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賽漢陶來地名演變看土爾扈特人社會生活變革的歷程

2018-04-01 13:36袁志秀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純堿廠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國民軍額濟納旗蘇木

袁志秀( 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純堿廠 )

地名,是政治經濟社會的產物。額濟納旗的由來,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邊疆少數民族演變歷史,見證了執政者治國理念對人民生產生活產生的變化,也日漸彰顯了黨的民族政策、經濟策略的偉大和正確。

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游牧于伏爾加河畔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首領阿玉奇汗之侄阿喇布珠爾率13 個家族、500 余眾赴西藏禮佛??滴跛氖辏ü?704年),擬啟程返回。因歸路被準噶爾部阻擋,阿喇布珠爾遂率眾內附清王朝,賜牧于黨河、色爾騰(今甘肅省敦煌市南部一帶)。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阿喇布珠爾之子丹忠請求內徙,陜甘總督查郎阿核準蒙古族舊土爾扈特部遷徙至阿拉克烏拉、阿拉騰特布西(今甘肅省張掖市北、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南部一帶)。后來,丹忠率眾遷徙至額濟納河流域定居。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清王朝設置額濟納舊土爾扈特特別旗,直隸清王朝理蕃院。

清、民國時期,額濟納旗經濟為單一畜牧業,所需手工業、農副產品和蒙古族同胞特需商品均依賴內地購進。當地畜產品也需輸出交換生產、生活用品。在這種情況下,京津晉綏陜甘省籍旅蒙商紛紛在旗境內開設商號貨棧。

上述情況,在董正鈞1945年完稿的《居延?!芬粫斜容^全面的記載。

當時作為政治中心的旗王府為流動的衙門,旗王府大多時間遷移于西河(木仁高勒)流域,也就決定了商業貿易在西河的相對興盛。于是,道蘭敖夫成為清、民國時期貿易的中心區。

道蘭敖夫,蒙古語意為七間窩棚,位于今賽漢陶來蘇木政府所在地通往孟格圖嘎查小油路西南側500 米處,老住戶是幾家山西商人和他們開設的商號所在地,現已成為頹敗的廢墟。

1938年以后,道蘭敖夫這一地名逐漸被建國營名稱取代。

民國27年(公元1938年),國民軍胡宗南部第191 師1115團進駐額濟納旗老西廟(今賽漢陶來蘇木孟格圖嘎查境內),同年,第18 旅移師駐防道蘭敖夫(今賽漢陶來蘇木政府東南3 公里處)。為防止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民軍打著抵御日寇西進侵略旗號,在道蘭敖夫以北地帶修筑龐大的軍要塞,開始大肆砍伐沙棗樹、胡楊和檉柳,建造營房,搭建圍墻,前后毀用額濟納旗境內上等胡楊樹11 萬株之多。為方便運輸胡楊木,并將全旗官民控制在木仁高勒(西河)一帶,第18 旅遂在狼心山(巴彥寶格德)堵塞鄂木訥高勒(東河)入水口,鄂木訥高勒干涸5年,東河流域大片胡楊、檉柳干枯,牧草枯敗,致使這一帶牧民陷入窮困之中。要塞建成后,寓“反共建國”之意,國民軍將其命名為建國營,此地名稱也逐漸演變為建國營。

在營區內還可見到多種不同時代的陶瓷碎片,除了民國時期的之外,還有漢代、西夏或晚清時期的,推測是國民軍官兵到黑城搜尋文物時撿回來丟棄的。

在西側哈熱圖音高勒支流的東岸,橋頭道路南北兩側,有國民軍部隊修筑的碉堡群,據一些老人講述當時有十幾個之多,現存僅剩5 個。碉堡建在河岸茂密的胡楊、檉柳林中或鄰近的沙丘之上,呈圓形堆狀體,殘高約4~5 米,底部直徑約12 米。入口朝東南方向,已被坍塌的土墻和沙丘埋住,只能見到碉堡上裸露的樹干和早已風化了的土坯以及少量的碎磚。道路一側的碉堡之間通過戰壕相連,戰壕的痕跡已基本消失。附近還有幾間土房遺跡,應當是駐軍的營房。由此向東500 米處,就是后來的國民政府軍事專員辦事處所在地(即賽漢陶來蘇木政府舊址)。

民國32年(公元1943年)初夏,第18 旅第1 團調防,換防部隊為國民軍笫7 師第19 團第3 營。民國36年(公元1947年),因戰事緊張,第18 旅部隊半數官兵調往酒泉,而建國營要塞僅留下一個連的兵力看守營房。1949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開始向河西走廊挺進,建國營國民黨駐軍匆忙離去。

