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為什么這么好動?

2018-05-10 09:49蘇會連
關鍵詞:家校合作

蘇會連

摘要:對于教師和家長來說,最難把握的就是ADHD(注意力缺損多動癥)兒童與頑皮兒童(多動行為問題)的區別了。一般性多動行為與ADHD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一般性多動行為可以隨著兒童發展和教育影響逐漸改善,而多動癥兒童則必須接受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方能好轉。二者在某些方面確實十分相似,如都表現為上課不專心聽講,愛搞小動作,影響和妨礙別人的學習、休息等,但二者的實質是不一樣的。多角度參考各類雜志、文章、科研論文等。筆者針對本班一位多動行為問題的案例進行調查、分析、干預。在輔導干預過程中注意借助設計游戲活動,提高其自控能力,主要采取行為療法中的陽性強化法進行心理輔導,減少該兒童的不良行為,同時加強家校溝通,聯合進行教育。經過一個學期的系統輔導,該兒童取得了很大進步,多動行為得到有效矯正,學習成績有待提高。

關鍵詞:多動行為問題;注意力缺損多動癥;陽性強化法;家校合作

一.背景介紹

研究對象:小章,今年9歲,小學二年級學生。因為上課坐不住,經常亂動東西發出刺耳的噪音,或者大喊大叫影響其他學生,只要老師回頭寫字,他就會從座位上下來趴到地面,如果老師沒有及時制止,他就會爬到某個同學的腳底下,撥弄人家的鞋、褲子,或者搶過人家的鉛筆、橡皮、尺子等東西放在手里把玩。開學初去醫院診斷確診為ADHD(注意力缺損多動癥),開始服用藥物進行治療,目前已經有3個月時間,無效果。2018年9月份我與他初次接觸。他能說,但不愿動筆寫字。認字能力強,記憶力好,但對數字有抗拒心理,三個數以上就數不清,在耐心引導下能解決大部分數學問題。能認識較多的漢字,掌握的詞匯也比較多,但不理解字詞意思,不能正確說一個句子。在行為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剛到班級的時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邊。上課時,他在教室跑來跑去,還不時去拿同學的書本、文具等,經常是整節課因為他的存在而無法進行。當他不開心的時候,他時常會大喊大叫,大聲罵人。經常從垃圾桶和室外的地面上撿起包裝紙或者糖紙添食。

二.刨根問底:他為什么這么好動?

(一)教育背景資料

從家庭教育方式上,小章的爸爸比較粗暴,看到孩子好動、惹事,煩了便罵,急了便揍,揍了孩子不許孩子哭;媽媽則對孩子過于遷就,事事都護著孩子。

(二)學生行為分析

我不是專職的心理咨詢師,不能輕易地給兒童心理問題下結論。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章的確有多動癥的表現。如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課余時間常搞“惡作劇”,好沖動,精力特別旺盛,活動過度等。但這個孩子以下幾方面表現又與多動癥有著明顯區別:第一,當他在課堂上受到批評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而患多動癥的兒童很難做到這點;第二,小章對自己感到興趣的折紙能持續較長的時間,這說明他的注意力沒有障礙,只是好動的特點影響了注意的效果,而多動癥孩子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都具有明顯的缺陷,不能將一項活動進行到底;第三,課堂上,小章有時會專心聽講,掌握知識特別快,學習上沒有其它障礙,而多動癥兒童除了有注意障礙之外,往往還伴有其它學習障礙。我把小章的情況與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的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一致認為,小章的情況只屬于兒童一般性多動行為表現,而不是患有兒童多動癥。

兒童一般性多動行為與多動癥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一般性多動行為可以隨著兒童發展和教育影響逐漸改善,而多動癥兒童則必須接受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方能好轉。找出了學生行為的原因,我們對改變小章充滿信心,并采取以下方法進行輔導。

三.思索良策:輔導策略與經過

為了能使他融入到學校生活中,減少他的不正當行為的發生,我們對他進行了一系列有序的教育輔導。

(一)設計游戲活動,提高自控能力

由于多動行為的兒童自控能力較差,要改變他的行為,就是要提高他的自控能力。而游戲,是提高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徑。游戲,是開發智力的有效方法,而且采用游戲,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游戲可以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能激發兒童的運動興趣;游戲可以促進兒童社交能力的發展,還可以促進兒童良好情緒情感的發展,讓孩子愉快地接收正面教育。

