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災難醫學”從無到有

2018-05-17 04:07劉中民黃祺
新民周刊 2018年18期
關鍵詞:救援隊醫療隊災區

劉中民 黃祺

沒接到命令的集合

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我們正在召開全院中層干部大會,會議室在二樓,沒什么感覺。我們醫院在陸家嘴金融區,周邊都是高樓大廈,開完會我們往外一看,寫字樓樓下空地上站滿了人,還以為是高樓火警。

不過很快,我就得到了地震的消息。盡管沒有傷亡數據,但我意識到,上海震感都如此強烈,四川地震災區情況一定非常嚴重。我們沒有得到上級的指令,但我還是要求醫院組建救援醫療隊,我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國家可能用得上,我們先準備好,隨時可以去災區參與救援。

5月12日當天晚上,我們就已經集合了30名醫護人員,100個手術包,1000個消毒包,大量的抗生素,治療感冒、拉肚子的藥。2噸飲用水,還有更多的干糧、食物,比如肉干、餅干……這些物資應該夠1天-10天的救援隊保障??紤]到災區通信肯定有問題,我叫同事去找海事衛星電話。當時上海只有8部民用海事衛星電話,被我們全部找來了。

我把東方醫院準備的情況報告給了衛生主管部門,表示我們隨時準備出發。地震第二天下午,上海派出了第一支由各家醫院醫療專家組成的醫療救援隊。14日,上海開始籌備第二批醫療救援隊,我們東方醫院救援隊被納入其中。第二批救援隊由來自23家醫院和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專家組成,包括東方醫院醫療救援隊在內一共70多人,由于我有這方面經驗,被任命為臨時負責人。

當時我們對地震醫療救援缺少成熟的經驗,因為考慮到擠壓綜合征,一起去的醫生大多是內科醫生和ICU醫生,外科醫生很少。

出發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體會到全國一條心的氣氛,各行各業都在為抗震救災做自己的貢獻。特殊時期,去往成都的飛機航班不正常,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飛。得知我們是醫療救援隊,航空公司立即安排我們進貴賓廳休息。大家都想為救災出力。

一邊救災一邊摸索

十年前,中國對大地震救災的經驗有限,從醫療救援的角度,同樣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我們一邊救災,一邊摸索。

到了四川,上級交給我們醫療隊一個任務——負責綿陽中心醫院80名傷員。這些傷員是從災區各地轉運來的,受傷的程度都比較深,有骨折的、感染的等等。但我們接手的“臨時醫院”,可以說什么都沒有。我們先給病人分類,查房,把信息登記好,每位醫生負責幾位病人。我前面說了,由于救援隊里外科醫生少,我們幾個外科醫生先要教會一些隊員簡單的包扎、換藥。

接手這80多位傷員的第二天,來了一次強余震,上級要求傷員全部撤離建筑物,搬進帳篷。我們沒有擔架,只能靠人抬,好不容易轉移到路邊,帳篷還沒完全搭好,天下起雨來,真的是很慌亂的一夜。

熬到天亮,傷員都安頓好,我們才發現食物都沒有了。幸好居委會送來救災的食物,分給傷員和我們,我們就靠這些方便面、餅干熬了幾天。

后來,按照統一部署,所有傷員轉移到成都等地方,我們負責把傷員送上火車,完成了“臨時醫院”的任務。

救援隊接到新的任務——進入草坡鄉。草坡鄉因為地震成為了孤島,醫療隊只能去5個人,搭乘軍隊的直升機去。雖然我年齡偏大,但因為是外科醫生,我也申請去草坡鄉,與其他四位隊員組成了小分隊。

我們到機場等候直升機,運氣很好,進場就得到了可以起飛的消息。大家現在可能不太能理解,很多救援隊進場好幾次,都上不了飛機,為什么?龍門山斷裂帶層巒疊嶂,空中的氣流很復雜,再加上地震后特殊的一些氣象現象,讓情況變得更加復雜。這樣的地形和空中條件對于直升機飛行是很危險的。而且,當時我們的直升機,可以說是比較簡陋。

