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的“惜地”情結與土地消費者網絡購物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2018-03-29 02:59王翼飛
商情 2018年8期
關鍵詞:交易費用產權

王翼飛

【摘要】本文將通過“產權—稟賦效應—交易費用”的概念模型來分析農民的“惜地”情結與土地流轉抑制。眾所周知,土地,在中國不同于傳統的商品貨物,農民賦予其特殊的情感寄托。實質上,土地變成了一種人格化財產,因而在傳統產權與交易費用的模式下無法進行分析和解釋,從而引入稟賦效應的概念。本文將分別研究稟賦效應與產權和交易費用之間的作用機制,解釋為何在逐步明晰的產權制度下,反而會增加交易費用使得土地流轉受到抑制。

【關鍵詞】產權;稟賦效應;交易費用;土地流轉抑制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代中國的農村土地制度正在發生兩個重要的政策性轉變,一是通過強權賦能不斷提升農民對土地的產權強度,二是通過加大支持力度推進農地的流轉集中。自1984年中央一號文鼓勵土地轉包到2002年《農村土地承包法》決議通過,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再到2008、2009年中央關于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這一系列政策都為土地的流轉提供了制度的保證,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改善農業經營的規模,促進城鎮化進程。

產權制度決定了什么能買,什么能賣,同時通過影響各類市場交易的成本來影響和決定事實上買賣什么,由誰買賣。因而,產權的清晰界定是市場交易的前提,也能提高市場的效率。然而現實的數據是,我國農戶純收入中來自農業的比重在不斷下降,但是與之相比全國土地流轉面積占比卻一直處于滯后的狀態。根據理論,若農戶是理性人,面對逐步完善的產權制度,其應該通過流轉來獲利,但農地流轉滯后于農業勞動力轉移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必然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土地,作為一種特殊的要素,是一種人格化的財產,因而有著極強的稟賦效應,引入稟賦效應,將成為產權與交易費用之間重要的一環。本文將重點回答兩個問題:一、人地關系如何導致稟賦效應;二、稟賦效應又如何影響土地流轉的交易費用。

二、土地產權與稟賦效應

(一)產權的界定

巴澤爾困境表明,在缺乏產權清晰界定并得到良好執行的產權制度時,人們必定爭相攫取稀缺的經濟資源和機會。產權的清晰界定劃分了權利的邊界,明確了買賣什么,由誰買賣,因而使市場產生了交易,提高了市場的效率。

在產權理論中,對于產權的界定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是經濟權利,即交易個人直接或間接地期望消費商品的能力,而經濟權利往往是可以自我實現的:其二是法律權利,強化產權的法律權利比政府直接操辦的效率更高。而在中國人情化社會之下,往往伴隨著非人格化的交易,因此,我們引入了第三個要素,即社會認同,集體的信念與認知往往是扎根于人們內心且無法輕易改變的,它極具內在的驅動力。

可以理解的是,當某一產權滿足上述一個或多個要素時,其所具有的產權強度、穩定性必然是不同的。而對于不同性質的產權,其效率也有所區別。

(二)我國的土地產權制度

我國土地制度的基本內核是家庭承包與土地均分。家庭承包制度下,土地的產權是由國家制度的安排且完全不經過市場。這意味著只要國家意志發生改變,產權制度也會有松動的可能,這樣的產權制度是不穩定的。同時政府是由官僚機構組成,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形成的產權極有可能是歧視性的。而在土地均分政策下,將導致農民經濟權利和產權效率的減弱。政策的不穩定性將導致農民預期行為的不穩定,除此之外,土地均分并未考慮偏好的差異性,喪失了效率。

而當前推進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將市場交易引入,避免了國家直接分配的產權易于被改變的可能性,實則強化了產權的強度。另一方面,產權的流動性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并通過對行為的改變,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稟賦效應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把人們的行為歸結于同情,他指出一種現象:失去自己擁有物品所帶來的痛苦,比獲得一件同樣物品所帶來的喜悅更加強烈。此時的財產已不再是單純的物體,而是一種人格財產。人格與財產的緊密相連使得喪失人格財產的痛苦無法通過替代品來彌補。

稟賦效應產生于交易,因而影響稟賦效應的因素往往與交易密切相關。第一,當人們的交易需求越高,引發的稟賦效應也就越明顯;第二,物品的差異性越大,引發的稟賦效應也就越強;第三,人們持有一種物品的時間越長,稟賦效應越顯著。

