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的案例分析

2018-04-26 16:48劉翠玲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8年15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

劉翠玲

摘 要:本文以“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內容,通過撰寫一節示范課堂,制成教學案例,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相關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從語言輸入-內化-輸出的角度對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出一種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教師教學規律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課堂教學 模式輸入 內化輸出

一、案例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教育教研人員的重視,對其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入。為了構建一種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教師教學規律的新型課堂,深化素質教育改革,“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是番禺區“研學后教”課程改革項目指導下自主構建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為“在輸入中理解語言;在操練中內化語言;在輸出中運用語言”?!癐IO”為Input-Internalization-Output的縮寫。小學英語IIO課堂教學模式”是指依據二語習得的Input(輸入)、Internalization (內化)和Output(輸出)過程規律而形成的,適合小學英語各種課型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

本案例是我參加2016年番禺區農村小學語文、數學、英語青年教師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所上的一節研討課,內容是廣州版教材四年級上冊Module4 Unit8 My favourite subject.我這一節課的整體操作模式是按:“輸入-內化-輸出”的程序進行的。授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區教研人員指導老師以及眾學員的一致好評。

二、相關理論。

1.Krashen(1985)在語言學習習得研究中提出了輸入假說理論(input hypothesis),認為語言學習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在外語教學與學習中,要加速內化過程,就得強化輸入,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習者接觸到語言材料。

2.Swain的輸出假說理論(output hypothesis)指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輸入外,學習者必須有機會使用所學語言,這樣才有可能達到流利,類似母語者的水平。說明語言的輸出對語言習得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及分析。

Step1.Warming up and preparation.

1.T leads in the class with a song“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o make the children cheer up.

2.after the song, T presents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subjects,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answer.

T: What lesson is it?

S: It is a/an …lesson.

T: We learn many subjects at school. What does subject mean in Chinese?

S: It means “科目“。

分析:教師通過“Free talk”創設情境,與學生聊他們熟悉的話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濃郁的英語氣氛,讓學生回憶已學知識,同時順利呈現今天所要學習的新內容。)

Step2.Input

1.T: We can learn more about our favourite subject. Children, I have a good news for you. Our school will have many clubs. You can read the posters ,and join in your favourite club.

分析:教師以學校要開展各種學科俱樂部的情景,帶出文本,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看文本的興趣。

2.T ask the children to read and find out the verbs phrases. Use a ruler to draw out.

T:Now read the posters carefully, and draw out the verbs phrases with your ruler like me.

S begin to read the posters and draw out the verbs phrases.

分析:教師讓學生閱讀文章,仿照例子邊讀邊找出我們在各個學科俱樂部喜歡做的事情,讓學生找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Step3. Internalization

1.T check the answer and write the verbs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

2.T ask the children to try to read the new words by phonics in group.

分析:教師在這一環節,培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力量用phonics解決新單詞,本環節解決了詞條的“音“。

3. T ask some groups to read the phrases in class.

分析:教師在這一環節,通過檢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糾正學生讀錯的地方。

4. S chant to consolidate the new words.

分析:學生通過朗讀小詩,進一步鞏固新短語的讀音。

5. Match the phrases with pictures.

分析:讓學生把詞條跟圖片連線,在這一環節解決詞條的義。

6. Fill the sentences.

分析:從口頭操練到筆頭操練,讓學生在理解句子的前提下補充單詞,在這一環節解決詞條的形。

Step4. Input2 and Internalization2

1.Learn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T:My favourite subject is …..Why? I like to……What i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分析:教師先從自己談起,呈現新句型,然后發問學生,引導學生回答,并板書新句型。師生問答。

2. Practice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Ask and answer

…What i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My favourite subject is……Why?...I like to ……

分析:學生互相發問,操練句型。

Step5. Output

Task: make a survey

1.T sets up a situation: I want to know the number of people to each club. I need to make a survey first. Can you help me?

2.Ask and answer in group

運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

Why?

Because I like to ….