草坡鄉與映秀鎮一山之隔,居住著4000多老百姓,大部分是藏族,我從直升機上往下看,地震帶來的巨大創傷讓人觸目驚心,到處都是塌掉一半的高山,堰塞湖,倒塌的房屋……等我們降落到地面,草坡鄉的負責人告訴我們,有一千多人被掩埋,很多人受傷,不少人生病。村子里斷水斷電,非常困難。我們先安頓在鄉政府所在地,然后每天到各個村去搜救傷病員。

余震不斷,路上經常有落石,到村里去搜救是很危險的。我們一共搜索到100多名傷病員,有的就地治療,有的轉運到鄉上。

我們的臨時治療點,第一天就看了四五百個病人,很多人因為缺少食物、寒冷等等生病??吹竭@樣的情況,我想了個辦法。我發動老百姓去找草藥,板藍根、金銀花、魚腥草,用大鍋熬湯,讓大家當水喝,目的是預防和治療一些因為風寒、飲食不潔帶來的疾病。這個辦法還真管用,感冒和腹瀉的病人很快就減少了。

總結經驗,建立災難醫學

十年前的救援,我參與其中,回來后,不斷在思考和總結這一次醫療救援中存在的問題。

當時全國總動員,無論是醫生還是其他救援人員,大家都積極呼應,這是非常好的。但十年前我們缺乏完整的救援體系,缺乏統一的指揮機制,也沒有現場協調的機構,沒有完整的傷員轉運系統。從老百姓來說,防災的意識,災后自救的意識都沒有,國際救援的渠道也不暢通。這些問題是需要改進的,我們可以建立更好的救援體系,提高我們的救援能力。

比如說,當時很多醫療隊去,帶的東西不適合災區的需要和環境。有些醫療隊帶了呼吸機,但現場根本沒有條件使用。有的帶著一整箱的手術鉗、一整箱的手術刀,但緊急的手術是需要各種手術工具齊備的手術包。我們后來看到,一些醫療隊帶去的物資,原封不動地堆在倉庫里?;貋砗笪覀儼l現,災難醫學在中國還是一片空白,我們這么大的國家,急需建立起災難醫學專業和教育,以提高以后的醫療救援能力。

要建立災難醫學體系,首先要抓教育。

2008年9月,從地震災區回來3個多月后,中國高校系統內首個災難醫學系在同濟大學正式成立,作為附屬東方醫院的院長,我擔任系主任。建立這個系的目的,是盡快向醫護人員普及災難現場救援技能,培養復合型的醫療救治人才。災難醫學系成立后,同濟大學臨床醫學院臨床三系的學生一進入大三,就必須通過兩學期共64學時的理論和實踐,學習“災難醫學”的課程。

教學體系是從零開始建立的。我們參考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在急診醫學或衛生管理中講授災難醫學的理論,護理學院的災難醫學課程;波蘭波美拉尼亞醫科大學的災難醫學課程,結合中國的情況,來建立我們自己的一套教學體系。

我特地請到中國急診醫學奠基人之一、恩師王一鏜教授授課,不僅教導學生,也教導老師。我們還邀請國家救援隊的隊員來為學生進行實際培訓?,F在,同濟大學災難醫學系已有50位具有實戰經驗的專業老師。

2009年,王一鏜教授和我主編了我國第一部《災難醫學》。2013年,由沈洪教授和我主編的國內首部《急診與災難醫學》專業教材出版,并被列入國內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這標志著我國災難醫學學科體系的初步確立。在此基礎之上,我主編出版了研究生《災難醫學》教材,這本教材增加到40萬字,強調了宏觀理論體系的完善與學科前沿的探索,而非僅僅關注于某一項救援技術。

每個學期學校都會安排一星期的災難實訓基地訓練,培訓地震現場逃生,野外生存訓練,燒傷急救,攀巖,滅火等各種技能。隨著災難醫學理念的深入,目前,東方醫院、國家地震局鳳凰嶺培訓基地(北京)、武警江蘇總隊訓練基地(南京)、上海市120指揮中心都成了學生們的實訓基地。

