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學校層面淺談當今政策背景下如何踐行產教融合

2018-05-14 00:51藍偉校
學校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關鍵詞:產教校企職業院校

藍偉校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職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隨后,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文),是在黨的十九大之后印發的首個推動教育綜合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也是我國首次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發布的專門關于產教融合的綱領性文件。這個新要求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到當今新時代下黨和國家審時度勢作出的符合時代和客觀實際的,也是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將從“產學合作(校企合作)”階段開始全面走向“產教融合”階段,是新的階段,新的模式和新的高度。各級政府和各職業院校必將面臨著新的時代背景,以“產教融合”為新的支點,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把我國職業教育推向新的高度,贏取新成果。

一、過去產教深度融合不佳,在政策、企業、學校等方面存在問題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形式,雖然各國的職業教育模式不同,但是,橫觀當今世界上幾個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模式,均有較好的經驗可以參考,比如:美國的學工交替模式,其特征是工廠企業辦學;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其特征是企業主導;日本的企業內職業教育模式,其特征是職后的企業教育、競爭力投資;英國的BTEC模式,其特征是產業界主導。這些模式均是當今世界取得較成功的產教融合模式。

我國的職業教育模式,不可能完全照搬上述幾個發達國家的,只能立足于我國的經濟社會國情大膽作為,勇于創新。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確實不少,但由于各省各市區域經濟產業不同,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有共性的,也有差異性的。其共性的問題與困難主要有如下三點:

首先,從學校層面看,學校主導“有心無力”。由于不少職業院校疏忽職業教育發展的本質與規律,對發展的判斷缺乏前瞻性認識,缺乏長遠規劃,造成它的辦學職業教育模式只能跟著“經濟社會”這只“猛虎”的屁股轉,另外,“市場需要什么人才就開設什么專業”的盲目性和嚴重的“跟風”現象造成我國當代職業教育仍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很多學校要么不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要么知道了卻培養不出來,部分學校產教融合停留在表面層次,培養方式、培養人才與企業需求脫節。譬如,不顧本地經濟與社會現狀,照搬經濟發達地區或者產業不同地區的模式;同一地區不同中職學校不顧本校的辦學特色與歷史,哪個專業“出口旺”就跟著開辦那個專業;政府的“指揮棒”指到哪就跟到哪,等等這些盲目性還是比較嚴重,各校相同(或相近)專業出現“雷同”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造成辦學資源的浪費,也影響著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不僅造成學生及家長聽覺和視覺的混淆與疲勞,還造成中職學校招生市場的混亂和就業質量的低效。

其次,從企業層面看,企業主導還沒進場。由于現有用工制度問題,企業沒有培養人的責任,用人不愿花成本等現象非常普遍。據某個專家從德國媒體獲知,德國有一報告《中國職業教育觀察報告》指出我國的職業教育脫離目標,并認為中國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掣肘著中國成為工業強國,主要原因歸咎于:以企業為主的社會其他各方參與度不夠,職業教育和培訓為此不能很好的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

最后,從政策層面看,政府主導成為事實。由于我國教育長期以來鞏固的高度政治性,迫使各級政府不敢后退一步,造成了職業教育變成“政府主導”。本來政府僅需從規劃、引導、評價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各職業院校做好后臺推動角色就行,現在卻成為中職學校的“全職保姆”。導致了不少中職學校法人地位落實不到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難以行使。

作為一類教育,職業教育和普通升學教育為主的學科教育最大的區別是服務經濟和產業發展,圍繞產業辦專業,圍繞崗位育人才,必須跨界開展,才能成為高質量職業教育。沒有行業企業深入融合,沒有企業深入參與的職業教育肯定不是高質量的,也無法達到高質量,不符合職業教育的存在價值和培養人才的目標要求。

二、學校踐行產教深度融合需要的外部環境

全面深化產教融合,必須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職業院校與企業必須共建機構、共享資源;必須共同制定招工招生方案和人才培養方案;必須共同開展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才能達到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目的。在這方面,各職業院校必然是承擔著培養各經濟產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戰場”。如果想打贏產教深度融合這場大戰役,從戰略上講,需要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十九大報告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總體目標與要求,國務院辦公廳在十九大后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文)形成了指導打贏這場產教深度融合戰役的政策、制度保障和行動指南。從戰術上講,各職業院?!爸笓]員”和“戰斗員”要認真貫徹執行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深化學校內部改革,從構建有實際操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入手,主動尋找企業資源,充分利用新出臺的政策和制度支持,主動說服企業、政府部門與學校共同參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在特色建設、專業設置、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德育改革和實訓實習改革等方面進一步大膽作為并提升質量。

