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癥臨床危險因素研究

2018-04-15 09:48張猛閆道杰劉鳳蓮郭曉青張志強
健康必讀 2018年8期
關鍵詞:發熱危險因素

張猛 閆道杰 劉鳳蓮 郭曉青 張志強

【摘 要】目的:探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危險因素,為本病的預防和臨床診治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進行診治的100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研究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本病的相關危險因素。結果:根據死亡與否,將患者分為死亡組(22例)和存活組(78例),所有患者均有發熱癥狀,經統計檢驗,死亡組患者呼吸衰竭(82%)、少尿(50%)、嘔血黑便(45%)、癲癇(50%)以及神志改變(82%)癥狀較存活組(6%、3%、6%、4%、1%)明顯,且差異顯著,P<0.05。所有患者均有發熱癥狀,經統計檢驗,死亡組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肌酐(SC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凝血酶時間(TT)均明顯低于存活組,且差異顯著,P<0.05。結論:SFTS患者死亡與高齡、呼吸衰竭、嘔血黑便、癲癇、神志改變等臨床癥狀以及凝血功能障礙、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肌酐(SC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凝血酶時間(TT)降低等實驗室指標高度相關,為本病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發熱;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01-01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具有傳染性,屬于傳染性疾病,是由新型布尼亞病毒(CSFTSV)引起的新型出血熱,臨床以發熱、血小板合白細胞減少、胃腸道不適為主要表現,同時伴有多器官損傷的傳染性疾病[1]。本研究以100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研究了其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實驗室結果及危險因素,以期為臨床預防和診療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醫院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進行診治的100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2名,女性58名,發病平均年齡5 7.78+ 9.96歲;≤16歲的12名,17-45歲(包括17歲、45歲)的24名,46-60歲(包括46歲,不包括60歲)28名,≥60歲的36名;死亡22例,男性10名,女性12名,死亡率22%,死亡平均年齡59.67+9.38歲,存活平均年齡52.19+10.03歲。

1.2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性別、年齡、職業、發病前的活動區域、蜱蟲接觸史、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結果。

2 結果

根據死亡與否,將患者分為死亡組(22例)和存活組(78例),所有患者均有發熱癥狀,經統計檢驗,死亡組患者呼吸衰竭(82%)、少尿(50%)、嘔血黑便(45%)、癲癇(50%)以及神志改變(82%)癥狀較存活組(6%、3%、6%、4%、1%)明顯,且差異顯著,P<0.05。

所有患者均有發熱癥狀,經統計檢驗,死亡組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肌酐(SC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凝血酶時間(TT)均明顯低于存活組,且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為近些年新出現的一種感染性疾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發熱為其主要臨床特征,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2]。

疾病的流行受到外界社會因素和環境等自然因素的影響,疾病的發生有來自環境和遺傳基因方面的因素。目前關于SFTS發生的危險因素研究可見于對疾病發病危險因素、臨床進程及轉歸的危險因素以及環境危險因素的研究,但相關研究報道并不多[3]。中國疾控中心于2011年在山東、河南、湖北三省開展了一項病例危險因素調查研究,并揭示出農民、被蜂叮咬、養貓或養牛、勞作及生活環境中雜草灌木叢生是SFTS發病的危險因素[4]。

鑒于SFTS有較高的死亡率和普遍的人群易感性,為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所以死亡因素的預測對臨床診治中有相當的意義[5]。在流行季節、流行區域,以發熱急性起病,血常規可見PLT降低,應該高度考慮本病。非本院首診患者,在當地醫療機構治療過程中,未明確診斷便當做“感冒”治療的不在少數,這部分患者未能得到綜合的治療及器官功能支持[6]。在疾病早期,機體抵抗力尚強力,未發生器官功能衰竭,早期識別和干預對改善病情預后有一定作用。本組觀察到早發的MODS和遲發的MODS之間死亡率無顯著差異,而持續時間長短是評估死亡風險重要的決定因素。嚴重SFTS患者在入院前3天內發生器官功能障礙是預后不良的一個強有力的標志。

SFTSV易侵犯肝臟、脾臟、骨髓、腎臟,病毒的大量復制,對器官功能的直接損傷和間接損傷導致上述器官功能障礙,ALT, AST, TT, APTT, SCr明顯異常并持續升高,提示預后不良。

參考文獻

[1]趙海燕,孫靜,嚴曉敏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死亡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6 ,34 (1):15-18.

[2]韓亞萍,董莉,孔練花,等.病毒載量和細胞因子在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致病機制中的作用[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4,32 (9): 538-544.

[3]劉洋,黃學勇,杜燕華,等.河南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流行區蟀類分布及媒介攜帶新布尼亞病毒狀況調查[[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 46(6):500 -504.

[4]劉洋,黃學勇,杜燕華,等.河南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流行區蜂類分布及媒介攜帶新布尼亞病毒狀況調查.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6(6):500-503.

[5]韓常新,孫艾軍,蒲春文,等.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特征及預后影響指標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02):171 -174+187.

[6]孫娜,陳志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患者的血液及免疫系統損傷[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8,12(06):538-542.

猜你喜歡
發熱危險因素
應用紅外檢測技術查找35kV系統接地故障
紅外成像技術在電氣設備中的應用
回轉窯托輪軸瓦發熱原因及相應防范措施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針對變電站設備的紅外測溫思路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