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音樂創作中“民族性”與“時代性”的交融

2018-05-14 09:06董旭張寧
絲路視野 2018年5期
關鍵詞:時代性交融民族性

董旭 張寧

【摘要】中國音樂文化有著悠久璀璨的歷史,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音樂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任何音樂文化藝術的發展都會受到文化發展和歷史階段的影響。中國音樂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在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都呈現出其時代的特點,所以在現今的音樂創作中,創作者即要根植到中國民族藝術的土壤又要深入把握社會時代發展的脈搏,理性思考,在借鑒外來音樂文化的同時傳承和發展本民族音樂文化,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關鍵詞】中國音樂特征;西方音樂特征;民族性;時代性;交融

音樂文化是自然、社會和人所共同構建形成的。任何民族的音樂文化和音樂活動都離不開以人為中心的生活環境和特定的的社會文化背景,更脫離不了千百年來人們在特定社會環境和歷史發展下所形成的民族精神。音樂藝術的民族性、時代性是相輔相成的,一切音樂文化的發展都要受到歷史觀和時代發展的影響。在不同歷史時期,音樂的創作既要傳承本民族音樂的風格,又要融入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元素,使時代性和民族性并存。

一、中西方音樂文化的關系

中國的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構成世界東、西兩大文化的主干之一。

西方人的思維是線性的、個體的,主張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和精確的邏輯判斷。從藝術層面上講西方古典音樂著重美學及功能性,因此比較客觀,突出主客對立。西方古典音樂有理論,有規范,講究和聲,講究節奏,有大量的文字和音響文獻。

而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講究藝術表現的中和、簡約、適度、含蓄、空靈,強調整體性、連續性和無形性。所以中國傳統音樂主要表達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講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較主觀,音樂以線條為主。中國音樂相比西方音樂在結構上更加自由,在旋律上更加和諧、生動,在演奏技巧上更加豐富。因此,相較西方音樂我們中國的傳統音樂有著獨特神韻和歷史積淀。

雖然我們有著如此璀璨、博大的傳統音樂藝術,但古老的中國在幾百年里一直處于停滯狀態,政治、經濟、思想都相對落后,以至于在中國已經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人文文化發展道路的今天,民族音樂還在受著“中國音樂無用論”和“以西方音樂為中心”的壓力和不公的對待。

正因如此,在音樂藝術多元化和社會所處歷史階段來考慮,當下的音樂創作就更加需要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互補,融匯其精華,對中國傳統音樂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和挖掘,在吸收和借鑒西方音樂精華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同時符合時代觀念和大眾審美,才是當下應有的發展道路。

二、中國音樂創作民族性與時代性的辯證關系

從音樂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任何音樂文化藝術的發展都會受到文化發展和歷史階段的影響,不同的社會階段音樂中的元素和創作風格都有所不同,這種差異體現著音樂創作階段性和民族性共存的特點。因此音樂創作的時代性與民族性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辯證統一的關系。也正是在這樣一個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影響下,形成了中國音樂藝術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兩大特色。

對于中國音樂文化的態度和理解上我們要有一種宏觀上的認識。隨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大量涌入,大眾審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許多音樂工作者對于中國音樂文化的理解也變的扭曲。比如否定中國音樂,提出中國音樂無用論,無視音樂文化的特殊性和個別性,甚至想要用西方音樂文化來代替中國音樂文化。誠然,西方音樂有其值得稱道和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方面,但民族文化才是一個民族千百年來所形成的精髓,體現出民族特征和生命本質。音樂文化由民族文化所孕育,那么民族性就是中國音樂文化的根基,音樂不僅要體現出時代性,更要體現出一個民族的特質和靈魂。

中國擁有著極其精深而又鮮活的音樂文化,音樂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有機整體。在此體系中,“民族性”與“時代性”密不可分,“民族性是音樂創作情感的表達方式,而“時代性”則是音樂創作的方式方法和主要內容。民族性與時代性的辨證統一,構成了中國音樂文化的整體。

三、中國音樂創作民族性與時代性的思考和建議

中國音樂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在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都呈現出其時代的特點,如秦漢時期的金石之樂、唐代的大曲、宋代的文人音樂、元代、清代的少數民族音樂等傳統音樂都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幻出新的色彩。但隨著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中國音樂文化受到外來音樂文化的侵襲,大眾審美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西方音樂文化的沖擊下中國民族音樂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那么我們當代中國音樂是否能夠在堅持“民族性”的基礎上,取西方音樂之精華,形成中、西方音樂的互補,把它變成中國音樂的一個元素,那就要看我們如何把“傳統”與“時尚”“民族”與“時代”有機的結合。

如中國音樂中的“勞動號子”,這種聲樂形式是伴隨著中國人的各種集體勞動而產生的一種勞動歌曲,比如打夯號子、農活號子、作坊號子等。這種藝術形式傳承千年,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民歌的根源和基礎。但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到來,機械代替了人力,很多勞動不再需要人力,很多種類的勞動號子雖然隨著工種的消失而失去了孕育的土壤,但在今天卻和西方流行音樂相結合,顯現出更賦時代感的特征。

重慶歌手閏土所創作的《新川江號子》就創新性地把傳統“川江號子”的音樂形式及特點與西方的“說唱”形式相結合,即保留了號子的特點又結合了說唱音樂的節奏,傳統而又時尚,深受群眾的喜愛。還有“女子十二樂坊”樂團,她們將中國傳統民族樂器與西方的作曲手法和現代流行音樂的表演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作出《奔流》《輝煌》等樂曲,拓展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欣賞群體,在世界范圍內弘揚了中國民族音樂。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眾審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推動著中國音樂創作觀念的不斷變化,音樂的元素不斷豐富,結構內容不斷提高,為推動社會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這就對音樂創作者的創作思維和技術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根植到中國民族藝術的土壤,又要深入把握社會時代發展的脈搏,理性思考,在借鑒外來音樂文化的同時傳承和發展本民族音樂文化,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雷克勤.關于藝術創作的當代性思考[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0(01).

[2]朱其.當代藝術理論前沿[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12.

[3]李大志.淺談音樂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對中國音樂的啟示[J].遼寧師專學報,2009(04).

[4]劉帆.淺談中國音樂的民族性和時代性[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1).

[5]匡惠.音樂賞析基礎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3.

猜你喜歡
時代性交融民族性
散文詩的時代性、視野與創新
青銅器的時代性與器型的演變
真美
中國共產黨黨員質量標準演進研究
交融的獨特優雅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復習心得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藥
王秋楊:自然庭院和現代家居構建交融意境
狗年說“狗”
論傳統雕塑的民族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