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負起檢察新媒體建設和發展的時代使命

2018-04-02 09:46江華宇
法治新聞傳播 2018年4期
關鍵詞:檢察輿論

■魏 星 江華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莊嚴宣告,“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边M而又鮮明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毙聲r代,這一重大判斷,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所處的歷史坐標;新矛盾,這個新的概括,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究竟該干什么和怎么干。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應該順應這個新時代,解決這個新矛盾,不斷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對“美好生活”的理解,已經不再停留于物質文化生活層面,而應理解為“美好生活+”,要更多關注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諸多存量的或者增量的需求。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新時代新聞傳播事業,特別是新媒體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文化事業的一部分,檢察新媒體的目標任務也必須聚焦新時代,解決新矛盾,滿足新期待,切實履行好檢察新媒體的時代使命,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獲取優質法治資訊的新需求。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檢察新媒體使命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的重要講話中提及如何做好“新聞輿論工作”,并多次談到新興媒體建設發展、新興媒體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高度重視。

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對新聞輿論工作者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①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尊重并遵循新聞傳播的客觀規律,是做好法治新聞輿論工作、推動檢察新媒體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前提。

關于新的歷史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精辟論述并概括為“五個事關”,即:“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②并對新的歷史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歷史責任,凝練地用48字概括:“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雹郯z察新媒體從業者在內的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就“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④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非常注重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明確提出:“任何新聞輿論都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沒有什么抽象的絕對的自由?!雹菘芍^是對新聞輿論本質的深刻認識及其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因此,檢察新媒體的建設與發展,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⑥只有在新聞實踐中堅持黨性原則,才能及時反映我國人民檢察事業取得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

新時代的檢察新媒體實踐,要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作出高水平的主旋律作品,“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⑦

信息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變革和媒介形式的轉變,整個新聞傳播領域正處于深刻的轉型過程中,傳播主體地位、傳播渠道、傳播模式、內容偏好、傳受關系等均發生結構性變化,傳播效果的測評方式也與以往大不相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早已是我國主流媒體轉型中的重要實踐議題。

針對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敏銳地指出,必須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雹?/p>

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提出這一新思想的“8個明確”和“14條堅持”基本方略。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的第七部分論述堅定文化自信時,把“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作為首要任務強調,明確指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是我們黨在新時代關于新聞輿論思想的新論斷、新思維。

檢察新聞,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領域,是法治新聞的重要類型。檢察新媒體,是集中展現我國法治建設進程的重要平臺,是向社會群眾普法講法的重要渠道,是弘揚法治精神的重要陣地。因此,作為檢察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實踐中,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論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牢牢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突出宣傳黨和國家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成就,真誠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期待,講述檢察好故事,傳播檢察正能量。

二、深刻把握新媒體發展現狀,正視困難迎接挑戰不斷尋求新突破

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概念。在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主要指的是網絡基礎上的各類媒介功能的延伸。⑨

近十余年,我國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從傳統的信息獲取向“用”“玩”與“互動”“體驗”等多功能方向轉變。有學者認為,新媒體已經廣泛地滲入到我國的社會生活之中,即時信息溝通軟件、移動支付、電商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人工智能和各類虛擬現實技術則將在未來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⑩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新聞傳播領域的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據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5.8%;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我國已從戰略布局上確立了新媒體的主流地位,隨著“互聯網+”等概念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新媒體行業發展成為我國傳媒產業領域的新發之力。

2014年被稱為我國的“媒體融合元年”,?自這年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開始加速融合,其中“兩微一端”因其信息發布便利、傳播快速等特點,成為了傳統媒介和新興媒介融合的主要載體。

據微信團隊發布的《2017微信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前10個月活躍的微信公眾號賬戶數為350萬個,較上年同期增長14%;公眾號活躍粉絲數為7.9億人,較上年同期增長19%。?根據微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微博月活躍用戶共3.76億,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7%,其中移動端占比達92%;日活躍用戶達到1.6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25%。?由數據可見,即使新媒體時代傳播的分眾化趨勢加速,“兩微”平臺基于先發優勢積累的用戶基礎依舊雄厚,傳統媒體繼續占領并深耕“兩微”依舊很有必要。

