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零食吃出了煩惱

2018-05-14 10:01孫開霞
心理與健康 2018年1期
關鍵詞:自控力感性心理咨詢

孫開霞

半掩著的心理咨詢室的門,被輕輕地推開。一個女生站在門口,一聲“老師好”把我的注意力從書中轉移到她的身上。我迅速地打量了一下她,大約一米六的身高,體態豐盈,臉上顯露出焦慮之色。

按照既定的程序,我是要先讓她填寫來訪者個人情況的表格的,但是很顯然她更著急于咨詢?!皩O老師,我能不能先說說我的事情?”她征求我的意見?!芭?,當然可以?!蔽疫t疑了一下,迅速又給了她一個肯定的答復。

女孩說自己是一個完全沒有自控力的人,每次下定決心叫自己不要再吃零食,但就是控制不了。原來,女孩喜歡吃一些小零食,課間會吃一些,上課也會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塞一顆到嘴里,雖然老師三令五申不準在上課時吃零食。為此,她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再吃零食了,不要再吃零食了,學習要緊。盡管如此,但到了下一次,她還是忍不住地吃零食。吃過零食之后,又提醒自己:不要再吃零食了,不要再吃零食了,學習要緊。如此三番,女孩承受不了自己許下諾言又打破諾言的荒唐行為,所以下定決心尋求心理咨詢,希望能在我這里討到好的方法,一下子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問女孩,你所說的“一下子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是指不再吃零食了,是嗎?女孩很肯定地點頭,并還特意強調說:也不要心里糾結來糾結去了,以后真的再也不吃了。

當然,為了使心理咨詢能切實幫助到來訪女孩,我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還詢問了女孩的身體狀況,是否有低血糖的情況存在,是否存在三餐不定時吃不飽的情況?女孩給予了否定的回答,說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沒有特殊的情況,就是喜歡吃點兒零食。

考慮到貪食癥在女性群體中發生率較高,我思考片刻之后,覺得需要對女孩進行再更進一步的詢問。對照貪食癥的診斷標準,我問女孩在最近三個月內有沒有多次一次性進食過量食物的經歷,有沒有導吐、催吐等行為,對自己的體態是否滿意?女孩說,她沒有過量吃食物的經歷,零食也不會過于多地貪吃,更沒有導吐、催吐的行為;至于體態,她說也能接受,但是沒有必要為了減肥,損害身體健康。結合女孩的回答,我又結合貪食癥的癥狀再次進行了對比,確認可以排除貪食癥的情況。

女孩后來講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說她從小到大都喜歡吃一點零食,以前從來沒有想到要不吃零食,最近一段時間才覺得吃零食影響了自己。她嘆息道:本來就有壓力,現在壓力更大。我追問女孩:你能和老師說說你的壓力嗎?

我這一追問,把女孩的話匣子進一步打開了。她告訴我,再過四個月就要小高考了(在江蘇省,高二的學生要在每年的三月份參加省級學業水平測試,這個測試又被稱為“小高考”),自己生物和物理不夠好,擔心到時考不過。她媽媽要求她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小高考的準備之中去,做作業的時候也不要吃零食了。兩門功課不好,已經讓她深感壓力;又要斷絕零食,真是難上加難。雖然覺得有壓力有難度,但她還是覺得媽媽這個要求是合理的,于是,她決定再也不吃零食,專注于學習。然而,后面情況的發展出乎了她的預料:越是提醒自己不要吃零食,她就越想吃零食。怎么才能改變這個情況呢?女孩想到了我。

聽女孩這么一說,我對她的心理沖突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很希望自己能專注于學習,能在小高考之前的準備過程中,使自己駛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之上,以全部身心迎接即將到來的考試。但是,吃零食是她從小到大的習慣,要一下子改掉,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在把吃零食與學習這件事情掛起鉤來的情況下。

