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平臺構建

2018-04-01 04:52柯文輝林玲娜劉新永楊小萍
福建農業科技 2018年3期
關鍵詞:生鮮供應鏈農產品

柯文輝,林玲娜,劉新永,楊小萍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03)

政府能不能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其中生鮮農產品的安全問題是百姓舌尖上安全的重點關注內容之一。農業部將2014年定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年,要求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硬,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2014年11月,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全國治理“餐桌污染”現場會,農業部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從“農田到餐桌”銜接順暢、良性互補的協作制度。

但是,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依然嚴峻,海南毒豇豆、山東毒生姜、湖南鎘大米等事件頻發,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如何保障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1-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近年來,圍繞著農產品安全問題,我國政府部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符合實際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以政府監管部門為主導的監管體系和企業自發的監管措施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未形成有機整體。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從基地種養、加工流通、市場準入等不同切入點入手,機構健全,制度完善,但是未能整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在監管方面時常會出現監管空白。二是忽略流通環節。生產經營者負責生產檔案管理,農產品銷售企業只負責產品銷售環節的監督,農產品流通環節的監管嚴重弱化。三是主體責任不清。企業或種植大戶自發開展的可追溯品牌,缺少第三方機構的監管,責任無法明晰,容易存在生產檔案記錄不實,檢測結果不可靠等問題。

只有讓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構建回歸市場行為,才能在農產品供應鏈條上實現“全程式”的到位監管。因此,應該以生鮮農產品銷售龍頭企業為主導,來推動整個供應鏈的規范化、組織化,而政府應該更多地發揮監督和輔助作用。

1 全供應鏈食品安全平臺構建的必要性

1.1 是政府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需要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對于保障民生工程,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意義重大。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106號)、2014年《農業部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與管理的意見》(農質發[2014]11號)和2018年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均要求加強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與管理。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平臺的構建,著眼于可追溯體系的重新構建,符合政府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要求。

1.2 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更為關注,食以安為先的要求更為迫切。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龍頭超市推動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平臺的構建,讓企業作為質量安全體系的構建主體,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讓農產品質量安全行為監督回歸市場,并在農產品供應鏈條上實現真正“全程式”的到位監管,從而保障人民群眾所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

1.3 是市場資源配置下自然選擇的結果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龍頭超市作為生鮮農產品安全平臺核心企業是供應鏈上的主導企業,通過對上下游各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控制整合,以顧客需求為核心驅動力,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的集成化、過程化管理,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連接成一個具有整體功能的供需網鏈結構,形成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在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安全平臺下所有企業共謀發展、共享成果,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保證利益最大化。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而作為流通領域的大型連鎖商超企業,保障著全供應鏈企業產品的質量,更是關系著全產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通過推進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平臺構建,使供應鏈上各環節企業處于透明生產、規范交易、風險互助、信息暢通、消費明白,能有效地保證產品質量安全,更是一次有意義的商業模式探索。

2 全供應鏈食品安全平臺構建的可行性

2.1 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指出,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等相關部委陸續整合配套相關資金,支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項目,對農產品食品安全平臺構建的單位予以重點支持,以點帶面提高農產品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尚處于起步階段,可以預見其將會是國家未來食品安全領域重點扶持的內容之一。

2.2 強勁的市場空間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飲食觀念逐漸增強,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同時對生鮮農產品的個性化、多樣化、時尚化要求進一步提高,從短缺到豐富,從單一到多樣,從吃飽到吃得健康、綠色、營養,小小的餐桌體現出人們對生鮮農產品消費的質量要求不斷提升。國家全面推進小康生活目標已納入整體發展戰略當中,健康的消費觀念將深入人心,未來市場對放心食品的需求將成幾何倍數遞增。由此形成的強勁市場需求對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推動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平臺構建和升級顯得尤為迫切。

2.3 興起的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的興起,為實現食品安全的監管和追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物聯網技術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我國將物聯網作為“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及的戰略新興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已經初具規模,而將物聯網技術與重大民生產業,如食品安全領域的結合,必將成為物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

