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物聯網與GPRS技術對武漢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優化設計

2018-04-13 04:27張忠義方丹輝
安全與環境工程 2018年2期
關鍵詞:內澇預警系統積水

張忠義,王 喆,方丹輝

(1.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武漢理工大學中國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0;3.安全預警與應急聯動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0)

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從而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地下管道老化嚴重,排水標準較低,排水設施建設滯后,為內澇的形成提供了孕災環境;加之城市路面滲透性差,綠化不足,調蓄能力弱,加重了內澇對城市的影響。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內澇災害頻發,嚴重影響并制約著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由暴雨引發的內澇突發性強、預見性弱,目前防范與治理城市暴雨產生的漬澇問題,已不僅僅是城市排水系統的問題,而是城市發展規劃中必須綜合考慮與治理的問題[1]。因此,在我國城市內澇治理工作中,應進一步提高對暴雨內澇的重視程度,采取綜合防洪排澇措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2]。

建立適應城市發展的內澇監測預警系統是城市內澇防治的關鍵環節,國內外學者對此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國外,城市內澇防治起步較早,美國環境保護署(EPA)1971年就研發了世界首個基于計算機的城市排水官網模型,即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隨后,城市徑流模型(UCURM)、STROM模型、MIKE URBAN模型以及Info-Works等多種城市暴雨模擬軟件開始研發成功并投入應用[3-5];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新一代RIA[6]和WebGIS[7]等技術逐漸被應用到城市內澇結果的顯示、查詢、分析以及預警等方面。在國內,對城市監測預警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降雨和積水模型以及實時監測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如邵鵬飛等[8]結合GIS技術和云服務等手段設計了城市內澇監測預警信息系統;鄭姍姍等[9]通過構建降雨積水的時空自相關移動平均模型(STARMA),實現了城區的暴雨積水點積水過程的短時預測功能;位路陽[10]運用WebGIS技術并結合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等手段,實現了城市內澇的實時監測預警;覃東華等[11]基于ArcGIS Server設計了城市洪澇災害應急管理綜合系統,對相關系統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相關研究都為建立滿足現實需要的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做出了貢獻。但是,從我國各地建立的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來看,目前在數據采集和數據利用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武漢作為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建設實踐,并有學者提出將“海綿城市”與“PPP模式”結合,提出了武漢市的內澇災害防治體系[12]。而從2016年武漢城市洪澇應對的現實情況來看,防災應急能力并沒有與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發展相適應[13]。本質上說,實現對城市雨水資源的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對城市雨水管理技術的科學應用[14]。為此,本文針對武漢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現狀,結合各地的現實情況,充分利用新一代物聯網技術和GPRS技術對城市內澇的實時數據進行采集與處理,并提出了完善武漢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優化方案,對于增強我國城市應急能力、減少內澇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武漢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現狀

關于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研究,相對于國外來說,我國的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了將數值模擬方法與GIS技術相結合用于城市暴雨內澇的研究開發工作[13]。自2013年以來,武漢市在武昌區、洪山區等地建設了城市暴雨漬水監測預警系統,用以實時監測城區雨量和特殊低洼區的漬水深度,并實現了信息的實時發布來提醒行人和車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4]。

1.1 武漢市現有的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構成

武漢市地理位置特殊,為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量豐沛,長江與漢江在此交匯,且由于地勢原因,使武漢市成為我國受內澇影響較為嚴重的一個城市。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一般由監測中心、通信網絡、前端監測設備和測量設備4個部分組成[14]。武漢市內澇區域主要是武漢三環線以內的中心城區,武漢市現有的城市內澇預警預報系統主要由數字化地理信息系統、精細化降水預報系統、內澇等級判定系統3個部分組成[15]。

1.1.1數字化地理信息系統

數字化地理信息子系統作為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基礎數據系統,由城市排水信息、基礎地理信息和下墊面屬性信息組成。其中,主要管網、泵站位置及其排水能力為城市排水信息;行政區劃、行政村、高速、橋梁、水系、綠地等31個圖層為基礎地理信息;地形高程、地面糙率、下墊面屬性等為下墊面屬性信息。