1.確定要改變的行為

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才能指導行為。同樣的,如果教育活動缺乏目標,將使教育行為缺少堅定性,變得雜亂和無序,降低教育效益。對多動行為兒童進行教育,我們也需要首先確定教育目標。對于小章,我們針對他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教育目標。

(1)短期目標:減少不良行為,能夠不干擾正常的教學生活,增強學習興趣。

(2)長期目標:遵守紀律,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學業進步,順利成長。

通過游戲、教育、輔導,加上他家庭的協助,改變他自傷、傷人的行為,改變他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使他能以較穩定的情緒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2.坦然面對現實,尋求最佳教育途徑

年幼的孩子大多具有好勝、好奇、好動、好模仿和富于想象的特點,以好動更為突出。多動行為兒童搗蛋、不遵守課堂紀律,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是他們不想學習,也不是他們故意要跟老師作對,是因為他們的心理需求。好動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會的一種表現。作為教師,要正確認識他們的行為,理解他們的表現,包容他們的過錯,同時,要尋求良好的教育對策,幫助好動的孩子逐步改變自己的行為。為了更好地實施教育,我們做了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制定詳細的教育方案,注重個別輔導,通過設定游戲和各種活動,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向正?;D變。同時制定行為記錄表、活動記錄表,隨時做好觀察記錄工作,并根據記錄表,分析教育效果,改進教育策略。

其次,教師統一認識。由于教育效果受到多方面的制約,而不同的科任教師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行為,如果沒有全體教師的密切配合,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因為某個教師有意或無意的言行給了學生影響,而導致教育效果歸零。因此,我們集中所有科任教師進行商討,使每個任課教師都了解教育目的,知道對小章采取的教育矯正計劃,并能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

第三,對家長做細致的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要求家長關心孩子,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同時,盡量減少不良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在家里多給孩子關懷,陪孩子活動,不要總讓孩子一個人呆著。建議家長要給孩子積極良好的情緒示范,避免不良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以上是我們實施教育的第一步驟,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

根據實際情況,我們教育的第一個步驟是用三周的時間,采用游戲活動,提高他的自控能力。在此之前,我們對他的行為進行了觀察記錄,下表是對小章在某一天某個時間段內擾亂課堂的行為記錄表。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小章存在較多的問題行為,而且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上課,對課堂教學造成較消極的后果。

對兒童而言,靜和動是守衡的,越是限制他動,他越會多動,動夠了必然有安靜的過程。針對他的情況,我們在教育矯正的第一周,有意識地指導他參加一些需要精力的活動。如跑步、打球、跳繩等各種強體力的活動。另外,他喜歡拿掃把玩,我們就因勢就利,利用每天的掃除時間,引導他參加勞動,負責教室的拖地工作,并及時加以表揚、鼓勵,他很高興,干得渾身是汗都沒有喊累,既轉移了他的注意力,培養了他正確有序、認真做事的習慣。

為了提高小章的自控能力,針對他喜歡表現的特點,在課堂上,我們盡量創造機會讓他表現。他對知識的掌握較快,我們就多讓他回答問題;他喜歡讀書,我們就多給機會他,讓他上講臺表現,既不影響課堂教學,又克制了他的多動行為。

為了讓他學會遵循規則,我們設計了很多游戲,讓他跟同學一起進行娛樂活動,借助游戲活動,特別是游戲里邊的規則,讓他在游戲中不知不覺中糾正不良行為和抑制不良情緒。游戲對于多動行為兒童有顯著的作用,他在游戲中也學會了禮讓。

比如,為培養學生靈敏的反應,隊員之間密切的配合。我開發了一種用桌面足球比賽的游戲。將同學們分成2組同時比賽。準備不同顏色的乒乓球各2只,雙人課桌2個,鉛筆盒4只。將雙人課桌拼成一簡易球場,球場兩端用鉛筆盒搭成球門。球門前分別放置兩個不同顏色的乒乓球。比賽開始后用用口吹氣將本方乒乓球沿桌面吹入對方球門得1分。輪流吹球進門。在這個游戲中,分組,是學生自由組合的,只要求兩組的人數一樣多,通過這個分組,使小章學會與同學合作,在吹球入門的過程中,學會與同學協商,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而在吹球入門的過程中,小章一開始的時候總是爭先恐后地擠到前面去,爭著攻擊,還想推開同學。這時候我們就馬上提醒他,如果不遵守游戲規則,就不能參加游戲。