2.4 完善的龍頭超市模式

龍頭超市是推動生鮮農產品食品安全平臺構建的核心力量,以相對成熟的“永輝模式”為例:①雄厚的經濟實力。永輝超市作為中國500強企業之一,是國家級流通及農業產業化雙龍頭企業,獲“中國馳名商標”,在上海主板上市。2013年銷售額達350億元,其中生鮮及加工銷售占比達45%。②強大的流通體系。永輝超市擁有大量的農產品供應鏈主體,包括農戶、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物流配送中心、批發商、零售商等,作為農產品供應鏈的銷售終端,有著強大的控制力和信息反饋能力。③有力的技術支撐。永輝超市擁有先進的網絡技術和信息平臺,擁有較為完善的檢測體系,嚴格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內部標準,正在建立中央數據庫、消費者自動查詢機、物流管理平臺等,可以實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標準化管理。

3 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食品安全平臺建設內容

3.1 平臺框架

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平臺包括供應鏈信息系統、可追溯信息系統和全程式監管系統,可在農產品供應鏈條上實現“全程式”安全保障[4-6]。福建省以龍頭超市為主導,通過對上下游各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控制整合,在政府監管、政策支持、金融服務、信用機制等方面提供支撐,讓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構建回歸市場行為。在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安全平臺下所有企業共謀發展、共享成果,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保證利益最大化。

3.2 供應鏈信息系統

供應鏈信息系統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將供應鏈所有的信息集成到一個系統中,構成一個復雜而又龐大的數據系統,其中的物流和信息流是生鮮農產品企業供應鏈信息系統的核心內容。建立一個完備的生鮮農產品數據庫,是高效供應鏈可追溯系統成功實施的重要條件。

供應鏈信息系統包括信息記錄、信息標識、信息查詢、責任機制、信用機制等方面內容,信息記錄是追溯體系中最核心的要素。食品供應鏈信息記錄要求供應商及企業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詳細記錄產品的生產信息,設立詳細的信息數據庫,數據庫應該記錄單一品種的信息及每個產品批次信息,如記錄產品原料、物流方式、生產流程、存放條件、使用添加劑成分、食品監測信息(激素、原物、農藥殘留、營養成分、生化信息)等等。同時,向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和社會提供并公布產品信息,使得食品供應鏈更加透明,促進企業生產和管理規范化。信息標識則要求食品供應鏈有責任記錄,并在產品標識環節反映進貨來源、加工信息,以及食品的生產周期、保質期和物理信息等,同時將上游的生產與流通履歷信息標識在產品上,供下游經營主體或消費者使用。目前,信息(產品)標識環節比較完善,如條形碼技術(Barcodes)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條形碼技術使用方便快捷,成本低,準確而高效,條形碼包含產品產地、出發地和目的地、各類清單和物流記錄等信息。

3.3 可追溯信息系統

可追溯信息系統是與農產品流通相關的各個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建立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可追溯信息系統,必須包含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數據,并盡量使信息流標準化、規范化。供應鏈信息系統和可追溯信息系統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任意一個環節的中斷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脫節。

為了實現農產品全程可追溯,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證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都要建立起全供應鏈內部的可追溯體系,既要對這個環節的信息進行標識,還要收集之前環節中已有的標識信息,并將其全部信息標識在產品上,以備下個環節使用。另外,為保證信息完整性和統一性,使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的安全可追溯信息可以相互兼容,在追溯時必須采用統一編碼,制定統一標準。技術支撐要素是指生鮮農產品可追溯體系構建中所需要的實體要素和技術要素,具體包括3個子要素:一是保證可追溯體系得以實現的設施、裝備、工具等實體要素;二是對農產品進行標識的關鍵技術;三是為保證信息記錄和存儲的完備性所需的數據庫及信息傳遞系統的建立。

