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純和她的“好哥們”

2018-05-10 09:49李晶鑫
關鍵詞:親子關系青春期心理輔導

李晶鑫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進入“心理斷乳期”,身心變化使他們對異性變得敏感而好奇,自身的特點與外界的影響,又使得其異性交往極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本文以一則異性交往過密心理輔導案例為例,通過對案例背景、原因的多角度深入分析,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心理輔導、教育干預對策,為更多學校情境下,學生相關案例的處理,提供了經驗與借鑒。

關鍵詞:青春期;異性交往過密;親子關系;心理輔導

一、案例背景

小學高年級學生處于“心理斷乳期”,在相當部分較早成熟的學生中,隨著與父母情感的淡化,他們開始將自己感情上的依賴部分地從父母親人轉向同齡人,友誼成為小學高年級學生新的感情寄托,純潔的友誼,對于小學高年級男女學生雙方來說具有激勵和補償兩方面的作用。而實際中,情況卻更為復雜。有的男女生受社會上的不良影響,不易分清友誼和愛情的界限,在感情上把握不住分寸,不自覺地陷入早戀的煩惱之中。有的男女孩比較看重和依賴與異性的友情,導致出現交往過密,引發一系列的爭議、親子沖突、安全隱患等后續問題,影響到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快樂成長。

二、案例描述

9月份開學沒多久,六年級女孩小純(化名)的母親通過班主任找到心理老師,講述了最近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令她困擾的事。

小純11歲了,成績在班里中等,她個子高,扎個馬尾辮,是個比較漂亮的女孩,乍一看很成熟,更像一個初中生。

五年級下學期以來,小純和母親的關系日漸緊張,親子沖突不斷,母女倆經常吵得一發不可收拾。引發爭議的話題大多是關于小純和男同學交往的問題。

比如有一次周五放學,小純和一個女同學幾個男同學約好一起去休閑購物中心吃飯逛街。當時天色已晚,她希望媽媽為她打車,和同學一起去。媽媽非常反對,認為太晚了。小純解釋,一是有一個女孩同行,二是這些男同學都是關系非常好的好朋友,大家一起出去玩很安全也很正常。媽媽還是不同意,小純沒能成行,一直哭到晚上。為此一周都沒理媽媽。

還有一次,暑假的一個早上,小純又提出要去公園和另兩個男生匯合,一起聊天、散步,媽媽不同意,結果小純乘媽媽有事走后,自己出去赴約了。媽媽發現后中午趕緊去接女兒。媽媽說,雖然這些男孩和女兒從一年級就在一個班,彼此包括家長都很熟悉,但是現在孩子大了,小純經常和男孩在一起,尤其只有她一個女孩和男孩一起外出,媽媽非常不放心。

小純媽媽反映,小純每天放學都會晚回家。在學校也經常和幾個男孩一起玩,女的朋友也有幾個,但更多則是男孩好友,同學們經常見小純和她的幾個“好哥們”一起“壓操場”、“壓馬路”,已經見怪不怪。

在家中,小純與父母似乎都不那么熱絡,經常把自己關在臥室學習,有時也在寫 “秘密日記”,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和父母爭吵。媽媽既擔心女兒總和異性同學在一起,發生早戀或出現其他危險,又無奈與和女兒關系緊張,對女兒的要求根本不起作用。只好求助心理老師,希望能幫助女兒。

應母親的請求,對小純做了兩次個體輔導。大致了解到如下情況:

小純個子高挑成熟漂亮,但自述自己性格“有點男孩兒”,比較大大咧咧。在既往與女孩的交往中,覺得女孩事兒多,總是斤斤計較,甚至還不保守“秘密”,相比之下男孩更為大方,也比較講義氣,因而與幾個說得來的男孩越走越近,這幾個男孩成了小純的好朋友,用小純自己的話說,就是無話不說的“好哥們”。

2.小純五年級時來了月經,已經步入青春期。

3.小純特別反感自己的母親,覺得她脾氣太差,不夠理解自己,因而有心事也很少告訴她。并說:我特別討厭我媽媽。自述曾多次因為和男孩出去玩被媽媽阻礙而發生爭吵哭鬧。覺得特別不理解媽媽的做法。

4.談及與男孩外出玩,小純認為只是普通的好朋友好同學,經常在一起很正常,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也從沒覺得需要注意什么。就是覺得和這些“哥們”在一起自己感到自在,可以彼此安慰幫助,有共同的話題,也很開心。

