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小學生感恩習慣培養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2018-05-10 09:49唐紅影
關鍵詞:習慣家長課程

唐紅影

摘要:感恩,是當前積極心理學的熱點課題,是指對他人、社會或自然界給予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產生認可、感激并意欲回饋的一種情懷或行動。培養小學生的感恩習慣,可以塑造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使學生感悟到給予的快樂與幸福,從而獲得自我和諧與人際和諧,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基。運用環境熏陶策略、言傳身教策略、行動體驗策略及課程策略培養小學生感恩習慣,收到良好效果。

關鍵詞:感恩習慣

感恩,是當前積極心理學的熱點課題,是指對他人、社會或自然界給予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產生認可、感激并意欲回饋的一種情懷或行動。積極心理學的倡導者塞里格曼在美國賓州大學最早開設了全球最早的積極心理學課程。在課上,他要求每個學生做一項感恩練習:每天臨睡前,寫下3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堅持8周。久而久之,這項練習改變了學生對世界的固有認知,他們學會了欣賞他人的價值及對自己的幫助。此外,塞里格曼還要求學生主動向親朋好友、同事熟人表達感激,明確告訴他們幫助了你什么。這項練習使學生提高了感恩水平,讓他們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獲得了良性的社會情感,大大增強了其主觀幸福感。由此可見,感恩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為人的基本條件,是一種積極品質。懂得感恩,才能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才是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才是一個擁有幸福力的人。

一、小學生感恩習慣現狀分析

家庭環境是感恩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對全校1800個家庭進行了調查,基本情況為:有的孩子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農村;有的生活在富裕家庭,有的生活在普通家庭;有的孩子父母學歷水平高,有的幾乎沒有什么文化;還有12%的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另外,還有近15%的學生為外地打工子女。我們認真分析了全校學生的家庭類型,通過分析,發現我校80%的學生的家庭呈“4+2+1”模式,即4個老人、孩子父母加一個孩子,全家6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轉。全校孩子均為“00后”,其中非獨生子女,占20%,其余均為獨生子女。

(一)家庭不重視感恩習慣的培養

這些“00后”孩子從出生到上小學,完全生活在蜜罐里,父母、祖輩的過渡呵護、寵愛造成孩子任性無理,唯我獨尊,心中沒有他人,沒有責任感。而這些孩子的父母雖然有知識有文化,但因為受社會上功利性學習的影響,往往重智輕德,只重視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忽視對孩子感恩之心的培養。同時家長自身也沒有起到表率作用,影響到親子關系,家校關系的和諧。

(二)學校感恩教育缺乏系統性

雖然學校開展了多年的感恩教育,開展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活動,但缺乏系統性、序列性,沒有把它納入長期規劃,造成了感恩教育缺乏穩定性和持久性,所以老師對感恩教育認識不足,沒有讓學生養成感恩習慣。

(三)學生不能做到主動感恩,影響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多年來,學校堅持感恩教育,但因其不穩定性,造成學生感恩意識的不穩定,學生不能做到主動感恩,感恩沒有成為學生內在心理需求,從而影響了健全人格的養成,例如沒有養成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品德,影響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基于以上情況,我們結合學校的“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辦學理念和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感恩教育特色,把積極心理理念下培養小學生的感恩習慣作為我校的一項重點研究工作,把“養成感恩習慣,爭做幸福少年”作為研究的目標。旨在通過感恩他人、感恩社會和感恩自然,讓學生在積極的心理體驗中知恩、感恩、報恩,同時運用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感恩習慣,塑造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使學生感悟給予的快樂與幸福,從而獲得自我和諧與人際和諧,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小學生感恩習慣培養的方法、途徑

(一)營造氛圍,以環境熏陶策略培養感恩情懷

感恩習慣不是天生的,它來自于孩子們的生活,需要我們創設一定的感恩教育氛圍,搭建適合孩子們心理發展的平臺,孩子們的心靈才會得到震撼。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只有在感恩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孩子才會收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因此,學校努力營造感恩氛圍,積極創設感恩環境,以環境熏陶策略來點燃師生的感恩情懷。

