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山西洪洞縣進士人數考

2018-03-29 07:22張少君張有智
關鍵詞:洪洞縣洪洞渭南

張少君,張有智

(山西師范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進士是指經過童試、鄉試、會試、殿試考試的合格者。進士等級分為三等:一甲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三甲也是若干名。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視科舉考試,他規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毋得官?!盵1](卷69,P706)所以在當時很多人都去讀書,準備科舉考試,希望通過科舉成為朝廷的官員,改變命運,實現“學而優則仕”??既∵M士后,當地政府還會給其頒發進士牌坊,擴大其在家鄉的社會影響力,成為后來學子的榜樣,激勵更多的學子努力學習,爭取早日考中進士,成為家族乃至家鄉的驕傲。

洪洞縣是臨汾地區一個非常重要的縣。一提到洪洞縣,會想到大槐樹,很多人到此處尋根問祖。洪洞縣位于臨汾盆地的北部,在當時平陽府治所臨汾縣的北邊。洪洞縣三面環山,氣候溫和,中部為平原,土壤肥沃,在優渥的自然條件下農業生產好,經濟發展水平高。而且洪洞縣的地方官員及士紳重視教育,所以此地文化氛圍濃厚,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眾多。

一、關于幾種文獻中記載的洪洞縣進士

根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統計出洪洞縣明代的進士人數是28名。當前學術界承認該書的數據整體上來說是準確的?!痘拭髫暸e考》因為記載時間從洪武四年到萬歷十一年,所以記載洪洞縣進士人數是14名,缺少永樂十三年進士宋拯?!秶瘹v科題名錄初集》和《明代科舉與文學編年》統計出來的進士人數與《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統計的結果一致,一共28位進士?!额愋盏强瓶肌分杏泻槎纯h進士16位?!渡轿鳉v代進士題名錄》記錄洪洞縣有37名進士,但也提到《明清進士題名索引》中所記載的不同?!逗槎纯h志》的選舉卷中記載有51名進士,但是其中16位進士記載寄籍別的省份。寄籍,顧名思義就是長期離開本籍,居住在外地,賦于外地的籍貫?!渡轿魍ㄖ尽犯鶕h志整理,也是51名進士。經過這些資料的相互考證以及洪洞縣記載的寄籍別處的縣志的梳理,發現《洪洞縣志》記載的51名進士,有真正是洪洞縣進士、雙籍進士,還有一種是鄉進士也被計入其中。首先來看關洪洞縣的雙籍進士的情況。

(一)雙籍進士 根據(民國版)《洪洞縣志》整理出雙籍進士有21名,具體由以下統計表展示。

從列表中發現有一大家族的雙籍進士較多,為南氏。先來看南氏的具體情況:南釗和南鏜是兄弟關系;南大吉和南逢吉為兄弟關系,為南釗的孫子;南軒為南逢吉的長子;南企仲為南軒之子,南師仲是南軒之侄;南居業、南居仁為企仲之子,南居業為企仲之侄?!逗槎纯h志》將南氏一支記載為寄籍陜西渭南縣,但是《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國朝初集》、歷代《登科錄》中僅僅記載了陜西渭南,并沒有出現山西洪洞縣。根據《洪洞南氏族譜序》:“冠衣懿跡流遠多年者,悉本諸此也,如渭南商州、靖邊、濮陽諸簪望族,歷代名家皆本洪洞淵源宗族派云?!盵2](卷15)《南氏合譜序》:“溯厥淵源,則皆洪洞籍?!庇纱丝芍鲜系淖婕谏轿骱槎纯h,但是陜西渭南一支在宋元時期就已經遷出,南大吉在嘉靖《渭南縣志》記載:“當宋建炎初,金人婁宿河東失守,南氏去遷秦至于蒲城之賈曲里居焉,其后金元光初元人木華黎入關中,南氏分散,或在渭南先后不一,或在羅文橋或在商州,……在渭南者即今田市里秦村也?!盵3](卷18)陜西渭南南氏在宋朝因戰火遷出山西,遷往陜西,金元時期又因戰火遷往渭南縣,從此在這里定居。陜西渭南南氏雖然祖籍在山西洪洞縣,但是早在宋朝時期就已遷出,到了明朝年代久遠,這些進士的出生、生活均不在洪洞縣,所以《洪洞縣志》中統計的明朝南氏一族10位進士不應該計入洪洞縣進士人數里,并且也不應該記為雙籍進士。

關于其他雙籍進士的情況,根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皇明貢舉考》、《國朝歷科題名錄初集》及《明代科舉與文學編年》等文獻校準,是洪洞縣的雙籍進士,但不計入洪洞縣進士總人數中,具體如下:

明代洪洞縣的雙籍進士統計表

宋文明:《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記載為:“宋文明,山東臨清州,(山西洪洞),[明]嘉靖26/2/68”?!睹鞔婆e與文學編年》記載:“宋文明,山東臨清州,鄉貫山西洪洞,其祖父為宋拯?!彼钥梢源_信宋文明的祖籍是洪洞縣。關于遷移的原因不明。

韓琳:僅《洪洞縣志》將其記載為雙籍進士,在其他文獻中并未記載。其祖燧在明嘉靖年間已從洪洞縣遷到陜西澄城縣,韓琳是萬歷年間的進士,韓琳雖然祖籍在洪洞縣,但是因為其出生、成長過程都不在洪洞縣。韓一良,在《洪洞縣志》中記載為萬歷丙辰科進士,寄籍陜西澄城?!睹髑暹M士碑錄索引》:“韓一良,陜西澄城,(山西洪洞),[明]萬歷47/3/254”,記載其為籍、貫不一。韓一良是韓琳的族孫,那么韓琳和韓一良一樣都應該為雙籍進士。韓繼思,其高祖全,明正德年間由洪洞縣遷入陜西涇陽。[4](P737)這幾位進士的祖上遷出時間都在明朝,年代相對較近,可以算為雙籍進士。根據咸豐時期韓殿魁等重籍《洪洞韓氏家譜》中“科甲仕宦錄”中記載,這三名進士均是洪洞人。韓文鏡和韓文銓是兄弟關系,在崇禎年間中進士,根據《韓氏譜牒集》中記載:“韓炆銓,琦公裔孫,父在公,萬歷二十三年恩貢任工部主事,入咸寧籍。崇禎甲戌科進士,歷任安陽石門知縣?!盵4](P737)所以二者的祖籍也是在山西洪洞縣。

曹楷:《洪洞縣志》中記載其寄籍山東臨清州,《明清》及《國朝初集》中均記載曹楷為山東東昌府臨清州人,《皇明貢舉考》中未查到此人?!躲艉绾现尽罚骸芭R清籍,山西洪洞人。萬歷癸未進士,巡按泗州時,奏泗受災最重,準發漕米賑饑益免未完錢糧萬計?!盵5](卷9)

王鐸:《洪洞縣志》中記載其為洪洞縣人,但是《明清進士題名碑錄》及《國朝初集》等文獻記載其為河南孟津縣籍,祖籍是洪洞縣。據清代計六奇的《明季南略》記載,“王鐸,字覺斯;河南孟津籍,山西平陽府洪洞縣人”,其十世祖王成從山西遷入孟津邑(今河南孟津)。王鐸即誕生于此地,世稱“王孟津”。[6](P3)

成克鞏:《洪洞縣志》中記載其寄籍直隸元城縣,《山西通志》將其記載為洪洞大學士。但是《國朝初集》只記載其為直隸元城縣?!肚迕厥雎劇罚骸俺煽遂?,字子固,直隸大名人,癸未進士?!盵7](卷1)《成氏家譜》記載其祖成興自明初從洪洞遷民,在大名縣定居。成克鞏是大名成氏九世,在第八世成基命就已中進士,但是《洪洞縣志》并沒有將其記載。所以成克鞏的祖籍是洪洞縣,是一名雙籍進士。

關于趙邦清和韓國植這兩位進士是如何遷籍的情況無法查證,但《明清進士題名碑錄》中均記載他們的祖籍是山西洪洞,所以就將兩人統計到洪洞縣雙籍進士人數中。

據此可以得出:洪洞縣雙籍進士的人數是11名,是當時臨汾地區雙籍進士最多的縣。這些進士的祖籍是洪洞縣,但是他們本人或者在其先輩就已經遷徙出去,這些人又是以遷移出去所在省的戶籍參加的考試,所以不應該計入到洪洞縣進士人數中。雖然說這些雙籍進士不能計入洪洞縣進士總數中,但可以反映這一時期洪洞縣的一些移民情況。明代洪洞縣是移民大縣,尤其是明代洪武年間、永樂年間,多次在政府的號召下或者是由于受人多地少、自然災害的影響,外出經商自發遷移,不僅達到了政府的目的,開墾未開發地區或者恢復因戰爭而破壞的地區的經濟,而且移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二)鄉進士 鄉進士是舉人的別稱,鄉試成功后獲取的身份,但是與進士相比還是不一樣的。在整理洪洞縣進士的過程中,發現《洪洞縣志》將兩位鄉進士都計入進士中去,分別是韓廷芳和韓居觀。

《洪洞縣志》在科舉篇將韓廷芳、韓居觀歸為進士,但是在人物詳細介紹時“韓廷芳,明嘉靖庚子舉人?!盵2](卷13)“韓居觀,天啟戊辰乙榜進士?!盵8](P184)乙榜的都是舉人,所以二者不應計入進士人數中。