三、案例分析

通過與小純直接接觸、向母親了解詳細情況及和班主任溝通了解后。對本個案有了一些思路。

小純五年級即已經進入青春期,這使得她敏感而又面臨著眾多青春期女孩的困惑,身心的較早成熟,使得小純度過異性疏遠期步入異性吸引期。同時,小純內心對關懷、理解的需求在家庭成員中未得到充分滿足,因此轉而在與異性同學的交往中獲取。

從該生的家庭情況看,父親工作較忙,極少關注女兒。母親在單位是高級職稱,處處表現優秀,因而對女兒要求比較嚴格,另一方面,母親脾氣比較暴躁,在與女兒溝通時常常缺乏耐心,女兒覺得自己無法被母親尊重和理解,情緒反抗明顯,這更加劇了親子沖突,使得問題更為復雜,難以解決。

其次,從該生平常在校的表現看,并沒有不正常的行為發生,也未見厭學情緒,雖然成績一般,但對有的學科較有興趣,特別是受到老師的表揚時,積極性明顯提高。

再次,從與異性好友交往來看,雖不存在明顯的發展戀情傾向,交往基本也是正向的,但該生對異性交往的原則和態度不甚了解,對可能面對的風險和問題也缺乏認知。因而出現了交往過密現象,對自身的學習和愉快生活也帶來一些困擾。長此以往,對她未來進入初高中的異性交往發展也不利。

通過以上兩方面的分析,心理輔導老師設想從改善母女關系入手,讓她感覺到親情的溫暖和家人的理解,逐漸減少她對異性友誼的過度依賴,改善過密交往。同時,努力使她把精力放到學習上來,考慮采用學科個別輔導的方式來提高她的成績,并輔以正面表揚來提高她的學習積極性,轉移將異性友誼作為生活重心的做法。引導小純消除對同性同學存在的偏見,逐步在保持正常異性友誼的同時,發展一兩個同性好友。并告知她未來異性交往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提高自我防護,改變交往過密的不當做法。最終幫助小純擺脫當下的困境。

四、案例對策

(一)改善親子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主要采用“以情感人”的方法,讓她感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和期望,看到媽媽對自己的在乎和擔心,認識到自己的任性,并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改善。

一次咨詢中,心理輔導老師和小純的對話如下:

輔導老師:最近你是否又和你的好伙伴約好一起去玩呢?

小純:最近課業比較多,一直沒去。不過上周末我們幾個還一起去拍了書法比賽要用

的證件照。

輔導老師:是你和幾個男生好友去的嗎?

小純:是的。我媽媽同意了,不過她有打了電話問我是否拍好了,囑咐我路上注意安全。

輔導老師:嗯,看來媽媽雖然有時候脾氣急,但特別在意、關心你,也比較尊重你。

小純低頭不語。

輔導老師:你覺得媽媽疼你嗎?

小純:(想了想)其實她平時很疼我,對我照顧也很細致。不過有時她忙起來,我又沒聽話,她就有會沒耐心,我們都在氣頭上,就會吵起來。

輔導老師:嗯,看來你還是很理解媽媽,媽媽又要工作又要那么無微不至地照顧你,確實不容易。我想你能更懂事,在媽媽著急的時候,盡量支持下她,也許冷靜一下,媽媽也會因你的理解而改變。

小純略點頭。

輔導老師:媽媽平時對你要求嚴嗎?

小純:她已經習慣了對我的成績不滿意,也會對我提出些要求,哪那么容易啊,總要慢慢來吧。(有點埋怨)

輔導老師:媽媽對你有要求,是想給你定個努力方向,希望你有一個好的前途,說明她對你有信心,今天達不到,并不表示明天達不到,你說呢?你最近還經常和班上異性伙伴的接觸嗎?

小純:點頭。

輔導老師:其實我覺得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也沒什么,就好像男女同學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參加活動一樣,大家都覺得很正常,關鍵是現在你們都大了,交往還像小時候一樣隨意肯定也會引來很多誤會。難免引起媽媽的擔心,畢竟你是她最在乎的女兒呀。

小純:老師,其實我跟他們真的沒什么,只是一起出去玩而已,可我媽媽就是不相信。

輔導老師:孩子,有沒有想媽媽擔心的背后是什么?更多是因為她關心你,怕你受騙,你要讓媽媽放心,就必須用行動來證明。老師有個建議,你愿不愿意聽呢

小純點頭。

輔導老師:從這星期開始,你平時減少些和同學伙伴出去玩的次數,在家補補功課或幫忙做點家務,即使要出去,也要跟媽媽說清楚去哪里和時間,征得媽媽的同意再去。這樣你媽媽就會覺得你長大了、懂事了,才能放心一些。能做到嗎?

