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五水共治下高職園林工程專業建設思考

2018-03-26 08:29金晶楊京燕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五水共治園林工程風景園林

金晶 楊京燕

【摘要】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環境可持續中的重要地位已絕對地顯現出來,園林工程師也已成為城鄉水系重建——即“五水共治”建設中的重要一員。在這一新形勢政策的指導下,高職園林工程專業應順應時代的進步和人居環境建設事業的發展,通過加強基礎學科教育,堅持綜合培養;立足社會發展需求,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擴大學科交融,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多渠道拓寬實踐平臺等多措并舉,注重培養學生技術技能、動手技能和職業精神,以承擔起園林工程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將城鄉建設發展與水體的生境保護、生態修復、工程治理有機協調,更好地做到遵循自然、順應自然,從而服務大地、服務大眾,共同促進對浙江“五水共治”的貢獻。

【關鍵詞】五水共治 水十條 水經濟價值 生態修復 校企合作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鄉的水環境問題屢見不鮮、且日趨嚴重,2011年江西銅業常年排污樂安河禍及下游四十多萬群眾、2014年蘭州自來水苯含量超標影響市民正常飲用水、2015年安徽巢湖大片藍藻集聚等。水之于城市,既是滋養土地、維系經濟發展的生命之源,也是帶來洪澇災害的自然隱患。水資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生活品質,其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與環境可持續中的重要地位已絕對地突顯出來。

城鄉水系重建的過程也是社會轉型的過程,更是社會治理機制的轉變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以及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的目標。浙江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為突破口轉型升級,2016年繼國務院正式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國家“水十條”)后,浙江省結合國家“水十條”,充分考慮我省實際與近三年“五水共治”經驗,8次修訂最終制定出浙江“水十條”,成為“五水共治”的深化和延伸。無論是“五水共治”“水十條”,還是海綿城市的建設,都需要將城鄉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看待,要求城鄉水系重建與園林綠地系統、市政道路系統等進行整體規劃、統一部署、集中管理。因此,在城鄉水系重建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面臨和園林工程師一起綜合性的解決問題。

園林工程專業作為一門用科學和藝術手段來保持和營造人類及其活動與自然世界和諧關系的學科,水是其不可或缺、最為靈動、最具魅力的設計要素。而在新形勢、新政策、新理念的指導下,園林工程也正成為“城鄉水系重建中除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水污染治理之外的重要一員。因此,高職園林工程專業應順應時代的進步和人居環境建設事業的發展,不斷更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技術技能、動手技能和職業精神,以承擔起園林工程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將城鄉建設發展與水體的生境保護、生態修復、工程治理有機協調,更好地做到遵循自然、順應自然,從而服務大地、服務大眾,共同促進對浙江“五水共治”的貢獻。

一、水之于城市的發展趨勢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作為風景園林設計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水在設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是我們閱讀景觀的標點符號,它們通過形式的可塑性、形態的多樣性、聲色的變化性、文化內涵的區域性,營造出獨特的氛圍,或清新悅目、或激烈澎湃,賦予了大地靈魂。

國家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水問題,既是自然因素,也是發展要求,更是長期以來不合理的社會經濟活動導致人水關系改變的積淀。水資源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與環境可持續中的重要地位已趨于顯著,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水資源總量達27962.6億m3,總用水量達6103.2億m3,處于富營養狀態的湖泊占78.3%,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量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國家可持續發展迫切要求建立水域生態環境的保護體系,水經濟價值形態已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強調水的經濟價值就是強調水生態環境、水文化價值;強調水的社會屬性;強調水資源保值增值、節約和治理;更是強調社會各主體的協同作用和社會環境價值。

二、“五水共治”的提出與深化

水資源短缺、水體環境污染(表1)和城鄉雨洪災害等三大水資源問題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廣泛存在,并已然成為制約城鄉發展的決定因素。中國城市發展一度走過單純重視產業發展的道路,帶來水資源短缺與洪澇災害的肆虐交替,雨水資源的大量流失;各類點源、面源排放致水環境污染、水質型缺水;片面追求大水面及純水利工程,忽視了水作為生態系統和城鄉綠色海綿體的基本功能,水體生態系統退化等,因此我們應充分意識到城鄉水危機的復雜性和嚴峻性。

浙江作為長三角經濟發展基礎較好、整體競爭力較強的省份,城市發展在全國都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意義。2013年底浙江省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上,省委提出了“治污水·排澇水·防洪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治水策略,要求在尊重自然規律前提下,針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危機,平衡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2016年,浙江“水十條”誕生,寫入了近三年來“五水共治”的經驗,保障水生態環境、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節約保護水資源、深入實施“河長制”,通過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為合理健康可持續的城鄉發展提供更好的模式。

“五水共治”的提出與深化,是“美麗浙江”“森林浙江”建設的重要內容。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解決城鄉面臨水質型缺水、水環境惡化、內澇災害等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它的意義在于將城鄉建設發展與水體的生境保護、生態修復、工程治理有機協調,更好的遵循自然、順應自然,形成城鄉自然生態的綜合整治,以解決包括防洪防澇、水質凈化、水資源補充等綜合的相關城鄉發展問題及與之相關的社會問題。

三、“五水共治”對我國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基本要求

高職園林工程專業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新形勢、新政策的指導下,應順應時代進步和人居環境建設事業的發展,不斷更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動手技能和職業精神。