1.1.2多站點雨量動態監測系統

多站點雨量動態監測系統對城市內澇實況的監測主要通過降水實時監測數據來進行漬水點內澇監測和預警。降水實時監測數據來源為武漢市區自動氣象站,而自動氣象站通過每分鐘采集一次降水資料,傳送到數據服務器,系統每小時從數據服務器中統計小時累計雨量來進行實時的城市內澇動態監測,監測時段分為過去1小時、過去3小時、過去6小時、過去12小時和過去24小時,動態監測與城市內澇密切相關的最新降水實況。

1.1.3內澇等級判定系統

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核心是內澇等級判定系統,該子系統基于漬水點積水深度、積水面積、影響程度等武漢市氣象臺現有氣象資料,結合水務、城管、交通等部門的歷史內澇數據,基于綜合考慮如地形高程、下墊面屬性、排水管網等漬水點地理信息數據,對武漢城區所有漬水點進行強降水過程分析,重點分析漬水點區域代表自動站過程雨量、下墊面狀況、不同時段降水強度、海拔高度和地勢高低、排水設施等與漬水點積水深度、積水面積之間的關系,還通過討論不同時段漬水與降水強度之間的聯系,并利用相關分析方法建立漬水點的雨洪關系模型。

1.2 武漢市現有的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存在的薄弱環節

武漢市現有的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仍然存在監測數據精度差、信息傳遞不及時、應急處置效率低等問題,其薄弱環節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系統效率較低,監測數據共享性差?,F有系統監測到的內澇信息數據往往以人工傳達為主,市政及有關部門難以快速獲取所需的全部信息,影響排澇效率,需建立科學的信息發布平臺,以實現各單位對信息的同步獲取。

(2) 系統自動化程度較低,無法自動采集并處理多種所需數據?,F有系統并未完全實現自動獲取數據的功能,如衛星云圖、雷達監測數據等都需要通過其他系統查看,再人工錄入到預警平臺,對接不夠緊密,影響排澇效率。

(3) 系統城市地理信息更新慢,可用性差。由于現有系統中的城市地理信息往往更新慢,而城市建設進程越來越快,造成系統數據與實際不符,難以精確反映城市的積水受災情況,影響整體排澇工作。

(4) 系統與城市應急指揮聯系不夠緊密,影響了應急效率?,F有系統只能實現單一的預警預報功能,將監測到的信息反饋給各有關部門,再由各部門討論制定方案,需建立以預案庫為主的數據庫,同監測預警系統實現有效對接,形成決策支持模塊,以減少有關部門制定方案所花費的時間,提高應急效率。

(5) 系統預警發布難以與市民雙向溝通?,F有系統通過預警發布平臺將信息傳達給防澇部門,無法確保市民對城市積水狀況等信息的及時獲取,需將實時數據通過預警發布平臺傳遞到移動終端,市民可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并上報更新數據,以實現系統同市民的雙向溝通。

2 武漢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總體優化設計方案

考慮到城市內澇數據采集范圍太廣,難以全面有效覆蓋,因此需要對城市重點易澇區域進行監測,但由于監測點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因此還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傳感、云計算等物聯網技術和GIS地理信息系統,實現數據處理和信息共享,既能減少建設投入,又可實現部門間的信息整合,以為應急決策支持提供有效支撐。為此,本研究對武漢市現有的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進行了優化設計。

2. 1 系統框架設計

優化的系統在分析不同類型城市內澇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物聯網技術,以GSM、GPRS通信技術為保障、應急決策支持為依托、云端綜合信息處理為核心,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具體表現在:不同于以往人工錄入的采集模式,利用遙測終端機(RTU)、電子水尺等多種物聯網監測設備,以實現數據的動態監測及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以往以人工傳達為主的信息傳遞方式,利用數字化地理信息系統、多站點雨量動態監測系統,提高了采集數據的可用性、精確性、即時性,實現了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此外,還建立了具備數值模擬、仿真計算等功能的云處理平臺,參考各部門的歷史案例數據及應急預案,將信息綜合處理并發布到統一平臺,實現了部門間的應急聯動。優化的系統可用于輔助政府應急部門進行城市內澇基礎信息采集、內澇監測預警與模擬仿真、城市內澇應急指揮和管網動態監控等應急處置工作。該系統共分為物聯網設備端、數據采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預警發布模塊和決策支持模塊,其總體框架設計見圖1。