新聞客戶端則是最適應于分眾化傳播的平臺,目前主要分為傳統媒體自建APP、門戶網站的APP和聚合類新聞APP三類。門戶網站的APP,有著龐大的用戶數量和豐富的互聯網傳播經驗,信息量大,但也很容易造成信息過載。聚合類新聞APP,因其強大的信息抓取技術,受到用戶青睞,但也很容易導致用戶接觸的信息日趨同質化。傳統媒體自建APP主要是依托自身的信息資源進行編輯、篩選或加工生成內容,因其信息源有嚴格的流程控制,相對于其他兩類新聞APP的公信力較高,但在內容分類、個性訂閱、評論功能等方面用戶體驗滿意度低于其他兩類新聞APP。在信息傳播方面,這三類APP各有千秋,都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信息載體。

最近兩年來,網絡直播、短視頻應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平臺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方興未艾,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發展新的增長點。

檢察機關主動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傳播形勢和發展潮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新媒體建設被納入檢察系統信息化建設和檢務公開的重要一環。

2014年3月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新浪網、騰訊網、正義網同時開通官方微博;同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新聞客戶端正式開通,并在人民網、新華網增開官方微博。至此,最高檢“兩微一端”檢察宣傳新媒體格局形成。?也是自2014年起,全國各級檢察機關紛紛開通官方微博、微信,部分地方檢察機關建成檢務APP并投入使用。?2016年6月13日,隨著西藏自治區最后一個基層檢察院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開通運行,全國檢察機關“兩微一端”全覆蓋的目標成為現實,在全國政法系統中率先建成四級新媒體矩陣。?截至2017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開通檢察新媒體賬號1.3萬余個,粉絲總數超過1.1億,?新媒體矩陣的規模效應初步呈現。經過近四年的建設運營,我國檢察新媒體的發展初步呈現出“以網民為中心”“‘兩微一端’全覆蓋”“重點打造精品內容”等特點。?

目前,我國檢察新媒體發布內容涵蓋了案件信息、業務信息和政策信息等多個方面,并呈現出從案件領域向民生領域拓展的趨勢,尤其是配合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在全國建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的信息投放有所增加;另外,隨著社會輿論對幼童保護等話題關注度上升的趨勢,未成年人保護和未檢主題的信息投放比例也有所增加。

近幾年,檢察自媒體“異軍突起”,成為檢察輿論傳播的新興力量。這類自媒體的代表有“法律讀庫”“CU檢說法”等,他們充分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綜合運用音頻、視頻、動漫、表情包等多媒體傳播手段,主動釋法說理,弘揚網絡正氣,成為檢察新媒體貼近群眾、服務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談到檢察新媒體建設發展,不能不提及檢察日報。檢察日報是最高人民檢察院主管主辦的面向國內外發行的法治類綜合性日報,目前已經形成集報紙、雜志、網絡、影視、新媒體于一體的報業集團格局。

檢察日報高度重視新媒體建設。2009年成立正義網絡傳媒有限公司,推動正義網不斷增強適應市場的競爭能力,依托正義網平臺,建成了正義網“兩微一端”。

2013年以來,檢察日報又相繼開設報紙的官方微博、微信、客戶端,探索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截至目前,檢察日報及所屬網絡、雜志、影視等媒體,均已建成各自的新媒體平臺,形成了新媒體傳播矩陣。

檢察新媒體近四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豐碩成果,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在實踐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

一是檢察新媒體還存在“小、散、弱”現象。全國四級檢察機關的新媒體雖然實現了全覆蓋,但只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解決“好不好”“優不優”的問題已成為迫切的現實課題。一些檢察機關的微信閱讀量少而又少。在重大新聞發布時,各級檢察機關的新媒體,還沒有形成“一動全動”的態勢,檢察新媒體矩陣的規模效應亟待進一步提升。

二是原創內容較少,轉來轉去的較多。新媒體的維持與發展,靠的是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信息時代,最不缺少的就是信息,缺的是第一手的信息、獨家的信息、稀缺的信息,缺的是對有價值的信息整合、分析、梳理、再造產生的優質內容。

三是傳播手段較為單調,傳播效果需要進一步提升。創意匱乏,表達方式傳統,傳播手段單一,必然導致內容的枯燥乏味,許多檢察新媒體的產品都較為雷同,傳播效果不理想。

四是新媒體人財物投入不夠,激勵機制不健全。檢察新媒體建設是一項需要持續投入的事業,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燒錢”的工程,所以,依然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現象。再加上司法改革進程不斷深化,以往檢察宣傳戰線的人才,不少流向辦案一線,成了“員額檢察官”,新媒體人才缺失現象嚴重。檢察新媒體的建設和發展要實現質的突破,必須對上述問題引起高度重視,想方設法尋求破解之道。