中國醫療救援力量日益專業化

2012年,災難醫學分會作為中華醫學會第83個分會在上海浦東成立,來自全國醫務界800多位醫務人員出席,我擔任首任主委,中國災難醫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學會陸續建立了常委會、青委會以及年會制度。今年的5月4日,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2018年學術年會選擇在成都舉辦。汶川地震可以說是中國災難醫學的起點,在那里辦年會是很有意義的。

災難醫學分會陸續組建了地震、火災、水災、爆炸、科普等多個學組,以及二十余個省市的二級分會,為中國災難醫學的起步打下堅實的人才儲備基礎。

在建立教育體系、學術組織的同時,我一直認為建立一支專業的應急醫療隊是非常重要的,這支隊伍應該按照國際標準來建,我們以后不僅可以應對國內災害,還能參與國際救援,這也是我們國家大國責任的體現之一。

我非??粗亍皩I化”。汶川地震時,有的醫生是從辦公室直接被調往災區的,穿著皮鞋,身邊什么都沒帶。這樣的醫生到災區,可能沒幫上什么忙,自己先成災民了。

我們現在這支專業化的應急醫療隊由60名正式隊員組成,其中有一部分是災難醫學系的畢業生。平時,他們是臨床、醫技、后勤保障科室的普通工作人員,門診、手術、值夜班、搶救病人、報課題、評職稱,一樣不能少;一遇突發事件,他們可在20分鐘內完成集結,且裝配精良,經驗豐富,作為應急醫療救援的公共衛生“特種兵”隊伍,奔赴各個災區現場。

2016年5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宣布,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和兩支俄羅斯國家醫療隊成為首批通過世衛組織認證評估的國際應急醫療隊。

我認為,災難醫學內容不僅是現場救治、建立醫療隊,向公眾普及防災、自救的知識,也是災難醫學的應有之義。同濟大學醫學院災難醫學系在網上開設了網絡公開課,供全國大學生選修。目前剛開設兩學期,已有超過1.3萬學生自主選擇了這門選修課。

災難來臨時,親戚朋友鄰里自救、互救,對于減少傷亡是非常重要的。2013年,我們編寫的國內第一部用漫畫形式表現災難避險逃生自救的科普叢書《圖說災難避險逃生自救科普叢書》出版發行,內容涉及地震、水災、火災、交通事故、煤氣中毒等常見災難類型最簡易的自救方法。這套叢書先后獲評2014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2015年國家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2016年中華醫學科普獎、201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由災難醫學會拍攝制作的電視片《災難自救學堂》已經在IPTV和上海地鐵的移動電視播出,教給老百姓在地震來臨時,如何用床單、衣物、木棍、厚雜志等逃生或自救。

此外,上海市東方醫院還聯合上海各社區推廣“衛生應急平安屋”?!捌桨参荨比粘O蛏鐓^居民宣傳各類防災減災急救知識,普及推廣適合居民家庭使用的常用防災減災應急物品,并在災難事件發生時作為社區緊急救援臨時指揮部。醫院還參與東方綠舟災難避險逃生體驗館的設計,向青少年普及這方面的科普知識。

經過汶川地震后十年的建設,中國的醫療應急救援機制有了很大的改變。后來的幾次災害中,衛生部門按照梯度調配的原則,就近調配醫療資源到災區救援,有序地救治傷病員,發揮不同醫療機構的不同作用,不再是十年前一擁而上、缺少組織協調的情況。

中國的醫療救援隊與國際上最好的醫療救援隊還是有差距的,特別是在后勤保障能力上。我們的醫療救援隊往往注重醫療能力,忽略了后勤保障能力。比如到了災區,食物怎么保障,干凈的水怎么制備,野外手術怎么開展……我們還需要多與國際同行交流學習,讓中國的災難應急醫療救援更加高效。

猜你喜歡
救援隊醫療隊災區
50萬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災區
安慶石化:馳援災區顯擔當
青島煉化救援隊:魚水情深 共抗時艱
援非醫療隊
軍地醫療隊馳援武漢
福建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 招之即戰
出征
——致敬赴援武漢的醫療隊
中國(福建)第15批援博醫療隊首診記
赴災區日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