圖1 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總體框架設計Fig.1    Overall framework design of urban waterlogging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2. 2 物聯網設備端

2.2.1雨量計

通過雨量桶接收到的實際降雨量,按照每小時進行雨量統計,精度可達0.1 mm。為了準確計量雨量,雨量計應保持通電狀態,停電時的降雨量將不會被統計在內,但以前的測量記錄不會丟失;雨量計內有時鐘電路(自帶供電電池),可將每日內24 h的降雨量分別進行記錄,并統計每日的降雨量;雨量計的內存可記錄400 d的降雨量,超出時將循環覆蓋??赏ㄟ^人工數據采集(即讀數儀讀取)、自動化數據采集(即直接掛接系統進行數據自動采集)和獨立自記錄采集(即獨立工作、自動采集和記錄)這三種方式采集雨量數據。

2.2.2液位計和電子水尺

系統采用電子水尺傳感器監測水位,電子水尺是一種新型數字式水位傳感器,它是基于水的導電性原理設計的,通過測量分布電極的電信號來測量水位,適用于各種環境、水質條件下的水位、積水監測。該傳感器是一種采用先進微處理器芯片為控制器、內置通訊電路的數字式水位傳感器,具備高可靠性和抗干擾性能,可以垂直安裝、傾斜安裝或階梯安裝等。按照積水監測點現場情況應選擇垂直安裝方式,安裝位置視情況選擇安裝在橋墩側面或隧道墻壁上。將電子水尺傳感器電纜連接至遙測終端機上,即可實現各積水點積水信息及其變化情況的測定,并把測定的數據進行糾錯、編碼、存儲,通過GSM/GPRS通信方式將數據傳輸給指定的中心。系統遙測站點采用自報式的工作體制,包括隨機自報和定時自報相結合,這種工作方式功耗低、便于供電,且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實時性強,能很好地反映積水水位變化的全過程。

2.2.3流量計

流量計可對各排水口和管道進行流量監測。為了確保管道流量的連續性監測,流量監測設備應安裝在排水渠內以及管道口,選點時應優先考慮重點路段、內澇多發地區和低洼處布設監測點,并注重監測點布設的均勻性和代表性,以提高監測的科學性,并盡可能減少建設成本。

2. 3 數據采集模塊

數據采集系統主要利用遙測站采集城市地面積水信息,再由分布在城市重點易澇區域的監測站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GSM或GPRS無線傳輸到中心站,為總系統提供實時數據,同時通過氣象局、智慧城管等部門調取動態降水預報信息、數字化地理信息和視頻監測數據,集成到云端實時數據庫,其結構見圖2。

圖2 數據采集模塊結構Fig.2 Structure of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遙測站由遙測終端、蓄電池、電子水尺、信號避雷器等組成,其支持GSM/GPRS無線通信技術,傳輸方式采用自報和召測的方式進行,能夠確保自動、及時、準確地將動態監測數據傳輸至中心站;在中心站點部署數據采集服務器,完成網絡接入、協議轉換、數據校檢、數據存儲、測站監控、運行管理和信息查詢等任務;通過中心站計算機及相應的應用軟件系統,即可以把測量數據直接讀出來,也可以通過通訊模塊,按照報汛機制和實際需要,向需要數據的管理部門發送。

2. 4 數據處理模塊

數據處理系統通過遙測站監測的地面積水信息,結合智慧城管系統中的數字化地理信息以及氣象局的精細化降水預報信息,進行匹配分析計算,并將其結果上傳到云端,形成一個穩定、安全、高效的包括動態數據庫、云端案例庫和云端預案庫的云管理平臺,并將動態數據與云端案例庫、云端預案庫相匹配,分析城市易澇重點區域的受災情況,對實時數據進行基礎信息分類、模擬仿真計算,篩除無效數據,并將加工處理后的數據傳輸到內澇預警發布平臺,直接為城市防澇排澇提供參考依據,其結構見圖3。

