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行為療法在小學生攻擊行為案例輔導中的運用

2018-05-10 09:49王琳狄明偉趙鑫
關鍵詞:心理輔導

王琳 狄明偉 趙鑫

摘要:攻擊行為的小學生心理輔導,對其進行行為功能分析,了解行為背后的原因,輔導中以①與個案建立和保持牢固的輔導聯盟②尋找攻擊行為的替代方法③植入合理信念“你值得被愛”為主線,并以此進行輔導中的反思。

關鍵詞:認知行為;攻擊;心理輔導;行為功能分析

一.來訪者基本情況

(一)一般資料

鬧鬧,男,10歲,四年級的一名學生。與爸爸媽媽、姥姥姥爺一起居住,家中有一對龍鳳胎的弟弟妹妹。在媽媽二胎懷孕期間,個案過于興奮,不能坐在教室里學習,上課時間經常往外跑;容易生氣,生氣的時候會用手打班里的其他同學,給別人帶來威脅。很難遵守規則,如果有人說“不”,他就會暴怒,摔身邊的東西,甚至坐在窗邊以“跳樓”威脅老師。鑒于以上的狀態和行為,以危機干預的方式介入心理咨詢。

(二)學生主訴

鬧鬧并不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但媽媽說他有病。知道在課堂上隨意走動、不上課在校園閑逛、生氣時摔東西等行為不合理,但自述沒法控制自己。

(三)教師觀察

該生衣著整潔,皮膚白皙,大大的眼睛,帥氣可愛。語速較快,但在正常范圍之內。規則意識差,無邊界感,挑戰各種規則。咨詢結束后,在咨詢室長時間逗留,嘴里說著:“我就不走”“你抓住我,我就走”之類的話。試圖與老師追跑躲貓貓。在學校的時候不愿意回家,放學后也愿意在學校閑逛。對各種小昆蟲感興趣,喜歡蹲在地上研究。但知情意統一。從主觀的感覺來說,他是一個聰明、創新、有能力但又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尤其是規則和拒絕,是一個讓所有成年人都失控的孩子,其中也包括心理老師。

二.輔導過程

(一)輔導目標

1.尋找一些合理應對方式,替代攻擊行為。

2.激發遵守規則的自主性,由“我不做”轉化為“我要做”。

3.轉化不合理認知“他們都不喜歡我”,植入合理認知“我值得被愛”。

(二)輔導理論和方法

本個案輔導運用認知與行為療法?,F代認知行為輔導的代表者唐納德·梅肯鮑姆指出:人的自我陳述,或者自我指導,似乎常常會引導他們做出相應的行為。在研究中,他發現:與沖動行為少的兒童相比,沖動行為多的兒童較少使用有益的自我陳述。

(三)輔導過程

1.初期診斷

個案軀體適應良好,因攻擊行為帶來人際關系不良,學習成績突出,但不喜歡的課經常逃課。綜合考慮,個案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對他人的攻擊行為上。通過對別人的攻擊,尤其是被攻擊者產生害怕,或有老師在旁邊各種勸阻時,個案能獲得一種欣快感,換句話說,他很享受這種感覺。

2.個案概念化

根據鬧鬧的具體行為表現,我們在個案問題清單上初步確定需要工作的兩種行為:沖動毀物傷人行為和對立違抗行為。并分別對這兩種行為進行具體詳細地行為功能分析。具體見表1,表2。

3.制定輔導計劃并實施

(1)與個案建立和保持牢固的輔導聯盟

在認知行為輔導中,輔導關系被看做是一種在不同專業領域中的平等關系。以下是與個案構建關系時的具體做法。

①共情。鬧鬧是一個敵對情緒強烈的個案,初次見他,他充滿了敵意。還記得第一次心理輔導的時候,他很難真誠地盯著我的眼睛說話,眼神里透露的敵意和戒備讓人無法靠近。為了建立和保持輔導聯盟,當初我能做的僅僅是無條件接納。我知道,他在心理上有種被媽媽拋棄的感覺,他覺得媽媽再次懷孕就是向他發出“我不要你”的信號。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一個孩子有了被媽媽拋棄的感覺,那感覺一定糟糕極了。我試著體驗這種感覺,也試著想象:如果我是他,我希望別人用什么樣的方式對待自己。我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給與他,他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②真誠。心理輔導是要帶領著個案一步步真誠面對自己,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與鬧鬧的互動中,讓鬧鬧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真誠是有效的榜樣力量。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鬧鬧:媽媽說,我有病,要到精神病醫院去。

老師:那是媽媽說的,你自己覺得呢?