(一)政策打通

當然,在中職學校所有的系列改革中,黨和國家首先要指導并要求各級政府做到職能轉變。從“全職保姆”型轉變為積極、科學、有效的“推手”。主要推動各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要與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推動職業教育法修法進程,完善企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

(二)渠道打通

職業教育是高投入的教育,產教深度融合,單靠政府資本是行不通的。政府需要制定為職業院校吸引大量閑置社會資本進入職教領域。根據資本需求、社會需求和社會實踐,鼓勵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或者依法參與公辦職業院校的產教融合工作室建設,通過產教融合工作室產出的利潤滿足企業的收益。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是有成本和技術偏好的,只有讓企業真正得到實惠,才能促使企業主動參與產教融合的深入開展。

(三)制度打通

制度打通是打造人事制度改革“誰都認賬”的法理基礎。雖然我國早期制定的職業教育法已經不適合現時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但是黨和國家目前已經在著手修訂職業教育法,在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還沒有頒布之前,國務院辦公廳在十九大后已經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文)給予快速補充。通過文件內容可知,對各職業院校開展的產教融合過程建立起來的“校中廠(公司)”或“廠(公司)中?!保壳爸饕恰靶V袕S(公司)”)等合作平臺,允許采取類似于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唯有這樣,才能促使各中職學校的“指揮員”大膽引進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學校產教融合工作室建設。

(四)機制打通

機制打通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根本性保障。無論是混合所有制院校,還是混合所有制產教融合工作室都可以實施股權式的融資和產權式的校企共建模式。唯有這樣,行業企業和學校共建、共享產教融合成果才有合法保障和安全保障。

三、學校踐行產教深度融合的成功做法和案例分析

(一)以點帶面,通過個別專業的改革創新,探索并實踐出符合學校和當地經濟產業的運作模式,并以此模式帶動學校的其他改革

自從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后,東莞市電子商貿學校審時度勢,利用校內的實訓中心,于2016年重點打造電子商務專業,深化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改革,學校不斷摸索、不斷創新、不斷投入,先后打造了四大平臺(職教集團、孵化基地、雙創園和電商學院),落實組織環境、平臺環境和政策扶持,構建了“雙元三段、分類定制、校企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創立了創業、就業、培訓為一體的東莞電商人才孵化平臺。其教育理念就是:1.關注學生個人發展和未來規劃,培養具備創新、創意、創業能力的新型人才;2.構建創業教育+創業實訓+創業實踐+創業孵化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3.構建多方聯動的完整創業教育與服務生態系統;4.培養學生懂得做人與做事;5.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習慣;6.培養具備“能力+知識+素養”的多維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在這個教育理念指導下,學校引入創客聯盟,建設師生創業基地,通過“創業培訓”“創業沙龍”“創業講座”“創業路演”等形式,跨專業組建創業導師團隊和創業項目團隊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為師生創業苗圃優選創業項目,借助企業力量,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提升創業項目成功率。

東莞市電子商務人才孵化基地項目通過政企?!奥撘觥钡倪\作模式,與當地電子商務產業園無縫對接,不僅形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而且也解決了企業用人緊缺和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項目的建設實現了孵化人才、孵化項目、孵化公司的創新理念,培育人才的同時,也完成了項目的引進、實施和發展,扶持和壯大了孵化基地的本土學生創業公司和入孵的合作電商公司。創立了創業、就業、培訓為一體的“一站式”人才孵化平臺。其成果效應非常響亮,如2015級電子商務專業的楊勇同學,于職二第二學期(即2017年2月)加入學校電子商務人才孵化基地學習,借助學校電子商務人才孵化基地這一平臺,現學現賣,于中職三年級第一學期(即2018年)將自己運營部分微信公眾號轉讓,獲得了120多萬元,成功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利用這120多萬元現金,楊勇馬上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因年齡問題,注冊時使用了其父親的身份證件)——東莞市快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做新媒體營銷。此成功案例引起我國教育界的高度關注。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東莞市電子商貿學校產教融合的成功首先在于學?!爸笓]者”的主動作為和大膽創新,學校能夠主動去打通政策、渠道、制度和機制。關鍵點是通過政、企、?!奥撘觥钡倪\作模式,讓政府、企業、學校在運作中各自承擔起科學合理的角色與責任。平臺是與當地電子商務產業園無疑對接,形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贏、共同發展的“一站式”平臺,實現了政府、企業、學?!叭A”,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還有,東莞理工學校,以職業化培養理念為指導,構建東莞中職教育高地。學校的“指揮員”勇于大膽創新,組織學校專任教師團隊自己構思構建,尋找專業公司共同開發的職業素養沙盤,把理論性知識轉化為實操性知識,通過沙盤實操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是一門真正在“做中學”的職業素養能力實訓課程。學生通過職業素養沙盤的實訓學習活動也是職業素養能力展示的過程,讓學員在企業模擬經營的對抗體驗中,鍛煉職業素養方面的團隊協作、商務策劃、服務意識、危機處理、時間管理、生存等能力,從而提升學員的綜合素養,在面對新的市場環境、新形勢下能快速成長起來,最終對自己的職業化意識、職業化思維方式、職業化行為進行反思,自主調整職業心態,實現職業化成長。

