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基本路徑

2018-05-14 17:42汪娟高軍
江蘇理工學院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基本路徑高校思政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汪娟 高軍

摘 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具有重大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意義,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提供一種全新的理論分析視角。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角下,通過融入科研工作、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路徑,將區域紅色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政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提升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強化思政課的實踐育人功能,實現弘揚地方文化和增強高校思政課實效的雙重價值。

關鍵詞:區域紅色文化;高校思政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394(2018)01-0111-05

從供給側推進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現實問題而提出的新時代重大改革舉措,是黨在領導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的重要理論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具有重大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意義,可以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提供重要的現實啟示,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創新提供一種全新的理論分析視角。紅色文化指的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形成的特色文化,是黨的崇高理想、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及其載體的總和,蘊含著豐富的時代精神和厚重的歷史內涵。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壯大和中國革命由農村包圍城市的曲折發展,在全國各地形成了數目眾多各具特色的區域紅色文化。區域紅色文化是中國特有的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重要載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內容無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政課教學與弘揚紅色文化在目標任務上具有內在一致性,在內容方式上又有著高度契合性。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角下,將區域紅色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有利于促進思政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提升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強化思政課的實踐育人功能,可以實現弘揚地方文化和增強高校思政課實效的雙重價值。

一、融入科研工作,為高校思政教師打通教學科研提供現實路徑

教學科研密不可分,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師提升自身素質和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但在現實中,由于缺少二者溝通的必要載體,教學科研割離的現象在高校思政教師中普遍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要求高?!耙詮娀茖W研究和社會服務功能為導向,提升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盵1]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科研優勢,深化對區域紅色文化的研究,不僅可以提高高校自身對地方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還可為高校思政教師打通教學科研提供了現實路徑。

(一)弘揚區域紅色文化是發掘地方城市精神的重要課題

區域紅色文化與歷史文物一樣,已成為地方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是體現地方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區域紅色文化資源因其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曾經所起的歷史作用有著很大不同,從而具備不同的表現形態,呈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表現出不同的時代精神內涵,給人以豐富的感官沖擊和精神體驗。由于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數量上的稀缺性和資源上的不可再生性等特點,在新時代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的時代背景下,各個地方都非常重視對區域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將弘揚區域紅色文化視為一份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作為發掘地方城市精神的重要課題。借助地方高校的科研力量,將區域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教學科研工作,已成為推進地方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區域紅色文化要得到真正有效的保護和弘揚,也必須真正融入到高校思政課中去,只有讓當代青年大學生身體力行成為弘揚革命傳統精神的主力軍,才能讓紅色文化代代相傳下去。

(二)傳承創新區域紅色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大學文化是大學供給側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是高校自身的獨特品格和辦學軟實力的重要體現。高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增強大學文化的內生及外延能力,著力提升校地文化軟實力,積極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為此,高校首先要加強與地方文化的融合,從地方文化中吸取各種有益的養分,融合地方特色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傳承創新能力。同時,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傳承創新的優勢,積極參與挖掘弘揚地方文化的當代價值。對區域紅色文化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挖掘,對蘊含其中的精神進行深刻的解讀和傳揚,倡導新型的城市精神,發揮高校對地方文化的滋養和社會進步的引領作用,促進地方的文明進步,使之煥發出時代活力,這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三)高校思政教師有著研究宣傳地方紅色文化的獨特優勢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1月,為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對高校的思政教師的編制規模、任職資格、工作待遇等作出了更為明確的硬性要求,為高校思政教師的個人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在質和量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一是師生比顯著提高,思政教師隊伍的規模有了大的發展,教學工作量大為減輕,思政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科研工作。二是思政教師的學歷普遍提高,研究生以上學歷占到思政教師隊伍的絕大多數。三是思政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得到提高。由于思政課的課程設置的需要,高校思政教師的專業大多是集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領域,這對于加強對區域紅色文化的研究,也有著天然的科研優勢。