鬧鬧:我沒有病。(他有些賭氣,又一些不被理解的孤獨。)

老師:如果你覺得沒有,就相信自己的感覺!

鬧鬧:你覺得我有病嗎?

老師:我不覺得你有病,但是你遇到了一些小困難!

鬧鬧:可能是吧!

③接納。為了讓他放松地表達自己,我們的第一次輔導是在沙盤游戲中完成的。他像一個還沒有出生的嬰兒,將沙盤中倒滿水,享受地躺在母親的子宮里。任何沙具的擺放都是一類類地整體移動。如果不想用了,就把同類的沙具連同濕濕的沙子一同倒在外面。咨詢過程中,邀請心理老師與他一起制作沙盤。與他互動的時候,我似乎扮演了一個“媽媽”的角色,也在互動的空間中盡可能地為他創造包容的空間,從他的表情和反應中看得出,他很喜歡這種方式,甚至有些留戀這種感覺,以至于在輔導結束后不愿意離開。

④信任。對于有攻擊行為、敵對情緒明顯的鬧鬧,信任是一種療愈力量。有一次鬧鬧很生氣,他提出要折紙。輔導室里當時只有報紙,鬧鬧不愿意用,提出自己的書包里有折紙。我允許他去班級拿折紙,他剛走出幾步,又回來,有點猜疑又有點惡狠狠地威脅到:“你就這樣讓我上樓,不怕我控制不住自己把他們都打了嗎?”我扳著他的肩膀,看著他的眼睛,認真地說:“鬧鬧,我既然選擇讓你上樓,就相信你不會這樣做!”聽到這樣的話,他的肩膀似乎松了下來,扭頭便走,同時扔下一句話:“等著我,兩分鐘之后就回來!”他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就守約歸來。

(2)尋找攻擊行為的替代方法

在鬧鬧的世界里,如果誰讓他生氣了,他就要打人家,甚至也會打那些沒有招惹他只是用好奇打量他的同學。有一次,他和班里的某一個同學玩,那個同學不小心推了他一下,他就以為別人招惹自己,提起拳頭就往人家身上砸。班里另外一個力氣大的同學阻撓了他,他也以為是人家與自己過意不去,又把矛頭指向了人家。就這樣,鬧鬧再一次以危機干預的方式來到心理輔導室。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老師:你現在很生氣。

鬧鬧:是的,很生氣。

老師:如果生氣從0-10,你現在有多少?

鬧鬧:11(他有些沒好氣地說。)

老師:看來真得太生氣了。生氣的時候都做一些什么呢?

鬧鬧:打人!一個不爽打兩個,兩個不爽打三個,直到讓自己高興為止。(鬧鬧

惡狠狠地說)

老師:把你的生氣打出來,如果還不夠,就想象它是惹你生氣的人。(我把拳擊手套遞給他,指著橡皮人說。)

5分鐘后,鬧鬧像泄了氣的皮球,略顯疲憊地停了下來。征得允許后,我們進行了后面的互動。我拿出一張A4紙,中間折出一條折痕。我指著左邊一欄,邀請鬧鬧盡可能多地去發現自己的優點,我們一起為優點工作了15分鐘。隨后,我們又在A4紙的右邊為他的缺點共同工作了15分鐘。具體見下表。

完成前面三項工作后,我把紙重新對折起來,把缺點一面朝上,優點一面朝下。

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鬧鬧: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點。

老師:缺點怎么都這么調皮,非要跑到上面來?

鬧鬧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老師:你有沒有好的辦法?讓缺點別那么調皮,讓他們呆在自己該呆的位置上。

鬧鬧:把紙翻過來。

老師:哦?那好,聽你的,把它翻過來。

翻過來后,繼續問他:現在,你看到這些,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嗎?

鬧鬧:有些高興,還有些驚喜。

接下來,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去探討現實生活中如何把優點呈現給別人,如何把缺點安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具體聚焦在生氣的時候,怎樣用合適的行為替代攻擊行為。鬧鬧提出了三種方式:玩樂高、折紙、玩游戲。為了讓這些行為方式觸手可及,我們還提出,把折紙隨身攜帶在身邊,并制定了行為記錄單。行為記錄單班主任、家長、鬧鬧各自有一份,每個人在固定的時間記錄鬧鬧替代攻擊行為的次數(具體見表4),心理教師每隔一個月收集一次,并根據替代行為的完成情況,請班主任為鬧鬧蓋“同學小伙伴”的獎章,獎章的積攢量可以兌換獎品,獎品部分由家長協作完成。

(3)植入合理信念“你值得被愛”

認知行為療法中,我們要針對個案的核心信念進行工作,心理教師往往通過引導性發現技術,幫助個案揭示出核心信念。

教師:你說別人對你說“不”的時候,你會很生氣,那一刻你會想什么?

