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及綜合防治策略

2018-04-02 00:00張磊磊
新農村 2018年35期
關鍵詞:紋枯病麥田乳油

張磊磊

汝南縣位于黃淮平原中部,全縣均屬于平原地區,同時該縣域氣候屬于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區域內水資源相對豐富,非常適合小麥種植,是河南省乃至全國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但受傳統種植觀念影響,很多種植人員對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沒有深刻認知,從而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一些誤區,進而對小麥的正常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很有必要加強對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的分析,加大對小麥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力度。

1 小麥病蟲害防治的主要誤區

1.1 麥田灌溉不到位

小麥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很多種植人員沒有意識到灌溉工作的重要性。實質來講,小麥種植面積、灌溉水量以及病蟲害的出現,這三者之間有非常大的關聯。如果灌溉過度,就會造成麥田內發生積水現象,大大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而灌溉量不足,將會造成麥田缺水,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十分不利。

1.2 病蟲害防治時間不合理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不少種植人員還無法充分把握小麥病蟲害的準確防治時間,大多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防治,而對小麥病蟲害沒有系統性的認知,從而造成他們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常常會錯失最適宜的防治時機。例如汝南地區小麥紋枯病的高發期是在每年的三月份,但能觀察到癥狀的時間在四月份。根據這種情況,種植人員應當在三月份開始進行小麥紋枯病的防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種植人員直到四月份才采取防治措施,不僅難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還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小麥紋枯病的防治成本。

1.3 藥劑使用不科學

在小麥生長的不同階段,所需要的溫度與濕度環境也存在一定差異。同時在各種濕度與溫度條件下,小麥所產生的病蟲害也各不相同。種植人員需要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相應合理的防治措施,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以及不同病蟲害的情況下,所采取的防治藥劑及其劑量也各有要求。但在實際防治過程中,不少種植人員未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種小麥病蟲害,常常采用單一的防治手段,從而無法取得理想效果。

2 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策略

2.1 小麥播種階段的病蟲害防治

第一點,在進行小麥播種之前,種植人員應整修麥田,從根本著手,消滅病蟲害源頭,并將上輪麥茬有效處理,為后續新種小麥的正常生長提供一定的麥菌。第二點,種植人員應認真分析麥田內土壤的具體狀況,選用最適宜的品種,并合理設計小麥種植格局,防止小麥品種過于單一。第三點,小麥播種期間,汝南地區麥田中活躍的地下害蟲主要以金針蟲為主。在這段時間,種植人員必須高度重視灌溉作業,當灌溉后麥田土壤濕度在37%左右時,地下害蟲會隨灌溉水源潛到更深處,距小麥根部較遠,從而達到防止病蟲害的目的。第四點,種植人員還應從病蟲害的類型以及具體病情出發,選用合適的藥劑,并合理確定藥劑濃度。具體來講,種植人員可采用500ml 50%辛硫磷乳油溶液,或500ml 40%甲基異柳磷乳油溶液,拌麥種200kg。也可采用200g 20%甲基異柳磷乳油拌細土25kg,在小麥播種前撒到麥田土壤中。

2.2 返青至拔節期的病蟲害防治

第一點,小麥返青拔節期間,很容易患有枯萎病,并且還極易受到紅蜘蛛與吸漿蟲等蟲害的侵害,種植人員應高度關注這個階段的小麥生長狀況。在此期間,麥田中不僅有害蟲,也存在一定的益蟲。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種植人員可盡量保留益蟲,以維持麥田的生態平衡,可將除菌劑與除蟲劑有效混合起來,均勻施灑到小麥葉片上。第二點,在此期間,種植人員還可將藥物與土壤均勻混合在一起,并對麥田實施翻土,以增強土壤對小麥病蟲害的抵抗力。第三點,種植人員還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對麥田濕度進行適當調節。具體來講,可采用100g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兌水30kg,對麥田進行噴霧以調節其中濕度。在此過程中,種植人員應控制麥田濕度不宜太大,以免造成小麥出現倒伏現象,不但會加重小麥病情,還會對小麥產量有一定影響。

2.3 抽穗期的病蟲害防治

抽穗期是小麥生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段時間對小麥的最終質量與產量有著決定影響,而這個階段的小麥病蟲害也處在最活躍的時期。在此期間,小麥蚜蟲、赤霉病、葉銹病以及白粉病等是汝南地區麥田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病蟲害。在小麥抽穗階段,最佳的病蟲害方式措施是采用殺菌劑與殺蟲劑,對小麥的生長環境進行全面調節,以實現綜合防治的目的。

第一點,種植人員可采用80ml 20%菊馬乳油,兌水40kg,在每日朝露蒸發后,或下午16時之后均勻噴施麥田。第二點,種植人員可在小麥發病初期階段,采用70g 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兌水30kg,每7天噴施麥田一次,連續噴施3次。第三點,在采用藥劑后,大多數病蟲害會集中到小麥頂部位置,所以,種植人員應重點噴施處理小麥頂部,若天氣不佳,需要重新進行藥物噴施。

2.4 灌漿期的病蟲害防治

灌漿期是小麥顆粒逐漸成熟與飽滿的階段,這個階段汝南地區麥田中最為常見的病蟲害以小麥銹病、紋枯病以及白粉病為主。

第一點,種植人員在此關鍵階段,應積極實施一噴三防(三防,即防倒伏、防范熱風以及防病蟲害)措施,對麥田進行藥劑噴灌,或在灌溉時添加防治藥劑,嚴格管理和控制整個麥田。第二點,對于此時小麥病蟲害的防治,種植人員可針對每畝麥田中采用38ml 25%快殺乳油,兌水30kg進行噴施。若該階段發生黑胚病,種植人員可針對每畝麥田采用750g 12.5%和果力可濕性粉劑,兌水30kg進行噴施。第三點,種植人員還需要加強管理麥田內的水分,積極采取間歇性灌溉措施,為小麥正常灌漿提供重要保證。

總之,小麥病蟲害防治不到位,對小麥的正常生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采取合理策略防治小麥病蟲害,不僅能促進小麥的健康、順利生長,還對小麥產量與質量的提升等方面,有著中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汝南縣種植人員必須積極糾正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從播種期、返青拔節期、抽穗期以及灌漿期著手,對各個階段的病蟲害采取針對性防治策略,從而全面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

猜你喜歡
紋枯病麥田乳油
“60%敵畏馬乳油”農藥對家蠶殘毒性調查
魚藤酮乳油中魚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測定
四川水稻品種對紋枯病抗性的評價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學用藥推薦名錄
小麥紋枯病大田防治藥劑篩選試驗
水稻紋枯病防治藥劑的篩選及田間防效
硅對水稻幾丁質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響及其與抗紋枯病的關系
10%稻笑乳油對苗床稗草的防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