(四)加強對區域紅色文化的研究也是高校思政教師自我提升的內在要求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掌握更多有說服力的現實依據,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力。高校思政課教師只有把握大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貼近學生思想和實際的客觀事例,才能贏得學生的情感認同,讓學生自覺接受理論的灌輸,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區域紅色文化資源形式和內涵都十分豐富,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對區域紅色文化的關注點和興趣點都存在很大的不同。這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加強對區域紅色文化研究的同時,還要認真思考和探索新形勢下區域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方式、方法、路徑等問題。在深入了解學生對區域紅色文化認同與接受程度的基礎上,尋求區域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佳結合點,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的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融入課堂教學,為高校增強思政課課堂教學效果提供豐富資源

高校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目標就在于通過推進課程改革和課程內涵要素建設,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特色。為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須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強化內涵建設,加快教學課程體系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思政課要真正發揮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也必須改革傳統的枯燥說教模式。只有針對教學對象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實際效果。列寧說:“要善于用通俗的語言,并且能夠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他們所知道的事實?!盵2](277) 區域紅色文化由于時間上的相近性和地域上的接近性,成為融入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最豐富的現實資源。

(一)區域紅色文化可以為思政課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案例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課堂教學實際上受到特定的上課時間、特定的上課地點、特定的學生群體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許多高校仍然達不到教育部要求的師生比規模,跨學院、跨專業的大班制教學仍然是思政課的主要課堂形式,這給教師選擇授課方式帶來了很大制約,師生互動也受到限制。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程吸引力,案例教學成為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普遍采用的形式。

案例教學只有找到到學生感興趣的真實教學案例,才能真正發揮出案例教學的作用。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將區域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創新、滲透、引導、凝聚和激勵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政課教師可以選擇區域紅色文化中革命前輩的生動經歷,豐富的圖片資料、音像資料等作為教學案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區域紅色文化可以作為高校思政課體驗式教學的重要載體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出特定的情境,使情境創設契合教學內容的要求,符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適應大學生的心理需要,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容易接受與特定情境相關的理論知識,從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區域紅色文化由于地域、時間及情感因素的綜合作用,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高校思政課教師根據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特征,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大學生創造意蘊豐富的教育情境,將當地喜聞樂見的革命前輩英雄事跡、成長歷程以及精神世界直觀地展示出來,可以透過時空的阻隔,將大學生帶到火熱的戰爭年代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歷史中去,讓大學生深切體會到“三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加深對區域紅色文化的理解。

(三)區域紅色文化可以成為高校思政課開展專題教學的重要主題

核心價值觀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起著中軸作用,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任務,這是新時代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大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盵3]42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入到高校思政課,安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教學,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教師的使命擔當。黨的十九大強調,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3]42高校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教學時,如果充分利用好區域紅色文化資源,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區域紅色文化可以成為高校思政課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內容

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則永遠居于主體地位。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提升思政課實效的重要環節。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要求教師結合課程特性和教學內容,指導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選擇學習專題,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高校思政教師在指導大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可以有針對性地結合區域紅色文化資源,引導大學生就自己感興的內容進行專門研習。區域紅色文化資源由于地域上的便利,學生查閱資料和實地探訪都很方便捷。學習方式除了個人單獨學習外,也可以采取團隊合作的形式。只有這樣,大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經過專門研習,自主獲取新的知識,同時,提高了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大大提升高校思政課的實際教學效果。

三、融入實踐教學,為高校深化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平臺支撐

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德育入心,體驗先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產生實效,最終也要看教育內容是否能轉化為學生的實踐活動。2005年2月,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精神,中宣部和教育部聯合發文,強調“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大綱,規定學時,提供必要經費加強組織和管理?!盵4]419但是,受制于經費、時間、場所及安全等多重因素的制約,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現實困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進教育方式和方法,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優質菜單。充分利用區域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可以實際運用的實踐載體,并將之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中,是高校深化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可行思路。

