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南縣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劃與評價

2018-04-15 03:20,,,
地下水 2018年2期
關鍵詞:洛南縣危險區易發

, ,,

(陜西省地質調查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8)

洛南縣位于陜西省商洛市北部,境內山嶺環繞,溝谷深切,中部地勢較低,地質構造復雜,深大斷裂發育,巖土體類型復雜,地質環境條件差,降水量大且集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發育。地質災害成為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嚴重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1 洛南縣概況

1.1 氣象

洛南縣為暖溫帶季風性濕潤山地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多年平均氣溫11.1℃,年均降水量718.9 mm,最大降水量為1 244.9 mm(1958年),最小降水量為438.1 mm(2012年)。降水量季節性明顯,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一半。

1.2 地形地貌

洛南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洛河橫貫中部,最高點位于縣西北部的草鏈嶺高程2 645.8 m;最低點位于東南部藍草河出境處,高程670 m。境內地貌劃分為中山、低中山、山間盆地三類。

1.3 地層

受鐵爐子—三要深斷裂的影響,洛南縣北部地層出露太古界太華群;中元古界熊耳群、高山河組、龍家園組、巡檢司組、杜關組、馮家灣組;古生界寒武系、二疊系;中生界白堊系及新生界新近系、古近系、第四系地層。

1.4 構造與地震

洛南縣地質構造可分兩大構造單元,以鐵爐子—三要斷裂為界,北屬華北準地臺南緣豫西斷??;南屬北秦嶺系地槽東秦嶺段,主要褶皺有路家街—馮家灣向斜、孤山—中黃爺向斜、石門—秦池背斜及蟒嶺背斜。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洛南縣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 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 s,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

1.5 水文地質特征

根據含水介質差異,將區內地下水分為基巖裂隙水、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和松散巖類孔隙水三類。

基巖裂隙水見境內大部,賦存于構造裂隙帶、風化殼、碎屑巖中,以潛水為主,單井出水量5~30 m3/d,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沿基巖風化裂隙、裂隙發育帶逕流,在陡坎坡腳處常以下降泉和滲水點的形式向溝谷排泄,最大泉流量10.01 m3/d。水量受季節變化大,遇降雨時水量劇增,排泄點多,直接影響斜坡的穩定。

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分布于洛河沿岸的巖溶裂隙和孔洞中,多為承壓水,接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沿溶隙、暗河逕流,以泉、暗河排泄,水量>2 000 m3/d。

松散巖類孔隙水分布于河流階地及坡殘積土中,以潛水為主。接受大氣降水、地下水、地表水補給,以側向逕流或補給地下水的形式排泄。局部坡殘積土土層較薄,土質疏松,降雨入滲后,土體易飽和,抗剪強度降低,當下伏基巖相對隔水時,沿基巖頂面易形成滑動面。

1.6 植被特征

洛南地勢高低懸殊,氣候復雜,形成了多樣的植被類型。西北部秦嶺、南部蟒嶺山地,海拔較高,氣候寒冷,植被生長茂密,植被覆蓋率均70%以上;中部河谷川原地區除部分油松林外,大部分是草本植物、灌木及建國后營造的松櫟林,森林覆蓋率60%。

1.7 人類工程活動

洛南縣產業結構以農業、礦業為主,近年來公路、房屋等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極快,表現為坡地開墾、削坡建房等。

2 地質災害概況

洛南縣城周圍、鎮駐地、重點村莊、省道和縣道沿線及洛河沿岸和重要工程設施等地段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種。本次調查共落實地質災害點143處,其中有22處災害點(其中搬遷20處,工程治理2處),由于住戶搬遷或治理,不再納入群測群防。

2.1 滑坡

洛南縣境內發育98處滑坡,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其中小型滑坡共88處,占滑坡總數的89.80%;中型滑坡共10處,占滑坡總數的10.20%。平面形態以半圓形和舌形為主,其中半圓形54處、矩形16處、舌形26處、不規則形2處,分別占滑坡總數的55.10%、16.33%、26.53%、2.04%。剖面形態以凹形和階梯形為主,其中凸形19處、凹形31處、直線形14處、階梯形29處、復合形5處,分別占滑坡總數的19.39%、31.63%、14.29%、29.59%、5.10%?;缕露戎饕?40°,其中坡度<25°的滑坡共43處,坡度25~40°的滑坡共45處,坡度>40°的滑坡共10處,分別占滑坡總數的43.88%、45.92%、10.20%。

2.2 崩塌

查明崩塌13處,均為巖質崩塌,小型規模為主。成因是修路開挖形成的斜坡陡峭、節理發育,長期風化作用和重力作用使節理裂縫擴張貫通以及裂隙發育。崩塌多發生在坡高小于50 m,坡度大于40°的陡坡地段,變形破壞模式主要為傾倒式和拉裂式。

