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高油、多抗雜交芝麻新品種皖芝10號的選育與高產配套技術

2018-05-14 08:59趙莉汪強林勇翔張銀萍張祎徐桂珍
安徽農業科學 2018年34期
關鍵詞:高油選育芝麻

趙莉 汪強 林勇翔 張銀萍 張祎 徐桂珍

摘要 皖芝10號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優質、高油、多抗雜交芝麻新品種,2013年安徽省芝麻新品種區試,產量為1 498.50? kg/hm 比對照品種豫芝4號增產2.04%。2015-2016年全國(江淮片)芝麻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產量1 261.65? kg/hm 比豫芝4號(CK)增產2.54%;含油量為58.18%,蛋白質含量20.97%;莖點枯和枯萎病病情指數分別為5.07和0.85,屬抗病品種。根據該品種特性,提出了配套的栽培技術。

關鍵詞 芝麻;皖芝10號;高油;選育;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34-0024-03

芝麻是我國主要特色油料作物,栽培歷史悠久,常年種植面積80萬hm2左右,總產量60萬~80萬t。我國芝麻總產僅次于印度,為世界第二大芝麻主產國[1-3],芝麻在我國人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安徽省是我國芝麻主產省之一,在我國芝麻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4]。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對營養保健食品需求量的增加,近年來芝麻品質成為廣大消費者和育種者關注的熱點。因此,筆者對雜交芝麻育種策略提出了高產、穩產、優質、多抗育種目標[5-7]。芝麻“三系”雜交種皖芝10號就是根據這一育種目標選育而成的芝麻新組合,2013年通過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評審委員會鑒定,具有優質、高油、高產、多抗、綜合性狀優于全國對照品種豫芝4號等特點。筆者介紹皖芝10號的選育過程,并根據品種特性,提出了配套的栽培技術。

1 選育過程

1.1 親本材料

1.1.1 母本高不育系 W0176A選育。2003—2004年,用不同來源種質與0176A不育株廣泛測交,配制各類測交組合,F1自交。

2005—2006 年,對各組合 F2-3分離世代的不育株率進行田間調查,其中 0176A×2513、0176A×28-7 和0176A×94-2等組合的不育株率超過60.0%。從這些組合的分離世代中選取大量可育株與0176A不育株成對雜交,同時可育株父本進行自交。

2007—2014年,在阜南、合肥、海南等不同地域鑒定各類成對雜交組合 F1育性分離百分率,從不育株率逐步提高的成對雜交組合中優選可育株父本連續自交,并繼續與0176A 成對測交,通過連續8~10代對可育父本自交、系選、與 0176A 測交及異地鑒定,于2012年選育出對0176A的不育性具有高度保持效果的保持系WB51-220-2-7-1D-20-28-0 (簡稱 WB51-220) 和高不育系 W0176A。

1.1.2 父本來源。父本由皖芝2164 Co60輻射誘變系選,單稈型,一般株高160 cm。葉綠色,白花,一葉三蒴,蒴果四棱,單株蒴果數82.5個。始蒴部位較低,中長果型,結蒴較密,每蒴粒數60.8粒左右,千粒重3.02 g,種皮白色。耐旱性較強,抗枯萎病。正常夏播全生育期90 d左右。2013年參加安徽省區試,平均產量為1 479.0? kg/hm 比豫芝4號增產0.68%。2014年通過安徽省鑒定。

1.2 選育過程

皖芝10號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三系”雜交種,親本組合為高不育系W0176A×皖216407Co60。2013年參加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鑒定,產量1 498.50 kg/hm 居參試品種第5位,比對照品種豫芝4號增產2.04%。2014年4月30日通過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鑒定登記委員會鑒定。2015—2016年參加全國(江淮片)芝麻品種區域試驗,2015年平均產量1 195.95? kg/hm 比CK增產2.72%,含油量58.80%,蛋白質含量20.49%。2016年平均產量1 327.35? kg/hm 比CK增產2.38%,含油量57.56%,蛋白質含量21.45%。2015—2016年兩年平均產量1 261.65? kg/hm 比豫芝4號(CK)增產2.54%。兩年22個點中有14個點比豫芝4號(CK)增產,增產點次占63.64%。株高148.6 cm,始蒴部位48.1 cm,空稍尖5.3 cm,主莖果軸長度95.2 cm,單株蒴數78.2個,每蒴粒數66.6粒,千粒重2.89 g。含油量較高,為58.18%,蛋白質含量20.97%。莖點枯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8.60%和5.07,枯萎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1.89%和0.85,生育期85.5 d。