女孩希望增強對自己的掌控力,以更好地投入學習,當她發現做不到不吃零食這件事時,她就陷入了自責之中,怪自己缺乏自控力。所以,在女孩的內心里,有兩個不同的“她”在說話:一個是喜歡吃零食的她。但凡有零食在,她就喜歡吃。在那時,她的吃的需要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即便是老師不允許在課堂上吃東西,即使是自我要求全神貫注,在那個時刻也不能起一點作用。另一個是被理性主導的她。在零食沒有吃進嘴之前,她需要的是零食;在零食吃進嘴之后,她開始用理性來規范自己,通俗地說,這個時候的她進入了自己的理性時刻,變成了理智人。感性和理性是對立統一的存在,但很顯然,在女孩這里,感性和理性是對立存在的一對矛盾。在這個矛盾里,感性和理性就像兩個小人,不停地在她腦海里打架:一會兒要吃零食的小人占了上風,把滿足自己的口欲需求列為第一要務;一會兒理智的小人占了上風,恨不得與吃零食撇清關系,從此老死不相往來。讓女孩感到痛苦的,即是她的理性和感性誰也管控不了誰,誰都想占主導。女孩無法解決這一對矛盾,于是便產生了低自我評價:我是一個缺乏自控力的人。這是她為自己找到的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但并不是一個好的思路。正因如此,她的內在沖突變得越來越嚴重,以至她更難依靠自身的力量消弭矛盾。

當我把我的分析說給女孩聽的時候,她直點頭,覺得我所說的,恰好描述了她的矛盾心理。她說每次在吃完零食之后,她都會責怪自己,覺得自己沒有自控力,沒有耐心,連吃零食的事情都擺平不了,以后自己也不會有什么大的出息。女孩把吃的問題嚴重化,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理性要求設置的標準太高,二是由吃零食產生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因此,在接下來的咨詢中,我主要從下述三個方面來幫助她打開思維,引導她從新的角度看待吃零食這件事。

首先,吃是人的天性,是人類得以延續的最基本的本能需求。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角度來講,它屬于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是人得以存活和種族得以延續的基本條件。即使是一日三餐之外,作為人類,遇到可以吃的食物,仍是止不住地想據為己有,吃到肚里,才會心安的。這是任何一個活著的個體都具有的特征,女孩是人類群體中的一員,自然也延續了祖先所賦予的遺傳基因。所以,看到食物就想吃,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2其次,從吃到不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女孩的自我要求里,她所說的不吃,就是完全與零食斷絕。但吃乃是人的天性,克服天性、本能的力量,不是說下個決心就能立即做到的,需要的是循序漸進,慢慢減少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當我說到這一點的時候,女孩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的不是不吃零食,而是要逐漸降低吃零食的頻率,同時在一日三餐上正常地攝入食物,以此來調節自己,以確保在飲食上有一個穩定的狀態。

3再次,吃零食和學習是兩件不同的事情,我們需要把這兩件事分開來看。當初媽媽希望你不要吃零食,是她對你的要求。當然,你自己也有對自己的要求,這是可以的。但是在后來處理兩件事的關系時,卻把它們弄得對立起來了:吃零食就會影響學習,吃零食就是沒有自控力。反過來看,過分的對立背后就是將兩者過分地“融合”:它們互相糾纏在一起,沒有邊界,難以分開。這實際上與自控力真的沒有關系。

在討論完上述三點之后,女孩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她說:老師,看來我也沒有必要把吃零食和自控力好不好聯系起來,它們本身就不是同一件事。我越是覺得自控力不好,我的自控力就會越差,就會吃更多的零食。聽了她的話,我笑了,稱贊她認識深刻、到位:的確是這樣。以后,你再吃零食的時候,好好享受就可以了。只要不上綱上線,吃就會是一件很美好、很享受的事情。當然了,孫老師要提醒你一下,上課的時候盡量就不要吃了。女孩聽了我的話,笑著說,這個的確是要改變,上課吃零食,會影響聽課效果的。

咨詢結束時,女孩的神情放松了不少,不像才來時繃得緊緊的樣子。兩個星期之后,我對她進行了咨詢回訪。女孩告訴我,最近零食少吃了一些,也沒有再自我苛責,學習也更加專心了。咨詢效果達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我祝愿女孩在小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女孩對我表示了感謝。

女孩是由吃零食引出了煩惱,雖然在學生中,這樣的個案很少,但也有類似的個案。比如,有學生因下意識地塞頭發到耳朵上而煩惱,有學生因摳臉上的青春痘而煩惱。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很容易把這些小事上綱上線到自控力、注意力、人際關系上。一旦上升到理性層面的自我苛責,他們就不能做到就事論事,在感性層面處理自己的煩惱。由此,自然矛盾沖突就會產生了。在為這些類似的個案做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我注意到,在排除特殊狀況之后,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不僅是要幫助來訪學生從感性的層面解決問題,還需要幫助他們看到行為背后更深刻的動力機制,啟發他們明白“順其自然”及“對事不對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猜你喜歡
自控力感性心理咨詢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割韭菜”的心理咨詢行業亟待規范
自控力越強智商越高
如何培養青少年的自控力
讀《做個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感性理性不拔河
心理咨詢不簡單
感性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