三、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不斷提升新時代檢察新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做好新時代檢察新媒體工作,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不斷加強檢察新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建設。

(一)堅定正確立場,掌握話語主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是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在檢察新媒體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嚴峻,各種錯誤思潮和觀點仍不時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持底線思維,在新媒體輿論環境下始終把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新媒體時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海量信息的碎片化傳播。在新聞輿論場上,每天各類消息層出不窮,各類引發輿論熱議的新聞不時“反轉”,近乎成為常態。歸根結底,這是碎片化信息傳播自帶的天然缺陷:信源片面或不權威,以及多次傳播產生信息誤差。因此,檢察新媒體在輿論發酵之時,應保持獨立判斷和批判思維,堅持從法治角度理性發聲、科學發聲,用事實和真相引導輿論。

保持獨立判斷和定力并不等于回避熱點輿論,特別是在報道涉法領域的案件消息時,必須注意核準信源,并確保所發布的信息準確、客觀、公正。要始終堅持從法律釋疑和案件事實層面回應涉法涉案輿情,而不是盲目跟風,陷入觀點之爭。2017年3月26日,南方周末刊文《刺死辱母者》經各新聞網站修改標題轉發后,引發輿論高度關注,持續“刷屏”。個別政務微博在回應輿論質疑時,沒有堅持正確立場,發表有損其形象的不當配圖和言論,激化了矛盾。就在眾聲喧嘩之時,最高人民檢察院主動擔當,及時派員赴山東開展調查,并第一時間通過最高檢新媒體發布消息,該消息在微博閱讀量達7006萬,點贊30余萬次,微信閱讀量138萬次。檢察日報“兩微一端”及正義網的微博、微信,也同時發布,形成強大的輿論“沖擊波”。及時權威的信息,迅速平息了網民質疑,有效引導了網絡輿論趨向理性,提振了社會公眾對法治的信心,體現出檢察新媒體的責任擔當和強大影響力。

2017年11月,赴日中國留學生江歌遇害案成為輿論關注焦點,這一輿情由某商業媒體拍攝的受害者母親與受害者生前室友見面的視頻而引發,網絡輿情一時陷入該室友是否有過錯的道義之爭,并引發了人肉搜索。檢察日報透過輿論,敏銳抓住江歌遇害案的關鍵法律問題,發表題為《江歌案:關于境外犯罪管轄的追問》,一針見血地指出本案的關鍵在于懲罰犯罪嫌疑人,并提出我國司法機關對嫌疑人仍享有追訴權的論點,從法律視角專業、及時發聲。檢察日報新媒體迅速予以轉發,引起媒體和輿論關注,為該案的討論提供了一份專業視角的見解。其后,檢察日報新媒體繼續從“證人拒絕出庭作證對江歌案的審判是否有影響”“江歌母親是否可以向犯罪嫌疑人家屬提起民事賠償”等角度切入“江歌案”的報道,引導輿論向法律和理性層面轉向。

檢察新媒體要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站穩政治立場,堅持正面宣傳,選取社會普遍關注的典型案件事件,采取法律政策解讀、法律文書說理、檢察官以案釋法等方式,審慎、理性、專業地發聲,讓典型案件事件的依法公開處理成為生動鮮活的全民法治課。

(二)創新報道形式,拓展傳播渠道

新媒體產業,說到底是創意產業。信息爆炸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新時代檢察新媒體的建設要始終注重在創意、創新報道形式上下功夫,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法、講法、講故事,真正做到融入百姓“朋友圈”。

檢察新媒體的建設需要把握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最新傳播形式,在深耕“兩微一端”平臺,抓住最大基數受眾的基礎上,拓展新的傳播平臺和傳播形式。這兩年,最高檢新媒體相繼推出“一圖讀懂檢察”“檢察君說法”“走近一線檢察官”等新媒體欄目,通過運用動漫、漫畫、H5、視頻等形式,全方位介紹檢察職能與工作成效,不斷提升新媒體親和力與創新活力。檢察日報新媒體秉承“讓檢察新聞動起來”的理念,制作了一批視頻產品,包括微視頻、MV、訪談、“快閃”等,從全新的動態角度展現檢察工作風貌,收獲良好的傳播效果。正義網新媒體在檢察開放日、“一帶一路沿線的檢察院”等主題活動中探索直播模式,創辦“一一說法”等視頻普法欄目,用青年人易于接受的傳播形式介紹檢察工作,收獲了一批年輕受眾。

