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汾市小麥生產形式調查分析

2018-04-02 06:32馮琴
新農村 2018年35期
關鍵詞:水地臨汾市全市

馮琴

小麥是臨汾市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在23.5萬hm2左右,約占糧食播種總面積的55%。隨著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糧食供需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直接影響到小麥生產。

1 臨汾市小麥生產特點

1.1 風調雨順奠定增產基礎

去年8月份和9月份的降雨偏少,嚴重的墑情不足影響了小麥播種進度。8月份全市平均降雨47.4mm,比常年的102.7mm減少55.3mm,減53.8%;9月份降雨19.1mm,比常年的73.5mm減少54.4mm,減74%,關鍵時期小麥不能下種。9月18日全市普降小雨,平均降雨量10.1mm,一部分旱地正茬小麥播種,10月6日、7日全市普降小雨,平均降水量13.1mm,其余的旱地小麥才能正常播種;水地小麥基本集中在10月1日—12日播種;進入冬季,雨雪偏少,氣溫異常偏高,土壤凍結層較淺,南部土壤基本沒有凍結層,小麥綠葉過冬;12月底至今,麥區大部連續40多天無有效降水,加之溫度偏高1~3℃,部分麥田失墑加快,旱象露頭;2月20~21日,全市普降小到中雪,平均降水量7.3mm,大大緩解了旱情,此次降雪對小麥生產十分有利;之后大風天氣增多,氣溫偏高,土壤含水量持續下降,旱地小麥苗情轉差,水地小麥由于氣溫偏高,墑情較好,生育進程加快,苗情較好;4月7日~10日,全市普降好雨,平均降水量32.9毫米,可謂是“久旱逢甘霖”,極大地緩解了當前旱情,使正在拔節期的小麥補充了足夠的水分,為小麥后期的正常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雖然小麥灌漿期的降雨使部分麥田倒伏,影響了小麥產量,但總體上說利大于弊。

1.2 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趨于優化

一是小麥主產縣的骨干作用。洪洞、襄汾、堯都、翼城、曲沃、侯馬、霍州、浮山、鄉寧和汾西十個主產縣(市區)小麥播種面積315.7萬畝,占全市播種面積的85.7%,總產占全市總產的93%。

二是選用適宜的優質品種。今年,優種覆蓋面積300萬畝以上,占小麥總面積的98%以上。水地主推品種有濟麥22、良星99、魯原502、山農22等;旱地主推品種有臨豐3號、運旱20410、長6359等。

2 臨汾市小麥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優質專用主推品種不明確

近幾年,生產上推廣有一定面積的品種有濟南17,濟麥19,邯優6172,高優503,小偃54,煙農19,晉麥54號,晉麥60號,臨汾138,臨優145等。但是推廣的多數品種產量和品質表現不穩定。如小偃54,2000~2001年表現還可以,單產4500~5190kg/hm2,2017年少數育種單位和種子經銷戶受經濟利益驅使,誤導農民以“新”代“優”。襄汾縣浪泉、南辛店,堯都區劉村、金殿等老水地區,品種多、亂、雜,抽穗后“二層樓”、“三層樓”地塊比比皆是。臨汾市5個優質小麥667hm2示范區,近4年主導品種更換了2次,而且每個示范區種植4~5個品種。堯都區洪堡村優質麥面積220hm2,種植5個品種,臨豐615推廣面積最大110hm2。侯馬市風城優質麥面積286hm2,推廣了4個品種,晉麥60號面積最大120hm2。曲沃縣北董優質麥面積368hm2,推廣4個品種,濟麥19種植面積最大267hm2。洪洞縣辛村優質麥面積368hm2,推廣5個品種,濟南17面積最大160hm2。

2.2 規?;?、標準化生產程度低

臨汾市小麥種植面積1.4萬hm2以上縣有7個,2017年洪洞縣4.162萬hm2,襄汾縣3.5萬hm2,堯都區3.03萬hm2,曲沃縣1.56萬hm2,但是連片上67hm2實行統一作業的地塊基本沒有。沒有一致的栽培條件,很難保證小麥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加之機械混收,農戶混貯,產品很難達到加工企業所要求的標準。小麥品質達標率不高,也為期貨市場買賣雙方帶來操作上的擔心。優質麥品質一致性差,達不到企業加工要求,企業不得不花外匯進口美國、加拿大優質麥。國產優質麥品質均衡一致性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2.3 栽培技術覆蓋面小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事實上農業建設資金呈下降趨勢,縣、鄉、村對農田改造、機井渠系維護投入很少,中央及省財政投資重點放在大型水利工程項目上,造成小型水利設施老化,農田渠道失修,水地面積減少。2017年與1999年相比,臨汾市水地小麥面積減少1.43萬hm2,僅有87.32萬hm2,其中保澆面積3.41萬hm2,澆一水面積2.02萬hm2,名譽水地1.88萬hm2,優質小麥配套栽培技術推廣受到很大限制。前幾年糧食流通體制不順,普通小麥過剩,挫傷了農民發展小麥生產的積極性。一些有頭腦的農民發展優質小麥,種上優質品種,水費、電費、化肥、機械耕作費太高,優質麥不能應用優質生產技術栽培管理,等同于普通小麥,十分不利于優質麥的發展。據研究,環境對小麥蛋白質和濕面筋含量影響最大,環境和年份對面團淀粉特性以及面條品質均有一定影響。澆水、施肥、播期以及氣象因素對小麥品質都有影響。因此,沒有良好的生產條件和優質栽培技術,優質小麥不可能達到其應有的品質。

2.4 優質麥市場體系不健全

農民種植優質麥,價格實際受國家制定的小麥保護價的約束。小麥交易市場沒有一個民間中介服務組織,幾乎沒有經紀人隊伍。臨汾市優質專用小麥銷售不暢,就連鄭州糧食交易所也擠不進去。以家庭經營為主的小麥生產格局,導致生產規模小,隨意性大,生產管理、技術推廣、質量監控難度大。河南、山東鄰近麥區小麥生產信息、市場信息,以及全國優質麥供需形勢,普通農民很難了解到,優質麥銷售按老辦法、老經驗,實質上降低了優質麥的價值。前兩年市政府通過行政干預,督促小麥加工企業與農戶簽訂優質麥生產合同,多數合同履行不盡人意,企業無暇顧及建立規范化生產基地。

猜你喜歡
水地臨汾市全市
臨汾市2022年農作物主要病蟲發生趨勢預報
臨汾市馬鈴薯晚疫病發生趨勢預報
施氮水平對水地覆膜馬鈴薯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11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臨汾市國有煤礦采煤沉陷區的住房改造問題研究
第四節水地源熱泵機組市場分析
臨汾市城市形象塑造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