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

2018-04-02 06:32王洋
新農村 2018年35期
關鍵詞:林間林區藥液

王洋

隨著我國對植樹造林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國家每年會下大力度開展一系列的人工造林。但由于重視造林輕視管理,使得林業病蟲害防治不到位,再加上造林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規劃,營造了大面積的純種林,使得森林的林分結構過于單一,一旦某些病蟲害在林間流行發生,將會在較短時間內向著整個森林系統傳播蔓延,造成嚴重損失。為了更好的保障林業建設效果,發揮林業建設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方面的作用,需要我們采取必要的技術手段,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然后論述了相應的防治技術方法,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1 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1.1 氣候環境突變

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挽回的趨勢。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對我國氣候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冬季溫度較高,春季引發干旱,夏秋季節極端天氣突發,給多種致病原和害蟲侵襲、越冬、繁殖、生長提供了條件。再加上林區樹木種類繁雜,某些病蟲害會在植物生長期內連續發生。過去不容易發生的林業病蟲害,由于氣候不穩定增加了發病幾率,很多病蟲害常常會一年連續發生多次,危害程度逐年加大,常常給林區造成毀滅性打擊。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很多蟲害在冬季依然可以正?;顒?,使得林區病蟲害蟲源越來越多,對林木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此外,不穩定的氣候環境,使得病蟲害的種類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病蟲害為了更好適應氣候環境,不斷進化演替,自身藥物抵抗能力不斷增加,使得林區受病蟲害威脅的面積逐步增加,對林業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1.2 林區管理問題

上世紀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由于過度重視經濟發展,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我國生態環境遭受到嚴重破壞,大量原始森林被破壞,森林的更新速度放緩,生態環境逐步惡化。目前,原始森林成長速度緩慢,不能夠滿足社會對木材的需求。為了有效緩解原始森林的破壞進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強化原始森林保護,并將植樹造林納入國策,每年會進行一系列的植樹造林活動。但在植樹造林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注重造林,不注重后期管理,在造林之前并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林木品種選擇不當,造林之后,林木成活率較低,造林林木種類單一,營造了大面積純種林。由于純種林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差,林間缺乏生物多樣性,這是造成林業病蟲害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林木造林之后,由于缺乏科學的養護管理,林木成活率較低,生長速度緩慢,抵抗力較差,很容易導致病蟲害侵襲,危害林木健康生長,使得病蟲害將加速發生,造林效果變差。

1.3 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不完善

我國大多數林區處于邊遠地區,信息閉塞,交通條件落后,這些地區工作的林業人員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訓教育,專業素質較差,對于林木病蟲害防控認識不足,更沒有條件進行防控。目前,在廣大基層地區,并沒有形成完善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使得林區發生林木病蟲害之后,不能夠及時預警,及時響應,造成林業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2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方法

