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國地稅重點稅源企業視角分析天津市保稅區稅源結構優化路徑

2018-04-20 07:08楊寶琪劉杏歧
天津經濟 2018年2期
關鍵詞:稅源非公經濟稅收收入

◎文/楊寶琪 劉杏歧 徐 揚 董 睿

近年來,天津保稅區作為我國擁有開放形態最多、政策功能優勢最為明顯的綜合經濟區,在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復雜、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整體經濟仍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保稅區中的重點稅源企業更是支撐國地稅收入增長的強力“推進器”。

一、國地稅重點稅源企業總體情況

(一)稅收規模與比重

1.國稅重點稅源企業。2017年保稅區國稅重點稅源企業共255戶,2016年度在國稅入庫稅款為74.28億元,占國稅稅收收入的82.4%。國稅重點稅源企業中稅收1億元以上的企業11戶,1000萬元~1億元的企業134戶,500萬元~1000萬元的企業83戶,500萬元以下的企業27戶,稅源分布明顯呈現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重點稅源企業稅收平均規模為0.29億元,單個企業稅收收入最大是8.35億元,最小為169萬元。

2.地稅重點稅源企業。2017年保稅區地稅重點稅源企業共370戶,2016年度在地稅入庫稅款為43.37億元,占地稅稅收收入的85.8%。地稅重點稅源企業中稅收1億元以上的企業6戶,1000萬元~1億元的企業84戶,500萬元~1000萬元的企業75戶,500萬元以下的企業205戶,稅源分布較為顯著地呈現為 “階梯型”。重點稅源企業稅收平均規模為0.12億元,單個企業稅收收入最大是1.43億元,最小為156萬元。

3.國地稅核心稅源企業。2017年國地稅重點稅源企業名單中,共有165戶企業被國地稅同時列為重點稅源,2016年在國地稅分別實現稅收收入66.15億元和23.64億元,占國地稅重點稅源稅收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89.1%和54.5%,屬于該區域的核心稅源。

圖1 2017年國稅重點稅源企業分布結構圖

圖2 2017年地稅重點稅源企業分布結構圖

(二)行業結構

1.國稅重點稅源企業以傳統行業為主。國稅重點稅源企業中,制造業和批零業等傳統行業占絕大多數,其中:工業企業90戶(其中采礦業1戶,制造業86戶,能源供應業 3戶),2016年入庫稅收收入21.02億元,占國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28.3%;批發及零售企業80戶,2016年入庫稅收收入17.57億元,占國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23.7%。其他服務業85戶(其中,交通運輸業10戶、房地產業9戶、商務服務業7戶、金融業6戶),稅收占國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48%。

2.地稅重點稅源企業以新興服務業為主。地稅重點稅源企業中,除批發零售業外的各類服務業共計201戶,其中金融、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居前三位,企業分別為 57戶、30戶和 24戶,2016年入庫稅收收入31.80億元,稅收收入占地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73.3%。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分別為67戶和84戶,稅收占地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9.9%和12.7%。

(三)所有制結構

1.國稅重點稅源企業內外資并重。國稅重點稅源企業中,內資企業132戶,2016年國稅收入40.35億元,占國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54.3%;其中非公經濟占絕大多數,共117戶,2016年國稅收入37.05億元,占內資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91.8%。外資企業123戶,國稅收入33.93億元,占國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45.7%。

2.地稅重點稅源企業內資企業占主導地位。地稅重點稅源企業中,內資企業257戶,2016年地稅收入35.55億元,占地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81.9%,其中非公經濟221戶,2016年地稅收入29.57億元,占內資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83.2%。外資企業112戶,地稅收入6.97億元,占地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18.1%。

3.非公經濟行業分布。117戶非公經濟國稅重點稅源企業中,批零業33戶、制造業31戶,這64戶企業2016年國稅收入占國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16.2%;221戶非公經濟地稅重點稅源企業中,金融業有53戶、批零業43戶、商務服務業23戶,這119戶企業2016年地稅收入占地稅重點稅源企業總收入的39.2%。