四、案例反思與啟示:

1.教師在呈現新的教學知識點時,提供了難易適中的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這是一節詞匯課,由于本課的詞條比較多,如果教師在語言輸入時,僅僅是把新單詞羅列出來,教學生單詞的發音以及在脫離語境的情況下講解單詞的意思,那輸入是枯燥無味的無效的。教師在語言輸入時,就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學校要開設各種各樣的學科俱樂部,并呈現了多幅圖文并茂的英語海報,海報的內容淺顯易懂,很自然地呈現了新的教學內容,立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樂于去閱讀并理解新詞匯?!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活動要以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英國語言學家StephenD.Krashen 的可理解假設認為,人們習得語言的必要條件和關鍵是接收“可理解的輸入”。他認為有效的語言輸入應該具備以下四個特點:1.可理解性;2.趣味性或恰當性;3.非語法程序安排;4.足夠的攝入量。教學設計中利用海報輸入新知識點,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輸入也是盡量用簡單的單詞和簡短的句子,語速緩慢同時用上肢體語言,雖然四年級學生的詞匯量非常有限,他們還是能夠利用舊知來理解輸入。

2.教師在課堂中實施了各種各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操練中內化語言。在解決單詞的讀音時,教師不是單調地讓學生跟著自己學,而是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利用phonics拼讀新單詞,解決單詞的發音問題。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朗讀單詞,教師予以評價以及糾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研學后教”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過從事于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協作完成各種課堂活動,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在這種探究式教學中, 則充當向導的作用,必要時加入其中,了解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無形中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

3.為了促使學生內化所學知識,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教師還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在解決了單詞的讀音問題以后,教師呈現了一首有韻律,朗朗上口的小詩,避免了機械化的反復朗讀單詞。接下來的連線題則解決了單詞的“義”,而在理解句子的前提下完成句子的填寫則解決了單詞的“形”。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注重音形義的結合,而不是孤立的教單詞,能夠以詞帶句,以句帶篇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使詞匯教學扎實到位。

4.在語言教學中把培養學生交際能力作為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已成為共識。教師在這節課的輸出部分,設計了一個交際任務,利用課堂所學句型和詞匯讓學生完成一份問卷調查表,來檢查學生是否能夠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正如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學院Merrill Swain教授所述:“互動給外語學習者提供了創造語言輸出的機會,強迫他們運用這門新的語言結構,對這門新的語言進行反復訓練,最終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動性?!闭{查問卷活動則是對話性互動活動的其中一種。這種輸出方式也是廣大教師接受并且實踐的任務型教學法。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連貫的教學任務,這些任務的難易度設計最好呈螺旋式上升,如果一直太簡單,學生沒有挑戰性,就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很難提高學生的水平;反之,如果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以及內化,設計的任務太難,學生很難接受輸入的內容,學習活動就很難進行下去。

5.教師將教學活動進行一個整體設計。整個教學環節設計井然有序,環環相扣,逐層遞進。教師先創設學校開展俱樂部的情境,讓學生閱讀海報,在理解海報的過程中學習新知,并設計一系列的活動來內化新知,最后在教學輸出部分,布置調查問卷的任務,要求統計參加各個俱樂部的人數,總體體現了“輸入-內化-輸出”的教學模式。環節的有效設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不知不覺完成了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用創造性思維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再是講解知識,而是充當向導以及伙伴,不斷向學生進行有效輸入,讓學生在有效信息的引領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一步步地建構自己的新知識。

總結: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知識,并實踐于自己的課堂;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好教學反思。

參考文獻

[1]李詠吟.學習心理輔導[M]上海:世紀圖書出版公司,2003.

[2]楊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張巧.著眼未來談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J]. 教育教學論壇,2011(14).

[4]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奇民.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輸入與輸出探究[J].外語教學,2003.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質疑與發現
從“會讀”到“會寫”的課堂教學策略
取舍有道,方為有效課堂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高校課堂教學探討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關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