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美國頂級醫院當實習醫生

2018-04-20 02:30林示梁靜怡
看天下 2018年9期
關鍵詞:醫學中心斯坦福科室

林示 梁靜怡

我是醫學生,本碩連讀第六年,目前在國內三線城市的一家市級醫院做規范培訓生。忙的時候很忙,但閑的時候礙于規定又不能離開,在同事們打開手機看股市的時候,我偶爾會想起在美國醫院當實習生的時光。

但事先說明,用我目前所在的醫院和美國頂級醫院相比,其實是不公平的,我只是講講我的經歷。

老古董,保隱私

2017年4月,我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斯坦福醫學中心(Stanford Health Care)實習,這所醫院在當年《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的全美最佳醫院榮譽榜中排名第九。

第一次走進這所研究型醫院,我覺得這更像是個五星級酒店。

醫院樓外有花園、噴泉,隨處可見長椅,樓內病人有獨立病房,空間很大,擺著幾張沙發,還擁有獨立衛生間。

為了來這兒實習,我們經過了5年多的準備。

我的學校是一本院校,強調要與國際接軌,自大一就設了全英班,淘汰制,我進入這個班的時候有30多個人,現在第六年,同學只剩下十幾位了。同時,學校和不少境外醫院有合作項目,由學校提供全額獎學金,選送學生交流實習。

大四時,我們參加了美國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第一階段8小時基礎醫學知識機考后,算過了赴美交流的門檻。下一年,綜合前四年的學業成績,又經過層層面試,學校得出醫學生排名,排名越前的對交流的醫院選擇越多。

綜合以往學長姐的經驗,我選擇了可以讓實習生實操的斯坦福醫學中心。

實習的兩個月中,我輪值了兩個科室,分別是腎內科和呼吸科。

在斯坦福醫學中心,這兩個科屬會診科室,沒有自己的病房。每天,其他科室覺得有必要叫去會診時,就會通過一個很像BP機的呼叫器滴幾聲,我們會在醫院的專門系統中查看病人病歷,再決定要不要去會診。

這樣的方式看似老舊,卻能很好地保障病人隱私,通過電話溝通病人信息是絕對不允許的。

每個科室會有一個老大,相當于國內的科室主任,然后會有??漆t生和住院醫師,再加上實習生,我所在的科室一共是十幾人。

會診前,我們會討論病情和治療方法,十幾人浩浩蕩蕩來到病房,科室老大會先和病人握手,然后一一介紹整個團隊。

做檢查前,老大會很詳細地和病人說接下來我們要做什么樣的檢查,會有哪些感受,最后加上一句,“您覺得這樣做OK嗎?”溝通病情和治療方案時,老大會拉張椅子坐在病人身邊詳細地解釋,不緊不慢,直到病人明白為止。

而且,醫生給出的只是建議,不會說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有次會診一位病人,肝癌晚期,只剩下幾個月,他自己也很清楚,所以要求安樂死。這時需要醫生有很強的同理心和同情心,我們不會和他說不能有安樂死的想法。

整個過程,醫生更像是他的朋友,聽他訴說。

足夠“職業”

在斯坦福醫學中心,一個病人的會診溝通時間至少會有20分鐘。也許有人說,中國醫生做不到,因為病人太多了。我覺得這樣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絕對。

一方面,確實中國病人很多,尤其是門診的眼科和兒科,一個大夫一早就要看三四十個病人,攤在每個病人身上只有兩三分鐘,這種情況下,大部分醫生會直接說“你要這樣做”“你要那樣做”,這樣就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探討。

還有一個原因和醫生自身有關。我見過國內有的醫生覺得自己是權威,自認懂的一定比病人多,甚至對病人有敵意,和病人溝通起來特別不耐煩,說上兩句就以“我都是為你好”“你照我說的做就行了”來搪塞。

但美國醫生則是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很尊重病人意愿。醫生和病人之間更像是攜手一起抗擊疾病的朋友,而不是上下級的知識權威關系。

對會診的態度是醫生對職業態度的體現,如果因為自己的事沒有參與,有的醫生會覺得自己不夠“職業”。

有天下午,一位同事在去會診的路上接到了老婆要臨盆的電話,看得出來他有點猶豫,其他同事也說可以幫他忙。但他還是選擇先去會診,會診時也是不急不躁,和病人溝通完才離開。