構建生鮮農產品可追溯信息系統的內容與方法如下。

3.3.1在農產品生產階段 農產品生產企業作為追溯體系的起點,承擔著原料的生產與供給,是確保產品質量、提高安全水平、信息采集的第一道關卡。它的主要責任是提供生產日志。日志包含生產資料信息、生產信息、生產者信息、產品信息、質量信息等內容。在生產階段,做好原料質量控制和過程信息記錄是后續追溯工作的基礎。

3.3.2在農產品加工階段 加工企業利用各種質量管理體系(如HACCP)控制產品質量,提供加工過程履歷。加工過程履歷應包括生產者信息、產品信息、質量信息、加工過程記錄和其他與交易相關的信息。

3.3.3在農產品銷售階段 零售企業需要對所供應的產品信息進行校驗,并記錄備案。同時,通過適當的方式向消費者揭示產品名稱、原料產地、生產日期、有效期、凈重、原料名稱、生產者名稱、零售商名稱、儲存方法和其他標簽等信息。

3.4 全程式監管系統

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平臺中全程式監管系統的構建,可實現生鮮農產品全方位監管并使其制度化、法制化,改變以行業管理為主線、以各部門行規管理為分線的離散狀態,以利益為紐帶,以龍頭超市為載體,逐步實行包括生產、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的鏈條式、全程式監控管理, 堵塞行業間的空白地帶和管理漏洞,致力求取在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確保安全無污染的生鮮農產品[7]。

從實際操作層面上看,在建設生鮮農產品安全監管運行機制方面,的確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如一些龍頭超市各環節的監管職能部門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監管機制。從而在責任機制上明確了食品供應鏈每個環節經營主體的責任,排除各方相互推諉責任,不保存、不提供信息等事件的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可能發生在供應鏈的任何一個環節,一旦發生問題,有必要追根溯源,查找發生問題的原因,并依法追究違法者的責任。

4 效益分析

4.1 社會效益

4.1.1推動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跨越發展 以龍頭超市為主導,推動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平臺構建,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連接成一個具有整體功能的供需網鏈結構,形成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在農產品質量保障方面能夠有效實施統一監督,防止出現“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機制問題,實現強有力的“全程式”保障。

4.1.2打通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條,實現暢通對接 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體系的整合,可激活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通過對上下游各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控制整合,以顧客需求為核心驅動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在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安全平臺下所有企業共謀發展、共享成果,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保證企業利益最大化。

4.1.3解決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重塑社會形象 食品安全信任危機影響政府公信力和國家形象。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平臺構建,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的集成化、過程化管理,打造食品安全平臺,有利于確保人民群眾能夠購買到放心的生鮮農產品,讓消費者對整個食品安全體系有信心,可以重建政府、企業在公眾心中的形象。

4.2 經濟效益

4.2.1減少政府在農產品安全方面的投入 圍繞以龍頭超市為核心企業,打造生鮮農產品全供鏈的食品安全平臺,政府主要起輔導和監督作用,可以減少政府在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的大量支出。以往零散的、多頭的監管模式,造成大量的重復投入,而且效率較低,該平臺的構建可大幅度減少政府相關方面的投入。

4.2.2增加聯盟企業農產品附加收益值 該食品安全平臺依靠市場機制逐步建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積極作用,帶動整個供應鏈的規范化、組織化,形成農產品從農田到超市“產、供、銷”一體化的有機結合,減少了中間環節,一步步建立起消費者的信任,使聯盟企業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得到提高,對于促進企業占領市場,推進企業發展意義重大,給聯盟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回報。

4.2.3讓人民群眾持續受益 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體系的整合,可大大降低“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市場價格,龍頭超市一貫以發展民生為重點,從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出發,堅持走“健康、綠色、平價”的生鮮農產品之路,通過該平臺的構建,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上檔次,讓廣大人民群眾持續受益。