2.3 泥石流

境內共發育泥石流23處,均為溝谷型泥石流,水動力類型均為暴雨型,以水石流為主,規模主要為小型,由于開采礦上隨意沿溝道和山坡堆放礦渣引發。泥石流溝多為“V”字型,溝道縱坡多在150‰~250‰之間,高差多在150~300 m之間,兩側山坡較陡,坡度在25°~45°之間,兩側山坡植被覆蓋率高,溝道堵塞程度輕微,物源豐富,主要通過溝底再搬運和面蝕的形式進行泥沙補給。溝口洪積扇形狀較明顯,以於高形式為主,每逢雨季溝口均有不同程度碎石土沖出,塊石大小不一,最大塊徑達1~2 m。

2.4 地面塌陷

共發育地面塌陷9處,規模以小型為主,受采空區影響,引發地面塌陷。地表的表現形式主要為地裂縫和塌陷坑,煤礦開采形成的地面塌陷面積一般較大,其它礦種的塌陷坑面積較小,數量較多。地面塌陷的危害包括房屋開裂、傾斜,路面開裂,井水干涸,破壞農田等。開采煤礦形成地面塌陷分布在城關鎮和景村鎮;而開采鉬礦、大理石礦形成的地面塌陷分布在北部中山區。

3 地質災害危險程性區劃及評價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指明顯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且將可能造成較多人員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的地區,危險區劃分基于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及危害程度。結合易發程度分區內各地質災害點的危害程度,按照“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劃與評價。

3.1 評價指標的確定

危險性是地質災害自然屬性的體現,其核心要素是地質災害的易發程度和危害程度,易發程度越高,危害程度越大,其危險性也就越大。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分區評價是根據其易發程度為依據進行的。地質災害高、中易發的地區可能遭受地質災害的影響更大,危險程度就越高;地質災害低易發和極低易發地區所受到的影響較小,其危險程度就較低。此外,地質災害的危險程度還與其危害程度有關,危害程度取決于地質災害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程度。

根據地質災害的易發程度、危害對象和危害程度等級,將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區劃分為高危險、中危險、低危險和極低危險。

3.2 評價單元劃分

與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區劃類似,危險程度區劃分也采用基于GIS的信息疊加法。在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圖的基礎上,以1×1 km2進行等面積方塊狀切割分塊,并注意邊角的取舍,全縣共2 830 km2,可劃分出3 540個單元網格。

對每一網格內的地質災害穩定程度、危害程度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各項因子的影響權重系數,根據評價分級標準,結合全縣災害易發程度及危害程度,從而確定單元網格內地質災害的危險程度。

3.3 危險性分區

按照單元網格內分布的地質災害點的密度及危害程度,根據確定的指標權重,經信息量疊加和統計分析,根據“區內相似,區間相異”的原則,無地質災害的單元,其危險程度最??;有地質災害的單元,根據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大小,結合周邊情況再細化。地質災害強烈且規模較大的地區,其危險程度就大;反之,則危險程度低。結合已有圖形資料,找出突變點作為分界點,對同一個單元內評價因子狀態有突變的單元進行人工調控,以確保單個評價單元內的各評價因子狀態具有相對均一性。將調查區劃分為四個等級的若干個區域,在分區計算的基礎上,結合野外調查認識,人工勾畫出地質災害極低危險區、低危險區、中危險區和高危險區。

對全縣3 540個單元地質災害危險程度進行判別,疊加地質災害易發程度與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可把縣劃分為3個一級區7個亞區。三個一級區分別為:A:地質災害高危險區,B:地質災害中危險區,C:地質災害低危險區。

3.4 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區劃綜述

3.4.1 地質災害高危險區(A)

區內地質環境條件差,地質災害密集發育,總面積95.19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3.36%,發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點共33處,其中特大型險情1處,大型1處,中型6處,小型25處,地質災害點密度達0.35處/km2。涉及的鄉鎮為巡檢鎮、寺耳鎮、城關鎮和景村鎮。按照地域區段分4個區:巡檢鎮高山河-蜂王村高危險區(A1)、石坡鎮黑山村-巡檢鎮石墻村、下廟村高危險區(A2)、城關鎮劉澗-小河村一村高危險區(A3)和景村鎮張村高危險區(A4)。

1)巡檢鎮高山河-蜂王村高危險區(A1)

位于境北巡檢鎮高山河-蜂王村一帶,面積21.59 km2,發育6處泥石流,中型險情3處,小型3處,地質災害點密度達0.28處/km2。區內出露中元古界地層,變質深、變形強、易風化,金礦、鉬礦等儲量豐富,在開采過程中形成大量礦渣,散亂堆放溝谷,為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物源,沿河谷兩側斜坡地帶修建房屋等人類工程活動極為強烈,使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2)石坡鎮黑山村-巡檢鎮石墻村、下廟村高危險區(A2)

