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初探

2018-05-10 09:49張博飛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健康

張博飛

摘要:幼兒心理教育形式是從現實教育經驗中抽離出來的,將幼兒心理發展狀態的問題與現狀研究清楚,對教育形式中的原則與相關的改善方式掌握起來,利用最科學的教育手段,創造良好的課堂教育形式,為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做好準備。從學習、生活、身體健康等內容上,進行結合研究,培養幼兒獨立、健康、自主的習慣。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實施手段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概念

首先,應該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認識上入手,了解基本的教育形式,帶動我們更好地認識幼兒心理教育的發展狀態。

(一)養成性教育形式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認為,幼兒心理發展培養是最能影響人的一生的,在幼兒時期,能夠較快地發展生理、心理狀態的提升。在進行全面的教育過程中,利用全新的手段,總結過去的經營教訓,在幼兒的潛意識矛盾協調、健康心理狀態的培養等,面面俱到,有益于幼兒健康的全面發展。

科學方法的融合,主要表現在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變化的狀態,在他們有心理問題的時候,及時進行解決,將他們帶入正規?,F實操作中,教師與家長都應該引導幼兒走向正確、健康的境地,在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等內容的細節培養,做到相輔相成,使幼兒能夠在潛意識里行政一個道德準則,從各個方面的對準確的心理健康促成起到較好的補充效果。同時,對幼兒的心理定勢與反射形成過程中,培養他們正確的心理品質、情感情緒、社會適應能力等,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促成效果的發展,打好基礎。

(二)補償性教育形式

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輔相成的促進中,不可能將全面系統的科學方法都實施好,因為不同類型的幼兒有著不同的心理狀況,在進行一體化的教育中,勢必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在幼兒表現出偏激、情緒障礙的時候,這些缺陷不僅能使幼兒脫離實際,不合群,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帶給他們更多的心理障礙出現。在環境塑造人的定理下,我們又不可能對每一個幼兒都進行各個細節的了解,找不到較好的解決措施,阻礙健康教育的全面發展。

這樣,就應該設立獨立的心理咨詢、治療技術的教育“專場”,對個別問題進行詳細研究,在解決幼兒現實心理問題的時候,不能干預幼兒正確的前進,不能阻礙他們健康發展的腳步。同時,幼兒出現心理障礙的原因,多是因為社會適應能力的不足導致的,所以要從現實狀況分析,研究家庭、學校的綜合環境成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全面進步打好基礎,取得補償性的心理教育形式的成功發展。

二、教育形式實施原則

教育形式要依靠更多的教育原則來進行完善,在進行全面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過程中,了解其中的原則所在,取長補短,不斷前進。

(一)發展性原則

從心里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教育的目的是改產幼兒的心理狀態,引導他們走向成功。從現實方面看,我們要發揮積極的手段,適應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對幼兒的心理活動的演變認識清楚,才能從基礎入手,解決更多的問題。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是單一性的,隨著幼兒的年齡的增長,更要進行思路的轉換,傾向于更加合理的一面,而不是對相關的內容一用再用,這樣,不但不會使幼兒得到全面的進步,還會導致他們的逆反心理的出現。所以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從內容上找到發展的原則,延伸心理教育的健康手段,對更多的問題解決方法的延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主體性原則

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是依靠自我意識的全面進步來實現的,對幼兒的個人尊嚴、意志與人格進行關注,不要輕視幼兒的人格及言行,理解他們的行為,在確保準則性強化延伸的同時,靈活轉變實施手段,適時測量、診斷幼兒的現實狀況,尊重他們的心理發展狀態,帶領他們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活動中來。呈現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靈活捕捉更多的教育活動,從娛樂項目、精神活動的開展上,打破幼兒的心理障礙,取得相應進步。

(三)協同性原則

不要只為了搞心理教育而教育,要適時選擇有效的科目來進行輔助,比如對游戲、音樂、體育、美術等內容的結合實施,把握主體性教育與相關內容的全面實施標準,陶冶幼兒的情操,使他們轉移心理視覺,突破個人障礙。

其次,對幼兒的個人行為、情感情緒、個性等進行協調促進發展,了解幼兒對相應環境的適應能力,做到身體力行,精益求精。

另外,將養成性原則與補償性原則結合起來使用,捕捉更多的發揮效果,教師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將幼兒的心理活動了解清楚,隨時隨地進行解決,打破他們的心理障礙,運用積極的手段與精神思想感染他們。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實施手段

上面將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講述了一下,但是要想真正將這些原則運用到現實工作中來,還是要靠學校與家庭的通力合作,加上幼兒自身的調節,來建立更好的教育環境,為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做好準備。

(一)營造創新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學校課堂上,幼兒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在學習與發展中,得到自我的發揮展示的平臺,為自己的思維訓練與心理素質的提升做好準備。

幼兒園的基本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等多個層次的環境構成的,幼兒在進行自我意識的培養與增進過程中,要將相對新穎、獨特的環境中的引導材料、設備、玩具、物品等事物運用起來,對相關的能力培養與自我總結的事項了解清楚,教師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滿足幼兒的自我操作、探究的心理需求,利用全新的教育方案,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的快速進步。