2 特征特性

2.1 性狀特征

該品種屬單稈型,葉深綠色,白花,一葉三蒴,蒴果四棱,種子白色,全生育期88 d。表1為2013年安徽省芝麻新品種鑒定試驗、2015和2016年全國芝麻品種區域試驗中主要農藝性狀。由表1可知,皖芝10號株高152.6 cm,始蒴部位48.3 cm,主莖果軸長97.6? cm,單株蒴果數79.0個,每蒴粒數66.2粒,千粒重2.93 g。田間鑒定抗倒性強,植株整齊一致,生長勢較強,未發生旱害、漬害,豐產性較好。

2.2 抗性鑒定結果

2015、2016年全國芝麻品種區域試驗抗性鑒定結果見表2。2015年莖點枯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10.85%和5.79,枯萎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2.13%和0.91;2016年莖點枯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6.35%和4.34,枯萎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1.65%和0.78;兩年莖點枯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8.60%和5.07,枯萎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1.89%和0.85,抗芝麻莖點枯病和芝麻枯萎病,屬抗性較強芝麻品種。

2.2 品質分析

由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品質。由表2可知,2015年含油量為58.80%,蛋白質含量20.49%;2016年含油量為57.56%,蛋白質含量21.45%;兩年平均含油量為58.18%,蛋白質含量20.97%。皖芝10號產量較高;抗芝麻莖點枯病和芝麻枯萎病;其含油量高、品質優,適合制油、食品保健。

3 產量表現

由表3可知,2013年安徽省芝麻新品種區試試驗,3個試點中有2個試點比對照增產,增產點次占66.67%,適應性較好,平均產量為1 498.50 kg/hm 比對照增產2.04%,居參試品種第5。2015年全國芝麻品種區域試驗,12個試點有7個試點比CK增產,增產點次占58.33%,Shukla變異系數為11.53%,與CK相比差異達顯著水平,平均產量1 195.95? kg/hm 比CK增產2.72%,居參試品種第9位;2016年全國芝麻品種區域試驗,10個試點中有7個試點比CK增產,增產點次占70%,Shukla變異系數為7.73%,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穩產性與CK相似,平均產量1 327.35? kg/hm 比CK增產2.38%,差異不顯著,居參試品種第4位;2015—2016年兩年平均產量1 261.65? kg/hm 比豫芝4號(CK)增產2.54%。兩年22個點有14個點比豫芝4號(CK)增產,增產點次占63.64%,豐產性較好。

4 高產配套技術

4.1 選地 播前選擇適宜地塊、種子和機械。選地勢高,土層深厚,便于排灌,非重茬地種植。當土壤含水量低于14%時,需澆水造墑播種。

4.2 整地 前茬油菜、小麥等收后,如無陰雨,應立即深耕壓草,耕深20 cm左右,耕后即耙;也可深旋耕、耙平。地勢較低地塊,整地要求深溝高畦(廂),耕層上松下實,四溝配套。對于雜草多或前茬為油菜的地塊,免耕播種前應先清除雜草和油菜苗再行播種芝麻。

4.3 播種 5月下旬—6月上中旬播種。用種4 500~6 000 g/hm2。播種方式主要為條播和撒播。應適當淺播,播深1~3 cm,以防止大雨或澆水后悶種。

4.4 合理施肥 芝麻施肥應依據芝麻各生育階段需肥特性、土壤肥力、品種特性、栽培條件等因素進行配方施肥[8-9]。

4.1.1 施足底肥。底肥最好以優質農家肥為主,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鉀肥和多元微肥,播前結合整地翻埋土中,也可采用餅肥、化肥作底肥。一般施入農家肥15 000~30 000 kg/hm 三元復合肥225~375? kg/hm2。芝麻根系分布較淺,底肥不宜施太深。

4.1.2 適時追肥。如底肥充足,幼苗生長健壯,可不追苗肥;如土壤瘠薄,底肥不足或播期過晚應盡早追施苗肥,一般追尿素45~75 kg/hm2。追肥數量和次數要因芝麻長勢而定。對苗期生長不良地塊,初花期應追施1次花蕾肥,施尿素45~75 kg/hm 混合磷酸二氫鉀15~30 kg/hm 或施復合肥75~150 kg/hm2。

4.1.3 葉面噴肥。盛花后期結合防治病蟲害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液1~3次。噴肥一般應選擇16:00以后較宜。

4.2 合理密植 5月下旬—6月上旬播種,留苗密度18萬株/hm 6月10日后播種(至6月30日),每推遲5 d播種,密度增加3.0萬株/hm2。芝麻播后5~6 d,如不能出苗或出苗不全,應立即檢查原因。缺苗嚴重的,要及早重播;局部缺苗的,可移苗補栽。一般在2對真葉時第1次間苗,間苗距離5~6 cm為宜,3~4對真葉時進行第2次間苗,間苗距離9~10 cm。苗齡30 d以上時進行定苗,定苗距離15~16 cm。間、定苗時,要疏弱留壯、去小留大,按計劃留足苗數。