通過幾次的游戲活動,他對游戲的規則熟悉了,學生們都能接納他參與游戲了。在三周后,我們用一天的時間進行觀察,同時對他的行為進行了記錄。

具體情況如下表。

從上表記錄,通過幾個星期的游戲活動訓練,同樣的行為發生時,教師的提醒對他起了一些作用,說明游戲的規則對他是有作用的。

在這個階段的訓練中,由于是采用事后提醒的方式,我們特別注意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是只有他需要提醒的時候才給予提醒,以提供必要的指導,以免他產生依賴性。第二,當他需要提醒的時候,首先用口頭提醒,當口頭提醒不能起到作用時候,才決定是否用手勢或手把手的方法幫助。第三,在運用提醒法后如果起到一定作用,盡快減少提醒,讓他逐步不需要提醒。

(二)陽性強化法

1.基本原理

行為主義理論認定行為是后天習得,并且認為一個習得行為如果得以持續,一定是被它的結果所強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種行為,必須對其加以獎勵。只要合理安排陽性強化的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地接受目標陽性強化法以陽性強化為主,及時獎勵正常行為,漠視或淡化異常行為。

采用代幣法進行正強化:通過行為契約矯正小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行為程度的評定:老師的報告表明,小章上課40分鐘發出大聲響動作的頻率約為4到5次,種類有:扔東西,詢問老師外面發生的事情,和同學說話,課本或鉛筆掉到地上等,其他影響較小的小動作,東張西望的頻率約為10次.

2.具體做法

(1)擬定“行為代幣價值表”

通過和小章溝通,討論,幫其確定目標行為(減少不良行為,上課專心聽講)、干預時間(一個月)和監督人員(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并和班主任、小章一起擬定下表:

(2)商討代幣的標準

第一步標準是上課專心聽講。一旦小章出現上課專心聽講的行為,就給予強化(贊許的目光或是正面言語的表揚);第二步標準就是在一定時間(連續5分鐘左右)上課專心聽講的次數增多,只有當其聽講頻率增加時予以獎勵;第三步標準就是在遇到困難后,仍然堅持上課專心聽講,給予獎勵。

(3)根據小章的喜歡和愛好,確定代幣交換系統,即正強化物。見下表:

備注:(Ⅰ)紅星由班主任發放;(Ⅱ)執行代幣時間為1個月;(Ⅲ)小章和老師同意代幣內容。

(4)老師的協作原則是不討厭、不粗暴地訓斥、不處罰小章,不使他產生精神壓力或情緒波動,多關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溫暖而有觸動。

(5)家長的協作原則是克服對孩子的溺愛,寓愛于嚴,克服沖動,不要見表現差就打罵,要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

3.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協作目標

觀察并記錄小章的問題行為頻率,對問題行為只示意,不過分注意,采用漠視的方法加以淡化。對小章多鼓勵,多表揚。

(1)老師的協作做法具體如下:

(Ⅰ)加強注意力的培養,從他最喜歡的活動開始,如畫畫、折紙、聽故事、逐漸延長其注意力的時間,并培養他的耐性,安排他坐在講臺下第一個位置,便于老師監督指導。上課時,以生動形象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他,常用目光、點頭、面部表情,及時提醒他遵守紀律。一有進步,立刻表揚,并及時幫小章記錄行為代幣價值表,強化其良好的行為。

(Ⅱ)利用集體的力量影響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營造“遵守紀律光榮,違反紀律可恥”的集體氛圍,讓全班同學都關心他,安排好學生與他同坐。引導他改正亂推人的行為 幫助他建立自信心 使他在大家的善意幫助下,在眾多榜樣的示范下,逐步形成新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2)家長的協作做法:在家嚴格安排小章的時間,按時起居飲食、學習,做適當有益的活動,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同時適當控制小章的飲食,少吃煎炸雞腿等,不吃胡椒、辣椒等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并觀察這種做法是否能減輕多動行為。