圖3 數據處理模塊結構Fig.3 Structure of data processing module

數據處理系統將收到的數據格式進行解碼,并對接收的數據信息進行重新組織,去掉冗余和不合理數據,提取接收特征數據后加以處理,使之成為能正確反映監測區域的積水水位要素變化過程的數據,并寫入云端綜合數據庫,結合云端案例庫和云端預案庫,為城市內澇的預警發布提供保障,并可供專業應用軟件使用,最終實現對數據采集狀態的監測,一旦在設定的時間內未采集到數據,將提供報警。該系統支持云端存儲、數據庫匹配、文件格式轉換、數據自動分類、計算校驗、統計分析、數據備份等功能,數據形式包括數字、表格、文本、圖形、圖像、聲音等,能有效提供決策參考。嵌入云端技術的數據處理系統可實現數據集成,便于數據共享;實現數據隔離,防止在數據共享時破壞原始測量數據。

經云端處理后導出的數據,經相關程序自動錄入到預警發布平臺,可基于城市積水深度、積水范圍、影響程度等現有氣象資料,結合水務、交通、城管等部門的歷史內澇數據及歷史案例庫,基于地形高程、下墊面屬性、管網信息等地理信息數據,對城市積水點進行強降水過程分析,并利用相關性分析方法建立漬水點的雨洪關系模型,并判定內澇等級。

2. 5 預警發布模塊

預警發布系統是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由數據處理模塊生成或導出的城市積水數據、城市地理數據、內澇等級、相應應急預案等信息,最終將集成在預警發布平臺,并及時傳導給有關部門,從而完成整個系統的工作流程,其結構見圖4。

圖4 預警發布模塊結構Fig.4 Early warning release module structure

該預警發布平臺具有內澇預警顯示、內澇信息查詢、內澇災情管理、數據維護四大功能。其中,內澇預警顯示模塊可通過模擬仿真等技術提供城市地面積水信息和降水信息的實時、立體的展示,直觀顯示城市內澇動態;內澇信息查詢模塊可為決策者提供精確的積水水位、管網狀況、氣象信息等數據,有效支撐應急決策;內澇災情管理模塊可實現與政府有關部門及市民的雙向溝通,實現災情上報及災情統計功能;數據維護模塊可實現用戶管理及實時數據的更新及修正。該平臺可在地圖上顯示各監測站點的分布情況,以報圖和報表形式顯示積水站點當前積水水位值、積水過程線等相關數據,并對超警戒的積水站點,以圖標閃爍及聲音提醒的方式進行預警,以便用戶及時了解預警信息,同時可對人工上報的全市范圍內積水信息,通過后臺錄入展示,此外還可與現有系統視頻監控模塊進行關聯,對站點積水信息查詢的同時,也可對積水現場附近已有視頻點攝錄的視頻圖像進行查看。

2. 6 決策支持模塊

傳統的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往往同城市應急指揮系統聯系不夠緊密,影響排澇效率,其主要實現單一的預警預報功能。而將應急決策支持系統嵌入監測預警系統,能有效減少城市應急部門制定排澇方案所花費的時間,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其結構見圖5。

圖5 決策支持模塊結構Fig.5 Structure of decision support module

該系統通過云端數據處理平臺的案例庫、預案庫、模型庫和方法庫對動態監測數據進行匹配,并引入應急調度指揮機制、部門應急決策和協調機制、分級負責與響應機制和社會動員機制,形成專項應急方案,集成到模擬決策會商平臺,明確各部門職責,為城市應急聯動指揮中心提供決策支持,大大提高了城市應急聯動能力。

3 武漢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功能的實現

為了更好地了解優化的武漢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情況,本文對基于系統優化設計所實現的功能進行了具體說明,該系統的功能框架見圖6。

