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傳播與創新
——以廣西壯錦為例

2018-04-01 13:36張文濤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廣西桂林541006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壯錦文化遺產藝術

張文濤(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一、壯錦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現狀

1、當前主流的流行文化對壯文化的沖擊

壯錦藝術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壯錦與云錦、蜀錦、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相傳起源于宋代,發展至今的壯錦藝術在制作技藝上、圖案紋樣等的創新上均有所突破,形成了自己圖特的藝術風格。但是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面對著流行文化的沖擊,壯錦藝術在發展策略上有些許遜色,其主要原因歸結為:流行文化對于資本經濟的動向十分敏感,善于追逐利益,時長會變成被資本市場所控制的商業行為。同時流行文化追求時尚,并且極具包容性和流動性,所以具有很強的親民效應,再者流行文化雖然僅按照一定節奏和一定的周期存在與各個群體中,但流行文化會在一定地區或全球范圍內快速流行,在不同層次、階層和階級的人口中廣泛的傳播起來。因此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極具沖擊力,壯文化作為壯錦藝術的精神支柱自然也免不了受到流行文化的強烈沖擊,加之壯文化本身所帶有的區域局限性,進而導致壯錦藝術產品目前較難被市場所接受。

2、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消隱

當前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各個民間組織等對于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和思想認識還很不足,導致了社會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漸漸消隱,尤其是新生代的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十分不足,缺乏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其原因主要可歸結為當前主流的流行文化強大的侵略性,使得年輕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缺乏興趣,從而導致深厚的傳統文化傳承出現斷層,出現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大多已過了遲暮之年的現象,同時缺乏年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遞補。

3、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渠道缺乏

壯錦藝術產品目前主要的銷售渠道是各類旅游工藝品店,銷售渠道較為單一,而且缺乏屬于壯錦藝術產品的特有品牌,從而也無法形成品牌效應,所以從大型商超到個體經銷商對于進購和銷售壯錦藝術產品缺乏興趣。因為缺乏壯錦藝術產品的品牌,導致無法建設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網絡,使得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區域較為狹小,目前僅在擁有壯文化的旅游地區才能見到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因此不僅壯錦藝術文化不能得到有效推廣,同時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也受到較多的限制。

4、傳統壯錦織造的產品種類少實用性較低

壯錦藝術織造的產品范圍較為狹小,當前現存的產品樣式多為裝飾類產品,僅提供家居裝飾、服飾裝飾等方面的功能,同時壯錦藝術產品的實用性較低,還沒有與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實用器具進行結合,在產品的實用性方面尚有缺乏。這也是導致壯錦藝術產品出現銷售瓶頸的主要原因之一。

5、壯錦藝術文化缺乏有效的傳播渠道

壯錦藝術文化的傳播渠道有限,大量宣傳僅停留在壯文化旅游區,這與壯錦藝術文化受到流行文化沖擊、壯錦藝術傳承人的消隱、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渠道缺乏。壯錦藝術產品的種類較少實用性較低有著緊密的聯系。再者,壯錦藝術文化缺乏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方面進行文化和產品的宣傳,同時對于當前應用互聯網進行宣傳與銷售的方式也是十分缺乏。

二、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壯錦藝術所面臨的的困境與轉機

移動互聯的基因正在植入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目前對于傳統藝術尤其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資源正急需借力移動互聯網進行發展與創新。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分析,當前壯錦藝術對于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仍然居于起步的階段,目前市場上仍未出現一款能夠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進行開發的有關壯錦藝術文化傳播或創新的移動應用,多數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移動應用也仍然停留在推廣概念的階段,可以說目前多數的壯錦藝術從業者對于移動互聯網的商務應用的概念雖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深層次的問題,如怎樣應用移動電子商務進行推廣和銷售壯錦藝術產品?;如何設計具有良好互動性的壯錦藝術的移動應用?;如何在壯錦藝術的移動應用中使得用戶能夠了解并喜愛上壯錦藝術?;移動應用如何能夠充分體現壯錦藝術的紋樣、工藝、色彩等的特點?;如何更好的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效的傳播與創新?等的問題,目前對于所面對的這些問題,壯錦藝術從業者還沒有探索到清晰的答案。

三、結合移動互聯網壯錦藝術該如何實現高效傳播與創新

1、充分利用主流社交媒體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改變了市場營銷原有的模式和規則,同時經濟活動與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微博與微信異軍突起,不僅改變了人際間的互動方式,還強勁的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

在關于個人用戶使用微博的分析表明,約35%的用戶使用微博是為了交流分享,這類用戶本身就具備了圈群性的特征。具備圈群性特征的用戶所關注的話題和焦點也基本都具有相似性。作為壯錦藝術的新媒體運營必須牢牢抓住對壯錦藝術有興趣的群體,并且能夠讓用戶更多的參與到壯錦藝術的微博運營中來。讓用戶積極參與、積極表達,這樣不僅可以充實壯錦藝術的微博內容也為壯錦藝術的微博運營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想法,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圍觀用戶變為潛在用戶。通過分析和了解不同區域的微博用戶對于壯錦藝術的喜愛程度與了解程度,可針對部分壯錦藝術愛好者較多的地區舉行線上與線下聯動的壯錦文化主題活動,通過在微博線上針對于該地區的壯錦藝術愛好者進行號召,參與線下的壯錦藝術文化交流活動,不僅對本地區的壯錦藝術起到有效的宣傳,同時對于壯錦藝術的微博圍觀用戶起到積極的影響。