2.1 營林技術措施

從保護生態環境多樣性,保護林業資源角度出發,對森林發生的重大病蟲害和常發病蟲害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營林控制措施,減少災害發生,減少損失,為森林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在林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營林技術措施是一種既環保又實用的林木病蟲害防治措施。首先,選擇抗病品種。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是防治林木病蟲害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在林木品種培育過程中,應該將抗病選育和常規選育有效結合,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經濟成本投入??共∑贩N的防病效能很高,在林區一旦推廣應用,就可以有效減少多種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大大節約防治費用。選擇抗病品種不僅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技術措施,而且可以有效解決因為不當使用化學農藥導致病蟲害耐藥性增加和環境污染問題。在植樹造林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科學的規劃設計,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盡量選擇鄉土樹種,確保所選擇的林木樹種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其次,育苗技術措施。在利用苗圃開展育苗工作時,應該做好育苗地的全面調查檢測,避免選擇有病蟲害和鳥獸危害的土地作為育苗地。此外,還應該確保合理輪作,盡量選擇前茬作物是農作物的土地作為苗圃地。常年種植茄科類作物和十字花科類作物的土地不適宜作為苗圃地。苗圃地附近不要有傳染病菌的林木或者病蟲害的中間寄主樹木。在種植之前,通過對土地進行深翻處理,土壤改良,消毒處理,殺滅土壤中致病菌和蟲卵數量,控制林木病蟲害;最后,營林撫育技術措施。在進行林業經營過程中,要根據林木不同生長時期,采用不同的撫育管理措施,確保林木健康生長。在林木定植初期,要確保有充足的養分供給,保障林木健康生長,同時要高度重視猝倒病的發生,出現發病植株后要及時拔除,帶出林間集中燒毀,并做好定植穴的消毒工作。造林前幾年應該做好灌溉和除草,通過對林地進行撫育間伐,改變林分結構,提高林間通風透光率,減少病蟲害傳播發生。成年林應該加大監督力度,強化病蟲害預警,發現病害林木應該及時砍除銷毀。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實際上是利用生物之間的相互協調作用,降低林間蟲害密度,防控病蟲害傳播蔓延。林業上主要是利用害蟲天敵防治病蟲害。通過在林間釋放赤眼蜂能夠防治松毛蟲,利用管氏腫腿蜂、繭蜂、嚙小蜂防治松毛蟲、舞毒蛾、舟蛾、白蛾等,這些害蟲天敵在林木病蟲害防控過程中,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應用。此外,還可以用用捕食性昆蟲捕殺林間害蟲。另外,還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劑防治林間害蟲。微生物制劑包括的細菌、真菌、病毒、線蟲、源生物、立克次體等,這些微生物制劑具有靶向針對性,能夠針對某一種或幾種害蟲進行針對性防控,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時對人畜無害,不會對森林生態環境造成危害。通過像林間釋放鳥類,也是防治林業平蟲害的一種有效措施。以鳥治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防治方法,對控制林間病蟲害有一定作用,并且具有經濟環保持續的特點。在林間通過釋放杜鵑、大山雀、啄木鳥等多種鳥類,能夠捕食大量害蟲,對降低林間蟲口密度,維護森林生態平衡,增加森林物種的多樣性。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林業病蟲害綜合防治的一種手段,該種方式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效果較好。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人工撲殺。對于昆蟲個體較大,容易捕捉的,在蟲害爆發之前,采用人工方式,對林間的害蟲進行人工補助,防止病蟲害傳播蔓。該種方式成本較低,見效較快。但是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成本;其次,隔離法。對于在特定區域內,對于傳播速度較快,擴展蔓延迅速的病蟲害,為了防止其進一步傳播危害,達到保護未發生病蟲害林地的作用,可以在病蟲害發生地和被保護地之間構建一定寬度和長度的無寄主隔離帶,阻礙病蟲害向著健康林地傳播擴散;最后,誘殺法。利用某些病蟲害的趨性進行誘導驅殺。該種方法方便操作簡單易行,經濟節約。通常情況下,害蟲都具有趨光性,可以利用振頻式殺蟲燈殺滅成蟲。同時在害蟲交配關鍵時期,在林間釋放干擾素,可以有效干擾雌蟲和雄蟲的交配。同時利用性誘導劑,還能夠對林間的雄蟲進行誘殺,降低雌蟲的交配率。該種方式已經成為林業病蟲害防治的一種重要手段。

2.4 化學防治

當上述幾種防治手段達不到防護要求之后,就需要選擇化學農藥,進行針對性化學防治。在選擇化學農藥防治林業病蟲害時,一定要確保藥物使用的針對性和科學性。避免選擇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要選擇對病蟲害作用時間長,藥物殘留量小的低毒低殘留農藥。在化學藥物防治過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幾種防治技術:首先,低容量噴霧技術。低容量噴霧技術是指藥液噴施量控制在每畝3.33~13.33L的藥物噴施技術。在藥物防治過程中,由于藥液量大幅度減少,能夠省時省力,同時還能夠提高人工效果,節約用藥量30%以上。由于藥物使用量提高,能夠確保林間藥效發揮;其次,超低容量噴霧技術。該項技術是指每畝藥物使用量控制在0.33L以下;最后,靜電噴霧技術。靜電噴霧技術是指藥液在噴施過程中,噴施的藥液具有帶電性,使得噴出的藥液能夠均勻的分布在林間。由于藥液之間存在相同的負電荷,藥液在空間運動之間發生相互排斥,藥液不能形成凝聚,有利于藥液充分作用在植物表面,提高藥效。

2.5 完善病蟲害防治體系

在采用上述幾種技術手段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同時,還要構建完善的病蟲害防治體系,這對促進我國林業生態系統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進入新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林業部門應該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監控技術,做好林間信息的收集、整理,形成完善的數據庫??梢詫⒈O控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有效聯合,在各個林區布置多個監控點,能夠實現對林業病蟲害的實時監控,掃除林業病蟲害監控盲區,方便管理部門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猜你喜歡
林間林區藥液
記游哈林區(節選)
作 品:風景寫生
——林間
林間游戲場
灌巢法毒殺紅火蟻
餐桌上的生命2——從林間到廚房
治斑禿
保護好森林資源 讓林區青山常在
小隴山林區茵陳菜開發前景
國有林區發展林下經濟應處理好“三個關系”
改進型純相位相關亞像素級安瓿藥液圖像配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