圖6 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功能框架圖Fig.6    Functional framework of urban waterlogging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3. 1 自動化的數據采集

基礎澇情數據是實現內澇監控防治的基礎工作,系統開發將借鑒城市澇點分布數據,在各地進行遙測站點建設,同時在相關負責部門構建中心站點,實現對各地內澇數據的自動接收。遙測站根據設定通過通信模塊向中心站進行數據自動發送,中心站可通過計算機及相應的應用軟件系統,即可以把測量數據直接讀出來;進一步也可以通過通訊模塊,按照報汛機制和實際需要,向需要數據的管理部門發送。

3. 2 基于雷達圖的降水監測預報

通過雷達圖數據的分析,可以滿足對短時強降雨的有效預測,結合其他技術,可以進一步推算出未來一段時間的降雨情況,其中未來一小時的降水預報數據是最為重要的。降水監測預報將采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圖分析技術,在平臺開發過程中將雷達回波數據進行矢量化操作。具體的操作是將源圖和電子地圖進行同比例網絡化分割,讀取源圖回波像素的位置、強度信息,并映射到電子地圖相應單元格中,由此產生基于GIS的雷達回波強度圖,而該基于GIS的雷達回波強度圖是可查詢、可換算的。系統將逐行遍歷回波源圖解析出來的各點回波值信息以及相應的位置范圍信息保存于二進制文件中,以供系統調用查詢。多普勒天氣雷達反射率因子產品的空間分辨率為1 km×1 km,結合武漢市的實際范圍與面積,對雷達回波強度圖進行疊加,通過對回波值的讀取確定未來一小時一定區域范圍內的降雨情況。雷達回波強度定量估算降雨量的公式如下:

Z=aIb

其中,回波強度Z(單位為dBZ)是一個與降雨粒子大小、密度相關的量,降雨強度I(單位為mm/h)與回波強度Z之間存在一定聯系,通過a、b參數的確定即可以實現對兩者關系的了解,進而通過雷達回波強度圖的查看來對降雨強度進行預報。然而,a、b值的確定是與降雨類型、季節以及武漢當地地域等因素息息相關的可變參數,其確定將通過對武漢市歷史降雨強度與歷史雷達圖對比分析而獲得[16]。

在系統建設中通過構建內部模型,并結合歷史數據分析,可實現雷達預警系統的開發,滿足當地對短時強降雨的準確預報,進而為防內澇工作的開展爭取更多的時間。

3. 3 豐富的云端數據共享

系統可以對外提供豐富的實時內澇澇情數據查看,通過對遙測站反饋的內澇點災情,基于GIS平臺進行集中展示,針對內澇點,可以快速查看該點內澇的具體情況,包括澇點大概涉及范圍、澇點內澇深度等信息,并結合內澇信息及交通信息,對出行以及內澇治理指揮做出合理計劃安排;同時,系統通過對內澇等級條件的制定,對每次內澇情況進行分類管理,并基于分類管理結果實現歷史案例的條件查詢;此外,系統可實現對內澇案件處理信息的記錄以及對應預案的關聯,保證相關部門在內澇治理指揮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通過查看歷史內澇案例,了解當時內澇應對措施,進而為現場指揮決策提供信息參考。

用戶可根據各個行政區劃區、社區、街道所在位置及其周邊交通路線信息制定內澇應對預案,并將預案上傳,通過平臺還可以對預案進行維護管理。系統通過構建預案與內澇實時監測結果的關聯,并通過系統內部對內澇實時狀況的分析,提供預案建議,由工作人員對預案選擇做出確認。

3. 4 快速多樣化的預警發布

系統基于GIS平臺,對內澇監測點以及雨量監測點進行疊加展示,針對內澇監測點,將通過閃爍等突出顯示方式來進行提醒,并可以根據澇情的實際情況,通過不同的圖標進行展示。系統還可以實現對最近一段時間內云圖、雷達圖分布進行查看,并支持云圖、雷達圖的動態播放,同時結合雷達預警系統的預測成果,可以在此系統上查看到短歷時強降雨預測信息。

