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梭兒童美育思想探析

2018-04-01 13:36李倩文山東藝術學院山東濟南250300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愛彌兒盧梭美育

李倩文(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讓·雅克·盧梭,是法國啟蒙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愛彌兒》中,將革命思想應用于教育問題的思考,也得出了教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理論。盧梭以性善論與感覺論作為一切教育理念的出發點,并以此延伸出的自然主義理論成為指導兒童成長的主要依據,以培養“自然人”為目標,從而對社會進行根本性的改造,是盧梭教育理念的初衷。

一、盧梭兒童美育的主要目的——養成品格

在兒童時期,品格的塑造是盧梭實施審美教育的主要目的,通過培養積極健康的品格,來對下一階段的理性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盧梭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通過對兒童的情感施加影響,進而引導兒童主動探索,形成兒童自己的審美判斷,保持人天生純真善良的品格,排除消極影響,順其自然發展。審美教育價值的意義在于它偏向于用美的法則成就人的心靈,無形之中將人帶入到一個極具高度的精神世界,以此養成完滿崇高的人性。盧梭試圖通過審美教育,達到完滿人性,養成品格的目的,以期通過個體心靈的塑造,達到改造社會的效果。

人品格的養成,構建在審美力的基礎之上,盧梭認為,人生而就有對審美的感知能力,但人與人之間的審美力存在著差異,其演變過程中達到的水平也不盡相同,并且,每一個人的審美力都將因為種種不同程度的原因有所變化。由此可見,盧梭將人的審美力視作一個可變的量,具有后天培養可塑性,可以通過教育,施加影響,從而提升人的審美力。對待兒童,盧梭主張尊重兒童的自我感受,在此階段下,帶給兒童審美力的提升,從而導向人性的發展,將審美力內化為人的素養,進而塑造人性,養成品格。

二、盧梭兒童審美教育的主要內容分析

盧梭的審美教育思想圍繞著自然主義思想展開,并以培養“自然人”為教育理念實施的終極目標,而從中,以哪些理論輔助“自然人”理想的達成,成為盧梭兒童審美教育內容探討的重點。

首先,兒童中心論是盧梭美育思想的首要支撐點?!霸谌f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弊鹬貎和闹黧w地位,始終將兒童的思想、心理狀態置于研究的重點,順應兒童的發展規律,用“消極”的引導去代替“積極”的規劃。

其次,以兒童中心論為基礎,針對兒童在這一時期感性能力可塑性強的年齡特點,通過情感教育,來培養兒童的感性能力,這是組成盧梭美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內容。

傳統的封建教育體制以渲染神學來泯滅兒童的天性,理性教育思潮掩蓋了感性教育,致使兒童的審美意識扭曲甚至走向病態,封建教育扼殺兒童善良的天性,將兒童置于成人社會,“小貴婦”“小紳士”演變為不符合兒童年齡的“贊美詞”。為沖破這種扭曲的社會現象,盧梭美育中的情感教育成為沖破傳統的關鍵因素。對于英國實科教育學家洛克所重視的理性指導以及克制欲望的道德標準,盧梭在《愛彌兒》中對理性做出了自己的闡釋,他認為洛克所主張的理性教育,是為附和時代要求所提出的病態的教育原理,這個原理就一個封建思想彌漫的教育環境而言,是最為流行且時髦的,然而在盧梭看來,這個所謂時代的產物,實則并不符合教育的規律?!熬臀襾碚f,我發現,再沒有誰比那些受過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的了?!庇纱丝梢?,盧梭反對對兒童進行過早的理性教育,相對而言,盧梭十分看中感性在教育中的地位,情感與教育結合,自始至終顯現于盧梭的審美教育的理念,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無疑是理性教育至上的舊教育制度的掘墓者。