(三)姓名訛誤 韓廷偉:《洪洞縣志》:“韓廷偉,嘉靖丙戌科進士?!薄端饕罚骸绊n廷偉,山西洪洞,明嘉靖5/2/26”?!渡轿魍ㄖ尽罚骸绊n廷偉,嘉靖丙戌科進士,山西洪洞人?!薄冻跫罚骸绊n延偉,山西洪洞人?!薄渡轿鳉v代進士題名錄》:“韓延偉,嘉靖二年進士?!痹凇逗槎唇鹗洝飞箱浀谋獭逗槎纯h恒德坊大功主碣》出現的是“韓廷偉”,因此可知《洪洞縣志》記載名字是正確,《山西歷代進士題名錄》時間訛誤,應為嘉靖五年的韓廷偉。

綜上所述,明代洪洞縣的進士人數應該是28人。那么為什么洪洞縣要將不是該縣的進士計入其縣呢?

二、《洪洞縣志》多記進士的原因

作為洪洞縣的地方志,整理了該地區的歷史沿革、人口、選舉、人物等各個方面的史實。尤其是選舉表關于洪洞縣各個朝代進士的整理,為后代了解此地的文化發展水平和科舉狀況奠定了基礎。但是選舉表中整理的進士并不準確,多記或者少記,一般情況下是前者。為什么會出現多記進士的情況呢?

(一)政治因素 在明代開始掀起了修纂地方志的熱潮。地方官員考試的標準是在政績如何。所以地方官一般到任都會注重該縣各方面的改善。文化上就是地方官員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編纂地方志。在編纂的過程中有時為了凸顯其政治功績,在其治理下科舉水平高,就讓編纂者將移民出去的后代科中者也編入選舉表中,使該地的進士人數增多,證明是地方官員管理有方,可能會憑此功績升遷或得到上級政府的嘉獎。

(二)文化因素 進士人數的多少與這個地方文化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進士人數多就意味著該地的文化水平很高,人才多,經濟基礎雄厚?!逗槎纯h志》中多記載進士,是為了增加本地的文化教育閃光點,擴大該地的社會影響力,爭奪歷史名人。把先祖是本縣,但本人已經遷徙出去的名人進士寫入本縣地方志,不僅增加本縣的文化底蘊,也使該地區成為一個文化名城。

(三)人為因素 編寫地方志作者的失誤。一般編寫地方志的作者都是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但在編寫過程中可能由于粗心,把鄉進士也寫入進士中,增加了進士的數量。也有可能是因為專業素質不高,造成了資料的常識性失誤,對于舊史料的記載不加審核,直接照搬整理,就會以訛傳訛,并沒有及時糾正。還有就是當時編寫者收集到的資料不全,無法辯證前人記載是否正確,交通不便,沒有條件親自實地考證,所以造成數據上的一些失誤。

綜上所述,明代洪洞縣的進士人數是28位,在當時臨汾地區是進士人數前三名,是該地區科舉發展水平較高的縣。雖然說洪洞縣雙籍進士多,還不計入本縣,但可以從側面反映出該縣的文化先進,對遷入地的文化影響很大,受遷出地的文化熏陶,帶動了文化水平的提高。對明代臨汾地區的科舉大縣的人數考定,得出相對準確的數據,有利于了解該地區的科舉狀況,也有利于該地區對于文化發展的反思,如何改善現狀再次成為文化發展先進的縣區,如何提高該地區的文化發展水平,同時也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心,響應國家民族復興的號召。雖然說地方史的史料價值很大,但是地方志上的記載并不是準確無誤的,在使用資料時要謹慎,一定要將所用資料辯證。

[1](清)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孫奐侖修,韓坰纂.(民國)洪洞縣志[M].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7.

[3](明)南大吉.(嘉靖)渭南縣志[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

[4]韓志琦主編.韓氏譜牒集(中卷)[M].中華韓琦文化研究會,2005.

[5](清)方瑞蘭.泗虹合志[M].合肥:黃山書社,2012.

[6]曾 翔.題青陽山莊五律十首冊[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3.

[7](清)法式善.清秘述聞[M].北京:中華書局,1982.

[8]常建華.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洪洞縣洪洞渭南
張小燕:代言“洪洞三?!?提升勞務品牌
洪洞: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引領農民科技致富
洪洞:立即防除麥田雜草
陜西渭南:開展農資打假“百日行動”
時間爺爺是個“大壞蛋”
洪洞祭祖
洪洞縣:召開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推進會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9 年征稿啟事
新常態下的渭南文物旅游
A Model Analysiswhich Consider Direct cell-to-cell Transmission of HIV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