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上啟下——明北京

2018-04-17 08:46鄭永華
前線 2018年3期
關鍵詞:都城永樂宮殿

鄭永華

在北京建都史上,明代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憑借“靖難之役”的成功,明成祖朱棣將都城北遷,徹底改變了北京在明代的歷史走向。此后他又舉全國之力營建北京城,使元代一統南北的都城文化得以延續,一舉奠定了明、清兩代帝都的繁盛風貌。

明成祖遷都,尋求軍事中心與政治中心的重新統一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即皇帝位”。登基前后,明太祖提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命大將徐達率軍北伐。明軍一路北上,逼近大都,元順帝帶精銳連夜北逃。徐達攻占大都的捷報傳至京師,太祖令改為北平府。這標志著北京自遼、金以來逐漸形成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明初又恢復為北方的軍事重鎮。

改變北京發展軌跡的,是燕王朱棣在明太祖逝后發動的“靖難之役”。為了確保朱明政權,也迫于北部邊防的現實需要,明太祖冊封秦王、晉王、燕王等為“塞王”,其駐藩的西安、太原、北平等地,也很快發展成為雄踞一方的軍事重鎮。北平處于連接東西防線的核心位置,地位尤為重要。朱棣就藩以后,多次領兵“巡邊”,在官兵中積累了巨大威望。明太祖去世后,繼位的明惠帝朱允炆(朱元璋之孫)深感“強藩”對中央的威脅,于是采納齊泰、黃子澄等人建議,著手“削藩”。在朝廷的進逼下,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以“靖難”為名起兵。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率軍南下,攻入南京,登基為帝,史稱明成祖。由此給北京的城市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歷史機遇。

明成祖登基后,即開始崇升其“龍潛之地”。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禮部尚書李至剛稱北平“實皇上承運龍興之地”,奏請“立為京都”。明成祖欣然同意,“以北平為北京”。這涉及明代都城北遷的重大時代課題,既與明成祖個人以“靖難”奪得帝位的獨特經歷有關,更是由明初政治、軍事的現實需要所決定的。早在洪武年間,定都南京的局限就有所呈現。因為處于三吳核心的南京雖有匯聚全國財賦的經濟優勢,但對于長江以北的領土卻“鞭長莫及”。明太祖試圖以封藩之制進行彌補,不料卻帶來“骨肉相殘”的嚴重后果。而建文帝的失敗,很大程度上也是定都南京導致政治中心與軍事重心相分離的結果。因此明成祖奪得帝位后,當即決定以政治中心遷就軍事重心的辦法,尋求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的重新統一。

明成祖遷都,也得到其燕邸“從龍舊人”的大力支持。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以淇國公丘福為首的文武群臣,再次奏請“建北京宮殿,以備巡幸”,由此拉開北京營建的大幕。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正式以北京為首都,將南京作為陪都,由此奠定了明代“天子戍邊”的基本布局,也奠定了明清六百多年定都北京的大格局。應該說,明成祖遷都北京,是符合中國歷史發展大趨勢的:一方面,遷都北京形成“傾全國之力,保都城之平安”的局面,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避免南北分裂的歷史悲劇;另一方面,北京處于中原農耕經濟與塞外游牧經濟的結合線上,遷都有利于全國經濟的交流與發展,在此基礎上,也使北京恢復為全國文化中心,加速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

?營建北京城,奠定封建社會后期都城格局?

北京營建,自明成祖決定遷都就開始了。最早進行的,是人員調集、物資籌備、交通疏浚等準備工作。永樂初年,明成祖下令從江南、浙江、山西等地挑選大戶遷往北京,以恢復和發展北京的經濟。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又分派工部尚書宋禮等重臣,前赴四川、湖廣各省采伐木料。修建都城所需的大量磚瓦,先委派泰寧侯陳圭就近督造,后來又根據實際情況,由工部差侍郎一人,駐山東臨清專責管理。至于用于宮殿的“金磚”,則責成蘇州、松江各府燒造,再隨漕船北運。與此同時,明成祖又令工部征發工匠,于各衛所挑選軍士,各省州府挑選民丁,做好應役準備。據統計,后來征調的工匠人數達到23萬,應召前赴北京服役的兵士和民夫,更多達上百萬人。

在物料籌辦過程中,營建工程也逐漸展開。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五月,明成祖在昌平天壽山為病逝的徐皇后營建皇陵,再次向大臣們顯示其遷都北京的堅定決心,也成為日后北京大規模營建的工程預演。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冬,工部奏請“擇日興工”。永樂十五年四月,作為臨時“御政”場所的“西宮”告成。六月,北京宮殿開工興建。史載營建時,“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即所有禮制建筑均依南京形制而為。經過三年多的勞作,到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冬,北京宮殿宣布“告成”。統計其總數,“通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