我國極富有盛名的美學學者朱光潛在《談美感教育》一文中明確表示,“美感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兒童的理解力是建立在一切同他們眼前可以感覺得到的與之利益相關的事物之上的,凡是與兒童自身緊密相關的事物,他們便可以理解得很好,為了適應兒童的心理理解能力,感覺是培養兒童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出了“第六個感覺”的概念,兒童的認知,就是感性的認知,換言之就是把多類感覺構建成易懂的理念,這種感覺的領域,就是兒童所觸及的精神視野。盧梭的兒童情感教育通常與自然相結合,盧梭表明,把學生置于自然環境下,讓其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各類現象,之后便可以使學生變得異常具有獵奇心;但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就絕不可以過快滿足他的好奇心。感官的碰觸,是兒童形成美的理念的最為直接的手段,也是觸發兒童好奇心的有力途徑,但僅僅停留在觸及外力激發感覺的階段是遠遠不夠的,兒童較之幼兒時期已經擁有了成形的理解判斷力,以幼兒時期對感官的保護以及正確的引導為基礎,兒童時期便能對其情感世界施加適當的影響,從而形成對內心情感世界的觸動,激發兒童的求知欲,達到審美能力的提升。通過孩童對自然美的感受,使孩童獲得對自然美的鑒賞力,保持孩童自然的天性。與人的交流也是兒童情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是在學習過程中,審美情感交流的重要保障。盧梭提出,作為老師,年齡應該盡可能降低,與孩子成為朋友,陪伴孩子成長,獲得孩子的信賴,并提出,每個人一生只能教一次學生。教師所帶給兒童的潛移默化的人格影響,便是通過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可以使兒童成為與人為善并樂于交流的人,兒童愛自己,才能去更好的愛他人,才能形成完滿的品格。

自由,是盧梭美育思想中又一重要內容,盧梭所提出的自由理念,是一種有節制的自由,他認為,自由的本質在于一個不受束縛的人,只想其所能,愛其所愛。這是盧梭的第一個基本原理,只要把這個理念以適宜方法作用于兒童,便足以得出各種教育的法則。此處提出的自由,是人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所享有的自由,用于兒童教育,就是盧梭倡導的“兒童中心論”,不限制兒童的個人想法與自身能動性,透過童真的視角,鼓勵孩子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在自由的環境中,愉悅成長。這種自由,能夠使人在獲得真正自我滿足的同時,為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也是最終實現“自然人”的途徑,作為兒童,在這一時期的教育就要讓其盡情的游戲,運動,感受美,充分使用大自然所賦予他的一切力量,來進行他所喜愛的審美活動,不局限于書本知識來限制兒童的自由。在順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施加引導性的“約束”,對有節制的自由加以實踐。因此,兒童的游戲上是有規則的,音樂及繪畫上的訓練是有方法技巧的,對勞動能力上的培養是有目標的,只有在這種相對自由的環境下,才能使兒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發展能力,孕育感情。

三、盧梭兒童審美教育的實踐方式

“實施美育或者審美教育,其最根本的形式或主要形式,就是藝術教育?!北R梭在《愛彌兒》中,對應其教育理念,提出了相應的實踐方式,對于兒童的審美教育,主要的方法,就是實施藝術教育,游戲、繪畫、音樂、勞動都側重于感性能力的培養,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調動兒童的觸覺,聽覺,視覺,激發兒童的認知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審美情感的體驗,達到美育的目的。

游戲,是兒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游戲的設計,關系到教育的成效,盧梭十分重視兒童游戲,并提出了眾多實施方案,其目的,就是通過快樂自由的方式,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盧梭所設計的兒童夜間游戲,以此來訓練兒童的觸覺并打消兒童對黑暗的恐懼,將令人畏懼的黑夜,通過自身的理解與日常的游戲實踐,鍛煉兒童的勇氣,從而對黑暗產生美的判斷。盧梭認為,兒童時期,所有的應該掌握的技能,在實質上不過只是游戲,通過游戲,讓兒童的一切活動變得游刃有余,這才是大自然的要求,才得以使兒童的娛樂成為一種趣味橫生的藝術,使兒童在學習知識時不感到勉強,不至把娛樂當成苦役。游戲不僅能讓兒童感受到樂趣,還能使兒童從中感受美,提高對美的判斷力。通過游戲形式的不斷變換,在游戲過程中學會測量與測算,這些教育手段,并不是對兒童施加強制影響,以此提高能力,而是通過游戲,這種情感教育,來使兒童自然而然的獲得技能,養成品格,并為之所用。