1、精心設計校園文化

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2011年的暑假,我們將教學樓內的墻壁做了全新的改變,以感恩為主題,進行了設計。一樓大廳主題墻上“教育的真諦是習慣,幸福的源泉是感恩”這幾個醒目的大字時刻提醒學生要懂得感恩。一樓的感恩他人、二樓的感恩社會、三樓的感恩大自然,則告訴學生感恩從“三愛”做起,愛他人、愛社會、愛自然。培養感恩的情懷,要從心中有愛開始。

例如“感恩他人”的設計。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感恩從尊師敬長開始?!鄙厦嬲故玖死蠋?、家長陪伴孩子們成長的精彩照片,有三八節為父母洗腳的,家長走進課堂的,老師帶領同學們參加社會大課堂的,開展感恩教育的等等。第二部分是“歲月如歌,師恩難忘”。主要展示的是歷屆畢業生的照片,他們有的在繼續求學,有的已經走上領導崗位,活躍在各行各業。他們的人生不同,但童年的學校相同,母校留下了他們童年最美的回憶。最后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展示了學校的前幾任老校長,正因為當年在他們的精心管理下,學校才會變得越來越好。所以,當孩子踏進學校的大門,就應該讓他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上路,讓他們心生感激之情。

2、利用少先隊宣傳陣地

?利用廣播進行宣傳。每周四的“紅領巾廣播”中,我們專門設立了“感恩之心”欄目。向大家講一些感恩的名言、佳句,感恩的故事等,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利用板報、電子屏進行宣傳。各班的宣傳欄均設有“感恩角”。要求學生寫感恩小故事,捕捉感恩瞬間,學生的感恩作品在班內進行展覽。學校還還將各班評出的“感恩之星”的照片、事跡利用電子屏向全校展示,傳遞感恩正能量。

(二)師長先行,以言傳身教策略創設感恩的心理氛圍

在培養學生養成感恩習慣的過程中,老師、家長都應當身先士卒,做感恩的行動者。

1、讓感恩之花開在老師心里

圍繞“養成感恩習慣,爭做幸福少年”這個目標,學校在教職工中倡導“讓感恩和激情成就幸福的職業人生”,要求大家用積極心理、陽光心態來對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養成感恩習慣,爭做幸福教師。每月四篇的“陽光心語”百字文,讓老師們從感恩學生中體會職業的幸福;每年感恩節前夕,學校還會組織教師撰寫感恩征文,并編輯成冊,傳遞感恩正能量。學校還專門為教師開設了幸福講壇,兩年多來,已有10余位教師及多個年級組走上幸福講壇與大家分享職業的幸福。無論誰走上講壇,大家都首先會講一講感恩帶來的幸福?!靶腋Vv壇”已經成為感恩教育的一個特色活動。感恩之花開在每個教師的心里。感恩教育成為了老師們共同的教育愿景。

2、為家長做培訓、輔導,促其成長

針對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感恩意識”的欠缺以及方法的不當,學校為家長進行了各種培訓,對他們進行輔導。首先,學校通過召開感恩家長會,讓家長與孩子一起知恩、懂恩。另外,學校帶領家長及孩子走進社會福利院、打工子弟學校、慰問交警等,點燃家長的感恩之情。學校還為家長印發感恩教育的學習材料,讓他們掌握科學的育子方法。這一系列活動不僅讓家長們認同學校的感恩教育,而且引領他們以自身的感恩行為去影響和教育孩子,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和心理氛圍,為孩子形成感恩習慣創造了最有利條件。

(三)挖掘課程資源,以課程策略來深化感恩習慣的養成

學校的感恩教育堅持多年,很多體驗活動已經成為常規教育活動,且效果顯著。例如,新生入學的愛校教育,畢業生的感恩教育,節日、紀念日的節日文化教育等,每月一次的感恩評價班會等等。為了更好地發展學校感恩教育特色,進一步打造“感恩”的校園文化,我們挖掘已有的課程資源,致力于將感恩習慣的培養課程化。

1、開發感恩體驗課程,激發學生的感恩、報恩行為

習慣是一種積極心理下自覺的行為。要使學生養成感恩的習慣,必須讓學生在體驗中產生感恩心理,自覺地進行感恩行動。

節日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充分挖掘節日、紀念日中的感恩內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并使之序列化,并逐步課程化。例如,對于感恩他人,我們依托的節日有春節、三八婦女節、中秋節、清明節、教師節、感恩節等。例如每年的感恩節,學校都要為學生下發一張“呈現感激,回饋他人”感恩行動測評表,(見附件一)表中為學生提供了體驗項目,供學生選擇:

○了解父母的需求以及期待(記住父母的生日,知道他們喜歡吃的食物等。)

○理解父母的辛苦(為媽媽洗一次腳、背一遍弟子規或三字經、做一次小家務等。)

○尊重父母,與父母多溝通(和父母說些知心話,陪父母看一場電影,給父母寫一封信等。)

○除父母外,向曾經給你幫助或關愛的人表達感激之情(說一說,寫一寫,大膽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以自己的行動愛我們的學校(安靜不喧嘩,文明不打鬧,環保不扔紙。)

針對“五個一”的體驗活動,要求學生自評、家長評、老師評。這些體驗活動,不僅是行動上的體驗,更是情感上的體驗,使學生形成內在心理需求。對于感恩社會,依托的節日有六一兒童節、國慶節、雷鋒紀念日及汶川地震等特殊日子。雷鋒紀念日我們開展“爭做小雷鋒,傳遞正能量”的志愿服務行動,國慶節開展“少年知感恩,童心系祖國”活動;感恩自然,則依托植樹節、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學校先后開展了“我為大自然獻綠色”、“我愛地球媽媽”等活動。另外,我們把每學期都開展的社會大課堂活動也作為感恩的體驗課程,每次活動前都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活動中探究交流,活動后完成調查報告或感受。例如:在參觀”七彩蝶園“時,我們為學生了設計了“我是小小調查員”的調查表,(見附件二)讓學生在帶著問題參觀,了解蝴蝶的有關知識,特別是了解蝴蝶具有感恩的品質這個特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積極情感?;顒雍?,評選出優秀小調查員,并把他們的調查報告張貼出來,供大家欣賞。這些體驗活動,從多個維度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使學生在積極心理下自覺地形成報恩行為。感恩教育做到了知行合一,有利于習慣的養成。

2、開發感恩必修課程,深化感恩習慣的養成

除了利用養德體驗課程培養孩子感恩習慣,學校還針對不同年級,開發了養德必修課程,使感恩習慣的培養序列化、制度化。

?誦讀經典課程,浸潤感恩之情。

多年來,學校一直把《弟子規》、《三字經》等蒙學讀物作為習慣培養的載體,而這兩本讀物中,都有很多適合感恩教育的內容。其中,“入則孝”是最基本的感恩思想,是做人之根本。于是,我們把這兩本讀物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一、二年級為《三字經》,四——六年級為《弟子規》。要求學生每天晨誦時間及每節課的課前2分鐘背誦《弟子規》、《三字經》,另外,學校還創編了《弟子規》操,每天上操時間集體誦讀。學校還針對不同年級提出了此項必須課程的達標要求,低年級為背經典,中年級為講經典,高年級為演經典,每學期期末,學校都要檢查學生必修課的達標情況,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爭星,最高為3星。對爭星達標學生學校頒發星級國學卡。學校還利用每日禮儀常規要求,深化《弟子規》中的感恩點,將知行統一起來,強化學生感恩意識。例如,每天進校門要求學生都必須和老師主動打招呼,每天上課要向老師行鞠躬禮,每天要主動幫助父母做一件小家務等等。利用這些點滴小事,讓學生將國學經典中的感恩思想內化為感恩之情,激發感恩行為。