竣工后的北京宮殿,巍峨壯麗,名號繁多。外朝以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為主,又有文樓、武樓,以及文華殿、武英殿等。俗稱“金鑾殿”的奉天殿,是紫禁城內禮制最高、體量最大的宮殿建筑。內廷以乾清、坤寧兩大宮為主,又有昭仁殿、奉先殿及東西“十二宮”等建筑,供帝后日常起居之需。明初楊榮在《皇都大一統賦》中贊譽說:“金鋪璀璨,綺疏玲瓏。珠玉炫爛,錦繡豐茸。葳蕤起鳳,天矯盤龍。千門瑞靄,萬戶春融”,對新建成的宮殿做了生動描繪。統一規劃、布局嚴整的宮殿,鮮明展現了中國古代都城建筑的精髓,也為世界建筑史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明成祖在奉天殿舉行隆重的遷都大典。遷都之后的北京城,其外由高大森嚴的城墻環繞,其內街道筆直寬廣,又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南北。中軸線兩側,則對稱分布雄偉莊嚴的宮殿、壇廟,以凸顯都城“皇權至上”的基本原則。在整體上,北京呈現出“宮闕壯九重之固,市朝從萬國之瞻。廟社尊嚴,池苑盛麗,誠萬萬年太平之基”的壯麗氣象。

在宮殿營建前后,北京還進行了城墻的修整,由此奠定了明清兩代都城的基本格局。明代北京城的空間布局,是在元末大都城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最早的城墻改建,為洪武年間廢棄大都北邊土墻,南縮五里而成北平城。明成祖決定遷都后,先對北京城墻貼磚加固,大大提高城垣的防御能力,也使外觀上顯得更為壯觀,與帝都的禮制相符。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又將城墻南垣向南拓展一里。由此形成層層相包的宮城(即紫禁城)、皇城、京城三重城墻。其中最內層的紫禁城周六里,開八門。宮城之外的皇城周十八里,開六門?;食侵獾木┏侵芩氖謇?,開九門。北京的禮制、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空間,隨之確定。

成形于永樂年間的北京“回”字形構造,到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因增筑外城(俗稱“南城”,又稱“羅城”),變為南大北小的“凸”字形(民間則戲稱為“帽子城”),但作為都城的基本構造并未改變。北京內、外城之分定型后,持續延用四百余年,對北京在明、清兩代以及民國年間的經貿布局、人文發展,都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長城、運河保障都城安全,促進文化交流

明代遷都,不僅在宮殿建筑與城垣布局上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與之密切相關的,還有舉世聞名的長城與運河。如果從空中俯瞰,長城、運河仿佛構成一個巨大的“人”字,其交點就是明代作為都城的北京。在中國大地劃出“撇”“捺”兩筆的長城、運河,對于明代都城的鞏固和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后人總結明代大勢,稱“永樂遷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統以后,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亙萬里,分地守御”,巍峨雄壯的明代長城由此成形。應該說,修筑長城自西周時期就開始了,此后秦、漢、唐、宋各朝亦時有修筑。其分布不盡相同,但總體上與中國農、牧兩大區塊的地理分界線相交錯。延及明代,由于遷都北京形成“憑南御北”的特殊情勢,長城修筑無論規模之大、投入之多、歷時之久,還是設計之精、技術之巧,都達到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中國長城建筑史上的巔峰杰作。

明代修筑長城,首先出于保障都城的軍事需要,但客觀上也維護了整個明帝國的邊塞安全。明長城始于洪武年間,永樂遷都后,由于明代“天子戍邊”的軍政布局,長城軍事地位進一步上升,不斷修繕。隆慶、萬歷年間,抗倭名將戚繼光又“因地制宜,用險制塞”,增建堅固的墩臺,使長城的防御能力有了質的提升,維護了明代中期北京的安寧與平靜。

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是另一項舉世聞名的世界級文化遺產,對于明代都城的穩固同樣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如果說長城著力于北京的軍事拱衛,運河則側重于都城的經濟保障。大運河自隋唐“北通涿郡”開始,在促進南北統一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元代裁彎取直以后,三千多里長的京杭大運河成為元、明、清三朝最重要的經濟動脈。與“據北馭南”的蒙元不同,明代京都的物資供應,很大程度上依賴運河向北輸送。尤其是北京營建期間,所需木料、磚瓦基本上都通過運河轉輸北上。京東張家灣由此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獲得“大運河第一碼頭”的美稱。通州附近設置的大量木廠、磚廠、糧倉,更是運河保障都城物資的直接體現。老北京因此常感嘆說,明代北京城其實是“從運河上漂來的城市”。

在南北文化交流方面,明代運河也發揮了積極作用。自元代以來,文人學士沿運河來往漸成慣例。作為南北兩京的便捷聯絡線,明代運河在文化交流方面表現更為突出。北上參加科舉的江南舉子,以及南下任職的朝廷命官,多取道運河。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歸有光乘船進京時,曾感慨“半天下之士在此矣”。明人通過運河往來南北,留下了大量人文交流的佳話。都城人士前赴通州碼頭送親接友,更成為獨特的人文風景,“柳蔭龍舟”因此成為“通州八景”之一。明人陳師《潞河舟中作》詩稱:“夾岸楊柳青可憐,出門仍是葛衣天。鄉書不到東吳雁,客夢重尋潞水船?!痹娭械穆汉觾砂稐盍骨?,一派江南文人聚詠作別的場景,形象表現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成為明代定都北京在文化傳承上的生動展現。

猜你喜歡
都城永樂宮殿
彩色筆動起來
夏商時期都城選址簡析
東周列國都城的植物綠化
從古希臘的宮殿走來
北魏都城洛陽相關研究綜述
阿掘的宮殿
《永樂大典》流失何方
淺析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幾個主要特征
中國書籍史上最大疑案:《永樂大典》流失何方
貴陽烏當羅吏目村發現永樂公主舊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