繪畫,是盧梭兒童審美教育實踐方式的另一種手段,盧梭認為:“不是為了這門藝術而學這門藝術,而是在于使他的觀察正確和手指靈巧,一般地說,他懂不懂的怎樣進行這樣或那樣的聯系,關系是不大的,只要能夠做到心靈眼快?!备鶕和男睦硖攸c,兒童的感覺能力不受理性思想的束縛,因此,兒童繪畫最好的老師是大自然。盧梭對兒童繪畫能力的要求,是通過雙眼對實物進行捕捉,換言之,就是臨摹眼前所見所感的具體事物,對房屋,植物,形形色色的人進行臨摹繪畫,通過養成這種繪畫習慣,來替代對書本畫紙上已經固定了的色彩線條進行照搬的繪畫方式。盧梭不要求通過繪畫,使兒童成為專業的大師,而是將繪畫作為欣賞自然美的手段,以此鍛煉兒童的審美能力,發展完滿的人性。通過兒童繪畫過程中的模仿,積累經驗,獲得感知力,達到培養兒童眼力的效果。

音樂,也是盧梭教育實踐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盧梭對音樂有其獨特的見解,這與他從小受音樂的熏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盧梭人生的流浪階段,幫別人抄錄樂譜曾是盧梭主要的經濟來源。盧梭在《愛彌兒》中說:“人有三種聲音:說話的聲音或音節清晰的聲音、唱歌的聲音或者旋律的聲音、傷感的聲音或者高昂的聲音?!辈⒄J為,成人可以將這三種聲音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組成完美的音樂,但“孩子們是不會這種音樂的,他們唱的歌沒有感情?!北R梭在培養兒童聽覺時主張將其與觸覺相結合,這種方式更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當我們把一只手放在小提琴上,單憑音箱的震動就能分辨出它發的是低音還是高音?!蓖ㄟ^觸覺,將音樂轉為看得見摸得到的實物,用手的震動,感受音樂的存在,這種實體方式,更易于兒童對音樂產生自己的理解,更為直接的感受音樂帶給心靈美的體驗。音樂能夠較為直接的表達人的情感,因此,為讓兒童全面理解音樂,在教授兒童唱歌的同時,也要培養兒童的識譜作曲能力,將適應兒童年齡的歌辭給他們唱,迎合兒童的思想,使兒童真正感受音樂帶給他們內心的愉悅之感。

盧梭主張兒童的動手實踐能力,反對束縛兒童的自主行為。語言的呵斥只會使兒童感到疑惑,增加其好奇心。馬克思認為審美起源于勞動,因此,盧梭提倡兒童親手進行勞動探索,在勞動的過程中,鍛煉了兒童身體各部分協調能力的同時,滲透情感教育,給予兒童相應的美感體驗。在《愛彌兒》中,盧梭讓愛彌兒親自參加務農工作,開辟自己的小田地,“我們每天都給蠶豆澆水,我們看見它們成長起來的時候,簡直高興極了,我對他說,這是你的,他就更高興了,因為這里投入了他的時間、他的勞動、他的辛勤以及他的人格?!睆闹?,愛彌兒所得到的,不僅是收獲的蠶豆,更有在辛勤勞動的過程中親身感知到的創造物種的偉大力量,此種感受,是享受勞作樂趣的體驗,是美對心靈的滲透。

注釋:

①②④⑤⑥[法]盧梭.愛彌兒(上卷)[M].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1982:74,89,179,187,188.

③賀志樸,姜敏.藝術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5:80

猜你喜歡
愛彌兒盧梭美育
再論愛彌兒是誰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與盧梭的獅子相遇
跟著盧梭去看原始派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盧梭的思想實踐及其爭論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從《愛彌兒》中探尋盧梭的自然主義愛情觀
試論《愛彌兒》中的愛情觀教育思想
美育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