四.教育效果

通過一個階段的矯正教育,小章的行為有了一些轉變。老師反映大多數時候小章能夠遵守課堂紀律,參與課堂活動,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下課后依然活潑好動。父母在其完成作業時也用代幣法進行獎勵,小章的學習勁頭很足,情緒高漲,短期目標達到。

具體情況如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總體分析,小章在拿別人的東西、撿食東西的行為轉變最小,其他方面得到了改善。

在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行為有一個反復期,是在放假到回學校后,所有行為幾乎都回到了開學初的時候,為什么短短幾天時間,就把一個月的矯正效果都抹掉了?我們去找尋了原因,了解到,在十一假期,家人難得有個假期休息,早上很遲才起床,而小章是呆不住的,就起來吵鬧,家人對他一開始是忍,后來是罵,最后就變成了打。而在這幾天里,小章的心情也變得相當糟,動不動就發脾氣。

從教育的效果看來,他擾亂課堂的行為得到了最大的轉變,這要歸功于他的興趣,因為經過一系列的活動之后,他培養了一些有益的興趣,為了能參加他喜歡的活動,他就必須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他做到了這一點,說明他內心的需要已經能成為他自控能力的一根指揮棒。只要他有需要,并知道怎么樣達到自己的需要,他就能有較好的表現,多動行為也隨之減少。

五.討論

通過這個個案的研究,我們做了如下討論:

第一,興趣是教育的著手點,培養自控能力是教育的目的。對于多動行為兒童,要改變他們的多動行為,首先要找準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興趣上,多動的行為自然就減少了。而自控能力是多動行為兒童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使他們能控制自己的過分行為。

第二,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環境的支持。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不能脫離家庭環境的支持,多動行為兒童也不例外。他們很多時間都在家里,家庭成員對他的態度,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都直接影響著多動癥兒童的行為。在我們對小章的教育過程中,家庭環境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家人能根據學校建議,為他創設適合他健康成長的環境,給我們的教育很大的支持。而在教育過程中,在一個星期的假期里,由于家庭成員的疏忽,對他造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幾乎抹殺了前面教育的一切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家庭環境,是教育過程不容疏忽的一個重點。

第三,進行矯正教育的時候要及時做好記錄。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記錄,是對教育效果最直觀的展現,我們既可以從記錄中看出學生是否進步,是否有改進,又可以讓我們從記錄中找出教育的規律,尋求最佳的教育手段。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育探索,小章總體是有進步的,但由于我們對小章的教育矯正是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的,經常會受到很多難以控制的因素的干擾,如其他學生的不良行為影響,個別教師外出后,臨時代課教師對教育目標難以配合,小章家庭成員中的不同意見等等,都會引發多動癥兒童的多動行為反復甚至加重。

在下一個階段,我們將加強對干擾因素的控制,避免不良行為的反復出現;另外,將繼續同時引導他加強鍛煉,培養他的注意能力。對他進行興趣的引導,使他的注意力能完全放在學習及正常的活動中,逐步使他改變多動行為。

參考文獻

[1] 安憂卜在線心理咨詢,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修訂版(CCMD-II-R), http://www.suanming.com.cn/sex

[2] 邢貫榮.淺談多動兒童的教育及矯治,學前教育研究,2001年 第5期60頁

[3] 雷靂.中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干預 [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

[4] 郭艷,施新宇.兒童多動癥患兒家庭環境及其父母養育方式的探討 [ J ]. 實用醫技雜志,2005,12(24):3 702-3 703.

[5] 李平,孫曉勉.注意力缺陷障礙 (ADHD)適應行為的因素分析 [ J ]. 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 ,2001, 12 (4):180-182.

[6] (美)莫那斯特拉 著,雷秀雅等譯 《家有頑童——孩子有了多動癥怎么辦》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4-1

[7] 劉瑮. 《你其實不懂兒童心理學----揭示兒童行為表相的背后動機》 南方出版社。2012-4-1

[8] 【美】愛德華·哈洛韋爾 著,丁凡 譯 《分心不是我的錯》 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06-01

[9] 劉翔平 主編 《分心不是我的錯-注意力障礙兒童父母必讀》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10-01

猜你喜歡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離,促進問題學生轉化
關于教師教育管理權運用的思考
基于城鄉結合部小學家校合作問題的調查研究
關于深化心理危機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議
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
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
家校合作對兒童進行環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長參與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攜手,共筑和諧育人環境
家校合作與班級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