從微信的角度進行探析,品牌與用戶間的溝通方式通過微信進行了重新的定義。通過微信平臺,個人和企業可以創建微信公眾號,經由公眾號的定期推送功能,實現與用戶間的溝通。同時也可利用公眾號平臺開發出所需要的功能,如產品銷售、售后、意見收集、營銷活動的開展等功能,作為壯錦藝術的運營與推廣也要牢牢把握好微信這一重要的平臺。利用好壯錦藝術的圖案與織造技藝做出好的公眾平臺,形成在織錦藝術領域特有的自媒體平臺。通過對壯錦藝術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歷史進行開發,嘗試更進一步地與各大主流社交媒體平臺進行深度合作,充分開發出壯錦藝術的特點,使之能夠在社交媒體平臺的操作界面中加入壯錦藝術的元素,同時在微信與微博平臺上設計創造出一套壯錦藝術獨有的表情包,使用戶在與任何聯系人溝通時都能使用到,增強用戶之間的互動性。使之真正能做到不僅利用了壯錦藝術極具特色的圖樣和技藝表現手法同時很好的結合了移動應用的多個優點,使用戶不僅能在娛樂中和交流中了解到壯錦藝術,同時也能使用戶更好地體驗到互動性與生動性。

2、結合壯錦藝術自身的特點建設移動電子商務平臺

為了更好地推廣和拓展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和文化傳播,就需要讓傳統的手工藝更好的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手段進行傳播。移動電子商務是通過各類便攜式移動終端進行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個人)、C2C(個人對個人)等的電子商務活動。壯錦藝術產品可以通過移動電子商務的手段將壯錦藝術的產品、圖樣、工藝等通過視頻、圖片、文字、互動應用等的方式呈現給用戶,使得用戶可以更加深入和生動地了解壯錦藝術文化的豐富內涵。

在移動互聯網中,壯錦藝術還需要建設屬于自己的移動應用,在壯錦藝術的移動應用中不僅可以實現傳播壯錦藝術產品的工藝、圖樣、技法等的功能,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移動應用在線選購壯錦藝術產品,真正在“壯錦APP”中實現壯錦藝術的傳播和銷售的功能。在對壯錦藝術的移動應用進一步進行開發,還可以同步實現和打造一個壯錦藝術的朋友圈,在壯錦藝術朋友圈中,壯錦藝術的收藏家們和愛好者們可以通過這款移動應用實現相互交流、溝通和對壯錦藝術進行討論、交易等,從而提升壯錦藝術的話題熱度,對于壯錦藝術的發展與傳播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吸納年輕用戶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打造壯錦藝術的移動應用,不僅要著眼于壯錦藝術本身,同時也要對于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兼容并蓄,充分吸收百家所長,使得壯錦藝術的移動電子商務平臺成為引領全國各種織錦藝術風向標的強大平臺。

在發展壯錦藝術的移動電子商務平臺的過程中也需要同步利用當下主流的平臺電商打造壯錦藝術的線上旗艦店,以淘寶網為例:2017年11月11日淘寶網的成交額達到了1682 億元,刷新了全球零售史的最新記錄。其中,使用無線終端的用戶占比高達90%,相比較去年高了近10 個百分點,這說明現如今網購的習慣已然深入人心,而且用戶網購時使用移動終端的頻率已超過了pc 端,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也應該充分利用各個強大的平臺電商建立具有壯錦藝術特色的線上店鋪,經由線上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和推廣,打造壯錦藝術的線上品牌,從而推動壯錦藝術文化和產品在創新和傳播方面的蓬勃發展。

四、總結

在面對壯錦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中所面臨的主流文化的沖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消隱、壯錦藝術產品的銷售和傳播渠道的缺乏等問題時,不僅需要對傳統的壯錦藝術進行產品的創新、紋樣的創新、技藝的創新等,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和蓬勃發展,通過對壯錦藝術的自身的特點進行分析,進而借力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對傳統的壯錦藝術進行有效的傳播與創新。

在利用主流的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平臺傳播壯錦藝術文化的同時,聚攏大量的壯錦藝術愛好者、收藏者等,從而形成壯錦藝術的交際圈,并且利用和擴大壯錦藝術的交際圈,在傳播和宣揚壯錦藝術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同時建設有壯錦藝術自身特點的移動電子商務平臺也是至關重要,通過平臺可以實現從視頻、圖片、文字、互動程序的多方面多維度,傳遞壯錦藝術的信息,同時通過壯錦藝術的移動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產品銷售的重要功能。

壯錦藝術不僅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重要藝術瑰寶,同時也是中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的寶貴財富,在通過借力移動互聯網的強大力量,真正使壯錦藝術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了傳播與創新。

猜你喜歡
壯錦文化遺產藝術
帛錦時韻*
與文化遺產相遇
保護與創新:非遺視角下壯錦創造性轉化研究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
披著“壯錦紫”的地鐵三號線亮相
紙的藝術
壯錦獻給毛主席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因藝術而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