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殖民視閾下《沙漠之花》的三重困境解讀

2018-04-01 13:36沈伊諾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浙江金華321000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非洲人殖民護照

沈伊諾(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0)

薩義德指出:“理解人類狀況的第一條規則,是人類生存在二手世界里?!盵1]也就是說,你所了解到的所有信息都是經別人主觀加工過的信息,是知識、話語無法抵達的真相,不過它們卻是最常見的權力樣式之一,所以世界上充斥著對知識的加工、權力與話語權的爭奪。正如西方人對于非洲的刻畫,便是一種融合權力、殖民和主觀想象的綜合體,是西方這個主體,試圖征服、壓迫、控制非洲這個客體的產物,是西方重構和施加權威的一種霸權話語。

一、身體困境:附屬和凝視下的話語壓抑

工業文明迅猛發展的21世紀,西方電影中的“非洲”和“非洲人物”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其用異質文化語境來進一步考查西方文明的實驗場所,是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不可或缺的參照系。

在影片《沙漠之花》中的非洲女孩華莉絲無論是在索馬里還是在英國倫敦,都是缺乏話語權并且附屬于他人的。在索馬里她是附屬于自己的父親,是用來交換牲畜的商品。在倫敦作為一名模特她只是為了滿足男性的欲望凝視,是附屬于模特公司。內在的價值觀讓華莉絲認為只有“只有割過禮的女人才是好女人”,當她在瑪麗蓮的幫助下終于認清了自己內化已久的價值觀,不過是自己族裔的荒唐習俗時,她異常地悲傷。在出逃非洲的時,外婆清楚的告訴她,“只有到了歐洲,才能避免戰亂的迫害”。通過以上種種我們可以發現隨著西方文明的沖擊,華莉絲被強烈的西方意識形態所驅使。這些意識形態包括:他們是落后的、愚蠢的、是不符合現代文明的。

西方媒介利用影像將非洲人刻畫成一個沒有自主權利的附屬品,企圖通過影像來壓抑其話語權。同時巧妙利用非洲文化自身的劣勢,拔高其自身文明,對非洲文化進行“異化”描述,而且使廣大民眾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了其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二、生存困境:主體性的匱乏

西方文化在文化殖民之始就開始表述第三世界了,即通過對非洲的表述來為自己的殖民行為提供合法的行徑。西方人認為非洲是貧困的、是愚鈍的、是需要被表述,被統治的。西方人企圖通過想象的建構傳達給人們,不是他們要殖民統治非洲,是非洲人需要被統治、被殖民。

《沙漠之花》中華莉絲最終在聯合國總部呼吁廢除割禮,是因為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她才明白割禮是落后,是應該被廢除的。這也暗示了觀眾,非洲人是不開化,是需要在歐洲人的“統領”下才能與文明接軌。

人生存是需要主體性的,對于主體性的關注就是對于人存在和意義的關注。我們難以想象,一種無主體性的存在將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當華莉絲因為戰亂和逼婚,第一次來到倫敦,因為自己手中的護照,暫時還擁有作為非洲人身份的主體性。但國家戰亂爆發,其身份與主體性也開始漸漸“丟失”。這也導致她在英國一直是被遮蔽、被懷疑、被拒絕的。朋友、情人、綠卡這些雖然表面上看似都是華莉絲融入的證明,但其實只是為了加速了她身份主體性的喪失,英國營造包容假象所耍的把戲。她所得到的主體性,也只是暫時與虛構的。她依舊是處于被凝望、無主體性的客體。西方文明最終利用自身的權力,將她以及她所代表的非洲再次殖民。其身份帶來的地位與富足的生活,也只不過是文化殖民下的泡影。

三、身份困境:體制規訓下的身份迷失

“身份問題是后殖民主義理論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身份主題是文化殖民主義語境中的焦點之一,是文化殖民與非文化殖民爭奪的主要領域?!盵2]一說到“身份”總要涉及“認同”?!安唤涍^一個認同過程,“身份”總是漂浮不定的”,容易出現身份焦慮。身份認同可以給人帶來安全感,人會努力設法維持、保護鞏固身份以維護和加強這種安全感。

華莉絲一直牢記著自己外婆的話,“那兒的人會企圖改變你,但你要記住你的家鄉,沒了護照你也就沒了身份?!睘榱思訌娮陨砩矸莸陌踩?,她將代表其身份的護照,細心的藏于花盆之中,但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和文化沖擊,她開始漸漸渴望獲得一個光明正大的身份,她拋棄原來的過期護照,并為了獲得英國綠卡以身體作為交換,開始了自己的認同過程。在西方文明的規訓下,華莉絲漸漸喪失其自身身份,轉而去擁抱其殖民國。

英國媒介利用其高度發達的信息傳播對其自身文化進行包裝,將英國塑造成了一個包容性十足的城市。無論是黑皮膚的哈羅德還是黃皮膚的印度房東,盡管膚色不同、階級不同、語言不同,但每個人都可以在英國獲得自己的新生活。在媒介文化的塑造下,英國對于華莉絲不再是曾經帶來迫害的殖民國,而是處處充滿希望的欲望所。白人也不再是惡狠狠的殖民者而是漠視階級和種族歧視,努力建設平等社會的大英雄。英國通過想象性的建構順利的為第三國家甚至全世界塑造了一個“個體是可以超越階級,身份與地位的桎梏,成功完成自我蛻變和社會角色轉換的”[3]的理想生存國度。影片中對于非洲的塑造必然是想象性的建構,這種呈現必然是不真實,甚至帶有欺騙性的,另一方面,它又必然帶給英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一種暗示與想象:遙遠的非洲就是這樣落后和不文明的。

結語

英國殖民者企圖通過《沙漠之花》運用影像來隱性殖民非洲,以達到塑造自身大國包容形象。許多后殖民批判者認為,長期以來在西方媒介文化的塑造下人們一直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殖民國所帶來的文明和理論來觀察問題、分析自己民族的文化,從而在精神深處被殖民化了,看似殖民地人民取得了反對殖民統治的政治斗爭的勝利,卻仍然在精神上依舊是殖民國的奴隸。

猜你喜歡
非洲人殖民護照
2022年普利茲克獎:弗朗西斯·凱雷成為首個獲得“建筑界諾貝爾獎”的非洲人
頭頂神功
殖民豈能有功
暴力、歷史與殖民——論《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如果護照快過期,如何保住有效簽證?各國規定有不同
2016全球護照排行榜
誤解非洲
護照力
沒洗臉
東北淪陷時期日本的殖民宣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