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法復位結合藥物穴位注射治療寰樞關節半脫位療效觀察

2018-05-11 01:44張衛華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8年3期
關鍵詞:寰樞頸部手法

胡 瑤,張衛華

(1.陜西中醫藥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

寰樞關節半脫位是頸椎病中較常見的一種,好發于兒童和青壯年[1]。張衛華教授用手法復位結合藥物穴位注射治療寰樞關節半脫位獲得較好療效,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62例,均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名老中醫工作室收治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1例。治療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22~64歲,平均53.3歲;病程1天~2年6個月,平均5.5個月;齒狀突向右側偏歪14例,齒狀突向左側偏歪17例;偏歪距離3~8mm,平均(5.76±1.47)mm。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25~62歲,平均51.8歲;病程1天~2年4個月,平均5.8個月;齒狀突向右側偏歪16例,齒狀突向左側偏歪15例;偏歪距離3~8mm,平均(5.69±1.45)mm。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偏歪差距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①觸診感上頸段患側肌緊張明顯,觸之有筋結及脹厚感。并參考張教授自創的“四點觸診”法中至少有3個陽性反應點,即枕骨大孔下、患側斜方肌與顱骨交界處和風池穴以及完骨穴處隆起、壓痛(+)[3];②伴頭暈,或頭痛,或惡心、嘔吐;③患側頸部主動旋轉不超過60°,伴或不伴頸部肌肉僵硬;④張口位及頸椎正側位片結果提示齒突軸線偏離寰椎軸線大于1mm。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年齡小于18 歲或大于65歲;②妊娠或哺乳期;③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等系統疾病和精神異常;④合并與眩暈有關的其它疾?。ㄈ绺哐獕?、腦動脈硬化、貧血、眼源綜合征、耳源綜合征、顱內腫瘤等);⑤頸部腫瘤、頸椎骨折脫位、骨質疏松;⑥顯示顱底或寰樞椎有先天畸形;⑦同時接受其它治療。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推拿手法復位。第1步放松頸項部:醫者以滾法放松頸肩部斜方肌、肩胛提肌、岡上肌,按揉風池、風府、天柱、大椎、肩井等穴,以局部酸脹為度,同時彈撥發緊的肌肉及頸項部韌帶、肌腱粘連處,約10~15 min;第2步手法復位(以右側壓痛明顯為例):患者取坐位,醫生立于患者側后,右手拇指指腹抵按于患(右)側斜方肌頂點或樞椎橫突,左手按于患者頭頂及對側面顳部,雙手協調相對用力,左手將頭向右側扳動至較大幅度,同時右手拇指稍用力向對側頂推患椎,可聽到“咯噔”的關節活動復位聲[4];第3步舒緩結束手法:用搖頸法、掌揉法、散法舒緩頸肩部肌肉。整個手法約30min。左側患病,方法相同,左右手相反操作。每天1次,5天為一療程,治療1個療程。復位成功關節位置保持良好者以后只做放松類手法。

觀察組加用穴位注射。取樞椎棘突、寰椎后結節、寰椎橫突及枕骨粗隆周圍壓痛點。用維生素B1注射液(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510)100mg,維生素B12(天津藥業焦作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633)注射液0.5~1mg,丹參注射液(河南同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1020393)2mL?;颊叨俗?,常規消毒,用2號一次性空針吸取藥液,混勻,直刺1~2cm,得氣后緩慢注入藥液。于首次治療時注射1次,5天為一療程,治療1個療程。

3 觀察指標

臨床癥狀體征評分參照陸氏[5]制定的積分標準。以頭暈、頭痛、惡心或嘔吐、頸部活動受限、局部壓痛及頸部肌肉僵硬為觀察指標,治療前、首次治療后1h、治療結束后進行計分,每項用0、1、2、3分別表示無、輕、中、重不同程度,對每項進行單獨賦分,最小分為0分、最大分為3分,分值越大說明癥狀或體征越嚴重。

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優:癥狀及體征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良: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不影響日常工作??桑喊Y狀及體征有所改善,勞累后或天氣變化癥狀加重。差:癥狀、體征無改善。