在美國感受很明顯的是,醫生受到的尊重和待遇,與國內相比很不一樣。

醫生在社會上的地位很高,很受尊重。在美國,培養一位醫生需要很多年,先是念完本科才可以報考醫學,至少十幾年才能做到醫生。當醫生后,工資待遇也會很高。

我在國內當醫生的時候,也受到尊重,比如幫病人包扎的時候,病人說句“謝謝”就很開心。

但也聽說過所謂“醫鬧”。在我現在的醫院,如果病人家屬在“鬧”,醫生和護士就躲入玻璃房,保安把守在門口,由高層領導去解決。我們醫學生平常也會聊這些,開玩笑說,如果碰見“醫鬧”,第一件事就是脫掉工作服,趕快跑。

其實,病人和醫生都有怨言——病人覺得排隊幾小時,看病兩分鐘;醫生覺得一個早上,連廁所都沒時間上,工作那么辛苦,工資還不高,為什么還要埋怨?所以兩方溝通起來都有怨氣。

專門的寵物部

剛到加州,我發現原來到醫院可以是一種享受。

這里的醫生并非都穿白大褂,不會那么死板,只要是偏正式的西服即可。如果沒有接到任務,可以到醫院的各個角落休息,并不會要求呆在科室,累了可以買一杯咖啡,靠在長椅上曬曬太陽,小寐一下。

斯坦福醫學中心還有專門的寵物部,如果有病人想念貓貓狗狗了,就向醫院提出預約,然后醫院會有人帶著小動物過來。

此外,我覺得中美醫療較大的不同是美國更側重于循證醫學和科研,中國則側重經驗醫學。循證醫學簡而言之是有證可循,依靠數據說話。在美國如果遇到不同的意見,大家就找論文和科研,把自己的證據擺出來討論。

而且,美國的上下級關系并不明顯,后輩對前輩直接叫名字,前輩對后輩很熱心,即使犯錯也會包容。

我記得有個??漆t生,高高瘦瘦的,平常喜歡和我們開玩笑,但對待我們的問題很認真。有次我問到肺的分葉和分段問題,他專門去把CT打印出來,詳細解釋。過后,只要逮住機會就會考我們。

同時,在我所實習過的兩個科室,每天中午會有午餐會(Noon Conference),在一張大長桌上,大家一邊吃著午餐,前輩們會講各種醫學知識。每周會有病例討論,我們叫晨會(Morning Report),大家討論遇到的疑難病例,一起給出思路怎么治療。

但在國內,我認識的科室主任依據醫學教科書,可教科書的案例和數據比較老,新的概念來不及更新,有的治療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醫學。但有的醫生會覺得自己是對的,不容反駁。

2017年6月31日,斯坦福醫學中心核醫學部主任安德魯·伊阿加魯和團隊合作,通過尋找同位素,發現更多能醫治病患的可能。

請內行人判斷

加州多族裔,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病人,講不同語言。如果在溝通上有困難,醫院的國際醫療服務部會派出專業翻譯。我在美國見過華人看病,有個懷疑是肺結核的老太太,雖說日常對話沒問題,醫生還是會請專業人士來翻譯醫學名詞。

可赴美治病,在我看來一定要慎重。

比方費用問題,如果沒有醫保,美國看病花費很高。闌尾炎在國內治可能就幾千塊人民幣,在美國可能需要十幾萬。美國遇到沒有錢的病人也會治療,不過只做特別必要的部分。

我沒有遇過重疾赴美醫療的中國人,但知道這類花費會特別高,找中介也容易被坑。比方說赴美之前需要病歷翻譯,中介會說這個翻譯特別難,但我覺得只要找個醫學生,有時間和用心去查找資料的話,其實是可以的。

另外,中介會推薦醫院和醫生,一定要自己去查醫生可不可靠,名字和照片是不是同一個人。我了解的MD安德森醫院,梅奧醫院,麻省總醫院都很好,但那些所謂的醫學中心排名要謹慎參考,查排名網站和醫院有沒有利益糾葛,最好要請內行人判斷。

還需要考慮后續治療的問題,美國用的藥國內能不能買到?吃完了一個療程,醫生如何跟進繼續治療等等。

猜你喜歡
醫學中心斯坦福科室
科室層級護理質量控制網的實施與探討
JMC:創新機制,聯動招商合力助“西興”
最難辦事科室
淺析公立醫院內部績效審計的作用
愛緊張的貓大夫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在華醫療綠色通道開通
美金融巨騙哭著喊冤
騙子銀行遭儲戶擠兌
你有沒有想要想瘋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