首先,對物質環境的創設應該是建立在安全、衛生、舒適、使用的基礎上,給幼兒一個健康、獨立、美好的環境,并且在環境內容的增設上,突出豐富多彩的效果,能夠給不同需求、不同愛好的幼兒提供更多更好的幫助。充實幼兒的日常生活,在購進器材設備的時候,要求將科學合理、健康的內容凸顯出來,把握幼兒的心理活動狀態,使幼兒能夠感受到身邊環境的協調性。在讓幼兒對周邊環境產生精神依賴感的時候,促進他們獨立生活、獨立思考、協同合作的狀態形成。教師方面,要給幼兒更多的關愛與照顧,在幫助他們進行自由探索的同時,通過貼心的關懷,促成他們對教師的信任感??梢酝ㄟ^對一些關懷照顧的現場活動,來幫助學生找到自信,帶動不同性情、不同興趣的幼兒找到更好的發展方向。幼兒的心理狀態還是很稚嫩的,所以在進行全面的心理治療與相關的問題解決上,通過對大環境的改變,促進和諧進步的建設效果來帶動更多的幼兒看到光明,不論是對自然的、社會的,還是其他的環境,都要提升上來,為幼兒的心理保留一塊美好的圣地。

其次,以愛心建立最優良的心理環境,在教師與家長的通力合作下,將自身的美好形象展示出來,建立一個互敬互助、和諧美滿、平等對待的精神環境。這首先要靠教師與家長從自身做起,樹立一個文明的形象,給幼兒起一個表率作用,在幼兒進行模仿與心理咨詢的時候,能夠看到更多的希望。教師與家長可以通過微笑服務與貼心的疏導,化解孩子的現實心理矛盾,讓他們敞開心扉,在合理的情緒疏導與相關的幫助提升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教師要尊重幼兒的獨立思想,將他們的意識中的崇高節操激發出來,并積極鼓勵他們獨立完善地成長。

(二)實際生活與教育方式的結合

參加日?;顒?,保證幼兒在相關的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能夠通過對現實環境的認知與感悟,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素質發展的最好途徑??梢酝ㄟ^“一日活動”來幫助孩子在整天的生活習慣養成、精神狀態提升、自身素質強化的不斷前進,并且在相關的教育活動中,利用養成性原則與補償性原則的相關內容,全面滲透教育內容,對音樂、美術、體育等集體性的活動來說,使幼兒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勇于面對各項能力的挑戰。在心里素質促成的環節中,教師扮演知道的角色,而幼兒自身是主角,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積極幫助他們現場解決問題,并教育與指導他們如何走出困境,突出個性化、獨立化的建設發展的能力促進效果,避免在一個地方跌倒多次。

教師應該善于利用靈活的教育手段,捕捉幼兒的不同情緒的形成原因,找到適宜轉變他們基本思路的重要辦法,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態度,帶動幼兒的思想步入成熟化。在相關活動與開展的集體勞動的同時,可以領到他們進行互相交流,在思想內容的綜合交流過程中,取長補短,利用課間活動的時間,幫助幼兒解除疑難雜癥,為孩子們的心理掃清障礙。

(三)記錄幼兒心理教育發展過程

幼兒自身的成長很重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交流,他們應該會看到自己發生的變化,不論是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培養,還是對適應生活的能力,都是要進行自我關注的。所以教師應該帶動幼兒建立一個良好的記錄發展歷程的習慣,一邊做記錄,一邊進行自我總結,善于解決個人問題的幼兒,是一個能夠更快適應社會生活的人。

對幼兒的“成長檔案”做全面的記錄,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應該做深刻反思,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帶動幼兒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對某一個重要時期的能力培養中,觀察幼兒的心理發展軌跡,對這一時期的前中后期的相關內容延伸的效果做個總結性的調查,在分清主次關系與時間發展歷程上,對幼兒自身的的主動性參與活動的能力的提升做好記錄,在出現差錯或者失誤的時候,要做明顯的標記,在下一次遇到相關的問題的時候,能夠一次性解決好。比如當幼兒遇到自身不合群、情緒激動的時候,善于改變,能夠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今后活動團結合作中,轉換自己的思想。教師要善于進行引導,找到相關的解決措施,通過對記錄中的不良現象,進行重點觀察與總結,給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以細心指導、熱情關懷的態度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善于利用文字記錄,靈活轉變自己的態度,將重點標記過的生活記錄進行深入調查,對于幼兒自身的過激行為、哭鬧表現要研究清楚,理解他們,并細心指導他們,理清幼兒的思路,帶他們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四、總結

建立良好的教育環境,為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打好基礎;形成完美的教育體系,給孩子一個充實的人生感悟體驗;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帶動幼兒自身能力的提升。通過這一系列的手段,來幫助幼兒形成美好心理健康的培養信心,使自己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家園共育的關鍵在于有效的溝通[J]. 李潤蘋.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 2016(01)

[2]家園合作有效途徑新探[J]. 游達,沈麗麗. 現代教育科學. 2016(10)

[3]生態體驗下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策略初探[J]. 孟慶,汪淙. 貴州教育. 2015(15)

[4]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J]. 李靈,劉偉偉.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16(11)

[5]兩例美國科學教育模擬軟件評析[J]. 孫江山,侯新杰. 上海教育科研. 20014(07)

[6]幼兒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與運用[J]. 王悅娟,徐志芳. 上海教育科研. 2014(07)

[7]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與途徑[J]. 姚本先,鄧明.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1)

[8]推進家園共育 提高幼兒素質[J]. 方明. 學前教育研究. 2012(01)

[9]父母教育方式與兒童的學校適應[J]. 曾琦,蘆詠莉,鄒泓,董奇,陳欣銀.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5(02)

[10]重視家庭對幼兒性格的教育與培養[J]. 董群. 石油教育. 2016(11)

猜你喜歡
幼兒教育心理健康
心懷陽光,健康成長
運動過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農村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