1.加強基礎學科教育,堅持綜合培養

加強基礎學科教育,應培養學生具有生態、生物、設計、工程、藝術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表2),具有計算機輔助設計、手繪設計、植物栽培與養護、盆景制作、園林工程施工、工程招投標與管理、園林工程預決算等基本技能。而在高職短短三年的培養時間里,是很難培養出各項工作都能勝任的綜合性復合人才,因此根據時代的發展,我們應可以選擇性學習就業面較廣的領域和技能,而對于學有余力者,也可“一專多能”。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外,高職園林工程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人文素質等培養也顯得尤為重要,應堅持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綜合培養。

2.立足社會發展需求,適時調整教學內容

加大園林學科教育力度,應立足社會發展需求,拓展園林工程學科領域,園林工程與城鄉雨洪管理、水體生態修復相結合已成為大趨勢。20世紀80年代,歐美就先后提出了水敏感性城市設計、低影響開發、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等技術體系,并展開了廣泛的研究與實踐。目前我國各高校園林工程專業中開設水文學、水力學、水資源學等涉水課程的并不多見。高職園林專業課程的內容設置應基于社會需求,以能力為本位,強調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重點,適時調整以往教學體系課程,增加一些水域生態景觀、水文學等相關涉水課程,緊跟時代步伐,提高高職園林工程專業學生對水體特性的掌握程度,確保今后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工程施工的長效性。

3.擴大學科交融,加大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高校園林工程專業中欠缺融合水體生態學、給排水等專業門類知識。很多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都是自產自銷或更看重本校研究擅長方面的教師。例如,農林類高校風景園林相關專業的教師則多擅長于植物應用方面,而在用植物營造空間方面卻顯不足,所培養的園林工程專業人才在表現技能方面不如藝術類高校。高校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者,肩負的責任十分重大。因此,引進和培養高層次、高學歷、高職稱教師,應引進真正在風景園林與水生態環境交叉領域有一定研究和實踐經驗的教師授課,而不是簡單地照搬相關學科的知識體系,構建學源背景合理、知識結構豐富的教師梯隊,以保障風景園林學科科學的發展。

4.校企合作,多渠道拓寬實踐平臺

根據園林專業的不同研究方向,強化實踐性環節,建立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以項目任務為導向,從基于水文、水力學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法,到雨水處理、植被選擇、后期維護管理等都需要在實踐需求中去完善解決,強化實踐教學,融“教、學、做”為一體,把課堂搬到花圃苗圃,搬到設計工作室,搬到施工現場,縮小學科專業與社會需求之間差距。

校外實訓基地是高校連接社會的橋梁和合作辦學的重要平臺,是深化實踐性教學的最好手段,是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建立長期校外實習和就業實踐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專業實習實踐,是提前了解行業現狀的重要平臺。園林設計公司、設計院和企業都積極的通過“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產學結合”和“定崗實習”等方式,與高校聯合,向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等交叉、新興領域擴展,開拓水生態修復領域的市場,實現雙贏。

四、展望

“五水共治”是一項跨思維、跨尺度、跨學科的綜合性城鄉生態建設,是從“水適應人”的思維轉變到“人適應水”的過程,是從雨水利用和管理問題提升至宏觀、微觀不同尺度間的承接與配合過程;更是園林工程專業擴大學科間交融的過程。在此背景之下,園林專業人員正成為“五水共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不僅面臨著非常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筆者希望在新形勢政策、新技術理念的指導下,拓寬眼界,深刻理解園林工程專業的特征,明確專業的主要培養方向,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多學科知識,強化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綜合培養,承擔起園林工程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將城鄉建設發展與水體的生境保護、生態修復、工程治理有機協調,更好地做到遵循自然、順應自然,實現人與水和諧共處、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共存,促進對浙江五水共治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思思.城鄉水危機和海綿城市建設對風景園林專業提出的挑戰及對策[J].青年風景園林師觀點,2016.

[2]程暉.“五水共治”的新水經濟價值與協同效應研究[J].城市資源與環境,2014,(05) :65-70.

[3]馬超峰,薛美琴.水環境危機與治理賦權[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4,(05) :65-70.

[4]曾璇.相土嘗水,曠奧有度——論風景園林專業在水利工程中跨界與發展[J].中外建筑,2017,(02) :63-66.

[5]張飲江,金晶,董悅.水域生態景觀在風景園林教學中的價值及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3.

[6]張文穎.高職園林類專業建設路徑探索[J].綠色科技,2016,(15) :246-248.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15年中國水資源公報.2017.

[8]羅榆淇.海綿城市背景下風景園林專業的機遇與挑戰[J].現代教育管理,2016.

[9]劉婧,楊曉嵐,蔣江峰.城市發展與“五水共治”的關系[J].城市規劃,2015.

[10]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長江流域2014年1月份水資源質量公報.2017.

[11]沈滿洪.“五水共治”的體制、機制、制度創新[J].嘉興學院學報,2015,(01) :54-57.

基金項目:2017年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校級課題,課題編號:TKY20170071。

猜你喜歡
五水共治園林工程風景園林
歡迎訂閱2023年《風景園林》
上海市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銀杏“搭橋”復壯技術在園林工程中的探索與應用
“五水共治”視閾下高校生態德育建設研究
發揮媒體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紹興日報》推進河長制報道的實踐探索
新技術、新工藝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探討
風景園林工程施工技術中常見問題思考
GIS相關軟件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
探討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構成藝術的應用
杭州“五水共治”公眾參與調查與對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