(一) 區域紅色文化可以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基色

校園環境是高校師生共同創建的精神氛圍,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對大學生的理想志趣、道德品質、思維方式等產生深刻影響。通過創建良好的校園自然、人文和網絡環境,將區域紅色文化精華有選擇地引入校園環境中去,使紅色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基色,可以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營造貼近大學生實際的校內實踐環境,深化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健康發展。

區域紅色文化資源中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跡、生平思想等,可以通過雕塑等方式制作成紅色文化景觀,結合重要節日、紀念日舉辦專門展覽,或者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ヂ摼W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輿論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對大學生“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會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產生重要影響?!盵5]335將區域紅色文化引入校園網絡,有利于做強網上正面宣傳,為大學生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二) 區域紅色文化可為高校思政課提供實踐教學基地

校外實踐是高校思政課最主要的實踐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親身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形成理論的固化。校外實踐需要有優質且穩定的校外實踐場所。區域紅色文化由于地域上的便利和思想文化內涵上的相通,已成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基地,在高校思政課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場教學是效果良好的實踐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在重要時間節點親臨紅色文化實踐基地,聽教師或基地講解員講述重要的革命歷史,有著很強的儀式感和厚重的歷史感,可以讓學生在信服的事實面前親自感知和體驗,受到心靈的震撼,從而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組織大學生分散到各基地參觀考察,重溫紅色歷史,培養有興趣的大學生到實踐教學基地擔當義務講解員,組織大學生黨員到實踐基地進行新黨員入黨宣誓和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走訪老紅軍、新四軍及其后人,可以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領會,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

(三)區域紅色文化可以融入大學生社團的日?;顒?/p>

青年大學生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熱愛集體活動。同時,青年大學生群體又容易受從眾心理支配和朋輩效應影響,大多喜歡以基于平等交流的方式組織在一起的社團活動,從而獲得心靈的歸屬感和個體的安全感,并在團體活動中感受身心的愉悅和成功的喜悅。大學生社團既是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實踐媒介。高校思政教師通過主動加強和學校團委等學生工作部門的聯系,引導組建以學生黨員、入學積極分子為骨干的紅色文化社團,幫助社團保持和區域紅色文化實踐基地的溝通交流,指導社團成員學習和傳播區域紅色文化。同時,搭建網絡新媒體交流平臺,提供思政教師和社團成員的在線互動,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在社團活動中遇到的理論問題,引導他們在社團日?;顒又兴伎己皖I會區域紅色文化的精髓,從而加深思政課的課堂理論知識的實踐體驗。

(四)區域紅色文化可以成為高校思政課全員實踐育人體系的重要媒介

立德樹人是高校培養人才的根本任務,大學生無論學習的何種專業,將來都要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和卓越的專業技能,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并以此實現個人的遠大抱負和人生價值。高校的思政課和專業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僅在課堂教學環節有相通之處,在實踐環節更存在著很大的結合面。專業實踐是大學生檢驗所學知識、畢業走向社會前的重要實踐機會,在此環節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間的協同育人機制,讓所有課程都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可以實行思想政治教育從專人向全員的創造性轉化,進而形成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學的合力效應。為此,思政課教師需要主動加強與專業課教師的聯系,以區域紅色文化為紐帶,在所有大學生都要進行的專業實踐環節上,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課實踐的融通,充分利用專業課實踐機會,完成專業實踐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雙重任務。

參考文獻:

[1] 曹雨平.應用型大學供給側改革,改什么?怎么改[N].北京:光明日報,2016-6-22(10).

[2] 列寧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Basic Path of Regional Red Culture Integ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WANG Juan, GAO Jun

(School of Marxism,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f Marx's methodology. It can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analysis perspective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by the way of integrated into scientific researc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we integrate the regional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will be conducive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to realize the dual value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loc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regional red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the basic path

責任編輯 趙文清

猜你喜歡
基本路徑高校思政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基于審計視角下推動國家完善審計治理路徑分析
學校文化建構的基本路徑與內在機理
馬克思主義如何緊緊抓住意識形態話語權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網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路徑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十三五”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