5 支撐保障

5.1 互補式的資源調配系統

生鮮農產品全供應鏈的安全平臺構建,形成了一個具有整體功能的供需網鏈結構。涉及產業鏈上下游的生產、加工、儲運、分銷各環節的企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聯系在一起,一方面可明確生產流通中每個環節主體責任,可有效抵制農產品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各企業均掌握著所屬行業內的若干資源,不同區域、不同省份在同種供應鏈環節處于不同時期所配置的資源不盡相同,可起到互補作用。因此,在系統平臺內進行資源的整合調配,對全供應鏈平臺內的各企業都有切身的利益。通過平臺整合,在整個農產品供應鏈條上,技術創新是供應鏈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和分散農業經營風險。

5.2 全程式的冷鏈物流系統

通過農產品冷鏈運輸能力建設,有效防控運輸過程農產品出現變味、腐爛、污染等問題,提高農產品新鮮度。為了提高生鮮農產品的鮮度和增加貨架期,綜合利用零售終端冷鏈設施,并加快超市銷售環節的冷鏈建設:一是配備制冷式陳列柜,陳列精品菜、精品果、放心肉等高端特色農產品;二是配備制冰機,超市自行生產冰片、冰塊鋪滿陳列島臺面,再把冷凍的魚類、豬腳、雞肉等產品整齊排放在上面銷售;三是在每個門店建設冷庫,用于門店合理庫存蔬菜、豬肉、水果等農產品。

5.3 系統化的農業金融服務

在“農超對接”中,超市努力為農戶、專業合作社及農業企業提供農業金融服務?,F在的銀行貸款資金供給渠道單一,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多元化需求,龍頭超市將針對長期對接的合作方,采取靈活方式確定承貸主體,按照“宜場則場、宜戶則戶、宜企則企、宜社則社”的原則,簡化審貸流程,當資金使用上出現困難時,為其提供無息純信用貸款,或者以土地流轉經營權作抵押的有償貸款,幫助合作方渡過難關。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買農業生產資料、購置農機具、受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事農田整理、農田水利、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及維修等農業生產用途,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永輝超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信貸管理體制,優化信貸管理流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5.4 多元化的農業補助措施

龍頭超市一直以來都有開展多元化的農業扶持政策,包括:①資金支持。針對農業種植存在投資大、融資難的問題,龍頭超市以預付采購款方式為合作基地提供資金扶持,用于購買種子、種苗、農具、農藥、肥料等農資。②保底價收購。市場保底價是由龍頭超市、農業基地、農業專家共同評估預算種植成本,再加上農業基地固定的收益率。當農產品市場價高于保底價時,按市場價進行收購;當市場價低于保底價時,則按保底價收購。③自然災害損失補償。農業生產易受旱澇風雪等自然災害沖擊,收成難以定量評估,投資風險大,不能辦理農業保險時,龍頭超市則酌情為農戶提供自然災害損失補償金,如根據受災嚴重程度減免回收預先墊付的資金或給予農戶一定補助。④開設綠色銷售通道。超市致力于解決“農民賣難、市民買貴”難題,為農戶開設綠色銷售通道,從不向農戶收取“通道費”“進場費”等費用。

參考文獻:

[1]王慧云.以超市為核心構建生鮮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3:10-15.

[2]李銅山,劉溢海.食用農產品非安全生產的實證分析和監管對策下載[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4(6):78-80.

[3]王本明,潘文杰.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長負責制”的意義及可行性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2(7):70-72.

[4]熊峰,彭健,金鵬,等.邱妘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關系契約穩定性影響研究——以冷鏈設施補貼模式為視角[J].中國管理科學,2015(8):102-111.

[5]石巋然,孫玉玲.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流通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7(1):57-64.

[6]浦徐進,金德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運作效率比較:單一“農超對接”vs.雙渠道[J]. 中國流通經濟,2017(1):98-105.

[7]甘小冰,錢麗玲,王沿,等.我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一體化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2013(15):227-231.

猜你喜歡
生鮮供應鏈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生鮮燈的奧秘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中國生鮮消費趨勢
超市生鮮里的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