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分子肝素對持續性房顫患者凝血、纖溶、和抗凝指標的影響探討

2018-04-15 09:48趙倩李書英陳秀秀王占坤楊學敏王夢夢劉鵬園
健康必讀 2018年8期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

趙倩 李書英 陳秀秀 王占坤 楊學敏 王夢夢 劉鵬園

【摘 要】目的:探析持續性房顫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對凝血、纖溶、抗凝指標的影響。方法:回顧性收集我院2017 年4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持續性房顫患者128 例為對象,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療,收集治療前后的凝血功能、纖溶系統、抗凝指標變化。結果:治療7d、治療14d 后患者的PT、APTT、TT 水平明顯增長,Fbg 水平明顯下降,P<0.05;纖溶系統指標PAI 和tPA 對比:在治療7d 后、治療14d 后,PAI 水平明顯降低,tPA 水平明顯升高,P<0.05;治療7d 后,抗Ⅹa 因子活性和AT-Ⅲ明顯提高,P<0.05;治療14d 后又開始回落,但是與治療前比較依然更高,P<0.05。結論:低分子肝素在持續性房顫患者治療中的應用療效確切,安全性高,改善患者的高凝狀態和低纖溶狀態,值得推廣。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持續性房顫;凝血功能;纖溶系統;抗凝指標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93-01

心房顫動(AF)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也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1]。低分子肝素近年來被用作抗血栓的藥物,因其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應少等優點,深受廣大醫師的喜愛[2]。在持續性房顫患者治療中,抗凝治療是預防腦卒中等疾病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探索低分子肝素在持續性房顫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心內科2017 年4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持續性房顫患者中選出128 例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入組研究前均未接受過任何抗凝藥物治療,無活動性出血和其他血管損傷疾病,排除凝血功能障礙、有血栓史、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本組128 例患者中:男78 例,女50 例,年齡44-74 歲,平均(60.2±5.4)歲;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34 例,風濕性心臟病51 例,肺心病30 例,高血壓心臟病13 例。房顫病史為1~6 年,平均(3.2±0.6)年。

1.2 方法 128 例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4000~6000IU 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每12h 注射一次,連續治療14d。同時根據患者的原發病給予常規綜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7d 后、治療14d 后分別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檢測如下指標:(1)凝血功能指標: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2)纖溶系統指標: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漿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3)抗凝指標: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抗Ⅹa 因子活性。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 軟件檢驗數據資料,計量數據的對比采用t 檢驗,P<0.05 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1 所示,治療7d、治療14d 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PT、APTT、TT均有明顯的延長,Fbg 水平明顯的下降,P<0.05。纖溶系統指標PAI 和tPA對比:治療7d、治療14d 后,患者的PAI 水平明顯降低,tPA 水平明顯升高,P<0.05;抗Ⅹa 因子活性和AT-Ⅲ在治療7d 后明顯提高,P<0.05;在治療14d 后又開始回落,但是依然高于治療前的指標值P<0.05。

3 討論

臨床研究認為:持續性房顫患者處于血栓前狀態,也即血液高凝狀態,其血流動力學的異常改變導致成為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3],這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凝血-纖溶系統功能失調的病理過程,存在明顯的高凝低纖溶活性,故而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對于持續性房顫患者,合理安全的抗凝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抗凝藥物,其對血液中的凝血、纖溶、抗凝指標等均有一定的影響,其可預防血栓形成,降低出血風險。而且由于分子量低,與血漿蛋白、內皮細胞結合力低,生物利用度高,近年來被廣泛用于老年患者的溶栓、抗凝治療中[4]。PT、APTT、TT、Fbg 是臨床上診斷血栓性疾病、預測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持續性房顫患者表現為PT、APTT、TT 的明顯下降,Fbg 水平的明顯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7d、14d 后,患者的PT、APTT、TT 明顯升高,Fbg 水平明顯下降,說明低分子肝素的應用促進患者血液高凝狀態的改善。

tPA 和PAI 是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釋放,是調節纖溶的重要物質,其中前者是纖溶過程的啟動因子,其通過酰解作用激活血栓中的纖溶酶原,轉化成纖溶酶,降解和消除小微蛋白原、纖維蛋白單體。PAI 是tPA 的抑制因子,其能不可逆的滅活tPA。血漿中的PAI 能快速以1:1 的比例與tPA 形成復合物,使得tPA 失活,從而抑制纖維蛋白溶解。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人體內的凝血和纖溶系統處于低水平動態平衡,適度的纖溶使得血液能暢通運行。而持續性房顫患者則表現出高凝低纖溶狀態,也即表現出tPA 低水平,PAI 高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7d、治療14d 后,128 例患者的tPA 水平明顯升高,PAI 水平明顯降低,低纖溶狀態有所改善,應用低分子肝素促進持續性房顫患者高凝低纖溶狀態改善,實現凝血-纖溶系統的動態平衡,預防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本身不具有抗凝活性,其抗凝效果可能與作用于內皮系統促進TPA 釋放有關,并且通過增強血液中自然存在的抑制物抗Ⅹa 因子活性和AT-Ⅲ的活性來發揮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7d 后患者的抗Ⅹa 因子活性和AT-Ⅲ明顯提高,在治療14d 后又開始回落,P<0.05,說明持續性房顫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2 周是安全可行的。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治療持續性房顫療效確切,改善凝血功能、纖溶系統,起到顯著的抗凝效果,預防血栓形成,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毛慶錄,徐梅.低分子肝素聯合華法林對心房顫動早期復律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5,26(30):4224-4225.

[2] 劉勇.用低分子肝素輔助治療房顫并發腦梗死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7):25-26.

[3] 馬裴裴,王宏偉,婁可麗,等.達比加群酯對老年持續性房顫患者凝血指標及安全性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6,27(23):3267-3269.

[4] 鄢衛民,黃海燕.低相對分子質量肝素對老年不穩定心絞痛患者凝血纖溶活性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1):120-122.

猜你喜歡
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
低分子治療小兒腎病綜合癥的臨床療效分析
手術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監測的臨床意義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研究
中醫藥對于膿毒癥凝血功能障礙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
低分子肝素聯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合并糖尿病的不穩定性心絞痛療效探討
低分子肝素聯合潑尼松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觀察
百令膠囊聯合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聯合低分子肝素對TIA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分析
氯吡格雷與依達拉奉聯合治療對急性腦?;颊吣δ艿挠绊懹^察
探討凝血功能檢測對手術患者的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