小純:嗯,老師我能做到的。

另一方面,心理老師與小純的媽媽進行了溝通,商量之后,她決定改變原來的教育方式,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主動改善關系。同時,采用循序漸進引導的方式,平時注意多與女兒溝通,多關心她,多觀察她的行為和心理變化,并及時和心理老師保持聯系。心理老師還向她的媽媽推薦了指導家長如何讀懂青春期孩子的家教書籍。

(二)培養學習興趣,確立奮斗目標

根據小純往常的表現,心理老師認為培養其學習興趣,可以從薄弱科目入手,特別是數學。于是與她的班主任和數學老師達成共識,開始可先在課余時間進行個別輔導,排除個別科目的聽課障礙,所有科目除了完成任課老師布置的任務外,每天要求她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鞏固,并安排她與成績優秀的同性學生同桌,形成“一幫一”的學習方式,以便于有問題及時解決。至于努力目標和獎勵辦法,心理老師和她商量后決定如下:

第一階段:每天認真接受個別輔導,并提出至少十個不懂的問題,放學按時回家,認真完成家庭作業。每天允許出去玩1次,每次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至于去哪里、和誰去必須告知家長。堅持兩星期,獎勵筆記本一個。

第二階段:對所學知識及時掌握,作業堅持獨立完成,不抄襲,有問題立刻解決,學習有目的有計劃,成績有顯著提升。放學按時回家,每周允許出去玩三次,時間不得超過一個小時,至于去哪里、和誰去必須告知家長。堅持兩星期,獎勵喜歡的CD一張。

(三)了解未來可能遇到的危險,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小純與異性同學過多過密的交往,一方面也源于她不了解步入青春期后異性交往的界限,可能引發的問題,也不了解自己可能面臨的風險,缺乏自我保護防范的意識。因此,為了防患于未然,心理老師在小純的班級上了相關主題的心理健康課,來提高全班同學的認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班會主題:有度相處,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讓學生準備一些能反應校內外男生女生交往不當引發問題的資料,以及青春期生理、心理上的一些知識。

活動摘要:課上,同學們談到了異性交往的積極作用,也結合案例談到了交往不當可能帶來的煩惱和困擾。同時,同學們指出,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這是個性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社會信息比較敏感,但警惕性不高,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極易上當受騙或染上惡習,尤其是女同學,更易受到傷害。同學們通過自己所見所聞的一些例子,對以上觀點進行了論證,并提出了一些預防措施: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自身素養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并認為作為學生應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平時與家人朋友多溝通,有問題及時主動地向家長、老師求助。

五、輔導效果與反思

經過一個多月的輔導后,該生已基本上把精力放到學習上來,各方面表現很積極,和同桌女生成為了好朋友,與異性同學過密交往的狀況也得到改善。她的學習成績進步不少,而且自己對期末考試很有信心。每天放學能按時回家,跟她媽媽的關系也改善很多。

本次異性交往指導個案使得我們認識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上的迅速發育,心理也開始發生顯著的變化,尤其是伴隨著性心理的逐漸成熟。異性的形象在他們的面前越來越清晰,有些孩子開始出現對異性的關注與渴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心成熟程度的逐步提高,青少年的性意識在進一步發展,從對異性的故意不理睬到暫時疏遠再到對異性有好感,愿意接近,如何使青少年平穩地度過青春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欣慰的是,在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下,由于不恰當異性交往而陷于困擾的學生能夠逐步認識到自身問題,努力改善,朝著積極陽光的方向前行,而青春期教育的永恒話題,則留給我們每個教育者不斷去思索,并在實踐中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性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課題組編. 2017. 中小學性健康教育實踐教案集(小學卷)[M].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 吳偉紅.小學高年級異性同伴交往現狀分析與指導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 2015(06).

[3] 劉玲,劉遠軍.關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在異性交往中煩惱的思考[J]. 班級管理. 2014(03).

猜你喜歡
親子關系青春期心理輔導
高校輔導員的自我定位及學生管理工作的探討
親子舞蹈特定價值的研究
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經達英—35及媽富隆治療的效果觀察
代孕子女親子規則認定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過青春期
心理輔導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微信也會走過“青春期”嗎
當代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輔導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