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傳受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評論等用戶即時反饋機制的成熟,“用戶生成內容”成為新媒體產品的重要內容構成。檢察日報新媒體充分利用“兩微”平臺的評論、留言,適時精選用戶并參與互動,及時在涉法輿論事件中積極引導輿論,編輯部通過精選或回復網友的觀點表達態度,更具互動性、親和力。此外,還通過留言機制及時發現新聞線索,對校園欺凌等話題進行深入的個案采訪。

檢察新媒體建設過程中,更加注重差異化、分眾化傳播。比如,“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日報”“正義網”等新媒體賬號,其受眾既有交叉,又有不同;傳播的內容既有機統一,又存在差異。最高人民檢察院微博微信的定位是“進一步推進檢務公開,拓寬人民群眾了解檢察工作、監督檢察工作的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因此對其發布消息的權威性有非常高的要求。檢察日報微博微信的定位是“唱響檢察好聲音,傳播法治正能量”,因此在新聞選材上更偏重檢察工作中政策解讀、故事性和普法性,對社會熱點案事件中的涉法問題也給予及時關注。正義網的微博微信則秉持“立足法治,影響社會”的理念,其社會類題材更為廣泛,表達形式也更活潑。經過近四年的運營,不同檢察新媒體在輿論場上的“媒介形象”趨于穩定,“最高人民檢察院”權威而莊重,“檢察日報”穩重而睿智,“正義君”新鮮而活潑,不同的形象定位和識別度,成功吸引了關注檢察工作和法治話題的不同年齡段的受眾。

另外,檢察新媒體入駐騰訊、今日頭條等各聚合類新聞APP平臺并保持業務聯系,也極大地拓展了檢察新聞的傳播渠道,對一些涉法新聞進行重點推送,產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應。

(三)線上線下融合,建設檢務矩陣

新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沖擊,但挑戰亦是機遇。傳統媒體所掌握的資源和權威屬性是很多新媒體平臺難以望其項背的絕對優勢資源。因此,媒介必須融合,只有發生“化學反應”,才能產生強大威力。

提高影響力的第一步,即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有機融合,讓各自的優勢在融合中疊加放大。以檢察日報為例,多年來,檢察日報新聞中心一直按照傳統媒體的信息采集發稿方式來操作。自2016年檢察日報實行全媒體采編改革探索以來,采編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形成了新聞中心與新媒體之間的部門聯動、報網互動新模式,達到組織領導、選題策劃、采訪制作、編輯分發流程的多層次融合,實現“一次采集,多品開發,多媒體呈現”的目標。檢察日報新媒體在把報紙新聞轉化為新媒體產品的同時,更是用新媒體方式進行解讀。最高檢的重大部署和重要會議,新媒體的報道一個不少。比如,針對司法改革,新媒體推出微信作品《為了入額,你不懂我付出了什么……》《一名未入額檢察官的內心獨白!》等策劃,說出檢察官的心里話,成功刷屏檢察官的朋友圈。除做好報紙文章在新媒體平臺的日常發布工作外,檢察日報新媒體和新聞中心、總編室等核心部門聯動,設立夜班、周末班制度,專人專責,確保重要會議、重大事件、重大部署第一時間發布。

提高影響力的第二步,是線上內容和線下活動的融合,讓檢察新媒體走出互聯網,走到受眾的現實生活中。在堅持線上報道的同時,檢察日報新媒體策劃了一系列O2O(即線上線下聯動)活動,成功吸引全國檢察機關積極參與,有效增強了受眾粘度。2017年,檢察日報新媒體連續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中國檢察好故事征集展播”“首屆法治隨手拍手機攝影大賽”等系列活動,取得良好傳播效果。

提高影響力的第三步,是全國各級檢察新媒體的融合,實現全系統聯動。根據最新統計,最高檢“兩微一端”總粉絲數達5955萬,?檢察日報“兩微一端”總粉絲數近600萬,正義網新媒體總粉絲數也達500多萬,再加上全國檢察機關開通的檢察新媒體賬號1.3萬余個,粉絲總數超過1.1億。如此體量巨大的新媒體矩陣,其規模效應不可小覷。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整合檢察新媒體資源,加強全國各級檢察機關新媒體的上下互動、左右聯動、全面發動,發掘更多更有價值的檢察新聞,并取得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四)提高媒介素養,打造“意見領袖”

