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西丹參適應性栽培技術與應用

2018-04-02 06:32王麗麗
新農村 2018年35期
關鍵詞:天噴托布津豫西

王麗麗

豫西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晝夜溫差較大,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降水適中,是中藥材丹參的適生地。丹參種植適宜平地或向陽的低山坡,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透水透氣良好、靠近水源的沙壤土或輕壤土,土壤pH值為中性,無污染。搞好丹參適應性栽培,提高豫西地區丹參品質和栽培技術水平,意義重大。

1 精細整地

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進行。選擇紅薯、玉米、花生等為前茬,收獲后進行整地,深翻30厘米以上,結合整地施基肥,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左右。耙細整平,做成高畦或平畦,畦寬1.3米。

2 育苗移栽

大田生產選用種苗移栽。8月在苗床播種,條播,覆土0.5厘米,播后澆水,蓋土以見種子為度,播后蓋草保濕或加塑料薄膜,保持土壤濕潤,5天左右澆水一次,溫度保持在18-22度,約12天左右出苗。出苗后10天,第一次間苗、松土后,在晴天下午用0.5%的尿素和0.1%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噴灑幼苗促壯。

移栽時,選取根徑0.5厘米左右,長10厘米以上,外表鮮紅無疤痕、無病蟲害感染的種苗進行移栽。栽植前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蘸根處理10分鐘,晾干移栽。

豫西地區丹參在10月或第二年4月中旬進行移栽。行株距為33厘米×25厘米;畝栽苗8000-10000株。

3 中耕施肥

生育期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苗高10-12厘米時進行,6月、8月各中耕一次。結合中耕追肥2-3次,第1次在丹參返青時結合灌水施提苗肥;第2次施促花肥,開花前7天開始,用0.1%的硼砂水噴葉2-3次,每次每畝噴施50公斤,以促進結實;開花初期,每畝追施碳酸氫銨20公斤以免植株早衰;生長后期,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液2次,每隔7-10天噴1次。

4 合理澆水

5-7月丹參需水較多,如遇干旱,土壤墑情較差時,應及時澆水滲透,忌大水漫灌。多雨天氣,應及時清溝排漬,做到雨止田干。8-10月是丹參地下部根迅速生長時期,如遇連陰雨天氣,土壤出現積水時,應及時排水,防止土壤含水過多,造成爛苗。

5 摘蕾控苗

及時摘除花蕾,促進根部生長。必須分次抹去花蕾,在晴天上午10:00時-下午5:00時,通過手掐或剪刀剪除蕾芽。

6 病蟲害防治

丹參病蟲害主要有根腐病、蚜蟲、棉鈴蟲、蠐螬等

根腐?。汉侠磔喿?,加強管理,防止積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噴射莖基部,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蠐螬:深耕多耙,合理輪作施肥和灌水。大量發生時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每穴5-10毫升。

7 產品收獲

秋季地上莖葉枯萎后或早春萌發前采挖,將挖出的丹參放原地曬至根上泥土稍干燥,剪去桿莖,蘆頭等地上部分,除去沙土(忌用水洗),避免清理過的藥材與地面和土壤再次接觸,裝運過程中不擠壓,踩踏,在晾曬期間不得遇水或淋雨。

丹參種植,澆水控水,氮磷鉀配比均衡,及時摘除花蕾,是栽培的關鍵環節。

猜你喜歡
天噴托布津豫西
豫西靠山簧的衍變與傳承
豫西山區‘玫香’杏高效栽培技術
“天紅2號”蘋果在豫西黃土高原的引種表現
甲基托布津SC馬鈴薯使用技術實驗總結
不同藥劑及其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試驗
越冬辣椒施肥與病蟲防治經驗
豫西“三軟”煤層支護工藝研究
黃瓜白粉病田間藥效試驗
施得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