國民黨政府在額濟納旗派駐軍隊,名義上是保衛國防,實際上主要是為了監視地方政權,防止他們在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策動下發動起義。國民黨軍隊在這里駐扎長達10年之久,給當地政府和牧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據檔案及史料記載,當時王府每月要派6 個牧工、40 峰駱駝往來于酒泉和建國營之間,為該團馱運給養,費用國民軍均不承擔,由旗政府負責解決。僅此一項,數年間的費用累計起來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由于駐軍人數眾多,燒水、做飯和冬天取暖消耗掉的梭梭、檉柳、胡楊樹木更是多的不可勝記。如今,當年營區內堆放柴禾堆的遺跡仍然清晰可見。由于過度砍伐,營地周邊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附近只有5 棵胡楊樹和一棵沙棗樹得以幸存。

由此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額濟納旗經濟已到何等蕭條地步。這也恰恰反映出從道蘭敖夫到建國營地名演變對額濟納旗土爾扈特人生活的影響是何等的巨大。也正因如此,到1949年全旗才會出現“人不足兩千,畜不滿三萬”的困境。

1949年9月27日,額濟納旗實現和平解放。從此,災難深重的額濟納草原獲得新生,揭開歷史新篇章。

1951年7月初,額濟納旗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旗政府從達來呼布遷址到老西廟。

1953年8月,額濟納旗自治區人民政府新址建國營修建工程基本結束。新建辦公房屋240 間。8月底,從老西廟遷移完畢。

1956年5月16日,在額濟納自治旗一屆三次人民代表大會宣布,將額濟納自治旗更名為額濟納旗,決定額濟納旗人民政府由建國營遷至寶日烏拉(青山頭,又稱綠園)。

1958年2月5日,額濟納旗人民委員會向巴彥淖爾盟人民委員會請示關于更改“建國營”、“青山頭”事宜。4月21日,額濟納旗人民委員會收到巴彥淖爾盟人民委員會轉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復,同意額濟納旗的“建國營”更名為“賽漢陶來”;“青山頭”更名為“寶日烏拉”,并準予備案。5月1日,額濟納旗人民委員會向旗直各單位、各蘇木人民委員會發出通知,決定“建國營”等地更名一事,自發文之日起執行。至此,建國營這一地名廢止。

賽漢陶來,蒙古語意為美麗的胡楊林。清嘉慶年間,以境內一片美麗的胡楊林取名。

1958年12月,依諾古布拉格蘇木組建為人民公社,更名為賽漢陶來人民公社。1984年1月,全旗完成人民公社機構體制改革,實行政社分置,賽漢陶來人民公社改制設置為賽漢陶來蘇木。從1958年組建人民公社,到1986年,賽漢陶來蘇木經濟得巨大發展。據統計,1986年人口達到1179 人。其中,蒙古族622 人。經濟建設以牧為主,共有牲畜33828 頭(只)。其中,大畜5276 頭(峰),小畜28552 只。截至2014年,賽漢陶來蘇木農牧業人口263 戶、685 人。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21 028 頭(只)。其中,駱駝2044 峰、牛182 頭、羊18762 只。耕地面積3880 畝。種植作物以蜜瓜、玉米、飼草料為主,可利用草場面積3000 萬畝,沿河草場70 萬畝,是一個農牧業結合蘇木。蘇木境內鐵、煤、螢石等資源已規模開采。

2014年,賽漢陶來蘇木開展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機制工作,發放補獎資金7864410 元,受益農牧民263 戶、683 人。封育禁牧1674萬畝,涉及農牧民263 戶,聘用草原管護員166 名。完善草原“雙權一制”落實和草原依法流轉工作,落實草原承包總面積1674 萬畝。蘇木410 人參保農牧民社會養老保險、470 人參保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1 人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724 人參加農牧區新型合作醫療保險、15 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20 人領取退休農牧民養老金、97 人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將蘇木11 戶、26 人納入農牧區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為5 名五保戶、1 名孤兒和2 名“三民”人員提供生活救助。80 歲以上11 人、90 歲以上1 人享受到長壽補貼。

通過這一系列惠民政策與措施,充分反映出從道蘭敖夫、建國營到賽漢陶來地名演變,對額濟納旗蒙古族土爾扈特人的生產、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猜你喜歡
國民軍額濟納旗蘇木
千里轉運
試論1925—1926年國民軍在華北地區的失敗原因
內蒙古額濟納旗獨龍包鉬礦成礦作用研究
淺談蘇木山精神與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德國極右翼猖狂用“私法”
北洋裂變與政治革新:改革開放以來的國民軍研究
蒙藥蘇木-6治療股骨頭壞死97例臨床療效觀察
額濟納的胡楊林
額濟納旗至哈密鐵路進入實施階段
站在蘇木拜河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