此外,系統構建了不同等級內澇負責人之間的快速溝通渠道,下級對于發現的當地內澇澇情可以及時快速地向上級反饋,上級收到內澇事件可以對各地內澇事件進行統計分析,查看各澇點分布,進而為下一步指揮協調提供依據。

4 結 語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由暴雨引發的城市內澇災害頻繁發生,在給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諸多困擾的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生命及財產損失,城市內澇問題引發了社會公眾的強烈關注。在“海綿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下,本文聚焦應用雨水管理技術對城市內澇進行防治,在分析武漢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現狀的基礎上,嘗試提出基于傳感等物聯網技術、GPRS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等,實現數據實時共享,建立直觀的內澇預警發布平臺,制定科學的應急處置方案,構建了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的整體規劃,以期實現數據共享、實時更新、自動化、智能化、雙向溝通、快速響應、多部門應急聯動等功能,為各級政府及有關機構提供決策參考的科學依據,以提升城市整體排澇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波.武漢城市強降水內澇仿真模擬系統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

[2] 郭光祥,丁繼勇,張敏,等.城市暴雨內澇應急聯動體系構建[J].水利經濟,2013(1):29-33.

[3] Behera P K,Adams B J,Li J Y.Runoff quality analysis of urban catchments with analytical proba-bilistic models[J].JournalofWaterResourcesPlanningandManagement,2006,132(1):4-14.

[4] Rivard G,Dupuis P.Tools for analysis and decision support for sewer networks:Assessment of needs and interface integration[C]//Strecker E W,Huber W C.“GlobalSolutionsforUrbanDrainage”ProceedingsoftheNin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UrbanDrainage.Reston,Virginia: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2002:1-16.

[5] Bruen M,Yang J Q.Combined hydraulic and black-box models for flood forecasting in urban drainage systems[J].JournalofHydrologicEngineering,2006,11(6):589-596.

[6] Farrell J,Nezlek G S.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 the next stage of application development[C]//29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Interfaces.Zagreb,Croatia:SRCE,2007:413-418.

[7] Rao M,Fan G,Thomas J,et al.A web-based GI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managing andplanning USDA’s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CRP)[J].EnvironmentalModelling&Software,2007,22(9):1270-1280.

[8] 邵鵬飛,趙燕偉,楊明霞.城市內澇監測預警信息系統研究[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6,24(2):49-52.

[9] 鄭姍姍,萬慶,賈明元.基于STARMA模型的城市暴雨積水點積水短時預測[J].地理科學進展,2014,33(7):949-957.

[10]位路陽.基于WebGIS的鄭州市區暴雨洪水預警系統設計與實現[D].鄭州:鄭州大學,2017.

[11]覃東華,李文彬,田玉剛.基于ArcGIS Server的城市洪澇災害應急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3,20(4):23-26.

[12]宋英華,宋葉,王喆,等.基于PPP模式的武漢城市內澇災害防治體系研究[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7,24(3):43-47,56.

[13]張忠義,莊越.試論我國城市應急軟能力提升路徑——基于2016年武漢洪澇災害的理性思考[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7,13(3):119-123.

[14]葉青.城市暴雨內澇氣象監測預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2.

[15]潘卉,常輝,黃清濤.湖北武漢市城市水文防汛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探討[J].中國防汛抗旱,2015,25(3):68-70.

[16]袁凱,姚望玲,劉火勝,等.武漢城市內澇預警預報系統研究[C]//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北京:中國氣象學會,2014:551-556.

[17]湯成鋒,劉至仁,林燦文,等.基于GIS和多普勒雷達的鄉鎮暴雨預警技術研究[J].中國防汛抗旱,2011(2):51-53.

猜你喜歡
內澇預警系統積水
基于AI技術的高速公路行人誤闖預警系統
海綿城市內澇防治系統的功能探析
民用飛機機載跑道入侵預警系統仿真驗證
小熊當當玩積水
基于ZigBee與GPRS的輸電桿塔傾斜監測預警系統
車輛碰撞預警系統有望進入國標
大決心
生命之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