4.3 田間管理 加強高溫干旱和漬害防控,遇旱及時澆水,雨后及時清溝排漬,及時防治病、蟲、草害[10-11]。

4.3.1 旱、漬害預防。芝麻一生的需水量約為307.65 mm(相當于 3 078.0 m3/hm2)[12]。干旱、漬澇都不利于芝麻生長發育。持續高溫、干旱數日情況下,芝麻植株上部出現花蕾脫落、葉片萎蔫,需進行灌水。夏季多雨,在芝麻受漬后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清溝排漬,松土通氣,適量追肥,促進芝麻恢復生長,注意加強病害防治[4]。

4.3.2 病害防控。皖芝10號較抗莖點枯病和枯萎病,但生產上仍需注意以預防為主,兼用化學防治。

4.3.2.1 農業防治。選用2年以上未種過芝麻的地塊;與水稻、小麥、玉米等輪作,可減輕病害;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深溝高畦,注意排漬;適度密植,間作套種[13]。

4.3.2.2 化學防治??菸?、莖點枯病、葉部病害用50%多菌靈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甲托)800倍液、70%代森錳鋅800倍、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一般在發病初期用藥,全田噴霧2~3次,間隔時間為5~7 d。

4.3.3 蟲害防治。芝麻蟲害有小地老虎、螻蛄、金龜子、桃蚜、甜菜夜蛾、芝麻天蛾、棉鈴蟲等。防治蚜蟲用50%吡蟲啉加2.5%溴氰菊酯1 000倍液混合噴打。防治地老虎、甜菜夜蛾、芝麻天蛾用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等1 000倍液,噴殺三齡前幼蟲,于傍晚進行,連噴2次。

4.4 適時收獲 芝麻終花后20 d左右逐漸成熟,此時植株下部葉片基本脫落,莖稈顏色變黃或黃綠色,中部蒴果灌漿飽滿,下部蒴果種子充分成熟,有少量蒴果輕微炸裂,種皮均呈現品種固有色澤。芝麻成熟后,應在早晚收獲,避開中午高溫陽光強烈照射,減少下部裂蒴掉籽或病死株裂蒴造成的損失。收時選優良單株留種,搞好提純復壯。

5 小結

三系雜交種皖芝10號參加2013年安徽省芝麻新品種區試,產量為1 498.50 kg/hm 比對照品種豫芝4號增產2.04%,2014年通過安徽省鑒定。2015—2016年全國(江淮片)芝麻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產量1 261.65 kg/hm 比豫芝4號(CK)增產2.54%;含油量為58.18%,蛋白質含量20.97%;莖點枯和枯萎病病情指數分別為5.07和0.85。該品種具有優質、高油、高產、多抗、綜合性狀優于全國對照品種豫芝4號等特點,適合制油、食品保健。

參考文獻

[1]劉紅艷,趙應忠. 我國芝麻生產·育種現狀及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12):2475- 2476.

[2]楊 湄,黃鳳洪. 中國芝麻產業現狀與存在問題、發展趨勢與對策建議[J].中國油脂,2004,34(1):7-12.

[3]趙志國.世界芝麻生產與貿易概況[J].糧食與油脂,2005(1):31-32.

[4]汪強,管叔琪,徐桂珍,等.安徽省芝麻生態條件、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C]//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作物學會,2008:538-541.

[5]關中波,王生辰,和劍涵,等. 芝麻新品種冀航芝 2 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12):41-43,46.

[6]汪強,王本超,徐桂珍,等.芝麻增效栽培[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78-96,154-170.

[7]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芝麻研究室.芝麻高產配套輕簡栽培基本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5):288-29 301.

[8]趙莉,汪強,田東豐,等.“3414”肥效對江淮黃褐土芝麻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3):161-165.

[9]趙莉,汪強,孔小衛,等.施肥水平對芝麻氮磷鉀養分吸收積累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3,35(S1):381-387.

[10]楊永東,薛香云,靳秀蘭,等.芝麻葉斑病的發生及防治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1994(6):18-20.

[11]吳桂香,李運良,劉世楊,等. 芝麻莖點枯病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1996(8):17-18.

[12]穆賓.芝麻需水規律研究及水分脅迫對花期丙二醛與脯氨酸含量的影響[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3.

[13]趙莉,張子福,吳延華,等.芝麻與大豆間作套種增效技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21):65-67.

猜你喜歡
高油選育芝麻
高油抗凍花生新品種阜花30的選育及栽培技術
香噴噴的芝麻
一品芝麻狐 第四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二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五回
大籽高油品種湘花2008高產栽培技術
高油玉米的發展概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