5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積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積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積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癥狀 組別 例 治療前 首次治療后1h治療結束后頭暈 治療組 18 1.29±1.24 0.45±0.36* 0.32±0.36*△對照組 23 1.32±1.01 0.93±0.83* 0.68±0.63*頭痛 治療組 20 1.48±1.21 0.50±0.44* 0.20±0.50*△對照組 25 1.55±0.97 1.01±0.81* 0.31±0.66*惡心或嘔吐治療組 5 0.39±0.92 0.09±0.31* 0.08±0.44*△對照組 3 0.23±0.72 0.17±0.50* 0.09±0.09*頸部活動 治療組 26 1.84±0.97 0.32±0.32* 0.37±0.54*△對照組 24 1.87±1.18 1.05±0.99* 0.41±0.56*局部壓痛 治療組 20 2.16±0.73 0.31±0.21* 0.32±0.32*△對照組 29 2.16±0.82 1.12±1.01* 0.36±0.59*頸部肌肉僵硬治療組 21 1.32±1.08 0.66±0.57** 0.43±0.31*△對照組 24 1.48±0.96 1.01±0.54* 0.50±0.38*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6 討 論

寰樞關節解剖結構比較復雜,與頸段脊髓、頸脊神經、交感神經、椎動脈等關系密切,是脊柱活動范圍最大的部位,但同時也是脊柱穩定性最差的部位。外傷、勞損、退變、慢性炎癥等易造成韌帶的勞損變性松弛,從而引起靜力性穩定結構破壞,造成寰椎向前半脫位或旋轉半脫位[6]。

手法恢復寰樞關節解剖位置關系是極為關鍵,而手法基礎上加上穴位注射效果更好、痛苦少。穴位注射通過經、穴給藥,發揮了藥物的親和性、歸經性、直達性、趨病性、速效性及延長性等特殊功能,發揮高效和速效[7]。研究發現,穴位注射對椎動脈的血管內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都有明顯的作用,而且起始部位及其臨近的改變更為明顯,且與臨床癥狀的改善呈正比[8]。維生素B1能增強神經的營養,促進受損神經組織的恢復,加強鎮痛作用[9]。丹參具有活血化瘀、通脈養心作用,穴位注射可不斷地刺激穴位,提高穴位的治療效果[10]。使藥物通過循經運行直達臟腑,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頸肌緊張,調節神經,加速組織代謝和修復[11]。

手法復位結合穴位注射治療寰樞關節半脫位有較好效果,且即時效應優于單用手法復位,能夠在治療后即取得滿意療效,從而縮短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 馬小明.綜合療法治療寰樞關節半脫位臨床效果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12,33(12):23-27.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3.

[3] 張寧,張衛華.張衛華診治寰樞關節半脫位經驗[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1(2):165-167.

[4] 張衛華.頸椎病中醫特效療法[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6:117.

[5] 陸永輝.《靈樞》恢刺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3,33(1):20-24.

[6] 黃一琳,侯曉樺.寰樞關節半脫位 98 例臨床分析[J].頸腰痛雜志,2000,21(1):43-44.

[7] 王清躍.穴位注射的臨床作用及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8):160-161.

[8] 孟培燕,吳緒榮,郭桂榮.穴位注射加針刺對椎動脈型頸椎病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3,23(8):449-451.

[9] 魯亦斌.針刺華佗夾脊穴加穴位注射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研究[D].湖北中醫學院,2005:17.

[10] 陳蘇娟.丹參穴位往射聯合穴位按摩干預糖尿病痰濕體質臨床療效的觀察[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12.

[11] 吳發榮.穴位注射聯合針灸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105-110.

猜你喜歡
寰樞頸部手法
寰樞關節的解剖與功能研究
居家運動——頸部練習(初級篇)
居家運動——頸部練習(中級篇)
改良頸部重要外敷方法
層遞手法
緩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X線斷層融合攝影在Halo架固定結合枕頸融合治療寰樞關節脫位術后評價中的價值
頸部淋巴結超聲學分區
FSE PDWI聯合T2WI STIR在寰樞關節半脫位診斷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