平均年齡(56.8±9.3)歲。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顯像方法 兩組患者均靜息0.5 h后注射11C-CFT(劑量為370~550 MBq), 再次靜息1 h后行腦部PET/CT掃描, 儀器型號為德國西門子Biograph 16和64型PET/CT。設置電壓、電流、層厚和掃描時間分別為120 kV、300 mA、3.0~5.0 mm

和18~30 s進行CT采集, 然后用3D模式在同一平面下行PET采集, 采集時間為15~20 min。采集的PET圖像應用CT數據衰減校正, 采用迭代法進行重建, 分別得到腦部矢狀面、冠狀面和橫斷面的PET/CT、PET和CT融合圖像。

1. 3 圖像分析 將CT圖像作為參考, 采用感興趣區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法在基底節橫斷面上選取3幀最清晰的圖像劃分小腦(CB)、后殼核、前殼核和左右尾狀核等, 然后根據不同層面平均放射性計算ROI和CB的比值, 進而提取各區域的CFT值。比較兩組患者基底節多巴胺轉運體的分布差異。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圖像目測分析 對照組圖像上雙側基底節顯示清楚, 在橫斷面上表現為“八”字形, 雙側尾狀核和前后殼核的形態、大小和放射性呈對稱均勻分布。研究組圖像上雙側殼核11C-CFT攝取明顯少于對照組, 其中發病對側減少較多, 而發病同側相對較少, 兩組患者兩側尾狀核攝取均沒有顯著減少。

2. 2 ROI分析

2. 2. 1 兩組不同部位11C-CFT攝取值比較 研究組雙側尾狀核11C-CFT攝取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87, P>0.05);前殼核和后殼核11C-CFT攝取值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8.007、32.998, P<0.05)。見表1。

2. 2. 2 研究組早期偏側PD患者與對照組不同部位11C-CFT攝取值比較 研究組發病同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對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同側與研究組發病對側雙側尾狀11C-CFT核攝取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359、1.359、0, P>0.05);研究組發病同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對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同側與研究組發病對側前殼11C-CFT核攝取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525、26.226、5.528, P<0.05);研究組發病同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對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同側與研究組發病對側后殼核11C-CFT攝取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3.122、38.422、6.633, 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PD的發病大多較為隱匿, 從DA神經元的脫失到出現癥狀通常需要5年的潛伏期, 這導致醫師很難通過患者的癥狀或體征對PD進行早期診斷, 從而容易錯失治療時機[6]。因此, 通過何種手段在癥狀發生之前即發現DA神經元的異常, 進而對PD患者實行早期診斷和盡早治療, 已經成為近年神經內科研究熱點內容之一。國外有研究顯示, 早期PD患者基底節的DA轉運體會發生異常變化, 而且其相比糖代謝、DA受體以及DA脫羧酶等生理病理變化更加敏感和直接[7]。隨著近年來影像學技術特別是分子影像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通過PET等顯像技術使分析早期PD患者基底節DA轉運體的變化成為可能, 且目前PET技術已經在臨床腫瘤、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疾病診斷及療效評估等中獲得成功應用。目前臨床上DA轉運體顯像所用的示蹤劑常用的有11C和18F標記的CFT(可卡因的衍生物)、(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CIT)或(F-N-(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FP-CIT) [8], 雖然11C-CFT相比其他示蹤劑具有定量分析精確度不夠和半衰期短等缺點, 但其優點是合成工藝成熟、效率高、成本低等[9]。而18F標記的示蹤劑通常合成路線十分復雜, 效率較低, 成本相對較高, 而FP-CIT和CIT對DA轉運體的選擇性較低, 因此并不適用于DA轉運體顯像, 因此綜合考慮, 本研究選取11C-CFT用于DA轉運體顯像[10]。

為了探討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CT在PD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對此作者選取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

9月收治的原發性早期PD患者25例作為研究組, 另選除外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同期檢查者25例作為對照組進行研究, 以11C-CFT作為示蹤劑行PET掃描進行DA轉運體顯像。結果表明從圖像上看, 對照組雙側基底節顯示清楚, 尾狀核和殼核均勻分布, 而研究組雙側殼核11C-CFT攝取明顯少于對照組, 其中發病對側減少較多, 而發病同側相對較少, 兩組患者兩側尾狀核攝取均沒有顯著減少。通過ROI分析, 研究組雙側尾狀核11C-CFT攝取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87, P>0.05);前殼核和后殼核11C-CFT攝取值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8.007、32.998, P<0.05)。研究組發病同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對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同側與研究組發病對側雙側尾狀核11C-CFT攝取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359、1.359、0, P>0.05);研究組發病同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對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同側與研究組發病對側前殼核11C-CFT攝取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525、26.226、5.528, P<0.05);研究組發病同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對側與對照組、研究組發病同側與研究組發病對側后殼核11C-CFT攝取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3.122、38.422、6.633, P<0.05)。從圖像上以及

ROI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借助PET顯像技術能夠早期分辨出雙側尾狀核和前后殼核中DA轉運體的不對稱代謝分布的改變, 利用局部ROI的半定量分析方法, 能反映出一定的紋狀體功能, 有助于提高現階段早期PD患者診斷的準確性。但是, 本研究納入病例數較少, 11C-CFT DAT顯像能否對PD嚴重程度進行評估, 尚有待于納入更多的不同時期的PD病例開展進一步的系統研究。

參考文獻

[1] 浦蘭蘭, 解敬慧, 馮洪波, 等. 帕金森病認知功能障礙的18F-FDG PET/CT研究. 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 2016, 36(2): 146-150.

[2] 邢一蘭, 陳俊拋, 蘇歡歡. 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帕金森病早期診斷以及定量分析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5, 25(8):43-46.

[3] 楊暉, 沈智輝, 徐白萱. 11C-CFT PET/CT顯像鑒別多系統萎縮與帕金森病的價值.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7, 25(5):349-353.

[4] 米濤免, 顧朱勤, 陳彪. 經顱超聲檢查在帕金森病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6, 49(12):983-986.

[5] 黃喆慜, 左傳濤, 武猛. 癥狀前期帕金森病的PET/SPECT功能影像學研究.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15, 23(3):355-358.

[6] 鄭朋樓, 楊斌, 劉玲. 帕金森病早期診斷的影像技術應用.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6, 14(3):363-366.

[7] 王瑞民, 郭喆, 楊暉, 等. 帕金森病與多系統萎縮患者多模態正電子成像統計參數圖對比分析.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7, 50(7):501-505.

[8] 許靖, 張奇洲, 秦永德, 等. 11C-CFT腦多巴胺轉運體PET顯像在不同類型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7, 40(6):738-742.

[9] 李夢婷, 蘭曉莉, 唐軍. 18F FP—CIT PET用于特發性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人腦紋狀體功能容量分析. 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 2017, 37(3):191.

[10] 蔣雨平, 王堅, 丁正同, 等. 18F-FP-CIT PET和99Tcm-TRODAT-1

SPECT紋狀體DAT顯像在早期診斷帕金森病中的敏感性比較.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06, 14(2):128-133.

[收稿日期:2017-11-06]

猜你喜歡
影像學帕金森病研究組
觀察肺結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學特征及診斷價值
卵巢甲狀腺腫影像學分析1例
立體幾何單元測試題
帕金森病不只是手抖這么簡單,這些“非運動癥狀”你留意到了嗎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一)本刊試題研究組
圓錐曲線解答題訓練
期中考試模擬試題
焦慮、抑郁或是帕金森病先兆
“帕金森”不止是“抖”
手不抖,也可能是帕金森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