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桂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效果

2018-04-15 09:48鄒麗彬
健康必讀 2018年8期
關鍵詞:厭食癥推拿小兒

鄒麗彬

【摘 要】目的:探討肉桂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進行藥物治療的厭食癥患兒104例,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52例。對照組采用滑石粉配合推拿手法進行治療;治療組肉桂散配合推拿手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組厭食癥狀消失時間和推拿治療時間、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治療組厭食癥狀消失時間和推拿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藥物治療總有效率為92.3%,優于對照組的75.0%(P<0.05);不良反應僅有3例,少于對照組的9例(P<0.05)。結論:肉桂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縮短推拿時間,使治療效果得以提升。

【關鍵詞】肉桂散;推拿;小兒;厭食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77-01

小兒厭食癥具體指的是小兒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見食不貪,食欲不振或明顯減退,進食量減少,甚至完全拒食的一種疾病,在中醫學理論當中,該疾病屬于“不思食”、“不嗜食”等疾病的范疇。厭食癥是小兒脾胃受到損傷之后出現的一種首要癥狀表現[1]。厭食癥在臨床兒科中相對較為常見,各年齡段的兒童均有發病的可能,以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發病的可能性最大,隨著近些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的臨床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近幾年有研究顯示[2],推拿可以對小兒厭食癥進行有效治療,其效果較單獨應用藥物干預更為理想。本文探討肉桂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進行藥物治療的厭食癥患兒104例,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52例。對照組患兒年齡3-10歲,平均5.2±0.7歲;男性29例,女性23例;發病時間1-6個月,平均2.2±0.5個月;治療組患兒年齡3-12歲,平均5.3±0.9歲;男性32例,女性20例;發病時間1-8個月,平均2.1±0.4個月。數據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

兩組患兒在入組之后,均采用中醫傳統的清補脾、運八卦、揉板門、摩腹、捏脊等方法,并按照一定的順序,實施推拿治療。前3個部位推拿的頻率要控制在60次/min左右,持續推拿時間為5min,按照順時針的方向對腹部進行按揉30次,捏脊推拿需要按照“三捏一提”的方式,反復進行5次操作。隔日一次,2周為一個療程。其中對照組在推拿0過程中選擇滑石粉為介質;治療組在推拿過程中選擇肉桂散與滑石粉按照1:3的比例進行混合配置,并以混合物作為介質,涂抹于局部皮膚表面,隨后進行上述推拿操作。

1.3 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治愈: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等厭食癥癥狀徹底消失,每次、每日食量完全恢復正常,沒有對機體的正常發育造成影響;有效: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等厭食癥癥狀減輕,每次、每日食量基本恢復正常,機體正常發育基本未受影響;無效: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等厭食癥癥狀沒有減輕,每次、每日食量仍然沒有任何改善,機體發育受到嚴重影響[3]。

1.4 觀察指標

(1)厭食癥狀消失時間和推拿總時間;(2)推拿治療效果;(3)不良反應情況。

1.5 數據處理方法

P<0.05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t檢驗,以( ±s)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以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

2 結果

2.1 厭食癥狀消失時間和推拿治療時間

兩組厭食癥狀消失時間和推拿治療時間比較,治療組更理想,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推拿治療效果

治療組推拿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不良反應僅有3例,少于對照組的9例,比例5.8%和17.3%,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厭食癥患兒在各個年齡皆可發病,以1-6歲的幼兒發病的可能性最大,其病程的持續時間相對較長,治療期間患兒依從性普遍不是十分理想。厭食、厭藥、畏針、不配合等情況較為常見,因此通過口服或注射藥物的方式,往往很難保證堅持治療,并達到預期的效果。小兒推拿技術是在傳統中醫推拿的基礎上,在幼兒體表的某些特殊穴位及特定位置,通過適當的手法進行刺激,對脾、胃、大腸、小腸等臟腑經氣的運行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使臟腑的功能得到改善,達到疏通經絡、調暢氣機的效果,對胃腸道蠕動和胃排空起到間接的刺激作用,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明顯增多,使患兒機體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得以提升,增進食欲,改善患兒機體的營養狀況,對生長發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醫推拿的操作方法相對簡便易行,且患兒在治療期間承受的痛苦小,基本不會有不良反應,患兒本身及家屬更樂于接受,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拓寬[4]。

取穴以補脾、清胃、運內八卦、揉板門、推揉四橫紋、加上摩腹、捏脊等手法為主對厭食癥患兒實施推拿的過程中。補脾經可以達到健脾助運、調和腸胃的治療效果;運內八卦可以達到寬胸和胃、調暢氣機的治療效果; 揉板門具有健脾、補益、氣血的作用; 摩腹手法可以將力道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腹部,達到通和上下,消食導滯、增強療效的治療目的; 捏脊通過對分布于督脈兩旁的夾脊穴及脾俞、胃俞、大腸俞、小腸俞等腧穴進行良性刺激,可以達到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的治療效果,對廣大患兒的臟腑功能進行調理。上述諸法聯合應用,可以厭食癥進行有效的治療[5]。

適當的應用介質,可以使推拿治療中的手法作用效果增強。中藥肉桂的藥理學特點是,性大熱,味辛甘,可歸腎、脾、心、肝經,能夠患兒的胃腸產生緩和的刺激作用,外用肉桂主要可以通過藥物的透皮吸收過程達到對疾病進行治療的目的。采用肉桂散作為介質對厭食癥患兒進行推拿,不僅僅可以起到較為理想的潤滑作用,對患兒皮膚進行保護,還可以通過藥物的透皮吸收,起到溫通經脈、溫補脾腎的治療效果,使消化功能增強,將消化道內的積氣盡量排出,使胃粘膜血流量增多,對胃腸痙攣性疼痛癥狀進行緩解[6]。

總之,肉桂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厭食癥,能夠迅速改善其飲食狀態,縮短推拿時間,使治療效果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建軍,LIUJianjun.運脾開胃散聯合復方胃蛋白酶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7,32(7):930-932.

[2]王玉.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厭食現代文獻分析[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4,15(1):12-13.

[3]周書蘭,張 杰,李 娟.四逆散合六君子湯加減治療小兒厭食癥120例總結[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3):73-74.

[4]陳兆軍,沈潔,王新波.醒脾養兒顆粒聯合甘草鋅顆粒治療小兒厭食癥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12):26-27.

[5]陳欣欣,布月青.醒脾養兒顆粒對厭食癥患兒血清胃泌素、血漿胃動素及神經肽Y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5,23(3):180-183.

[6]張寶莉.中西醫結合治療脾胃不和型小兒厭食癥48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7):684.

猜你喜歡
厭食癥推拿小兒
節食?催吐?說說對厭食癥的誤解
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小兒厭食癥患者中的應用
小兒難養
溫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分析
從小說到電影:看《推拿》的改編
小兒驚厥緊急處理
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厭食癥80例
要細腰還是要命
容易混淆的兩種小兒紫癜
小兒厭食的簡易療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