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安全性問題研究

2018-04-15 09:48羅海峰
健康必讀 2018年8期
關鍵詞:中醫不良反應安全性

羅海峰

【摘 要】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中醫和中藥也開始在世界范圍內逐漸被廣泛應用,由于很多地方對中醫藥原理的了解不夠透徹,而導致許多關于中醫藥不良反應的發生,中醫藥安全性問題開始被更多人關注。對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爭論層出不窮,因此,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成為目前中醫藥工作者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只有將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才能提高中藥安全性。

【關鍵詞】中醫;安全性;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2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52-02

1 中藥安全性問題的提出

雖然目前我國的醫療機構西醫擔任著主體作用,但中藥也在醫療保健事業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中藥在我國的廣泛使用能夠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中國文化的廣泛傳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藥也因此被世界各國廣泛利用,并且在國際上對我國的中醫藥療效提出認可,但中藥在世界上廣泛傳播的過程中,中藥引發的不良反應問題也隨之增加。早在十幾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收到大量關于中醫草藥不良反應的報告,根據數據記載,在2004年呈報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就達到一萬一千四百一十六份。自從在比利時發生的腎毒性事件,新加坡的黃連素事件還有在日本發生的柴胡事件之后,中醫草藥的療效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醫草藥安全性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對中藥安全性的現狀開始擔憂,世界各國人民希望中國能對中藥安全性做出評價,也迫切地希望有相關專家能提出安全性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

中藥的安全性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醫療機構研究的重點項目之一,藥物的毒性和不良反應是中藥安全性問題中較為突出的兩個方面。由于發展時間較長,國外的很多醫藥監測機構發展相對成熟,因此,國內外的監測效率差距相對較大。從1966年開始就有國家開始對藥物的不良反應進行監測,但中國直到1989年才開始建立關于中醫藥的監測機構,才導致目前國內中藥引發的不良反應案例多于西藥引發的不良反應。我國藥監局從1950年之后才開始對中醫的不良反應問題進行關注,根據數據統計,在上世紀有關中藥中毒和不良反應的案例共有6061例,其中1950年以前的案例僅有26份,1960年到1970年之間共有147份,從1976年到1980年之間的案例共有2217份,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因中藥中毒和不良反應的案例呈現遞增趨勢,并且增長的趨勢十分迅速。1998年到2002年之間,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的關于中藥不良反應報告共有3萬多份,這個數量將近是過去十年的10倍。在監測中心收到的所有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關于中藥中毒和不良反應的報告超過總報告的10%。中藥不良反應涉及的人體范圍十分廣泛,它有可能對人體的心臟,肝臟,腎臟,神經細胞等造成毒害的影響,最后造成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等人體系統嚴重失衡。

2 中藥安全性問題的分析

中藥的藥效具有特殊性,它與西藥相比,治療的過程比較緩慢,因此中藥產生的不良反應也會比西藥表現得更加緩和,大多數中藥的毒副作用都會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會表現出來,導致中毒的病人未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病情,等到最后中毒已深無法治療時才后知后覺。病人在中藥中毒和發生不良反應時,人體中作用的靶細胞,靶器官不專一,所以中藥產生的不良反應往往會導致人體內多種器官受損。造成中藥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病人在使用中藥時不聽從中醫的指導,胡亂用藥;很多中藥的藥性比較復雜,并且會有一定的潛在毒性;中西藥混合使用導致中藥的藥性發生改變。

雖然衛生部開始對中藥安全性和中藥不良反應進行評價,但因為中藥特殊性的問題會使得這些評價十分復雜。首先,關于中藥的合理使用很難進行正確的分辨,中藥在治療疾病時藥物的藥量分配十分講究,對于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病人就算是相同的癥狀藥量分配也不同,總之,中藥的藥量分配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隨癥加減。因此,由于用量不同的原因,很多中醫專家在對中藥不良反應進行評價時,也會出現很難分辨出中藥的合理用藥情況,最后導致其因果關系難以辨別。

在藥品質量為合格藥品的前提下發生中藥不良反應,便是目前我們所研究的藥品不良反應。但中藥的品種多種多樣,并且同一種中藥的質量不同也會導致藥效發生變化,目前對于不同品種的中藥,我們難以制定出一個合格的標準,而且對于同一品種的中藥也會因為產地不同,生長年限不同,以及加工過程的不同而影響中藥的質量。有時我們可以看出存在多種因素影響著中藥的質量,雖然國家對中醫藥材質量制訂了固定的標準,但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很難使重要的內在質量得到保證,所以當中藥出現不良反應時,一定要對藥品的質量進行認真檢測和分析,確定是否因為中藥的質量和引發不良反應。

目前,我國將中藥引發的不良反應排除在醫療事故之外,但前提是藥品在發生不良反應時,中醫對病人的用量指導一定是在合理用藥范圍之內。但是在實際的醫療過程中,如果醫生告訴病人和家屬某種藥物發生不良反應時,家屬和病人都會認為是因為醫生的錯誤,便會直接當成這是一起醫療事故,然后讓醫院和醫生進行賠償。因此,醫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一般都會將藥品的不良反應進行隱瞞,這就導致很多中醫藥品的不良反應不能得到及時的報告。

3 提高中藥安全性的策略

完善我國負責藥品安全性監管的機構,開展科學研究。要想將中藥的安全性問題得到解決,國家首先需要進行一個系統地管理,這就要求國家完善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的機構。主要內容包括:全國中藥不良反應的報告進行收集,評價和反饋;對各級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進行技術指導;對監測藥品網絡進行及時的建設和維護;大力宣傳藥品不良反應的基礎知識;與國際上的中醫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進行交流。

對有關中藥安全使用的法規進行健全,加強中藥不良反應信息的流通。自從中藥不良反應被人民重點關注之后,國家頒布了三個不同方面的法律法規,它們分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這三部法律法規為我國的中藥安全性研究評價以及中藥不良反應監測提供了有效依據。當中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時應該及時的進行全國性通報,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醒醫生和病人對這些中藥的使用密切關注。

4 結語

為了能有效地提高中藥安全性問題,國家應該深入對中藥的研究,招聘中醫人才對目前使用的中醫藥品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歸納,同時鼓勵中醫與西醫結合使用,并且讓西醫學習中醫知識,保證其用藥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輝,張俊華,鄭文科,等.中藥注射劑安全性醫院集中監測研究倫理學相關問題的思考[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7,19(1).

[2]張廣平,葉祖光.中藥安全性評價的發展、現狀及其對策[C]//中國毒理學會中藥與天然藥物毒理專業委員會第一次.2016.

[3]周榮易,王嬌嬌,韓新民.對中藥毒性問題的思考[J].時珍國醫國藥,2016(7).

猜你喜歡
中醫不良反應安全性
長效胰島素聯合口服降糖藥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與安全性
西藥臨床應用中合理用藥對其安全性的影響
關于橋梁設計中的安全性與耐久性問題的幾點思考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中醫英譯的誤譯現象探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紫杉醇脂質體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分析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全氫罩式爐的安全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