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05-10 09:49周春英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生

周春英

摘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學時期是學生形成良好品質和個性的關鍵期。為此,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滲透變得非常迫切。而語文教學擔負著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為此我在實踐基礎上總結出在聽說讀寫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從耳入心;以說互動;以讀為手段;以寫宣泄

國家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中明確地提出了要培養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心理素質的一代新人。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課程除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外,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和審美情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經過實踐,我認為可以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在聽說讀寫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從耳入心,打開陽光大門

在教學中,關注文本中傾聽的內容,挖掘文本中能夠讓學生傾聽的元素。因為傾聽是耳朵的事,也是心靈的事,耳入心通。在語文教學中,經常讓孩子閉眼傾聽,意在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在傾聽中,展開想象,更好地讓學生用心走進文本。從而加深閱讀體驗,進而轉為審美想象,以獲得良好的情操和情感。如在教《慕田峪觀云?!窌r,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范讀課文中描寫云海的句子,學生在傾聽中想象慕田峪云海的壯觀景象。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及體驗。又比如在教《楓橋夜泊》時,通過老師對詩的朗讀,學生在傾聽中體會到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導語,并使之貫穿全文。這樣即能使學生自覺進入學習氛圍中,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健康的意志品質。如教師在教《看不見的愛》時,這樣設計導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我們看到世界是如此美麗,發現生活是這樣的精彩,感受到父母是這樣的慈愛。到了晚上,你一個人在寂靜的街上行走,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你有什么感受?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跟你們年齡相仿,他的眼睛永遠看不見了……你們想他會怎么樣呢?他的媽媽會給他怎樣的愛呢?這樣的導語設計像磁石一樣深深吸引住學生,讓學生懷著一份期待,一份求知的沖動走進文本,從而感受母親特殊的愛和小男孩堅定的意志品質。

例如在教學小學低年級語文課里的“過橋”這篇課文時,導語的設計是先向學生介紹雷鋒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然后說明為什么要向他學習。再過渡到學“過橋”這篇課文的意義。通過這樣的導語設計,小學生學習才有興趣,才有目標。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良好思想情感的熏陶。

二、以說互動,培養陽光心態

“說”是人們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而說的方法直接影響人們心中情感交流。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開展演講、辯論和課前五分鐘說的活動來培養說的能力,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在特殊場合、特殊時間練習說。如教師節、母親節、國慶節、捐款現場等,引導學生演講。如在家長開放日那天,家長們都坐在教室里和學生一起上課,教師在講完《看不見的愛》一課時,學生感受了課文中母親對小男孩寬容與理解,關懷與信任后,讓學生對在座的母親說一段話。這樣做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與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也更能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達到深層次感恩教育的目的。

復述課文。在語文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以改變人稱、處所、體裁或補充刪改情節等方式,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復述??墒箤W生受到深層次啟發和心理健康教育。如教師再教《掩耳盜鈴》一課時,可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復述課文,學生更能深刻體會到做人做事不要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評議人物。如《小英雄雨來》一文主要體現了雨來的聰明才智。教師可結合當時雨來所處環境,面對人物,加入評價人物的環節。帶領學生挖掘雨來勇敢面對敵人勇敢機智的心理品質,從而受到教育。

三、以讀為手段,豐富陽光情感

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語文的手段。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接受信息,引發聯想,受到深層次的熏陶。從閱讀心理的角度來看,從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到讀者體驗到的情感。即由入境——動情——明理,不可缺少的就是讀。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描寫人物的文章,教師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環境,抓住描寫他們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詞語,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使學生在讀中對人物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如教師在講《買小狗的小孩》一課時,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朗讀老板對小瘸狗不重視的句子,再讀描寫小男孩的句子。找出描寫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通過個別讀、齊讀、默讀等形式在對比中體會到殘疾小男孩自尊、自立、自強,渴望平等的心理品質。例如教師在講《老人與海鷗》時,讓學生抓住描寫老人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朗讀,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愛。抓住描寫海鷗動作的句子朗讀,感受出海鷗與老人的情。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等體現人物情感的寫作方法。從而感受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意。讓他們真心地去保護動物。

四、以寫為宣泄,保持陽光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種消極的心理體驗,此時,人總有表述的欲望,所以一吐為快。小學生的情感外露,自制力差,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爆發。遇到高興的事就喜形于色,連蹦帶跳,碰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甚至哭泣。為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吐出來。教師、家長、同學都可以是傾訴對象。然而,這些人不一定就會那么及時地,隨時隨地的傾聽學生的訴說。作文本和日記就成了學生最忠實的聽眾。我經常設計一些便于學生表達內心情感的作文題目,例如《老師,我想對您說》、《媽媽,我想對您說》、《今天我真高興》等等。鼓勵學生講真話,表達真實情感。在日記中記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緒影響和干擾時,及時地在日記中宣泄出來,從而擺脫消極的心理體驗,使自己心境始終保持活潑開朗、穩定、充滿朝氣。同時,教師還有利于及時把握學生心態,適時進行心理疏導教育。

練習續寫。讓學生從原文出發,遵循原文思路,對文章進行續寫。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表達作者思想的,續寫也是延續這一思想。學生在續寫過程中,即鞏固了文章的內容,又是對文章認識的延伸。發展了想象力,創造力,情感得到升華。例如教師在講完《濫竽充數》后,讓學生對《南郭先生逃走之后》進行續寫。有的學生寫道:南郭先生回家之后學習非??炭?,一有空就練習吹竽。還有的學生寫道:南郭先生來到東郭先生家問:“先生是否精通音樂,能否收我為徒?”南郭先生在東郭先生家學吹竽,他勤學苦練,學會了吹竽的本領,還學會了吹很多樂器……。學生在練習續寫過程中明白:沒有真才實學,裝腔作勢,弄虛作假,總會露馬腳。做什么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取得成功,這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語文教師探索創新。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洗滌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等,最終讓學生變成生活和學習中的強者。

參考文獻

[1] 梁鐘欽:創設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小學生
心懷陽光,健康成長
小學生迷惑行為鑒賞
運動過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如何成為泳池里最搶鏡的小學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我是小學生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