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德育與課堂共生根

2018-03-26 08:29宋麗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3期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施策略

宋麗

【摘要】2016年4月,《山東省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正式發布,“德育課程一體化”走入了學校的眼簾?!暗掠n程、學科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實踐活動課程”必須做到四位一體。作為一線實踐者,深知在“四位一體”中融通“學科課程”無疑是最難的一環,怎樣能“既緊密結合學科教學內容”還能讓各學科內容的德育目標進行“有機融合”?從而聯通“德育課程”與“學科課程”?幾番探索,歷經兩年的研究歷程,學校以“主題整合”為切入點,對“德育課程”與“學科課程”的融通進行了重點攻克,孵化了主題式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德育 滲透點 實施策略

一、分解梳理——縱向挖掘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點,為主題式課程奠基

1.梳理,讓德育目標“有跡可循”。眾所周知,受學科本位思想的限制,“德”與“智”一直是“隔江而治”。學校首先組織教師依據教參及教學經驗,將各年級各學科各單元滲透的德育目標進行挖掘梳理,編輯完成《分年級分學科單元德育目標指導手冊》,依據手冊,老師可以直接看到某年級某學科某單元需開展的德育教育及目標。同時《手冊》在裝訂時便直接按照“各學科縱向匯總、各年級橫向匯總”兩種樣式進行裝訂,這樣“縱連成線、橫結成面”的指導,更有利于讓教師利用豐富的學科文化滲透德育,實現全科育人。

2.分解,讓德育目標“落地生根”。即老師先將國家課程標準進行不同層次的分解,然后再將教學內容與分解后的課程標準,進行一對一匹配,“教學內容”并不僅僅是知識性的內容,還包括方法性知識內容。比如,數學學科我們結合一體化實施綱要中數學“思維嚴謹、理性精神”兩條德育范疇,圍繞教材及教學經驗,提煉出“分析綜合”“歸納”“分類”等18類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僅“分類”這一種數學方法,我們就將其進行了五個年段十個學期的能力分層,然后再將教材中相關教學內容與之匹配。這樣,老師對于這項能力學生在不同年齡段需達到的標準一清二楚,學生也在各個年齡段得到不同層次的提升。

另外,眾多學校的實情是,德育課程經常作為一門副科,沒有專職教師,所以教師對其德育任務、德育目標并不十分清晰?;诖?,我們先對《品生》《品社》的國家課程標準進行分解,再將分解出的目標與教學內容一一匹配,如一二年級品生課標內容中有這樣一條“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通過匹配后我們發現它分別存在于“二上: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二下:我們的大地媽媽,美化家園”兩個主題單元,那么我們把對學生開展有關于這部分的德育教育就直接放入二年級品德課中,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許多班會、校本課的課時量,而且這樣的德育目標也不再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它是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既有全盤的架構、把握、梳理,又與優秀教師的教學實踐相結合。

同時,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還深知,評價就是教學的指揮棒,要想變“學科教學”為“學科教育”就必須先改變學科評價。所以,我們在目標打通的基礎上,分別在語文、數學學科根據不同課時研發不同的評價量規,這些量規中很大一部分比重就是圍繞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狀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德育內容制定。比如,“小組合作學習”五年級的評價量規,會從“參與性、責任分配情況、互動的質量、成員角色扮演甚至是沖突的管理”幾個方面從“師評、自評、互評”三個維度進行評價。目前學校語文、數學兩個學科的評價量規都已經從學期的課程綱要到單元計劃再到每課時都進行了精心研制。

二、融合統整——橫向融通各個學科的德育滲透點,構建四位一體的主題式課程框架

在分解與梳理了所有學科的教學內容后,我們發現無論國家課程還是地方課程都蘊含了廣泛的德育目標。而且許多學科之間的育人目標或育人內容是有交叉或重復出現的。主要有兩種情況:

1.“同一年級不同學科,教育主題相同”。例如,《我換牙了》主題分別出現在一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材與《品德與生活》教材;《春節》主題分別出現在一年級下冊的《美術》教材與《音樂》教材;《秋天》主題分別出現在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與《品德與生活》教材;而“愛國”的主題僅在五年級下冊教材中,就被分別安排在語文——《開國大典》,《品德與社會》——《不能忘記的屈辱》,數學——《中國的世界遺產》等。

2.同一主題出現在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例如《認識對稱美》被先后安排在二年級上冊美術《對折剪紙》、三年級數學《生活中的對稱》、四年級下冊數學《對稱》等教材。比如“認識事物的變化”主題,三上語文有《利比亞的木匣》,三上美術有《萬花筒》,五年級科學有《認識人體》等。也許因不同學科教材編寫人員的不同,所以導致很多教育主題,學生是被重復學習的,我們完全可以借其中一些內容進行整合,既減少教師的授課壓力,學生還可以體驗知識之間的聯系。因此我們將德育課程、學科課程“合二為一”,依托品德課的課程標準以及課程內容領域,確立了我?!敖】?、校園、家庭、家鄉、國家、世界”六大一體化課程主題,并從內容、目標、評價、實施四方面構建了一體化課程框架。每學期各年級會圍繞指定主題,選取恰當的小主題,采用“1個周+2個月”的方式開展教育,“1個周”即集中利用一個周的時間在全年級開展全學科整合式教學?!?個月”即在主題周教學結束后,學生至少還要將愛綠護綠行為持續2個月。這樣全學科、整合式的一體化教育,既避免了重復、零散,又真正實現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愿景,而且主題式的全學科課程教學,將以往單一的、碎片化的育人轉化為全科的、豐富多彩的教育,學生學得更加有趣、更加豐富和飽滿。

三、實踐提升——超越學科開拓德育教育的時空,打造豐盈師生生命的無邊界教育

“我們給孩子精心編輯了課本,卻忘了最好的教材是生活本身?!睂W校在整合所有課程資源之后,還專門開發了一門基于學科又超越學科的無邊界主題式德育課程——《奇妙的變化》。通過整合自習、校本等課時,按低、中、高年段引導學生通過“身體、自然、社會”三個層次探究身邊的變化,在不斷的認識變化中,學會正確看待世間萬物的變化,從而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哲學觀、世界觀。比如,一年級同學在學習《奇妙的變化》“牙齒”主題單元時,會經歷一系列的諸如“牙齒小實驗”“閱讀牙齒繪本”“牙齒自畫像”等小項目學習,在“教室小課堂學習、學校中課堂展示、社會大課堂實踐”三維空間的學習中,培養了品格,提升了能力。此外,學校的無邊界課程還包括“每個教室都是一門課程”的教室主題課程、以及為特長、特需、特殊等不同類型學生專題打造的星星課程等。當我們將德育課程與學科課程打通之后,傳統文化課程、實踐活動課程也就自然而然相互貫通。比如,今年清明,我們就做了一期“印象清明”的主題課程。在班會課上“知清明”之后,就號召學生將語文與美術學習經驗相結合的“詩情畫意話清明”活動;將綜合實踐課與傳統文化課相結合的“捏面燕兒”活動;將親子實踐活動與“烈士墓前祭英魂”相結合,不同的教育活動,傳達了同一教育主題,德育課程、學科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實踐活動課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圍繞同一教育目標,實現了360度的無縫銜接。

在一步步筑基的過程中,學校課程的整體結構也逐漸完善、清晰起來。有人說,要讓學生心靈無雜草,無塵埃,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據心靈的曠野。伴隨著學校主題式德育一體化課程的研究,學校育人已呈現出“花繁枝秀香已馥”的良好態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讓德育回歸教育的中心”必將成為學校教育的常態。

猜你喜歡
小學德育實施策略
生活即教育,體驗即成長
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體驗營銷在遵義旅游業中的運用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ERP在大型購物中心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