檢察新媒體的持續發展,歸根結底在于人才的培養。對于新聞輿論人才隊伍建設和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檢察新媒體建設過程中,要注意提高新媒體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使之成為媒介素養和技能“雙優”的人才。

有學者認為,媒介素養可以分兩個層次:對于普通受眾來說,是指他們對于媒介的認識和關于如何使用媒介的知識;對于新聞輿論工作者而言,則是指對自己職業的認識和一種職業精神,?這直接影響到受眾心目中檢察新媒體公信力“最后一步”的建設。

培養檢察新媒體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首先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檢察新媒體的性質和特征。檢察工作既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法律專業屬性。檢察新媒體從業人員應該時刻繃緊身份屬性這根弦,清醒認識到自己所在平臺所代表的機構性質,才能審慎、專業、理性地發聲。

其次,檢察新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具備對輿情的基本判斷能力。比如,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平臺,是觀點交鋒的“短兵相接”之地,當涉法、涉檢輿情發生后,如果處置不當,在錯誤的時間發表不當言論,將進一步激化事態矛盾。因此,各級檢察機關除了要具備完善的輿情處置機制外,對新媒體從業者專門培訓輿情處理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檢察新媒體從業人員還應具備全媒體的編輯素養。新媒體的重要傳播方式之一即是對各類傳統媒介內容的深度加工和再創造,因此,新媒體“小編”,技多不壓身。在了解和掌握新聞業務基本的采、寫、編、評基礎上,應在實踐中學習掌握圖片制作和處理軟件的操作、音視頻素材的編輯處理等。在多學多練的基礎上,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成為檢察新媒體的“T字型人才”。

只有當檢察新媒體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意見領袖”的打造才得以成為可能?!耙庖婎I袖”是指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耙庖婎I袖”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或過濾的作用。

在檢察新媒體矩陣的大家庭中,檢察自媒體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成功的檢察自媒體,可以成為涉法輿論事件中的重要“意見領袖”,在處理輿情時,“意見領袖”以個人賬號發聲,可能會產生更具說服力的效果。目前,“法律讀庫”“CU檢說法”等一批檢察自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具備“意見領袖”的能力。以他們為樣板,培育和打造一批檢察系統的自媒體“意見領袖”,使之成為檢察新媒體傳播的重要補充。

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檢察新媒體要始終堅持與法治中國同頻共振,用新媒體思維和法治專業視角,更多關注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在新媒體實踐中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講好中國檢察故事,傳播法治建設正能量,切實肩負起檢察新媒體建設和發展的時代使命。

①《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人民網,2016年2月20日。

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417頁。

③《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人民網,2016年2月20日。

④同上。

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423頁。

⑥同①。

⑦《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網-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

⑧《習近平: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群策群力把各項改革工作抓到位》,《人民日報》-人民網,2014年8月19日。

⑨熊澄宇:《對新媒體未來的思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2011年9月30日。

⑩童清艷:《新媒體現狀及未來媒體發展趨勢的分析研究——用戶自主傳播的媒體創意效應》,《今傳媒》2017年第3期。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年1月31日。

?《“互聯網+”戰略上升至國家戰略》,中國日報網,2015年3月5日。

?黃永禮:《傳統媒體“兩微一端”傳播探析》,《新聞世界》2017年第10期。

?《2017微信數據報告》,微信團隊,2017年11月9日。

?《2017微博用戶發展報告》,新浪微博數據中心,2017年12月。

?《最高檢開啟“服務型”檢務公開新模式》,高檢網,2014年8月4日。

?史紹丹:《公開促進公正 “圍觀”提升公信》,《檢察日報》2015年1月18日。

?王治國:《全國檢察機關實現“兩微一端”全覆蓋》,《檢察日報》2016年6月13日。

?郭洪平:《近八成檢察機關開通官網 新媒體粉絲超1.1億》,《檢察日報》2017年5月23日。

?《2017政法新媒體峰會 問政九年·新媒力量——政法新媒體影響力報告》,《檢察日報》2018年1月10日。

?《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年版,第123頁。

?《最高檢官方微博榮獲“全國十大中央機構微博”等四項大獎》,最高檢官方微信,2018年1月24日。

?同①。

?《陳力丹:媒介素養與新聞教育》,人民網,2006年4月23日。

猜你喜歡
檢察輿論
檢察版(七)
檢察版(六)
檢察版(五)
檢察版(四)
檢察版(十)
檢察版(九)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新聞報道在輿論引導中的作用
西方輿論觀的歷史沿革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