位于境北石坡鎮黑山村-巡檢鎮石墻村、下廟村一帶,面積40.08 km2,發育地質災害點9處,其中滑坡5處,崩塌2處,泥石流1處,地面塌陷1處;其中中型險情1處,小型的8處,地質災害點密度達0.22處/km2。區內發育路街背斜和斷裂3處,地層巖性主要為寒武系白云巖,節理裂隙發育,整體較破碎,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多為沿溝谷兩側開挖邊坡修建房屋和開采石料。

3)城關鎮劉澗-小河村-景村鎮八一村高危險區(A3)

本區位于城關鎮縣河兩側,面積32.47 km2,發育滑坡、地面塌陷共17處,其中特大型險情1處,中型的2處,小型14處,地質災害點密度達0.52處/km2。區內第四系殘坡積層、強風化閃長巖易產生地質災害,加之307省道和202省道沿縣河通過,人類工程活動強烈,災害點分布相對密集。

4)景村鎮張村區(A4)

位于景村鎮張村省道307北側,面積1.05 km2,發育1處滑坡,中型險情,地質災害點密度達1.0處/km2。區內地形起伏較大,發育的水系為東沙河,地層巖性以新近系砂泥巖為主,表層覆蓋第四系殘坡積層,因受人類工程開挖的強烈影響、尤其在公路沿線常出現高約10m左右的人工陡坡,導致坡體失穩現象較為嚴重。

3.4.2 地質災害中危險區(B)

區內地質環境條件較差,地質災害較發育,共發育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點66處,地質災害點密度0.06處/km2,小型險情。該區共涉及10個鎮,總面積1 063.52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37.57%,可分為以下2個區段:

1)石門鎮黃龍鋪-巡檢鎮-寺耳鎮中危險區(B1)

該區位于石門鎮黃龍鋪-巡檢鎮-寺耳鎮一帶,面積453.90 km2,分布于高易發區之內,高危險區以外,區內發育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點共20處,險情均為小型。該區域由于毗鄰高危險區,并且大多在易發區之內,人類工程活動相對較頻繁,使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遭到較為嚴重破壞,易誘發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

2)保安-永豐-景村-古城-寺坡-高耀鎮中危險區(B2)

該區位于永豐-保安-城關-景村-古城-寺坡-高耀鎮一帶,面積609.62 km2,共發育46處地質災害點,小型險情。因斬坡修房,形成3~5 m的陡邊坡,對周圍的植被破壞較為嚴重,在連陰雨、暴雨季節易形成滑塌等地質災害。

3.4.3 地質災害低危險區(C)

分布于全縣大部分地區,面積1 672.39 km2,占全縣總面積59.07%。發育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點共44處,小型險情。區內多屬中山地貌,人口密度較小,人類工程活動程度較弱,植被發育,地質災害危險程度低。

1)洛源-麻坪-石門-石坡-靈口鎮低危險區(C1)

分布于洛源、麻坪、石門、石坡、靈口鎮大部分地帶,面積1 474.40 km2,占全區面積的52.08%,發育地質災害點39處,小型險情。該區屬于低中山區,森林植被覆蓋率高,地質構造簡單,巖體較完整,人類工程活動較弱,地質環境條件好,災害點較少。

2)景村-高耀鎮低危險區(C2)

分布于景村鎮和高耀鎮交界地帶,面積197.98 km2,占全區面積的6.99%,發育地質災害點5處,小型險情。該區為中山區,巖土體以中深變質巖為主,巖性為片巖、板巖,局部見青灰色的千枚巖,區內人口稀少,人類工程活動較弱,植被覆蓋率高。

4 結語

將洛南縣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區劃分為高危險區、中危險區和低危險區三個等級,高危險區面積95.19 km2,占全縣總面積3.36%,發育地質災害點33處,地質災害點密度達0.35處/km2,其中險情為特大型1處,大型1處,中型6處,小型25處;中危險區面積1 063.52 km2,占全縣總面積37.57%,發育地質災害點66處,地質災害點密度達0.06處/km2,險情全部為小型;低危險區面積1 672.39 km2,占全縣總面積59.07%,發育地質災害點44處,地質災害點密度達0.03處/km2,險情全部為小型。

洛南縣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劃與評價工作為縣域地質災害的防災減災工作打下了理論基礎,對于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的建立、對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人民生命財產和工業的正常運行都有極大的保障意義。

[1]雒桓瑤,周陽. 洛南縣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分析[C]. 秦巴山區地質災害與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

[2]俞布,潘文卓,宋健. 杭州市滑坡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劃與評價[J]. 巖土力學.2012.S1.

猜你喜歡
洛南縣危險區易發
安徽省山洪危險區動態化管理技術研究
機用鎳鈦銼在乳磨牙根管治療中的應用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夏季羊易發疾病及防治方法
洛南縣關工委慰問“五老”人員
冬季雞腸炎易發 科學防治有方法
陜西洛南縣北部冶金級白云巖分布規律及物性特征
農村黨建如何破“地界”——洛南縣基層黨建的開放與兼容
洛南縣陽光菌業創始人一一羅嬋 創業是一種情懷
中長期大震預測方法及中國大陸未來10年大震危險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