?感恩個性課程,引領報恩之行。

除了誦讀經典課程,學校還開發了感恩系列課程。例如,把新生入學的愛校教育作為新生的必修課,為期一個月的入學課程包括參觀校園文化,了解學校歷史,學習一日常規,認識各科老師等等。再如,學校從每年的4月開始都要組織六年級學生開始主題為“感恩”的畢業課程之旅,4月為“感恩家長論壇”,學校會把所有六年級學生的家長請到學校,與孩子一起舉行感恩家長會,分為感恩家長、感恩老師、感恩母校這三個環節,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家長和老師一起真情訴說,共話感恩,尤其是感恩父母環節,一個擁抱,一封信,一句叮嚀,讓在場的每個人無不落淚;5月為“留住童年的足跡”,學校會組織六年級學生開展“回憶童年時光”的征文活動,讓孩子們用筆記錄童年的美好,回味成長中的幸福;6月、7月為“畢業慶典”。緊張的復習考試并沒有阻礙學生感恩的腳步,他們一邊復習一邊策劃隆重的畢業慶典,7月初,學校召開所有畢業生的畢業慶典。在慶典上,每位任課教師都要送孩子們一句囑托的話語,校長親自把畢業證送到每個學生手中,并和他們一一擁抱。最后,由老師把他們送出“成長門”,目送他們離開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作為六年級畢業班的必修課,這門畢業課程已經開展5年,收到良好效果。11月為,感恩養成教育月。通過綜合實踐課程的方式進行全校性的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如今,這些感恩校本課程已經初步形成,并具有實效性和一定的影響力,引領學生由知到行,積極報恩、施恩,深化了學生感恩習慣的養成。

3、挖掘國家、地方課程,引領學生感悟感恩之美

對于國家課程,學校要求各學科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滲透感恩教育,教給感恩的方法,感悟感恩之美。例如語文教師可以選取課本中的相關文章,讓學生分析、討論,感悟感恩的幸福;思品教師可以選取教材中的內容指導學生如何去感恩;美術教師可以教孩子利用繪畫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對于地方課程《愛我昌平》,學校把該課程作為愛家鄉、愛社會的載體,讓學生認識到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就是感恩社會的表現,激發學生建設家鄉回報社會的積極情感。

三、感恩習慣促學生幸福成長

經過近三年來對積極心理理念下感恩習慣培養方法、途徑的探索、研究,我們初步探索出感恩習慣培養的實施、途徑和方法,利用環境熏陶策略、言傳身教策略及課程策略,不僅創新、開拓了感恩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同時增強了我校學生的感恩意識,養成了感恩習慣,培養了一大批具有積極心態、健康人格的幸福少年。

(一)學生的變化

以六年級畢業班學生為例,去年和今年兩屆學生均參加了畢業課程的實踐活動,學生行為發生明顯變化,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母校的情感伴隨他們結束了小學的生活。他們能做到主動感恩,積極報恩。同時,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并樂于關心他人,幫助他人,體貼父母,尊敬老師,班級和諧,班風優良。去年六年級畢業班取得優異成績,較過去有明顯的質的飛越。從學生的感受、家長的反饋結果看,感恩習慣的培養確實開啟了學生美好的人生之旅。

(二)家長的變化

積極心理理念下的感恩習慣培養,不僅讓學生收獲幸福,也讓家長的感恩意識不斷加強,同時融洽了親子關系和家校關系,重智重德的家長也越來越多。家長不僅認同學校的感恩教育,而且能主動和學校一起參與感恩回饋活動。例如:五(4)班楊任鐸家長主動邀請為學校服務的交通協管員去北戴河旅游;三(2)班顧芳寧的家長主動為班上同學購買六一禮物,一(6)班謝曼妮的家長主動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為學校購買了“彩虹門”,等等。由此可見,廣大家長從感恩教育中,深刻理解了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從而改變了他們的教育觀,更加重視對子女的養德教育,也更加配合學校的工作。

(三)物化成果見證學校感恩歷程

自開展研究工作以來,學校教師已經把感恩教育作為共同的教育愿景,感恩和激情成為了教師享受職業幸福的法寶,一大批陽光教師應運而生。學校還非常重視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已經先后集結了感恩???2期,《感恩家長會》集錦8冊(見附件三),畢業課程實錄3次。另外,每次體驗課程后,都會讓學生記錄下感受,形成各班的《感恩心語集》。這些物化成果,不僅是營造感恩氛圍新的物化資源,又是對感恩習慣培養研究工作以及感恩教育逐步系統性、穩定性的最好見證。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感恩習慣的培養,讓師生過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促進了幸福校園、和諧校園的建設。

參考文獻

任?。?《積極心理學》 [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2版 P(3——7)

猜你喜歡
習慣家長課程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習慣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上課好習慣
家長錯了
好習慣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家長請吃藥Ⅱ
犯錯誤找家長
自行車的發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