鬧鬧:我不知道,就是很生氣。

教師:想象一下你現在想體驗沙盤,我對你說“不可以”。

鬧鬧:為什么?

教師:你想知道為什么不可以?如果沒有人告訴你,你就很生氣?

鬧鬧:應該是,我有可能會走到沙盤旁,故意把沙子揚出來。

教師:哦,是這個樣子的!謝謝你告訴我。我還是有些好奇,“想知道為什么”得不到就會生氣以及你揚沙子之間,他們有什么特殊的聯系嗎?我想知道,假設我并沒有告訴你為什么,那意味著什么?

鬧鬧:我覺得你根本沒有看到我。

老師:我沒有看到你,所以你才會揚沙子,想讓我注意到你?

鬧鬧:可以理解成這樣。

老師: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允許你揚沙子,提醒我,讓我看到你。但是我還是好奇,

當我說“不”的時候,你有機會向我表達自己的不滿,但你沒有這樣做。

鬧鬧:我如果說了,你就會說我不聽話。

老師:你沒有試,怎么知道我會這樣?

鬧鬧:我媽媽就是這樣!

老師:如果我和媽媽說你不聽話,又會怎么樣呢?

鬧鬧:那樣你們就不喜歡我了!我會覺得我不好!

在鬧鬧的內心深處,“我不好,不值得被愛”占據著內心,也帶來了深深的恐慌。為了不聽到這句話,鬧鬧用一些沖動性的行為暴力阻止。

三.輔導反思

反思鬧鬧的輔導,有兩個重要的輔導因素起了推動作用:

首先,激發鬧鬧自身的心理復原力,鼓勵他代替父母重新養育自己。兒童的養育,從常規的角度來講,是由父母來完成的。無論是經驗還是理論,都證實了父母在心理輔導中的配合度對效果的重要作用。但是,鬧鬧的家庭是個例外?;蛘哒f,心理輔導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像鬧鬧父母一樣的合作者。每當鬧鬧在學校情緒爆發或者出現問題行為,他的媽媽來到學校后總是比鬧鬧還要歇斯底里,她一邊向老師咆哮著:“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我不知道怎么養育孩子嗎?”一邊威脅攻擊鬧鬧:“你就是有病,就該打120把你關進精神病醫院……”有一次,鬧鬧的班主任把不能完成學業的鬧鬧帶回家,媽媽打開門的一剎那,她當即決定帶鬧鬧回學校。因為,她從鬧鬧媽媽眼睛里看到的是厭惡與嫌棄。她說,鬧鬧回家還沒有呆在學校對他有利。就這樣,他們一起回學校,在學校,鬧鬧含著淚對班主任說:“老師,對不起!”。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心理老師和班主任達成一個共識:我們要挖掘鬧鬧自身的優勢資源。就這樣,我們借助鬧鬧的心理復原力,從鬧鬧的優勢入手,請鬧鬧在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勵他利用自己的朗讀優勢在升旗儀式上朗誦紅色經典、計算機老師帶著喜歡制作動漫的鬧鬧學習動漫制作……兩個學期后,鬧鬧逐漸變得安靜、柔和。

如果說,充分發揮鬧鬧自身的優勢,是重要的復原力量。那么,植入“你和別人一樣,沒有什么不同”這樣的理念,使得鬧鬧能夠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當老師以“你和別人一樣”的理念要求鬧鬧時,他并不反感這種方式,這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也再一次驗證,他內心渴望別人拿他當正常人看。由此可見,遇到鬧鬧這樣的孩子,把他當做一個極為特殊的個體看待,并不一定有利于他的健康發展。把他當做極為普通的一個個體,和其他學生一樣,這樣他可以在不顯眼的地方適當調整自己的狀態,直到自己舒服為止。

參考文獻

[1]張麗麗.小學生攻擊行為與情緒管理、社交焦慮的相關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8(6)

[2]李琛.3-6年級小學生心理虐待與攻擊行為:心理素質的中介作用[D].揚州大學,2018(6)

[3]程靈.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輔導[J].新教師,2018(2)

猜你喜歡
心理輔導
初中班主任應如何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
如何進行聾生就業前心理輔導和教育
淺談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
高校輔導員的自我定位及學生管理工作的探討
開展合理有效的課后輔導實踐研究
心理輔導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兒童繪畫在低年級心理輔導中應用初探
當代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輔導方法
學困生反復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
心理輔導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