不少職業院校到目前為止還困惑于: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卻培養不出來。東莞理工學校是一間非常成功的“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且能夠培養得出來”的先進示范單位。學校推行的理念先導,有效帶動學校其他方面的改革創新,不僅建立起新型校企合作平臺,還成為中外合作示范點,其中光電專業與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實行集團化聯合辦學是我國目前產教深度融合最成功的示范案例。

東莞電子商貿學校和東莞理工學校都是公辦中職學校,他們的產教融合能夠成功開發、發展、收益,做到政府、企業、學?!叭A”,其中最關鍵的是學?!爸笓]員”有非常專業和超前的辦學理念,能夠主動去說服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能夠主動爭取到社會資本資源共同參與產教融合實訓中心的建設,能夠懂得以某個專業或課程為突破口帶動學校的全面改革創新,把產教融合作為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支撐點,是符合我國職業教育本質與規律要求的成功典范學校。

(二)開放校內資源,吸引企業試探性參與學校產教融合工作室建設,成功后通過企業引進更多的社會資源共同參與產教融合的擴展

2013年廣州市教育局在全國首創了中職教育啟能班,廣州市中職教育啟能班的創辦,不僅為輕度智障(含輕度自閉癥,下同)孩子提供了更高平臺的學習機會,關鍵是通過中職教育模式為輕度智障孩子搭建了切實可行的就業機會,惠及成千上萬的輕度智障家庭及孩子。在此事業中,啟能班的校企合作平臺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教育、培訓、實習和就業作用,還能起到讓更多社會愛心人士了解、同情、理解、支持輕度智障孩子實習與就業的社會效應。

廣州市海珠工藝美術職業學校結合辦學特色,專門為中職啟能班創辦了工藝美術品設計與制作專業。啟能班首屆畢業生安排實習與就業時遇到的大問題就是目前社會上很少企業能夠理解并樂意接受他們實習與就業。其實,出現這樣的結果,可以說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門和學校沒有專門為啟能班構建校企合作平臺,沒有讓企業提前參與啟能班的建設與發展,企業對啟能班及畢業生完全處于一個真空狀態。要想成功搭建啟能班的校企合作平臺,學校必須從一開始就要想方設法采取能夠讓“政府、企業、學?!比A的思路與措施,其中,讓企業和學生先贏是最重要的。

如何讓企業和學生先贏呢?公辦中職學校擁有優越的政府資源,按我國現有政策,政府是鼓勵中職學校利用這些資源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和產教融合工作室的,學??梢猿浞掷眠@些資源構建讓企業能夠從中得到實惠的校企合作模式進而得到企業對啟能班學生實習與就業的充分理解與支持。比如:在校內騰出空間免租金、免水電費,讓利給企業構建產教融合工作室,把企業的項目拉進產教融合工作室當作教學內容去完成,讓啟能班學生直接參與企業項目運作,在參與過程中既可完成教學,還可以讓學生學會真實的專業生產技能。另外,按現有政策,廣州市政府每年均有下撥啟能班學生實習工作專項經費,學??梢园堰@筆專項經費轉讓給企業,讓企業安排專業技能師傅承擔起與學校教師共同培養好學生專業技能的責任。

廣州市海珠工藝美術職業學校嘗試從項目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能從事工藝畫制作的學生并加以培養,2016學年第一學期,工藝畫的制作開始嵌入三個年級的手工藝制作課程教學,2016學年第二學期,根據2015、2016級學生掌握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差異,產教融合項目的課程作了適當的調整,打破年級固定思維,把13名職二三年級學生分為三組:掐絲琺瑯工藝畫組、文玩初加工(A 組繩結)組和文玩初加工(B 組原珠洗選)組。分組教學的嘗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動手能力大幅提高,最終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企業獲得實惠后,也進一步推動了此項目的擴展。

