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的中國科普創作與傳播

2018-03-28 15:35張于嫣
傳播與版權 2018年1期
關鍵詞:科普出版社圖書

張于嫣

在一次調研中,筆者發現在亞馬遜的科普圖書銷售排行榜中,前十名只有三本書是中國原創的,分別是《給孩子講量子力學》《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中國國家地理:海錯圖筆記》,其他的均是國外科普作品,第一名就是《時間簡史》。再看看生態環境方面的,前十名有四本書是中國原創的,第一名是《寂靜的春天》,第二名是中國的《水知道答案》,再就是不同版本的《寂靜的春天》。上榜名單少,銷量低,這說明中國原創科普圖書缺乏競爭力。再看看當當和京東,科普圖書銷量大的基本上都是國外作品,中國原創科普作品銷量高的寥寥無幾。圖書的銷量是圖書傳播的直接體現,如果銷量不大,就說明有問題,因此沒有受到讀者的歡迎,而問題是出在圖書本身上還是出在傳播上呢?本文擬在這兩個方面對中國科普圖書在創作與傳播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數字時代的特點,指出中國科普在創作與傳播上應與時俱進。

一、科普作品的問題

中國科普作品的問題其實是老問題:內容老化,語言乏味,通篇說教,又或太專業太深奧,讓人看不懂,反而達不到普及的效果,總之,讓人望而生畏,缺乏可讀性。但這都是表面現象,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呢?

(一)作者的專業素養和科學素養

像《時間簡史》和《寂靜的春天》,前者的作者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后者的作者蕾切爾·卡遜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顯然,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科學家,他們的學科背景決定了這兩本書在專業知識上是無可挑剔的,而這兩本書的流行說明它們是通俗易懂的,因為很少有人去買自己看不懂的書?!稌r間簡史》正如亞馬遜網上的簡介,“盡管霍金教授的著述極為清晰而機智,有些讀者仍然覺得難以掌握復雜的概念。為了使讀者加深理解,《時間簡史(插圖本)》中增加了240多幅彩色插圖,包括衛星圖像和照片。這些都應歸功于諸如哈勃空間望遠鏡和電腦三維和四維實體成像等技術進步之賜。詳細的插圖說明使讀者能體驗到星系際太空的廣漠、黑洞的奇妙性質以及物質和反物質碰撞的粒子物理的微觀世界。作為一本饗以讀者宇宙學的最新理解的經典著作,《時間簡史(插圖本)》是探索時間和空間核心秘密的引人入勝的故事”。這表明,科普圖書的作者既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也要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才能寫出引人入勝的科普作品,得到讀者的認可。

霍金和卡遜都是各自專業的頂尖科學家,而在中國幾乎有這樣的科學家進行科普創作,即使有科普作品也沒有什么讀者市場。這和科學家一心關在“象牙塔”里進行科學研究的傳統有關,但在國外,尤其是在美國和法國,不少科學家都主動走出“象牙塔”,他們紛紛撰寫科普文章,并到中小學宣傳科普知識,甚至和出版社合作著書。在法國,有家出版社策劃了一套醫學科普圖書,他們邀請一流的醫學專業人士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給十幾歲的孩子們講人體器官、血液、藥物等方面的知識。這套書不但斬獲了科技圖書獎,銷量也頗為可觀。曾是美國小布什總統首席科學家的西爾維亞.A.艾莉,為了宣揚科普,鼓勵更多的青少年去探索海洋世界,關注海洋,她不但在各種雜志上發文談論自己從事的科學研究,還利用業余時間創作科普作品,如《海洋的變化:來自大海的呼喚》,此書一出之后,她便被冠以“深海女王”之名。

因此,高質量的科普作品需要專業人士來創作,而諸多專業人士在文學素養上的缺失則不能不是一個遺憾,要達到像“霍金教授的著述極為清晰而機智”是極為不易的。

而那些缺乏專業素養的科普作家,雖然他們的作品有一定的可讀性,但他們在專業上的不足則是科普作品的致命弱點。如在某科普書中,文字介紹的是裝卸軍事物資的后勤場面,所配的圖片卻是一架美國C-5運輸機失事墜毀現場;另外,一些科普圖書中出現了大量張冠李戴的低級錯誤。再就是還有些科普書是不法書商找寫手攢的,這些寫手不要說專業素養了,有的連基本的文學素養都沒有,書里面不但錯誤百出,甚至傳播的還都是偽科學。這都嚴重影響了讀者的閱讀和學習,甚至影響了科普作品的傳播。

因此,作者在專業素養和文學素養上的不足是中國原創圖書作品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而那些專業過硬而且文學素養高的作者又在哪里呢?如何發現這樣的作者呢?