二、國地稅重點稅源分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點稅源產業發展不均衡

當前,國稅重點稅源產業集中分布在制造業和批零業,地稅重點稅源產業集中分布在服務業,雖然該種稅源分布受制于征管體制、營改增后稅源轉移等多重因素,但過度依賴某類行業的稅源結構會極大加劇組織收入的不穩定性,近年來由于保稅區汽車批零業、房地產業等行業相對集中而對國地稅收入產生較大幅度影響的情況時有發生。另外,傳統產業過于集中、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服務業對稅收貢獻仍然偏小,也是制約稅收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二)重點稅源收入級距結構不合理

重點稅源企業的稅收收入級距是判別重點稅源企業發展規模的重要指標。當前國稅重點稅源分布主要呈“橄欖型”,地稅重點稅源分布主要呈“階梯型”,但國地稅都缺少帶動強、規模大的龍頭產品和大型骨干企業,對稅收收入的拉動作用有限。而地稅重點稅源企業更多集中在中小企業則可能導致征管成本和稅收貢獻的不匹配等問題。

(三)非公經濟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從所有制結構分析來看,非公經濟的稅源增長潛力仍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仍然集中在準入門檻相對較低的批零業。盡管金融業也集中了一批非公所有制企業,但深入到單戶企業分析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多以有限合伙的形式組成股權基金管理公司,稅收收入具有一次性、突擊性的特點,長期來看不利于稅收收入的進一步增長。

(四)區位優勢在重點稅源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保稅區的區域優勢和定位是打造國際貿易、國際物流、高端制造和現代服務等的綜合經濟區,但一些產業布局在重點稅源上的體現并不強,先進制造、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等重點稅源企業數量和稅收規模仍然較小。

三、優化稅源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穩固傳統優勢行業,提速新舊動能轉換

從當前國地稅重點稅源企業的行業分布來看,制造、批零等傳統優勢行業作為稅源的主要基礎,未來仍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優勢行業,深挖增收潛力。服務業作為稅收的重要抓手,要進一步發展升級,做好承接和配套。同時,要大力發展培育附加值高、稅收貢獻大的高新技術企業,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稅收比重,做好新舊動能轉換,帶動區域經濟的全面升級。

(二)調整稅源級距結構,培育核心優質稅源

從國稅重點稅源企業名單的變動情況看,2017年有51戶企業為新增重點稅源,但剔除營改增造成的稅源轉移因素后,新增稅源僅30戶為自身新增,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在2017年前三季度呈現出稅收萎縮態勢。因此從穩固稅收收入、擴大稅收增量的角度看,保稅區要立足實際,重點培育年稅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加快提高企業向億元稅收企業轉化的速度,提升億元稅收企業占稅收收入的比重。另外,還需加快對核心優質稅源的培育,挖掘能夠持續發展的穩定稅源。

(三)完善區域資源優勢,發揮非公經濟活力

繼續有效利用保稅區科技、人才、資金、服務、政策等柔性資源優勢,繼續清除不平等的差別性準入條件,全面放開競爭性行業和領域,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為非公經濟打造投資便利、服務完善、監管透明高效的市場經濟體系。建立多方參與平臺,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參與基礎性、能源類、壟斷性行業建設;鼓勵和支持民企與國企合作,增強企業活力,打造既符合民營經濟自身特點,又能提升區域整體產業結構層級、優化產業布局、創造就業崗位、擴大市場需求的非公經濟體。

猜你喜歡
稅源非公經濟稅收收入
區縣級稅收預測方法的探索
試論如何加強鄉鎮稅源管理
China
改革創新 營造環境 推動鶴壁非公經濟發展提升
建立非公經濟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
貴州國稅收入首次過千億
上半年陜西省非公經濟占全省GDP比重52.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