1.通過企業,成功為啟能班引進公益資源,拓展實習就業渠道

由于學校啟能班產教融合工作室平臺的企業方是民間慈善組織一員,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企業方切實收獲了合作帶來的實惠后,開始主動站在學校教育的角度幫助學校提升啟能班的教育教學和實習就業水平。2016年12月,在企業的幫助下,學校與廣東獅子會**服務隊的代表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就啟能班的教學方向探索、社會融入實踐、職業技能訓練、啟能班學生的幫扶等方面密切聯系、共同探討,并確定學校作為服務隊的助殘服務定點單位,今后在助殘扶殘、指導實習就業、關愛特殊教育(啟能班)教師等方面,服務隊展開了與學校的全面合作,為我校解決啟能班畢業生的實習與就業提供了更多的社會資源。

在廣東獅子會**服務隊的幫助下,啟能班2014級7人和隨班就讀的一名輕度智障學生共8名學生的實習工作順利完成。其中,廣東獅子會**服務隊的會員企業佛山市**紡織有限公司、佛山市**服飾有限公司為啟能班的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共接收了6名實習生。在企業一線師傅和實習指導老師的全程參與指導下,學生每天上下班能自己乘坐公交和地鐵往返廣州與佛山、南海等實習點,工作狀態和學習狀態得到企業的肯定與贊賞。

2.通過企業參與,搭建多種平臺,讓學生展示專業技能,讓學生及家長收獲滿滿的信心

根據啟能班的專業特色,學校進一步努力搭建多種平臺,對學生課堂制作的作品進行展示、義賣,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

2017年5月,由廣州市海珠區殘聯舉辦的殘疾人招聘會,學校啟能班2014級的全體學生在班主任和工作室企業負責人的帶領下,帶著他們自己的作品到招聘會現場參展,增強的學生和家長的自信心,也增強了啟能班教師們的自信心。

2017年6月,學校與佛山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州市孤獨癥兒童服務者協會簽訂了三方協議,協會提供農林下路的廣百百貨東山店的八樓給啟能班師生作為校企合作項目(教學成果作品)的對外宣傳活動、作品展示的場地,學校提供學生習作供協會展出、義賣。此舉有效地促使了更多的社會人了解、理解、支持啟能班學生的實習與就業。

經過近兩年的合作,校企合作的企業方結合企業本身就是從事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與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平臺和優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幫助學校啟能班穩步發展。校企合作以來,其將企業大膽創新的理念導入到啟能班職業技能課堂教學、實訓、實習、整合公益資源等領域,為中職特殊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活躍的社會和企業力量。

3.通過啟能班產教融合的成功擴展到正常生班的專業教學

由于啟能班的學生都是輕度智障孩子,他們的生產制作能力有限,還滿足不了企業更多的需求,為此,2017學年第一學期,學校和企業在啟能班產教融合的成功經驗上進一步思考如何把該專業產教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和更寬的平臺。經過雙方深入溝通,在正常生班先以選修課的方式把企業項目逐步深化到相近專業實操教學內容。經過近一年探索,正常生班的學生實操能力(專業生產能力)更能滿足企業需求,所以,學校目前已經把工藝美術品設計與制作專業的產教融合成功經驗擴展到相近專業,從選修課試點擴展到為工藝美術專業建立產教融合工作室,進一步夯實了學校其他專業產教融合的工作基礎。

產教融合的模式是可以多樣化的,但是目標必須是一致的,其關鍵是要培養出完全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雖然,我國職業教育大環境目前還有不少困難與障礙,但是,十九大后,黨和國家已經在著力解決阻礙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困難與障礙,相關的法律法規修訂和系列政策肯定會陸續出臺。作為職業院校,我們若想要改變職業教育的劣勢,充分發揮好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升學教育的優勢,那需要所有職業院?!爸笓]員”和“戰斗員”的任勞任怨、齊心協力和自強不息的改革創新意識才能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得到質的飛躍。

猜你喜歡
產教校企職業院校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中職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高職教育“四實一體”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基于產教融合的 OBE 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
基于產教融合創新康復治療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校企合作訂單課程中的實施與探索
對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新時期職業院校檔案管理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