(四)稟賦效應與土地產權

我國農民賦予了土地一種情感和強烈的價值,因而在土地問題上,稟賦效應就尤為顯著。

在眾多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盡管法律規定農地是屬于農村集體所有的,但超過60%的農民卻并不認可。因此“國家所有”的認知增強了土地的稟賦效應。

其次,農民在土地的產權上具有長期持有的特征,大大強化了農戶土地的人格化財產特征。在產權上的排他性與“壟斷性”地位促使農民對于租金的追求,從而提高了其稟賦效應。

同時,土地體現的是農民的生存依賴性,以農為生,以農為業是當前農村地區的生存現狀,單一的產權獲利方式增強了其稟賦效應。

三、交易費用與稟賦效應

(一)交易費用理論

科斯在《社會成本問題》中提到:若交易費用為零,無論權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過市場交易達到資源的最佳配置。在新古典經濟學中確實是如上假設的,但在現實中交易費用不可能為零,且若交易費用過大還會阻礙交易的進行。因而,在交易費用的約束下,不同的制度產生了不同的交易費用。通過交易費用框架,可以對各類制度的績效進行分析。

在交易費用的范式中,對于影響交易成本的因素包括:交易的頻率、不確定性及資產的專用性。

1.交易頻率。交易頻率往往受協議關系的穩定性的影響。當交易雙方構建了專門的規制結構對協議進行管理則可以增加協議可信度與穩定度,交易的頻率也會增加。因而交易的頻率是在構建規制結構所花費的費用的基礎上的。

2.不確定性。威廉姆森提出了兩種不確定性:一是未來環境的不可預期性;二是行為的不確定性。

3.資產的專用性。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威廉姆森將資產的專用性概念引入對交易行為的分析,并將其劃分為五類。當資產的專用性越強,其替代成本也就越高,再配置的交易費用也相應提高。

(二)交易費用與稟賦效應

由于土地的流轉不同于傳統商品交易的頻繁特性,為其構建專門的規制結構顯得不太可能,因而在此,我們并不討論交易費用中有關交易頻率對交易成本的影響問題。

1.針對人力資產的專用性

稟賦效應是受持有物品的時間長短的影響的,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若農民務農的年齡越大,務農的經驗越多,即產生了累積性的人力資本,其對土地的依賴性也就越強,從而增強了他對土地的稟賦效應,影響交易費用。

2.針對交易環境的不確定性

我國現有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即是增強產權的強度,通過引入市場交易的方式,使得農民對于當前土地制度具有一個良好的預期,減少未來交易中對于制度改變這一因素的不確定性。然而,產權的增強實際上也擴大了農民對于土地的稟賦效應,抑制了土地的流轉。

3.針對行為的不確定性

行為的不確定性包含著兩層意思。其一,是對于流轉后土地的用途,未來的價值的不確定性;其二是對于合約中有關租金、期限等合約形式的不確定性。這其中既有外部契約可行度的問題,也有內部農民的控制意愿的問題。這兩類行為的不確定性越強,產生的稟賦效應也就越強。

四、基本結論與討論

(一)產權的賦權與行使是對產權進行討論的兩個方面。國家通過可信承諾進行賦權確認了產權的法定性,社會的認同表明該賦權與人民的信念是相一致的。與此之外,賦權還影響著產權的強度,制度越穩定,產權強度也就越大。但產權強度對于產權的實施與交易的意義卻并不是那么明了,與稟賦效應有著極大的關聯。

(二)農民普遍存在的稟賦效應是農地流轉抑制產生的重要原因。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土地本身的人格性財產特性使得農民的稟賦效應不斷增長。而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合約的明確化,使得農民在長期“壟斷性”持有土地的基礎上加重了對租金的索取。

(三)在交易費用理論中,科斯并未明確說明哪些因素決定著交易費用的大小。在威廉姆森的理論中較為則較為全面的探討了有關交易因素以及人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傾向對交易費用的影響。但兩人均未將權利主體的稟賦效用納入考量之中。在稟賦效應的情況下,交易費用受產權強度影響,這之中的邏輯鏈條值得進一步思考。

(四)在制度績效評價的框架下,交易費用起著重要的作用。由稟賦效應引發的土地流轉抑制,與最初的制度目標相違背,因此下一步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建立后續的制度來降低稟賦效應所引起的交易費用。

猜你喜歡
交易費用產權
共有產權
西方經濟學產權理論
產權
品牌價值的來源
中小企業的融資貴主要來源于融資難
網絡交易中退貨運費險對市場影響的模型分析
企業選擇不同契約安排的原因探析
淺議寧夏碳金融發展
“小產權”為什么“小”
公有產權與私有產權經濟效率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