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的心靈開出燦爛之花

2018-05-10 09:49王鴻陽
關鍵詞:自卑心理健康心理

王鴻陽

摘要:社會逐漸發展,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關注少年兒童,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關鍵字:小學;心理健康;學校;教師

心理健康教育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的是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的是學生道德品質和人格養成,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尊嚴。作為老師不僅要承擔“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更應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由于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激烈竟爭使小學生身邊的一切也急劇變化,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比他們的父輩多,據我觀察,認為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物質逐漸豐裕。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小學生比較容易滿足,考試取得一個好成績,只要有一粒糖的獎勵也會欣喜若狂,比較重視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在物質豐富的現今,家長過于寵愛孩子,對物質的要求有求必應,以至于有的小學生對表揚、鼓勵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對任何事都滿不在乎。

教育孩子的責任轉移給祖父母輩。小學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責任。祖輩的疼愛比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顧,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時由于照顧太多,他們的個人能力得不到發展,甚至出現心理、行為方面的問題。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家長對于分數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試得了90分回家得不到表揚,還認為成績不理想,家長卻問為什么不是100分,對成績不及格者,動口則罵,動手就打。因此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家庭管教過嚴,以至于一出家門仿佛小鳥飛向天空,到了學校就任性放縱。

還有些學生自我表現欲過強。在班級集體中表現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有的學生覺得自己很聰明,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上課舉手發言很積極,只要老師沒有請他回答問題,就認為老師不喜歡他,故意講話、吵鬧,他們只是希望老師注意他,并看到他有能力。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

1、校園環境建設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環境建設,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當以嶄新面貌出現,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噴泉、名花異草、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

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做學問,學會自我發展。

4、家校結合,全方位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學??梢远ㄆ趯议L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年代的“鴻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平等和諧的口吻和學生進行交流,縮短師生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學生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可以無所顧及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想到達到這種層次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2、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中應用

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有拖延行為和自卑心理,它們都可以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來解決。

1.拖延行為

一些學生在面臨一項必須完成的活動時不能立刻、持久投入,而是從事與之無關的活動。許多學生在主觀意識上是想提高學習成績,智力不差,學習方法也能合理運用,可成績就是上不去;還有許多學生經常勵志我要如何努力而不見行動,其實他們都是拖延行為的犧牲者。

幾乎所有拖延者都有著某種幻想,由于對活動有過高的要求產生焦慮和消極情緒將外部困難擴大化,意志力又相對薄弱,不足以克服困難所以產生拖延行為。有拖延行為的學生,為了掩飾自己對將要面對事物的“恐懼”,而對其設置了一項項的先決條件,這樣他就可以把注意力從解決實質性問題轉移到一些次要問題上,從而實現對實質性問題的拖延。這種拖延實際上是耽誤解決實質性問題的時機。

拖延行為在學生身上是普遍存在的,它不僅僅是一種行為習慣,也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它與情緒狀態、意志力、情感等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應引起教育者足夠的重視,并且通過心理暗示來解決學生的拖延行為。

在我的班級當中有這種現象發生。課間時多溝通,找到話題,只要孩子們感興趣,無論是學習或是生活都可以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正把老師當成知心朋友,并且擺正自己的姿態,把自己擺在一個學生內心的傾聽者和心理輔導的位置。找到恰當的時機向學生說明拖延行為的本質是自欺欺人,而且有時候這種行為非常的隱蔽,幾乎沒有人懷疑自己在欺騙自己。讓學生意識到自身拖延行為是由危害的,知道要成功就要今日事今日畢。

另外要培養學生積極情緒。向學生介紹轉移、幽默、宣泄等自控情緒的方法,使學生學會釋放自己的消極情緒;為學生創設產生積極情緒的情境,如融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班級氛圍、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尤其要關心學困生,他們往往面臨的壓力更大,因為他們在學習中經常體驗到的是失敗,很少有成就感,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消極情緒,不自覺地就發生拖延行為。應讓他們在學習中有“主角”的感覺,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例如課堂提問中一句肯定的評價,對其進步的肯定,都能從心理上暗示他們“我能行、我可以更棒,”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減少拖延行為的發生。

還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促使學生以頑強的意志執行計劃,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在引導學生制定計劃中應緊密結合學生自身情況,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可從短期計劃入手,按時間和任務制定雙向計劃,并每天檢查完成情況。每天能順利完成計劃者可隨時地體會成就感帶來的積極情緒,并對以后的活動有暗示作用,從而逐漸地減少拖延行為。

2.自卑心理

自卑,是個人不自信的表現,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它也是一種消極的暗示。

自卑心理可分為能力自卑和相貌自卑。

(1)能力自卑

能力自卑的同學有極強否定自己的能力,總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遇到事情想后退,膽怯、生怕做不好,沒有十足把握就不做。

(2)相貌自卑

相貌自卑的人總認為自己某個地方長得不好看,有學生對自己隨意一句相貌的評價,而覺得沒“臉”見人,抬不起頭來。為此,心中總升起惆悵情感。

那怎樣才能使學生從自卑的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呢?要對自卑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自我。另外通過心理暗示幫助學生充分找到和發揚自己的優點,將自卑的消極情緒轉換為發揮優勢的動力,提高自信勇氣。提醒他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在各種活動中進行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經過努力也能做到。朝著目標努力,爭取成功,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力量,變自卑為自信。有意識地發揮自己的優點,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能力。

幫助學生確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擁有健康心理和快樂生活的關鍵。因此對外貌不妨坦然接受,即以積極、贊賞的態度來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并消除各種附加的“不良信息”。只有在心理上承認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條件”,才能進一步地喜歡自己,了解自己,讓自己透出自信。

總之,小學階段是發育初期,這一時期生理發育很快,而心理則幾乎從零開始,盡管孩子入學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響,但是這與學校教育階段相比,則顯得微乎其微,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將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礎,一個人的性格、情緒、意志品質、人格、興趣愛好及各種技能等都將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人的潛能(想象力、創造力、記憶力、思維力、注意力等)也將初步得到開發。我們只有從小抓起,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

[2]謝維興.《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錄》

[3]教育21早教研發中心.《兒童心理健康成長故事》第4冊

[4]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

猜你喜歡
自卑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測試
自卑的三個真相,你知道嗎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戰勝自卑,讓生命之窗開出自信之花
自卑,本質上是自虐
心理小測試
自卑的地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