(二)傳播上的問題

過去,圖書的傳播就是靠發行,出版社除了自辦發行外就是把書發到新華書店,讀者來新華書店購買。而圖書館一般是根據《新華書目》來征訂圖書,讀者再根據圖書分類或相關推薦來借閱。

讀者閱讀和購買圖書一般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實用性,如為了考試,學生買教輔是為了提高分數;再有就是陶冶情操,增加文學素養,如閱讀文學作品。而科普圖書則是為了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功利性和實用性不是很突出,因此,如何讓讀者主動購買和閱讀科普圖書,難度較大,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依靠新華書店來辦發行的方式越來越僵化,自辦發行更是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

某出版社曾派發行人員下鄉去農村推廣科普讀物,如菌類種植技術等實用性很強的科普圖書,一度受到了廣泛好評,然而,過了幾年,他們發現在農村的網點已經賣不動科普圖書了,因為青年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也就沒有什么人來買書了。

公共圖書館在推廣閱讀方面也面臨各種挑戰,如設備陳舊、經費不足、讀者人數下降等,甚至有的圖書館從來就沒有多少真正的讀者。以某省為例,為了推廣知識,送文化下鄉,在各郊區縣建立了圖書館分館,開展文化閱讀宣傳科普的活動,然而,讓館員們吃驚的是,來圖書館的主要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老眼昏花也無心閱讀,只是貪圖圖書館的空調,把圖書館當成了休閑的好去處。這樣的送文化下鄉不能不說是極大地浪費了資源。

在讀者興趣多元化,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發行和傳播方式是不利于科普圖書的推廣和閱讀的,當年憑借徐遲的一部《哥德巴赫猜想》而引發眾多讀者去摘取數學王冠上那顆明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數字化時代,科普圖書的發行和推廣會有更多的渠道和媒介,讓書找到讀者,讓讀者找到書,將越來越容易。

二、數字化時代的機遇

數字化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給出版帶來很多機遇的時代。從博客到微博和微信,自媒體的產生不但催生了大量的作者,也讓更多人有了閱讀和購買的渠道,更為科普作品的創作和傳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

(一)發現高素養作者

在傳統的出版模式下,因為稿費低、出版周期長,甚至還要作者自費出版,因此不少作者的創作熱情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然而,在數字化時代,一些高素養的作者紛紛在網上創作,憑借網絡平臺而一舉成名,從而被出版社發現,并將其作品正式出版。如作家當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兒》,一開始他只是將作品發在論壇上,由于粉絲越來越多,他的名氣越來越大,然后出版社都來聯系他,最后這部作品一出來就不斷重印。因此,出版社要善于從網上發現自帶流量的作者。

博客、微信公眾號、微博還有一些個人網站以及專業論壇,都是發現高素養作者的好地方。這些作者的作品含金量較高,在網上的粉絲多,將來愿意購買其作品的讀者也越多。因此,出版社應該關注傳播那些科普作品的博客和公眾號,從而發現高素養的作者。

(二)數字化出版

在數字化時代,讀者的閱讀方式發生了變化。有的依然喜歡閱讀紙質書,有的已習慣閱讀電子書,有的更喜歡聽有聲書。因此,同一本書可以以不同的形態呈現給讀者,讓讀者有更多的選擇。如《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不但有紙質書,還有KINDLE版,讓讀者們各取所需。

引人入勝的科普作品的數字化不但易于在網上傳播,更能方便讀者閱讀。

(三)網絡營銷

傳統出版時代,出版社為圖書在電視上作廣告進行推廣是少見的事兒,通過電臺、報紙、雜志進行圖書宣傳比較多。然而,隨著網絡的興起,紙媒的衰落,傳統的宣傳推廣模式也是日落西山了。而各種網絡營銷方式層出不窮,如作者自媒體營銷,最突出和成功的是“羅輯思維”的營銷方式。

“羅輯思維”是一個著名的互聯網品牌,是由羅振宇同名微信公眾賬號開通運營,它主要通過每天60秒語音推送,分享個人讀書所得,啟發獨立思考,每期均推送一篇閱讀文章?!傲_輯思維”曾在微信里做了一場互聯網出版實驗,8000套單價499元的圖書禮包在90分鐘內銷售一空,創造了圖書銷售奇跡。此后,羅振宇還宣稱其賣書一年達到1.5億到2億的營業額。這就是說,一個微信公眾號的年度圖書銷售額相當于一個中型出版社的年度圖書銷售額。在“羅輯思維”銷售的圖書中不乏科普作品。這也說明,人們對科普作品是有閱讀需求的,但如何將其激發出來,把閱讀需求轉變為購買力,出版社需要在圖書營銷上下功夫,不能停留在傳統圖書的營銷模式上,要緊跟時代潮流。在人們愿意為知識付費的時代,科普圖書應當是人們付費的首選。

(四)網上銷售

數字化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去書店購書,在過去是一種享受,現在則是費時費力。人們在亞馬遜網、當當網、京東網和淘寶上鼠標輕輕一點,圖書就送上門,即可輕松享受閱讀的樂趣,甚至還可以直接購買電子書,不過幾秒,就能一飽眼福。因此,出版社應該加強科普作品的網上銷售,做好網絡服務?,F在很多出版社都在淘寶網上建立了自己的旗艦店,方便了讀者的購買,這是非常好的發展趨勢。

[1]劉宜學.當前科普作品質量問題的思考[J].中國出版,2002(11):36-37.

[2]陳曉紅.科普創作中的雅俗共賞問題——以高士其作品為例[R].全國文化科技發展科普創作研討會,2009.

[3]李福鵬.科學傳播中科學家缺席的原因探析——以“蕉癌”事件為例[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6):64.

猜你喜歡
科普出版社圖書
我等待……
圖書推薦
科普達人養成記
歡迎來到圖書借閱角
科普漫畫
班里有個圖書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石油工業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